暴走的“潘多拉”,盲盒如何冷凝出文化硬核?
文|张书乐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口味。"这句《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似乎印证了盲盒热的根源。
但依然无法证明,它为什么热到暴走。毕竟,作为二次元硬核粉丝的心头好,盲盒这样的存在本应该小众垂直和自嗨。
真相只有一个:在厂商、黄牛们推动下、随之水涨船高、据称溢价40倍的盲盒收益,刺激了完全不知盲盒为何物、丝毫无收藏需求的投机盲动者们蜂拥而至,吹出一个绚烂而易碎的肥皂泡,而催生出的莫名其妙的投资热情,正在让盲盒变成潘多拉……
真的一无是处吗?或许作为一个有着文化硬核潜伏在最底层的物件,盲盒还真能如潘多拉魔盒一般,藏着某个----希望。
何况,二次元文化,此刻正在进军主流文化圈层。
情怀?投资!
盲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抽奖。只不过,按照原始设定,集齐一套盲盒,也无法召唤神龙。
此处必须科普下盲盒的定义。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哪一款玩偶。区别于普通玩偶,购买盲盒的乐趣在于神秘感。
换句话来说,这不过是另一种手办玩具扭蛋的变种。
过去,二次元粉丝需要通过投币或插卡随机抽取的装在半透明蛋状盒子里的手办,来组成系列。而现在则是用手抓的方式来达成。
方式不同,撞大运的节奏却是一致的。
资料显示,扭蛋在日本价位集中在200至300日元(13至20元人民币),受众主要是孩子。
而在中国,则情况相反,Z世代(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是盲盒最初的消费人群,根据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
然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在此:Z世代中,二次元硬核粉们数量并不太多;热衷于手办收藏的粉丝则更少之又少,否则国内手办市场不至于一直低水位运行;而盲盒不过是手办中的一种为增强刺激性的玩法。可当下的趋势却远远超过了Z世代的范畴,大有向着大众狂欢方向发展的趋势。
简单来说,这不过又是一场类似昔日发生过的盘串热、集邮热、集币热一般的投资盲动,以收藏价值无限溢价为名,激发起人们内心中"想亏都难"的冲动。
就其所以,其生存土壤在于国内普通人投资渠道偏少(股市、楼市和理财产品)。同时,在早前P2P持续暴雷、股市又不振奋的状态下,资本以新的投资神话引导散户资金进入,是保持持续"割韭菜"能力的一种体现。
于是乎,据媒体报道称,有人在初玩阶段就一个月花费1万元,甚至有人一年花出10多万元。上至60岁大爷,下至10岁小弟,都是盲盒的追捧者。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这个交易平台共成交30万个盲盒,每个月发布闲置的盲盒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了几十倍。
中国大妈们集体入局盲盒这种低幼玩具,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不,据媒体报道,一位60岁的女玩家,为盲盒一年豪掷70多万。
盲动?盲目!打破泡沫的两种武器
在整个盲盒热衷,玩家、黄牛和厂商,都在不自觉的充当推手,其内心或主观认为,自己足够幸运,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几乎可以断言,和过去各种用暴富神话塑造的投机型投资热一般,最终成为韭菜的绝大部分,或许将是那些非二次元硬核粉的"意外"入局消费者们。
就如同国外经典的"郁金香热"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兰花热"一般,在盲盒热中,依然有一大批为了情怀"充值"的硬核粉丝。他们也渴望借助这一次热潮,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收藏和情怀,为自己的爱好和被偏见所蔑视的二次元去正名。
顺便,这些情怀粉们,也就成为了做局者们用来证明盲盒热不掺水、真功夫的"借口"。
不过,泡沫依旧是泡沫,尤其是此刻入局者甚至大多数连二次元到底为何物、将盲盒视为一种增值玩具的当下。
于是,第一种打破泡沫的武器也就出现了,就和"郁金香热"、"兰花热"和一众莫名其妙投机热轰然倒塌一样。
临界点或许就如许多经济学家所言:当30%的人意识到盲盒没有价值,这种大家普遍讨论的经济现象就会自然消散。
但其实,这个30%的临界值早就达到,毕竟盲盒目前就是个被炒的暴走的"玩具"。
盲盒在当下也没有达成适合的受众土壤。
由是,盲盒还有救吗?或许第二个戳破泡沫的武器才是救星。
或者说,反其道行之,通过盲盒热的助推,逐步推动二次元文化被公众所认识,也就让公众不再存在对盲盒这个二次元"生物"的信息不对称。
过去轻视盲盒,将其看做少儿玩具,是信息不对称;今日热潮盲盒,将其看做神秘藏品,也是同样源于无知的信息不对称。
简言之,不知盲盒为何物,不知其真正价值所在,才是盲目投机的根源。而破除泡沫,未必要将盲盒打回原形,如果将其变得更真实、更有价值,其结果或许大不一样。
于是乎,有心于动漫周边而无法打开市场的众多厂商,大可借此次盲盒热,全力引入或原创动漫IP,并将其依托系列盲盒,逐步打开和孵化市场,并用真正有质量、有创意、有场景的产品,将蕴藏在盲盒里的二次元文化与情怀,批量展示在世人面前。
顺便,用更接近真实的性价比,打破当下被部分醉心于炒作的商家所吹起的肥皂泡。如此一来,或可让本来好不容易出现的二次元风口,不至于随着肥皂泡的破灭而随风飘逝。
但仅仅如此,并不能真正凝结出更具普适性的文化硬核。
社交?社群!潘多拉的希望在哪里?
如果仅仅是讨论二次元影响力的扩大,本身无意义。
毕竟,二次元的群体再扩大,总归是小众。
如果仅仅是讨论类似收藏形态的泡沫,太过于泛滥。
毕竟,就算是经历过小浣熊干脆面108水浒卡收集的80后们,也大多隐约听说过收集齐卡片能得到某个神秘大奖的谣言,并半信半疑的玩的不亦乐乎……
盲盒热的真正价值在哪?在于如何普适于正在孵化中的文化创意和IP创作。即跳出所谓高溢价,进入另一种收藏游戏,比如说社交。
作为盲盒的前身,扭蛋在日本并没有被过分爆炒。对于这个二次元文化已经进入骨髓里的国度来说,除了对于扭蛋的真实价值有高度认识而不至于盲目投机外,还在于扭蛋的出现本身是给手办这个二次元的实物呈现,提供了更多的玩法。
其实玩法并不特别,就是社交。
80后们依然记得水浒卡收集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互通有无的喜悦。这和每年春节在支付宝上通过社交的方式收集五福,并无二致。
然则,有一个具体文化沉淀和情怀积累,则可以通过系列盲盒(扭蛋)的交流、交易,变成一种社交体验,进而成为一种社群文化。
如果再设想的大一点,当下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引导下的国潮风口上,盲盒或许可以让此类文创不再是个人收藏的小家碧玉,真正变成大众交流、谈论的大家闺秀。
于文化而言,越是交互,越容易形成更多的风潮。而盲盒或许可以担当这个引爆点。
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的畅想一下埋藏在这个现在是潘多拉魔盒的盲盒底层最深切的希望---- 通过文创而让藏品们更多的见诸于人前,让更多的人却挖掘在文创产品背后藏着的更多的文化意味。
就好像昔日收集水浒卡片而让不少80后开始慢慢熟悉《水浒传》;玩《三国志》、《三国群英传》而真正记住了各种三国英豪;沉迷《王者荣耀》,结果一部分人开始通过每一个角色技能特征而熟悉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他们的诗词、事迹和过往。
其实,说到此处,盲盒突然就有了过去集邮的某种特征---- 让一部分投机的人去投机,而让真正热爱邮票的人,通过购买整套邮票,或交易交换零散邮票,更加熟悉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自身价值和其文化底蕴。
于是乎,潘多拉的希望也就由此展开。只是,这一次盲盒的盲动,能否真有企业和粉丝真正顺势而为,通过错乱的风口,打出一个真正藏着金矿的风口来。
或许,很难。但或许,这次难,下次其他样式的"盲盒"起风时,能成!希望吧。
【钛媒体作者介绍: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