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资本狂想曲:谁建造了美国?
文 | 深响,作者|赵宇
本文核心要点:
▪ 建造美国的过程中,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和JP摩根等人接连粉墨登场。
▪ 一手缔造起铁路、石油、钢铁和电力帝国的商业巨子们也收获了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反托拉斯诉讼只起到了表面上的作用,大鳄们依然赚的盆满钵满。
1865年4月14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五天后,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成为这场血腥纷争中六十万死难者中的最后一个。
亚伯拉罕*林肯
当时的美国完全还处于南北战争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 战乱带来的创伤尚待抚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崭新的纪元正在开启,美国逐渐进入了一个高速进步的时代。
一批前所未有的商业领袖即将涌现。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约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JP*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以及更多敢想敢干,把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人,将利用他们的洞察力、创新力以及想象力,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屹立至今的商业帝国,并共同谱就一部起伏跌宕的近代资本主义狂想曲。
范德比尔特的铁路帝国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所在的这块土地还只是一块英属殖民地。随着不到百年的短暂历史快速翻页,美国终于出现了一位不再是出身政界的领导者----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是一位凭借自身意志力取得成功的人, 他原本是纽约港码头的一介穷人,但却在日后创造出了一个商业帝国,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狂想曲中的第一位主角。
1825年,范德比尔特年仅十六岁,他用借来的一百美元买了一条小渡船。得益于勤奋和敢于竞争,他的经营规模从一条渡船变成了一个船队。范德比尔特很快成为了"船运"的同义词,人们还给他起了一个"船长"的绰号。
1825年之后的四十年里,范德比尔特一手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船运帝国。在他权力的顶峰,也就是美国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之前,他又押上全部身家,开始打造第一条横贯整个美国大陆的铁路。范德比尔特知道,这条铁路的完工将会变革整个美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直接让横跨全国的行程时间猛减数月。
他对铁路的大量投资获得了回报,在南北战争结束时,范德比尔特成为全美国最富有的人----净身家达到68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750亿美元。
但战争终究是残酷的,范德比尔特的儿子乔治不幸在南北战争中死去。儿子的英年早逝深深地折磨着范德比尔特,他几乎每日沉溺于丧子的痛苦之中。
可商界并不考虑人情冷暖,竞争者们看到了范德比尔特沉溺于悲痛的弱点,不再将他看作值得害怕的对手。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向范德比尔特发起挑战,声称"这个老家伙该退位了"。
沉浮商海四十年,范德比尔特绝不可能轻易退让。
而且,与年龄一并积累的,还有范德比尔特雄厚的实力---- 比如他拥有纽约当时唯一的一座铁路桥奥尔巴尼桥。这座桥是通向纽约的重要门户,为了给竞争对手造成打击,范德比尔特下令关闭了这座铁路桥,切断了纽约同美国其它城市的联系。
封锁桥梁的做法,一下子让数以百万磅计的货物无法送达美国的其它地方,也让范德比尔特的竞争对手们损失惨重。
竞争对手们不得不疯狂抛售手头的股份换取资金,用以周转。而紧追其后的华尔街,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并有所动作,铁路公司的股价纷纷断崖式下跌。
在众多铁路公司之中,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价损失十分惨重,股价低至20美元一股。
由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是范德比尔特最强劲的对手之一,范德比尔特迅速吃下了市场上疯狂抛售的股票---- 几天内,他就控制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一举奠定了自己在美国铁路业的霸主地位。
在那个年代,铁路让美国的工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 范德比尔特则拥有了美国40%的铁路线路,成为了铁路业无可争议的王者。
为了彰显地位,范德比尔特还集结起成千上万的工人,用两年时间建造了大中央车站(The Grand Central Depot),该车站可以连接起哈莱姆、哈德逊和中央区等三条铁路。
大中央车站的占地面积达到22英亩,是当时美国纽约最庞大的城市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火车站。 这座巨型建筑高耸在当时纽约所有建筑之上,它是范德比尔特铁路帝国的权力象征。
通过建造大中央车站,范德比尔特向外界宣誓了自己在铁路领域的霸主地位。
但作为一个已然站在成功顶峰的人,他却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在1860年代,芝加哥是美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连接芝加哥和纽约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也最有价值的线路。不过,这条铁路却并不属于范德比尔特,而是归伊利铁路公司所有。
为了使自己的铁路帝国版图更加完整,范德比尔特把目标对准了伊利铁路公司。
1867年,范德比尔特开始大量买进伊利铁路公司的股票---- 这和当初他大肆收购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股票的做法如出一辙,也是他惯常的交易手法,今天这种操作则被称作"恶意收购"。
但范德比尔特的野心却败在了当时的两个无名小卒手里----伊利铁路公司的两个中层杰古尔德和吉姆菲斯克意识到,范德比尔特的收购计划将是他们难得的致富良机。
当时的伊利铁路公司有一项如今看来难以置信的规定,该规定"允许董事会印刷新股票,同时无需让股东知道"。
作为伊利铁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杰古尔德和吉姆菲斯克显然拥有印刷新股票的权利。于是,他们俩开始使用他们在伊利铁路地下室配置的印刷机来印刷新股票,然后在公开市场卖给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手上并不缺少资金,一发现有伊利铁路公司的股票就会买入。可是,由于新股票被源源不断地印刷出来,他买的股份越多,就需要再买更多才能获得伊利铁路的多数控制权。
在事情最终败露之前,杰古尔德和吉姆菲斯克竟一共从范德比尔特手中捞走了数百万美元。这个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为"股票灌水"事件。
洛克菲勒的石油传奇
在"股票灌水"事件中受挫以后,范德比尔特并没有一蹶不振。
他认识到, 美国的铁路已经建得太多了,行业的未来并不在于建立新线路,而在于运输新货物。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新货物,让自己的火车总能被装满,他就能控制整个铁路行业,而老练的范德比尔特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方向。
19世纪60年代中期,石油正在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
原油能被提炼成煤油,煤油则能以安全且低廉的方式提供光。能够用光让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开始使用煤油之前,在一般美国家庭,太阳一旦落山,黑暗就会统治一切。
因此,能给人们带来光亮的煤油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商品。
范德比尔特看到了全国范围内煤油价格的疯涨。他知道,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煤油制造者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运输煤油,而最快的方式显然是铁路运输。
如果能够统治煤油运输,范德比尔特就能一扫之前"股票灌水"事件的阴霾,让自己重回铁路工业的最顶峰。经过搜寻,他在美国地图上找到了一个与煤油关系密切的地理坐标 ----克利夫兰。
彼时的克利夫兰只是美国一个人口不足五万的小城市,但其所在的东俄亥俄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所在地之一。范德比尔特在克利夫兰铁路附近找到了一家炼油厂,他还联系上了炼油厂的所有者约翰*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
范德比尔特很快就与洛克菲勒举行了一次会谈,并签订了煤油运输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洛克菲勒同意每天为范德比尔特提供超过六十节火车厢的煤油。
但范德比尔特不知道的是,洛克菲勒其实没有能力每天生产那么多石油:在签订合同时,洛克菲勒工厂的产能还不足交易数量的一半。
为了生产足够数量的煤油,洛克菲勒需要筹集资金以快速扩张。他注意到,虽然煤油在美国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也经常有燃料爆炸和起火事件发生,这在公众中造成了恐慌。
意识到这一点的洛克菲勒下决心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更加可靠的煤油产品,同时也为行业树立规范,于是他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就此诞生。
正如公司名称所标示的,洛克菲勒生产的煤油产品非常"标准"---- 规格统一、安全性高,很快打响了品牌,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资金自然再也不是问题。产能扩张后,洛克菲勒满足范德比尔特每天六十节火车厢的订单要求变得轻而易举。
此后,标准石油公司一跃成为美国当时最大的精炼煤油生产商。但对洛克菲勒来说这还不够,他紧接着就开始对煤油行业的竞争者进行收购,并与其他铁路公司展开谈判,压低产品的运输费用以节约成本。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厂房
到最后,洛克菲勒控制了北美90%的煤油供应,他的标准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第一家垄断公司。这位俄亥俄油商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男人"时,刚满33岁。
洛克菲勒的崛起警醒了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他意识到,要想对抗洛克菲勒,唯一的做法就只有联合各大铁路公司。于是,他不惜同自己在铁路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汤姆*斯科特建立联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洛克菲勒就范,把铁路公司运输石油的费用重新提到原来的价格。
得知消息的洛克菲勒也将范德比尔特的这一举动看成了是对他的宣战。
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洛克菲勒知道,煤油在炼油厂内部的运输是通过大型管道进行的。他转而想到,既然管道能够短距离运油,那么只要能建一个足够大的管道系统,他就能够彻底摆脱铁路公司的要挟。
看准情况的洛克菲勒让工人们夜以继日地赶工,工人们沿着美国农村四处开炸,每天铺设超过一英里半的运油管道。
管道铺设完成时,长度超过了四千英里,横跨美国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两大州。 这条管道让世界上数千口最赚钱的油井直接连到了洛克菲勒的炼油厂,洛克菲勒得以真正摆脱了对铁路公司的依赖。
在那时,约翰*洛克菲勒生产的煤油占据美国铁路运输40%的货运量,而他建立起管道并停止使用铁路运输的做法直接导致市场对铁路投资的恐慌,投资人纷纷抛售铁路公司的股票。大恐慌过后,美国国内360家铁路公司中有1/3都宣告破产。
从结果来看,这次市场崩溃是美国一百多年历史中相当糟糕的一次,由于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一场完全的崩塌,股票交易所甚至一度关闭十天之久。
正所谓"别人恐惧我贪婪",就在美国很多大公司为生存挣扎的时候,洛克菲勒看到了市场中隐藏的机会。当对手一个接一个崩溃后,洛克菲勒用几乎零成本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石油公司,从而造就了美国当时最大的企业帝国,垄断了煤油大约98%的市场份额。
至此,洛克菲勒取代范德比尔特成为了美国最富有的人。他的资产净值超过1.5亿美元,换算到今天,大约价值2250亿美元。
卡内基的钢铁巨兽
一个雨天,汤姆*斯科特被埋葬在了费城郊外,死时他已是一个潦倒之人,饱尝失败和羞辱。
正如上文所述,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曾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汤姆*斯科特建立联盟,向洛克菲勒提出增加煤油运输费用的要求。 但洛克菲勒修建起的运油管道让他摆脱了对铁路公司的依赖,并使得许多铁路公司股价大跌,其中便包括斯科特公司的股票。
在安德鲁卡内基看来,汤姆斯科特的潦倒都是洛克菲勒一手造成的。
安德鲁*卡内基
斯科特对卡内基有着知遇之恩----卡内基开始追随斯科特时还只不过是个孩子。可以说,没有汤姆*斯科特,卡内基什么都不是。
导师斯科特的离世让卡内基遭受沉重的打击,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在商业领域打败洛克菲勒。
想要打败洛克菲勒并不是卡内基一时的狂妄,他已经有了初始资本。此前数年,斯科特曾提出过一个设想,即建造一座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大桥---- 圣路易斯桥,而卡内基则让这个设想成为现实。
根据规划,圣路易斯桥的长度超过一英里,堪称史无前例。在当时的美国,每四座桥的建造中就有一座会失败,而且没人建过一座这么大的桥,卡内基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实际上,之所以建桥失败率如此之高,是因为在当时,钢材的生产周期很长,难以满足建桥所需的原料需求,因此几乎没有人会选择用坚硬的钢材建造桥梁,导致桥梁结构并不稳固。为了建造大桥,卡内基去了很多炼钢作坊,见了很多化学家,他想弄清一个问题:如何量产钢材。
"苦心人,天不负",英国发明家亨利*贝塞麦发明了一种设备,将锻造一根钢轨的时间从2周缩短到了15分钟。卡内基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新技术的价值,并利用它建造了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圣路易斯桥。这座大桥的成功也让卡内基名声大振。
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圣路易斯桥
圣路易斯桥的建造让卡内基看到了钢铁行业的未来。他开始投资很少美国企业家愿意投资的领域----那些异常庞大的钢铁工厂。 卡内基坚信,在美国未来很多年的经济增长中,钢材都将必不可少。
有了新工厂,卡内基就能够为全国各地提供人们所需的钢材,这也让他大赚了一笔。而更重要的是,卡内基很聪明地发现,美国的铁路已经建设过度,因此钢在未来的主要用途不再是铁路,而是城市建筑。
不夸张的说,现代美国就是用卡内基的钢材建立起来的。美国城市中摩天大楼的蓬勃发展,让安德鲁*卡内基成为了美国几个最富有的人之一。
但约翰*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比卡内基要多七倍,这意味着卡内基距离实现超过洛克菲勒个人财富的目标依然路途漫漫。
想要超过洛克菲勒,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钢铁工厂的利润。为此,卡内基招募到性格彪悍的亨利*弗里克来自己的霍姆斯泰德钢厂担任主席---- 这可能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通过恫吓与威胁,弗里克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了更为有利的价格,也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同时还保证了产量的增加。
除了生产原料以外,钢厂的另外一大成本便是劳动力。卡内基知道,要保持高利润率,成本就必须压到最低,而压低人力成本的方式之一便是降低工资并提高工作时长。 这件"脏活儿"自然落到了亨利*弗里克头上。弗里克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从来就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做法,他只关心一件事----赚钱。
于是,弗里克开始尽一切可能压榨霍姆斯泰德工人的每一滴血汗。他认为,要想让工厂高效运行,工人必须一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人已经完全精疲力竭。
1892年,工厂车间里的事故不断增加,直到最终出现了死亡事故。虽然出了人命,弗里克却依然告诉工人们,工作条件不会改善。这样的说法显然会遭到工人们的强烈反对,冲突事件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一场流血事件。
事件爆发时,两千名钢铁工人同工厂聘请的平克顿侦探公司"私人警察部队"交战,九名卡内基工厂的钢铁工人中枪死亡,还有多人受了重伤。卡内基的声誉因此遭到了重挫,弗里克也丢掉了工厂主席的位子。
焦头烂额的卡内基开始想方设法挽回声誉----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卡内基钢铁帝国最大的挑战其实并非来自内部,一个新的威胁即将出现。
J P摩根的资本神话
JP摩根
JP摩根是一位银行家,他通过整合状况不佳的行业、购买经营失败的公司,并让它们重新盈利,获得了可观的财富。
JP摩根很擅于斡旋争斗各方,以维护整个行业的秩序。他以各方都能接受的条款调解竞争来让自己赚到钱,也让其经营的生意更有影响力。
JP摩根的父亲同样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一直教导JP摩根,应该避免太冒风险,也不要投资未被证明的新行业。多年来,JP摩根一直生活在传奇父亲的阴影之下。可是, 在目睹了洛克菲勒、卡内基白手起家的经历后,J P摩根也想成为下一个,他渴望取得自己的成功----亲手建立实业公司。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JP摩根将目光集中到世界非常著名的一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身上。
托马斯*爱迪生
在31岁这年,爱迪生拿出了自己此生最伟大的发明---- 电灯。就像火和轮子一样,电灯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JP摩根看到了这种新技术的潜能,他意识到自己创造巨大财富的机会到来了。
在当时,JP摩根的私人宅院很快成为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爱迪生在JP*摩根家的一间小屋中安装了一台发电机,之后又在墙壁和天花板中走了四千英尺的电线,安装了将近四百个电灯并成功点亮。
在自己家中的实验成功后,JP摩根希望能将电灯推广到全国。他和爱迪生让工人们挖出超过15英里的坑网,埋入超过十万英尺的粗铜线。这让爱迪生的发电站同纽约数百个家庭和商用建筑相连,爱迪生的电网成为了美国电力传输的典范。
没过多久,爱迪生的电网就布满了半个曼哈顿,电灯排在街道两侧,纽约的无数家庭夜晚时也都闪耀着电光。 J P摩根和爱迪生的举动对洛克菲勒的煤油生意造成了冲击,因为接入爱迪生电网的任何一户家庭都是洛克菲勒失去的顾客。
受到冲击的洛克菲勒发起了一波针对电的公关宣传攻势,宣扬这种新技术危险,甚至可能致人死亡。洛克菲勒称,电有可能导致大规模触电身亡和难以控制的火灾。他知道,只要能吓坏公众,煤油就可以继续保持光源上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爱迪生实验室的学徒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一种新的电力形式----"交流电",这也对爱迪生希望推广的"直流电"形成了冲击。
不想与"交流电"正面竞争的爱迪生用尽了各种肮脏伎俩,试图败坏交流电的名声,包括在观众面前电死动物等。虽然洛克菲勒抹黑电能的公关宣传没有得逞,但由于交流电技术确实比直流电更先进,爱迪生最终败在了自己的学徒特斯拉手下,而JP摩根也在电力竞争中输给了特斯拉背后的老板威斯汀豪斯。
此时,为了获得商业利益,JP摩根也开始动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迫使威斯汀豪斯和他打一起代价数百万美元的官司。JP摩根心里清楚,打这场官司所需的资源会直接让威斯汀豪斯破产。威斯汀豪斯别无选择,只能服从JP摩根的要求,把手上的交流电专利转让给了JP摩根。
拿到交流电专利的JP摩根买下了爱迪生电气公司的更多股票,直到成功实现了对公司的完全控制,随后将托马斯*爱迪生从公司清除了出去,并将公司改名为"通用电气"。
虽然这段早期历史并不光彩,但通用电气在日后也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JP摩根则成了行业中无可争议的领袖。 通过使用大量的资金,J P摩根在全美范围内建立了众多发电站,第一次将电普及到大众家庭。
JP摩根借助电力的崛起无疑给对手们敲响了警钟,他们将JP摩根看成是需要处理的威胁。
此前,洛克菲勒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电力的普及,但电还是成为了主流。为了维持标准石油公司的盈利,洛克菲勒需要找一种替代煤油的产品。于是,洛克菲勒雇佣了一个科学家团队,最终发现在煤油的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另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被用来合成蜂蜡和凡士林,还可以成为内燃机的绝好燃料。
是的,这种物质就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的能源----汽油。
洛克菲勒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油供应商,他开始使用汽油为炼油厂的机器提供动力。效率和动力的优势让这种引擎成为了全美国工厂的标配。之后这种引擎又被连到轮子上,创造出了所谓的"无马四轮车",也就是今天的内燃机汽车。
在继承并扩展了父亲的银行帝国之后,JP摩根成了又一位站在美国权势巅峰的人。他在全国的影响力只有另外两人可以与之抗衡,也就是安德鲁卡内基与约翰洛克菲勒。
在权力鼎盛时期,J P摩根、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三人财富价值的总和相当于现代的1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仅洛克菲勒一个人就占了当时美国国民经济的1%。
反垄断问题何解?
洛克菲勒、JP摩根和卡内基等人越来越富有,可更广大的工人群体却在挣扎度日。
彼时美国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超过90%的美国人生活开销少于100美元,普通工人每天的收入不到一美元,远远低于贫困线。 整个美国的工厂的工作条件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一年里每11个钢铁工人中就有1个会在工作时死掉。
这种情况引发了工人群体的严重不满,他们希望改善工作条件。1896年总统大选前,民主党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发誓要为穷人代言,与国家的精英阶层做斗争。
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不受损,洛克菲勒、JP摩根和卡内基等巨头出资支持另一位总统候选人、俄亥俄州州长威廉*麦金莱,并动用影响力帮助他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威廉麦金莱的当选让商业巨鳄们暂时躲过一劫。但之后政坛新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的横空出世依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01年9月,总统麦金莱来到水牛城(Buffalo)发表演讲,以昭示美国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并没有惠及所有人,许多穷人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他们受够了麦金莱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演讲后,意外发生了:麦金莱遭遇不明人士枪击身亡,成为第三位在职被杀的美国总统。
此时,作为副总统的罗斯福得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他依照规定接任美国总统后,几乎立刻开始了对垄断公司的法律诉讼,意在拆分这些超大型商业组织。在取得第二次连任后,罗斯福在执政期间又将几十个垄断企业送上了法庭,比如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就被完全解散,分成了34家小公司。
但罗斯福没有料想到的是,那些商业巨子并不会因为公司被拆分就丧失影响力。
还是拿洛克菲勒来举例,他虽然输掉了官司,但是从标准石油公司分出去的小公司最终再次成为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这样的企业巨头,而洛克菲勒在这些新公司都持有股份。 通过占有大量的股票,他赚的钱比以前多得多。洛克菲勒仍然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首富,其身价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6600亿美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此时的美国已经走出了南北战争的废墟,在短短50年间就成为了一个全球性强国。
美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进步,与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JP摩根等人在商业上的纵横捭阖密不可分。也正是这群人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本的力量,谱写了近代历史上一部令人惊叹的资本主义狂想曲。
_ 参考资料:_
_网易公开课四集纪录片,《谁建造了美国》 _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