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生活中的那些「数字细节」| 数字生活改造家
编注:本文是 「 数字生活改造家——我的房间改造计划 」 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参与少数派「数字生活家——我的房间改造计划」征文活动
因为最近一年都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 Guohe Group 上,所以身边使用的数码产品越来越多。桌子上也从一开始仅仅只有一台 MacBook Pro 开始渐渐的多了起来。而一旦东西多起来的时候,选择和收纳就是经常面临的状况。并且我相信每一个创意工作者都会具有一个桌面情结,我也是如此。
其实我在去年少数派的征文中,就恰好围绕了我的三张工作和生活的桌面来回顾我的 2018。没想到一晃,连 2019 年都已经过去一半。所以也就在趁着少数派的征文,说说我现在的数字生活规划。
从坐在桌子旁边开始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 iMac 5K。然后直接点开 Things 看看今天的工作和任务,但大多数下的任务都是超过原定日期的,不过看着任务清单的未完成数量,可以让自己瞬间清醒。
说到 Things,我自己是很喜欢实用。基本上我的生活都是在 Things 中规划完成,我是一个颜值优先于功能的人。Things 的简洁设计,尤其是及时对于深色模式的支持,都是我选择它的原因。当然还有多个设备的同步性,从我的 Apple Watch、iPhone、iPad Pro、再到 Mac 都有这款软件。我可以随时在任意设备输入事项,再在其它设备查看。一般来说都是 Apple Watch 和 iPhone 输入任务,然后在 iPad Pro 和 Mac 上查看并完成任务。
了解到一天的工作任务以后,就开始给我自己和所有的电子设备们「充电」。我自己是指早餐和咖啡,但大多数情况下早餐不知道会不会吃,但是咖啡一定要喝,这是我保证自己一天续航的关键能量。咖啡杯是少数派的马克杯。完全被这个杯子上面的图案所吸引,几乎就是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生动描写。整个杯子也很实用,隔热做的非常好,而且基本上一杯咖啡的量不多也不少。
而说到给这些设备充电就是一件大工程。因为现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不仅接口不同充电速度也完全不同。所以在有一段时间里。每天都被会各种充电线折腾疯。不过后来我给自己制定了两条原则:
- 能无线充电的一定无线充电。
- 不能无线充电的想办法一条线解决。
关于第一条无线充电,目前手里可以无线充电的设备有 Apple Watch、iPhone Xs Max 和 AirPods 第二代。本来最为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苹果 AirPower,我都已经做好了这款设备多少钱都咬牙买的准备。但是没想到,最后竟然「流产」。要说这些年来,我对苹果有哪些不满,这一定是最不满的一条。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 AirPower 确认不会发布以后,我就开始在市场寻找一款可以多合一的充电设备。最终看到了 Nomad 的这款三合一无线充电板似乎应该不错。于是第一时间就购买了一块。使用的体验只能说是喜忧参半。
好的地方在于,这款产品在三合一的体验和设计上还是不错的,整体上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是对胃口。但忧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是发热严重,基本上只要放上去一会 iPhone XS Max 就会明显的发热,包括产品本身也会发热。而另一方面是我最为不能够忍受:充电板的线圈似乎面积不够大。
所以在放置的时候需要一个「对齐」的过程,而且这个「对齐」位置还比较特别,并不是下意识会摆放的位置。所以几乎每一次的充电都会有一个对齐过程。这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毫无充电安全感。因为你随时都会担心手机是否充上电。
所以,最后完全放弃了多合一的方案。直接选择了一款 Native Union 的无线充电板。然后继续使用 Apple 的一个小底座。一下子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手表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继续做一个小的桌面时钟。而这款 Native Union 的充电板虽然一次只可以充一次设备,但是充电的体验很好。丢上去就开始充电,没有明显的发热现象。哪怕是 AirPods 带着一个皮套都可以正常充电。这个时候,无线充电的好处就开始体现了,没有「插线」这个过程真的很有幸福感。
不能无线充电的产品现在已经获得了一个接近完美的充电方案。这就是使用 MacBook Pro 的充电器加一根 USC-C 转 Lighting。虽然很多人对于 MacBook Pro 大刀阔斧的全部改为 USB-C 很不满。但 USB-C 的优势现在的确已经越来越明显。
首先 MacBook Pro 的充电器可以直接给 iPad Pro 充电,当然这里是指 iPad Pro 带 USB-C 接口的最新一代。而且充电的速度远比 iPad Pro 自带的充电器快多了。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多一些就可以充满 iPad Pro,而原装的基本上都是要两个半小时以上。而这一点在 iPhone 上也同样成立,在我购买了一根 USB-C 转接 Lighting 以后,直接给 iPhone 充电也是快充,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就可以满血复活。而这远没有结束,因为 MacBook Pro 的充电器也可以给我的 Switch 充电。这样一来,在出差时我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器,两根线就可以解决所有设备的充电问题。
在给设备们充好电以后,就是自己正式的工作。目前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写作」「剪辑视频」和「摄影后期」。
所以在这里也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三件工作中我最长使用的配件。写作上最离不开的是键盘,用过一段时间 iQunix,但是现在在用 HHKB。是的,虽然我不是一个程序员,但我还是非常喜欢 HHKB。静电容的声音和手感的确很玄学,自己非常受用,不过这有很大可能是价格作祟。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还有 Realforce 可以选择,看起来更加适合普通人使用,有些后悔。不过转念一想,因为自己经常外出工作,所以便携性和有蓝牙就很重要。尤其是经常需要配合 iPad Pro 使用。不管怎么说,如果你是一个重度的文字工作者,的确需要给自己找一块好键盘。这块好键盘的含义不一定是「贵」,但一定是要适合自己。不过不知道算不算一个优点,即在使用 HHKB 以后,我就不再想要折腾键盘了,对其他键盘失去了兴趣,看来真的是退烧键盘。
说到剪辑视频,挺想说说手里这块 Magic Mouse。因为自己 iMac 自带的 Magic Mouse 坏了,所以自己就一直想是不是要再买一块。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过是不是要换一个其他品牌鼠标。毕竟 Magic Mouse 基本上是一个「每个人都会吐槽」的产品。于是就试了一下罗技的老鼠标,日常使用没问题,直到我有一次剪辑了一次片子,简直太痛苦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单指滑动滚动时间线这个操作。所以最后毫不犹豫的直接下单了一块黑色 Magic mouse。的确,Magic Mouse 鼠标有些操作很反人类,但是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手势操作,尤其是还在苹果自己的生产力软件里,价值完全不一样。
说到摄影后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使用的是 Wacom 最为基础的一款数位板。后来看见身边很多的插画师都在使用 Wacom 的 Intuos Pro 觉得无线和独立的快捷按键很好用。无线的确是如此,因为桌面少一根线就少一点乱。但是独立的快捷按键就不怎么好用了,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习惯了键盘快捷键,没有花时间自定义好好设计一下快捷键的选择。
属于自己的时间
越长大越会发现「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尤其是当感受到来自于工作压力的时候更是如此。经常在工作最累的时候,心里的另一个自己都会在抱怨:
我现在好想看那本书啊。
我现在好想玩那个游戏啊。
我好想追那个剧啊。
是的,基本上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里,我基本上就在做这三件事。
说到读书,我自己一直梦想着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一定要摆满各种摄影画册、杂志、文学杂谈等等。一开始的房子里基本上没有第二块位置可以放,所以基本上最近在读的书都放在桌子上。这也让我现在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桌子上一定要有基本随时可以看的书。后来有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室以后,我就开始倒腾着说一定要一个书架。最后为了担心占地方,所以就买了一个可以钉在墙体上简易书架。但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把自己这些年来攒下来的书全摆上去了。
现在基本上剩下的书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一些技术类书籍。包括摄影后期,影视后期等等。尤其是影视后期,因为工作原因,现在在疯狂的学习影视剪辑相关知识,希望可以提高 Guohe Group 视频的拍摄质量。
第二类是一些杂志和流行。订阅的杂志主要是《孤独星球》和《视觉》系列。《孤独星球》主要是找有意思的地方,而《视觉》则主要是找有意思的人。
第三类是画册。杉本博司和亚当斯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两个摄影师,所以他们俩的画册基本上都是我会随时翻看的。其中亚当斯的画册是家里的「领导」在有一年生日的时候送我的,因为我们俩在书店里看到过一次,觉得太贵就没有买。最近在迷梵高的一本书,书里有梵高的生平,有梵高的作品。偶然在一家书店里发现,看了几页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本来还有一本艾略特·厄威特的快照片集,但是现在不在身边。在我看来,看摄影画册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摄影学习方式。
而说到摄影,因为工作都是在用数码相机,所以不工作的时候「真的不想再碰」。于是就开始尝试胶片摄影。其中这款雅西卡的双反是在香港时买的,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计划,然后在一家网红的胶片机店看到了这款机器。一直想要试试双反,所以正好买下来就开始在香港拍了拍。没想到一拍还真的上瘾了,因为更大的「底」带来的虚化真的实在是迷人。
说到追剧,国内的剧和综艺基本上优质的都和领导一起看。自己有空或者是在吃外卖的时候基本上就打开 Netflix 或者是 YouTube。Netflix 基本上就是追一些优质好看的剧。比如前些日子爆火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虽然并不是集集精彩,但是的确有一些令人意想深刻。我看来视觉上最喜欢的是《证人》、剧情最好的是《猎物》、意义最深的肯定是《祖马蓝》。
说到游戏,最近发现了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 PS4 Pro 的乐趣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买游戏。基本上只要是各种热门的打折季都会去商店里看看有什么游戏可以买。然后基本上马上关机,觉得自己一定会有时间玩。可仔细回想,上一次玩完一个完整的游戏还是半年前就买的《如龙0》。有一天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我发现机器上真的落灰了,原来「吃灰」是真的。而反过来,Switch 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场面。尤其是在结束塞尔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游戏。于是几乎每天都会打开淘宝看有什么 Switch 游戏可以买。宝可梦的价格稳定以后,一直想要剁手,但是总是爱不起来。不过八方旅人出了汉化消息以后又有了新期待。但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什么游戏,但是 Switch 却是自己拿起来最多的。游戏基本上就是《暗黑破坏神3》《星露谷物语》《TETRIS》这种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但又很爽的。说到吃鸡俄罗斯方块中,这游戏真的有毒,虽然不会什么 T 旋转,但是有一次还是运气爆棚的进了前五,感觉真的比「吃鸡」刺激多了。
深夜的创造和生产
我自己因为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所以现在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晚睡。最有意思的是,我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到了晚上却是工作效率最高。无论是码字速度和想法都是又多又快。也因此已经养成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坏习惯」。但是这首先对于眼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白天因为室内光线均匀还好,但是到了晚上开灯我又会觉得破坏氛围(就是这么作)。因此经常是工作一会,就会眼睛酸疼的头昏脑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从屏幕和周遭环境两方面下手。
屏幕因为最多使用的是 iMac 5K,更大的屏幕对于眼睛来说一定是有好处的。为了能够不刺眼,所以现在基本上就是已经常年打开深色模式。而且深色模式再配和最新的 Mojave 的动态壁纸的夜间版本,沉浸感非常足的同时眼睛也会舒服不少。Mojave 系统的壁纸真的是这几次 macOS 更新以来最喜欢的一款壁纸。眼看就要 WWDC,希望苹果能在动态壁纸上再添加一些更好用的功能。比如是不是也能让壁纸考虑时间的同时再考虑一下天气。因为有的时候外面明明是阴雨绵绵,但是桌面却是艳阳高照,似乎有一种被嘲讽的感觉。而且目前深色模式的适配进度也非常好,至少我在使用的大部分软件都已经进行了适配。
其实很多时候软件本身的界面设计也很影响。所以在所有的写作软件里我到现在坚持还在使用的就只有 Bear。其实一开始是有使用一段时间Ulysess,但是看到了 Bear 的各种主题和简洁的 UI 设计就没回去。Bear 有一款深色主题是我在夜晚使用最多的。虽然 iMac 的屏幕不能做到「纯黑」,但是沉浸效果因为屏幕足够大已经很好了。最近已经开始有传闻 OLED 屏幕的 Mac,如果要是真的无疑可以让 Mac 上的屏幕更上一层楼。
但即使有 macOS 的深色模式以及软件的沉浸 UI 还只能是有一定的减轻,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一个台灯。一开始觉得台灯就是一个亮,所以也就没有仔细的挑选。看到宜家这款台灯的造型还不错,就买了。但是可当我实际拿回来使用的时候却发现,使用台灯变成了一件「恼人」的事。因为会有反光。而且反光的特别明显,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去注意那块屏幕上的反光,但是很多时候却是适得其反。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亮度的衰减,要是放在画面 iMac 的一侧,想要在 iMac 前看书都会有光线不均匀的情况出现。本来是出于保护眼睛的目的,现在反而添负担。
用了一段时间实在是难以忍受宜家的台灯,于是就开始参考各种评测文章找一款适合自己的台灯。最后发现很多人开始推荐明基的这款屏幕灯,于是正好少数派前几天在做活动的时候就下单了一个 Plus 版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款台灯还真的很好的融入到了我的生活。而且这款产品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就是为了那些深夜里使用电脑并工作的人准备。首先它在设计上非常的简洁,我就是直接挂在 iMac 上,根本不占桌面上的位置。这对一些没有很大桌面的用户来说非常节省空间。
但最令人喜欢的还是这款灯对于光线的「控制」,因为这款台灯做到了完全没有反光。没有反光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眼睛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再也不会让我分心。而且除了反光以外,我购买的 Plus 版本还有一个调节底座,上面一个直接的旋钮可以调节光线亮度和色温。但有趣的是,这个手动调节的底座,还有一个「光学传感器」用来自动调节光线。也就是说这款屏幕灯你可以切换手动还是自动。因此完全按照自己的喜爱调节亮度、冷暖等等。最重要的是这款屏幕灯可以让我在使用 iMac 的同时可以阅读一些书籍或者是看一些纸质文件。所以总体来说,这款明基的台灯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近半年以来我自己的主要数字生活。科技产品和生活已经结合的越来越密切,或者说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依赖。渐渐的我发现,其实生活中的时间就像是一种交换,用大块的工作间去换取属于自己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从一种桌面状态走到另一种。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分享有趣的观点,了解更丰富的数字生活体验,欢迎申请加入 少数派 Matrix 社区 ✍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