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与日本怎样闯进近代世界,以及想要建立怎样的国家?
《近代朝鲜与日本》
内容简介
19 世纪末,为打开“隐士之国”朝鲜的大门,欧美列强轮番侵扰,主政的大院君坚决攘夷,拒绝通商传教,树立斥和碑,告诫子民“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
然而 1875 年,日本制造江华岛事件,率先与朝鲜缔结不平等条约。此后,朝鲜陆续与欧美列强及清国签订条约,朝鲜半岛沦为各国势力的角逐场:日本计划吞并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大陆;清国希望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将朝鲜作为抵御侵略的防波堤;美国希望完全打开朝鲜国门,获取贸易利益;俄国希望在朝鲜扶植势力,牵制日、美、英三国……
在各国势力面前,小国朝鲜的命运如风前灯火。为了延续国祚,保全儒家文明,朝鲜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作者简介
赵景达,在日韩国人, 1954 年生于东京都, 1986 年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中退,现为千叶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是朝鲜近代史、近代日朝比较思想史,代表著作有《异端的民众反叛》、《朝鲜民众运动的展开》、《殖民地时期朝鲜的知识分子与民众》,编著有《亚洲的国民国家构想》(共同编著)、《从比较史看近世日本》(共同编著)、《殖民地朝鲜》、《近代日朝关系史》等。
译者简介
李濯凡,生于 1964 年,现任外交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第七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著作有《日本古典和歌百人一首》(译著)、《日本概况》(合著)、《日语句型例解活用辞典》、《日本文化关键词》等。
书籍摘录
序章
底片和正片
朝鲜半岛和日本经历了数千年的交流,国家诞生以后,两国的历史也一直跌宕起伏,既有和平时期,也有战争时期,双方人民心中都混杂着憧憬、憎恶等复杂情感。近年来的韩流现象让人惊奇不已,但“嫌韩流”、抨击当代朝鲜的势头也很猛烈。朝鲜半岛的日本观也是如此,有憎恶,有憧憬,甚至还有正在萌芽的“对等意识”。无论朝鲜还是韩国,人们似乎都没有从复杂的情感和认识中彻底走出来。
不消说,这种相互间的爱憎大多起因于近代以来的不幸历史。日本不但侵略了朝鲜,还散播一种“朝鲜的历史是停滞的、他律的”历史观,使侵略合理化和正当化。这种自私自利的殖民地史观认为,朝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近代化,如果弃之不顾,整个国家会被他人窃取,因此日本必须出手相助。有些人从日本古代曾经统治过朝鲜部分地区的历史认识出发,大v肆宣扬“日鲜同祖论”,认为吞并大韩帝国不是侵略,不是出自邻里之爱,而是出自“同祖”之爱的日韩一体化。这就像两面对照的镜子,朝鲜被动地成为日本的底片,而朝鲜越是这样的底片,日本就越能作为正片散发光芒。
战后的朝鲜史研究
战后的朝鲜史研究将克服以上历史认识作为最大课题。这导致 20 世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兴起了一种描述朝鲜民族坚韧抵抗侵略的历史观。但是这仍然无法克服殖民地史观。后来,所谓的“内在发展论”风靡一时,即认为朝鲜已经内在地走上了近代发展的道路,而日本阻碍了这一趋势。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有人对这种历史观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内在发展论”一面强调“统治与抵抗”的历史,一面描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历史观不仅过于强调一国的历史,而且还在谴责近代日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同时,鼓吹朝鲜民族主义。它所强调的是“殖民地近代化论”。这种论调的特征在于试图论述日本统治下的朝鲜资本主义发展。由于这种论调有为日本统治做合理性解释的一面,因此直到现在也是争论的焦点。
与此相对,如今盛行的是“殖民地近代性论”。它不像“殖民地近代化论”那样以近代为是,而是从批判近代的角度出发来立论。即认为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人无论愿意与否,都不得不将恶性的近代价值内化。这看上去似乎非常顺应当下的历史学大潮,因为当下的历史学大潮是极力主张国民、国家相对化的。不过,这种论调虽然批判了近代,可实质上却是把近代绝对化了。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根本无法抵抗渗透力超乎想象的“近代”。
一般认为,对近代的批判与对近代日本的批判是相通的,但两者很难并行。“内在发展论”虽然对近代日本展开了尖锐的批判,但它将朝鲜和日本的同质性当成了前提,认为朝鲜和日本在通往近代的速度上没有多大差异。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从逻辑上来说,近代也就未必应该被批判了。而近代日本应该被批判,只是因为它阻碍了朝鲜的内在近代化。在朝鲜近代史的研究中,摆脱近代的束缚并不容易。
着眼于政治文化
那么,要想将近代相对化,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认识呢?所谓历史,其实有多条发展道路。认为历史未必会朝近代化方向发展的史观不仅可以使近代相对化,还会成为批判近代日本,批判追随、模仿西欧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日本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想从政治文化入手。所谓政治文化,就是在开展政治、进行抗争时,决定其内容和展开方式的意识形态、传统、观念、信仰、迷信、愿望、惯例、行动规范(规则)等有关政治进程的一切文化。政治文化一般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共有。若不共有,国家、政府便缺乏稳定性,处于危机状态。比如在前近代社会,王政会得到普遍支持是因为国王不单单是征税者,还是赐予领民慈悲与幸福的高贵存在。即便事实并非如此,但至少人们在观念上是这样认为的。国王可以住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是因为臣下和领民之间有这样的共识。但是,再三违背人民的期待,随意实施恶政,统治者便会面临革命危机。
传统社会由于不存在“人民本身即实施政治的主体”这种思想,因此革命后依然会有新的救世主作为国王君临天下。在这样的政治进程中,人们会对国王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而且很多关于改天换地的迷信、流言,抑或愿望、民众起义等因素也会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社会喧嚣混乱。改天换地的机运萌发时往往很容易诞生义贼,这是政治文化上的问题,同时也强烈反映了民众的愿望。
这样的政治文化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但二者有别于前者。就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则而言,政治文化必然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但在现实的政治世界中,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未必能得到忠实地反映。有些国家标榜民主主义,却非民主主义。在前近代社会,许多国家以儒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为基础,将建立在这些宗教之上的政治思想作为根本法则,但这些国家的政治世界、民众世界的状况依然因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而千姿百态。即便是同一个根本法则的政治思想,其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发端于西欧的“近代”的确依靠绝对的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它并未创造出同样的社会和国家。受制于各个地区、民族、国家的传统政治文化,一个个独特的政治世界被创造出来。“近代”不只有一个模样。有些国家和地区即便不能超越近代,但也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近代产生纠葛,并在现在、将来一直持续下去。比如,不丹不追求过度的 GDP 增长,而将政策的基础放在增进国民幸福总值上,这与不丹的传统政治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对政治文化史的讨论具备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从发展阶段论中提供一种自由看待历史的视角。
本书的目的
本书试图从以上这一点来概观日朝近代关系史。朝鲜近代史在一国史的角度上是不成立的,尤其不能抛开与日本的关系。日本近代史也应是如此。二者分别以怎样的社会为前提,怎样闯进了近代世界,以及想要建立怎样的国家?本书试图以政治文化为突破口来阐明这一过程。
本书的范围始于 19 世纪中叶,止于 1910 年大韩帝国被吞并。但既然是把政治文化作为问题对象,那么就需要有长远的视野,因此本书从朝鲜王朝建立时说起。为了对朝鲜和日本进行比较,有时也会言及日本的政治文化。本书以朝鲜为主线叙述日朝关系史,因此比较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所谓文化,即使在其前面冠以“政治”,也未必能以善恶论之。如果用一方的文化去否定另一方的文化,那就是文化侵略。但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文化往往会带来福祸,而且得福者会唾骂得祸者。这就是历史的负面性。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需要关注在背后左右历史进程的政治文化。日朝近代关系史确实存在日本侵略朝鲜的一面,但是是什么让这种侵略成为可能?这就需要在政治文化史的维度上冷静地思考。今天的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仍然横亘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相互理解就是要充分了解彼此的文化以及政治文化。既然是邻国,那么无论二者愿不愿意,都只有培植交流的土壤这一种选择。本书不论述普通文化,而是抱着为相互理解做出贡献的些许希望,从政治文化史的观点出发来书写日朝近代关系史。
题图来自:维基百科
我们还有另一个应用,会在上面更新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