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掌握的产品分析方法:排位分析
排位分析是一种非常好的产品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窥视产品背后的设计者思想。本文作者对排位分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供大家学习。
学习产品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对已有产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反推设计者的思想,从而对这种设计方法进行学习。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产品分析的实用方法,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排位分析。
一、排位分析法
这是一种适用于可视化产品的分析方法,我们在可视化产品设计时,会罗列许多相关联的参数,再对这些参数进行筛选,这决定了哪些参数被呈现在当前页面,哪些参数在其他页面呈现,以及哪些参数最终被舍弃。
确定了页面要呈现的参数以后,就需要给这些参数赋予最终的价值,有的参数很重要,我们就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视觉权重,有的参数不那么重要,就会给他一个比较弱的视觉权重。
表现的结果,就是谁在第一屏幕,谁在第二屏幕,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谁大一点,谁小一点。
排位分析法,是根据参数的视觉表现权重,反推出参数价值高低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A方案当中,图片被赋予了更高的视觉权重,其排位便是图片>文本,而在B方案中,文本内容被赋予了更高的视觉权重,其排位便是文本>图片。
A方案:
- 图片占据的视觉空间大于文本的视觉空间,
- 图片在文本的上方(由上至下的阅读顺序)
B方案:
- 文本占据的视觉空间大于图片的视觉空间,
- 文本位于图片的左方(从左往右的阅读顺序)
通过参数与参数之间的排位,我们就能推测出该产品幕后设计团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甚至可以对其数据结果进行一定意义的推测。
资讯类产品通常采用B方案,以内容标题吸引读者,因为图片无法准确表达出文章的含义,而A方案通常用于社区,社交,电商类等产品,更多的是依靠图片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发现资讯类产品大量使用了A方案,又或者社区类产品大量使用了B方案,这就是值得留意的一个细节了,要么是设计者有特殊的考虑,要么就是设计者“张冠李戴”了。
二、“框架”排位
排位分析法是针对视觉表现的一种分析方法,不仅仅是参数与参数之间存在视觉权重的差异,由多个参数构成的框架与框架之间也存在视觉权重差异。
当页面存在较多参数时,为了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给到用户更好的信息结构,通常会将多个有较强关联性的参数置于一个框架,在视觉设计时,就会先对框架进行设计,哪个框架先呈现给用户,哪个框架后呈现给用户。
这就是给内容框架赋予了不同的视觉权重,通过对框架视觉权重的分析,也可以构造出“排位”。
电商的商品详情页,就是一个参数非常多的页面,设计者通常会划分出“头部”,“活动”,“保障”,“基础信息(选择+参数)”,“评价”,“店铺”,“商品详情”,“推荐商品”……
图片太长,这里就不截图了,你可以打开淘宝点开看看。
站在视觉权限的角度,设计者赋予了这些框架一个排位顺序,“头部>活动>保障>基础信息>评价>店铺>商品详情>推荐商品”。
我们通过框架的排位,可以解读出设计者的价值观。
设计者认为店铺的信息比商品信息更重要,一个好的店铺形象,较高的店铺等级能够有效的促进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所以店铺的排位比商品详情的排位更高。
设计者认为给到消费者承诺保障比商品的详情更重要,在消费者购买之前,给到一种安全可靠的承诺,能抵消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消费者可以带着“7天无理由退货”,“假一赔十”,“30天质保”这样的定心丸,愉快的浏览商品详情,而不是在了解商品以后,再去思考“商品是否可信任”。
当我们试图将这些框架更改顺序,就更能感觉到“排位”所传达的设计者思想。
我们可以尝试将店铺信息放在商品详情之后,也可以尝试将保障信息至于商品详情之后,当框架的位置发生改变以后,其所传达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
店铺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后,所传达的含义是该商品属于某个店家,而店铺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前,所传达的含义则是该商家的某一个商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主次就发生了变化。
前者更侧重商品本身的吸引力,后者更侧重店铺的形象,不同的设计方式传达出了不同的产品价值观。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排位”,在电商产品里,商品详情通常属于信息结构的末端,“推荐商品”则是对内容的延续。
当我们尝试将店铺信息,保障信息置于商品详情之后时,就存在一个流失漏斗,因为用户阅读完商品详情以后,注意力存在转移的可能性,从对商品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店铺的关注,或者转移到对“保障”的关注上。
用户就有可能从商品详情跳转到店铺详情,从而延长了消费行为的路径,而在商品详情页之后的保障,也有可能引起用户的不安。
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容易感到满足:
- “这家商品提供了7天无理由退货,超过7天想退货怎么办?”
- “虽然有假一赔十,但有质保吗?”
- “虽然是皇冠卖家,但售后怎么样?”
为用户提供的保障多数都是由商铺本身来提供,平台只能是监管以及提供支撑,这就等于变相提高了商铺的经营运作成本,提高了商铺的入驻门槛。
目前的主流排位,背后隐藏的,应该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大厂,在多次AB测试里,得到的极佳方案,或许还有改良空间,但我们却可以借助“排位分析”学习到许多设计者的思想。
三、商品详情页的排位分析结论
电商的商品详情页有非常多的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都存在排位的关系,借助排位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设计者思想。
比如: 活动在保障之前 ,让用户占便宜相对给到承诺更能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评价在店铺之前,商品的口碑比店铺的形象更能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设计者凭借自己对参数的独特理解,会为相同的参数赋予不同的视觉权重,从而构成不同的排位。
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学习表面排位,而是根据排位,探索背后设计者的思想,这有助于扩宽我们的认知,建立我们的产品感。
淘宝的商品详情无疑是电商里的老大哥了,其规模和成就,足以让我们放下成见,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结论:
淘宝商品详情页的产品设计团队认为: 让用户带着安全感,带着兴奋感,带着信任,带着期待浏览商品详情页,更有助于用户的消费决策。 因此,商品详情页是作为主题信息的最后环节,他们将所有与本次消费行为相关的信息都放在商品详情之前。
而最后的推荐商品,则是一个明显的跳出,在用户对当前商品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延续购物场景。
借助对淘宝设计者思想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构造出另一个反面的思路: “在用户对商品感兴趣以后,不断的去加强安全感,信任度,兴奋感,以此来坚定用户的消费决策”。
前者,先给用户营造好的消费环境,再为用户呈现商品,后者,先呈现商品,再给消费者端茶递水。在我们判断两种设计思想好坏之前,通过排位分析法,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种设计者思想。
其实,设计者思想并不是一个绝对通用的概念,在某一些领域,某一些市场里,与淘宝反面的设计者思想,会更加有效。
总结
在一些特别重要的页面设计上,不存在“想当然”,有时候,可能设计者自身还不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但一定存在某种“感觉”促使他“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
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尤其是大厂,其对结果的要求非常严格,对风险的意识非常高,是不允许出现“想当然”的设计风格。
我们或许可以将页面是否好看归纳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但页面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权重却无法归纳与个人的判断。
由视觉权重构成的“排位”,必然是基于理性思考,理性判断乃至于理论依据,数据支撑的,这也是“排位分析法”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