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找死?被迫促销的无奈与盲目促销的假繁荣
促销好像很简单,给一个产品打个8折,如果销量因此增长不少,也能算作成功的促销。但是,在未经衡量的情况下,会带来多少回报和多少损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未知的。
一年365天,不是正在做促销,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促销做宣传。平心而论,这个促销,你做的舒心吗?
若是放在长远的运营角度来看,以获取用户终身价值为目标,如果能在促销中,把流量转化成忠实用户,那么现在的促销、补贴,好像都不是什么麻烦。问题在于,有多少产品的愿景是未来的星辰大海而非现在,又有多少公司能在高强度补贴后撑到盈利?
现在的市场上,无论线上产品,还是线下门店,依然存在着许多盲目的促销。不是为了某个清晰目标制订的策略,只是人云亦云的跟随,或问题逼近后的有病乱投医。甚至很多时候,决定做促销,也只是个无奈之举:
- 无论线上产品的运营会议,还是线下门店的店员反馈。当员工口径一致把业绩指标没有起色,归结为没有合适的促销时。原本不打算进行促销的你,是坚持还是不坚持?
- 即使促销让业绩看起来有所起色,但随着竞品拿出更低的折扣,或是周围店铺摆出大促的架势,你的流量有了质的减少。这个时候,不想加大促销力度的你,是加还是不加?
- 有促销时虽不说风生水起,至少看起来还欣欣向荣。一停促销,就立刻呈现一片死寂。流量骤降,业绩惨淡。这促销,你还敢不敢停?
- 促销不停又怎么样,开始了价格竞争,促销力度越来越大,利润也同步走低,且不说公司的财力、上司的企图心能不能撑的过竞争的鏖战,就是曾经忠实的老顾客,也因为价格的不断下滑,而产生了“之前自己上当了”的感觉,纷纷离开。
这个越促越死的促销,你促还是不促?
一、“促死”的症状分析
1. 神志不清——错误的动机诱导
若说现今的促销、补贴为什么这么便宜,消费者们相互谈论起来,心里也是有杆秤的:要么是想多卖点,要么就是想让人们习惯以后用他家的东西。然而,真正培养出的消费、使用习惯,是否如你所希望的一样,那就真的是一个哲学问题了。
促销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了每个人都具备的生存本能:用低付出收获高回报,获取或囤积有价值生存资源的本能。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占便宜的本能。
这种刺激效果直接但不主动,快速但不持久。如果没能找到有效的契合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情绪、身份等内在驱动力,那么这种外在驱动力的刺激就很难带来长期的价值。即便促销看起来搞得很热闹,消费者的购买原因也始终停留在表层的价格便宜,难以深入。
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很多决策者决定促销的时候,对消费者因促销而养成消费习惯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却缺少了细致的分析和相应的策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上。而这种盲目却美好的期待,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今天,越来越难以在放任自流中成为现实。
2. 交叉感染——价格竞争
被促销打开局面的价格竞争,很多时候一旦开始,就变成了常态。有的人甚至没有搞清楚真正的竞争者是谁,就想当然的认为别人的优惠会影响自己的生意,匆忙启动了促销。但想要停止的时候,却发现停不下来了。
不少正在无奈做着一轮又一轮促销的产品、商家,其实也是这种交叉感染下的受害者。盲目跟随别人进行促销,对自身的利润来源、顾客群体等方面因素考虑不足,就贸然行动,继而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价格竞争,逐步升级。随之陷入扛下去难,停下来也难的境地。
这种盲目跟随之所以危害巨大,正因为别人背后的利益,你未必能看到、挣得到。就像打车大战,在庞大的补贴下,未必培养出了足够大、足够稳固的用户群体。但在打车竞争的背后,却为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竞争,抢占了先机。
而对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企业来说,这种具有深度的利益链可能是构想中的一部分,但当下的生存却非常依赖浅层利益。若陷入了类似的竞争中,时常有害无益。
3. 出血——顾客流失
表面上带动流量的促销措施,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用户群体。
若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帕累托在经济学理论中所假设的“经济人”,所有思考和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在连续促销中价格的陡然下降,很可能如你所希望的一样,引发更多的购买。不仅会获得更多新顾客的青睐,老顾客也会大量复购。
这样理性的“经济人”,只是一个假设。老顾客可能正在因为你的降价而不满。打开淘宝、京东,观察随意一次大促时间段附近的评论,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对降价的抱怨。“刚买了就降价”就是电商平台最常见的抱怨之一。面对老用户的抱怨,保价也成为了促销时,常见的伴生品。
而线下商家的促销活动,也常常面临着“我一直觉得物有所值的东西,原来成本这么低”的质疑。对潜在经济亏损的在意,只是老顾客抱怨的一方面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没人愿意被当成一个傻子愚弄。
在大多数的自我认知里,都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很多人在闲谈中,喜欢聊一聊自己在某次消费时的精打细算。即便所购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高价货品,不能抬高自己的身份形象,人们也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在消费中逮到便宜的经历。其潜在的出发点,就是想借此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消费者”。或者更直白点,就是想表现自己是个聪明人。至少,自己的潜意识里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这种自我认知中的人设,被无情的打破了。之前或许认为自己已经捡到了便宜,或许认为自己虽然买的贵一些,但挑的是品质上乘的。但在价格骤降面前,自己就从聪明人变成了一个被愚弄的白痴。恼羞成怒下,有的人会选择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人会为了避免自我否定而再也不光顾。原本忠实的老顾客,可能就因为某次促销而突然消失了。
4. 并发症——品牌贬值
促销的目的就是让人产生即刻的购买欲望,但促销的形式却不只限于价格下降。如果方式太过简单直白,能让人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价格的便宜,也能让人感受到产品的便宜。
在老牌奢侈品Coach的发展历程中,展开过一段快速的扩张,其主要依赖的就是打折、开店,而且是开折扣店。短期,因为这种运作方式,营业额、知名度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但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无折扣,不Coach”成了它的代名词,曾经的高端消费群体越来越不买它的账,品牌虽然未必降到了低端,但也比原先下滑不少。
相对于促销带来的直接损失,品牌贬值是短期内开不见,但长期却影响严重的问题。而且品牌一旦贬值,再想要进行挽回的难度非常之大,不亚于重新打造一个品牌。
现在大多数的高端品牌已经在这方面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在参与潮流促销活动的同时,也想法设法保住品牌的形象不下滑。就比如眼前的双11,很多大牌化妆品虽然也在做活动,但宁愿送等量的小样,也绝不进行价格折扣、送同款,就是在促销活动中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品牌贬值问题。
5. 免疫系统紊乱——专业顾客堆积
作为现代商业的公害之一,羊毛党可谓是名声狼藉。如果你以为只要避过了羊毛党就可以放心做促销,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长期的持续促销或间隔性的促销后,用户会精于寻找最低成本的购买方案,最后步入“人人都是羊毛党”的境地中。
我们可以称这些人为专业顾客。现如今竞争激励的情况下,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促销活动中,不可避免会有负毛利的产品存在。这些负毛利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并保证基础的流量,从而有进一步转化的基础。
然而,趋利弊害是人的本能。在长期的促销中,顾客会捕捉到常规价格、活动价格、最低价格之间的猫腻,并区分出不同机构的引流产品,从而进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购买。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羊毛党的程度,但长时间下来,一停促销就没人购买、只有赔钱的东西能卖得动,等问题就会大肆出现。
6. 脱水——利润走低
回归到最简单直接的基础问题,促销带来的利润下降。
在营销学的定义中,广义的促销其实范围很大,所有的广告行为、人员推销等都可以称为促销。而我们现在谈论的促销,也就是销售促进,常见的打折、优惠券、满减等都在其内。
促销其实伴随着商业行为已经很久了。《汉书》、《史记》都曾对“削价”有过记载,说秦汉时期的商人,就已经明白了“贪贾三之,廉贾五之”的道理。意思就是:贪心的商人把商品价格定的很高,但在他们挣回30%的时候,那些商品价格低的商人,早就挣回了50%。这本质上,就是在说,降低平均利润,提高销售量,借助薄利多销的道理,实现更高的总体受益。
这种原始但却延用千年的手段,看起来行之有效,却也不是万能的。在促销成为习惯的现在,一些决策者过于依赖促销,一旦出现流量下降、业绩下降,不具体分析问题,而是通过促销的方式进行弥补。
但有趣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弥补方式,往往在短期内是有效的,被认为是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于是乎,促销成为了所有问题的解决出口,成为了一切目标的实现途径。因而在连续不断,且力度越来越大的促销中,越陷越深,利润越来越低。
二、“促死”的预防治理
促销的不良影响固然多样,但促销直接有效的作用,却也能带来很大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人们明明已经感受到了促销的负面影响,却仍然扛着弊病继续做促销的原因。促销还是要做,但如何能尽量避免不利的影响?首先你必须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衡量清楚这几个问题。
1. 促销的念头是怎么来的
一次促销的诞生,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属的建议或者抱怨,竞品的促销行为,KPI的压力等,都可能引人走上促销的道路。对于一些决策者来说,在不同的表层原因背后,选择做促销的原因只有一个:把促销当成了救火队员,希望这用一招鲜吃遍天的手段,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显然,很多时候促销这个救火队员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让你流量大增,让你的业绩达标,解决你的库存堆积困扰。然而,在前文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些促销之后逐渐产生的更多麻烦。正所谓救急救不了穷,可以把促销当成短时间内的解决方案,但请不要依赖上它,促销没有那么可靠。
想充分利用促销的价值,并减少其弊端,就一定要避免匆忙的决定。不要把解决某个问题的希望全放在促销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促销能够给产品、企业带来什么——能带来多少流量的增长,又会伤害多少曾经的顾客?能带来多少销量的变化,又需要承受怎样的品牌价值损失?产品是处于刚刚打入市场的阶段,还是在市场中竞争的位置已经较为稳定?
促销是可以做的,前提是眼光不要只放在当下的受益,而是对未来可能的得失有所准备。
2. 促销的点子是怎么来的
与我们刚刚所谈促销念头的起因相似,很多促销的点子,同样也是决策者拍脑袋得出的。尤其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公司最为常见:在会议中,众人一阵没有太大价值的提议,上司随意拍板定下一种促销方式。或者直接是领导突然热衷于某种促销形式,或者是拼团,或者是砍价,然后就做出了要进行这种促销的决定。
这种决定毫无疑问是片面的。不同的促销方式显然会适合不同的情况,也将带来不同的价值,然而,在武断的决定下,不研究市场竞争的状态,不考虑目标用户的群体,不分析未来的隐性损失。不可避免的会减弱这种促销模式的效力,增大其弊端。
但是,现在很多的决策者却热衷于这种模式,因为这能使他们展现出自己的英明:促销的让利,很快就能带来或多或少的回报,而其弊端短期内又不会显现,这就为别人也为决策者自己验证了决策的正确,从而使他们越发的信赖自己的贸然判断。
尤其是现在网络媒体发达,了解竞争者、其他行业的新颖促销形式也比较容易,很多决策者从网上看到、生活中遇到、听说竞争对手正在用的促销方式,就肆无忌惮的随意使用,给未来埋下了不少隐患。
3. 促销是不是可以停了
不要期待某种促销可以一直维持高效。随着人们的感官适应,促销活动最初带来的刺激很快会被磨去棱角。随着促销的作用不断下滑,想要找回曾经的刺激效果,往往就需要增强促销力度。而这,显然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果你在促销中,能够在人们的感官适应还不稳固时,及时中断促销,可以使人们对促销的适应逐渐消散。在足够长的时候之后,即使同样的促销再次出现,也还能起到不错的刺激效果。
但有时候,停促销时需要勇气的,这意味着你要放弃现在的流量保障或日进斗金,然后度过一段不知道多长的平淡期,并迎接促销带来的后遗症。如果促销还在继续,这些后遗症可能不会显现,即便显露出来,也可以用增强促销的手段来解决。两者相比较之下,很多人在促销开始后,都没有足够的勇气让促销停下来,反而被促销胁迫着继续做着促销。
三、“促死”的病危治疗
对于一些盈利模式简单、促销目的短浅的产品或公司来说,如果已经深度步入了促销的恶性循环中,没有什么解救方案能够称为完美。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面对损失的心理准备。而需要面对的情况,无非有三种:
- 其一,选择面对一个长线的损失,慢慢改善促销带来的负面影响;
- 其二,来场大乱大治的镇痛,快速扭转促销的不利因素;
- 其三,就是在促销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直到最后山穷水尽。
选择哪种改变方式,都需要面对损失的勇气。而选择继续下去,可以保持住假象繁荣的现在,但隐性的损失却仍在不断产生,只不过暂时没有全部显现出来。
在从促销循环解脱的过程中,这两种手段比较常见:
1. 逐渐脱敏
逐渐降低促销的力度,让人们对促销的敏感度逐渐恢复。
这种方式给人带来的感官影响类似于涨价,在促销力度变小后,给人的感官刺激会减少,流量、销量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老顾客而言,或是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但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对促销的敏感度可以得到恢复,使同样的促销能够再次产生刺激效果。同时,避免了促销中不断价格下滑,带来的伤客问题。通过恢复和培养,之前因此流失的顾客也有机会能够挽回。
比如现今,京东对很多品类商品就在使用这种策略。过去,每满199-100成为了京东的常规促销方式,而在想要大促的时候,却发现同样的形式很难再调动人们的兴趣,而拿出更大的促销力度也并不轻松。所以,京东逐步降低了部分品类商品日常的促销力度,在大促时再拿出曾经的199-100,让用户重新感受到特价和常规特价的差距。
2. 换壳新生
新品牌策略并不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生的,但在相似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不错的作用。很多占据低端市场的主力军,在想要步入高端市场的时候,就会使用新品牌策略。因为不同市场区间的天然阻隔,低端市场产品很难进入中高端市场,这时候借助新的品牌,就可以减少过去低端品牌的影响,让高端市场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而受促销影响带来的品牌下滑,情况也与之类似。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路上,很多国产品牌的鞋就走过这样的路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扩张、打折,使得品牌快速下滑,沦为地摊货,不免让人唏嘘。
如果现有品牌受到促销的影响,从中高端下滑至低端,并且让人们产生比较稳固的印象,那么想要回到高端市场是非常困难的。重新打造新的品牌,就是这种情况下的挽救方法。借助过去的资源,并降低旧有品牌的不利影响。
比如coach和MichaelKors近年不断进行的品牌收购,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运行的。借助收购一些高端品牌,重新让自己在高端市场有棋可下,同时也能够借助其拉动作用,挽回一些自己品牌在促销过程中带来的品牌形象下滑。
写在最后
促销好像很简单,给一个产品打个8折,如果销量因此增长不少,也能算作成功的促销。但是,在未经衡量的情况下,会带来多少回报和多少损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未知的。
比如:我们本有机会获取一个用户的终身价值,却因为过于功利的促销,进行了杀鸡取卵式的压榨性索取,短期内看似增长迅猛,长期角度看却少不了损失。
执行促销之前,进行清醒的分析和选择,获得你期待收益的同时,让各种可能产生的损失维持在可承受范围内,或者至少有个明确的心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愿你能愉快而开心的选择促销,而不是被促销所愚弄。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由 @墨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