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电商产品,不应该做“购物车”
购物车并不是电商的必备功能,不满足条件的电商产品,不应该实现购物车功能。
上周给大家分享了基于可视化页面的产品分析方法:排位分析法,但有的功能是由多个页面构成的,功能本身也比较复杂,独立性很强,应该怎么分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场景分析法”,针对独立性高的,复杂度高的,且包含了多个页面的功能,这个方法对我们的产品思维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场景分析法
场景分析法是在我们对功能无法进行有效分析时,将对功能的分析转变为对功能使用的场景进行分析。
通过对场景的思考,掌握场景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更深度的分析,从而推测功能存在的理由,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该功能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他所针对的问题。
产品经理的本职工作是对某种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用户可使用的“功能”。
场景分析法的本质就是通过功能的作用,效果反推该功能被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我们对功能的诞生方式有一定的认知。
可能存在一些拍脑袋的想法,但比较成熟的功能,已经被广泛使用的,而且使用了很久的功能,就一定是被处心积虑的设计出来的。
功能的流行,存续,必然是因为有效解决了某种问题,才会 被大部分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所认可和所接受。
简易的思考路径如下:
-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对功能提出质疑】
- 该功能的作用是什么?【还原解决方案】
- 缺少该功能,会怎么样?【还原场景】
- 以缺少该功能为前置条件,对原场景进行分析。【场景分析】
电商产品里的“购物车”功能,就是一个独立性较高,复杂度较高,由多个页面构成的功能,我们可以尝试用场景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
“购物车”应该成为电商的标配吗?
购物车已经成了电商产品的标配,许多电商创业团队,一开始就将购物车纳入了基础建设的范围,也就是被划入了1.0版本的开发计划,多数团队在做这个决定之前,甚至没有思考“购物车”存在的必要性。
在一些电商产品人的潜意识里,没有购物车的电商,就不配称之为电商,购物车成了电商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有这么一款电商产品,没有购物车,但市值已经在短时间内超过了京东,他就是拼多多,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购物车”功能。
2019年11月11日,京东市值484.78亿美金,拼多多市值502.49亿美金。
所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没有购物车的拼多多超过了京东,有购物车的各类型电商,距离京东仍然遥遥无期。
购物车应该成为电商产品的标配吗? 【对功能提出质疑】
还原功能场景
购物车的表面作用是允许用户一次性为多个商品买单,系统会将这一次的支付行为,自动按照每个商品的价格进行拆分,尽管用户只产生了一次付款行为,但背后的逻辑依然是多笔订单。 【还原解决方案】
我们尝试通过功能的作用,寻找到该功能的适用场景,这很简单,我们可以模拟没有购物车时,对电商产品的使用方式。
在购物车缺失的情况下,我们要买10件商品时,需要执行10次下单行为,意味着点击10次立即购买,跳转10次下单页,点击10次支付按钮,输入10次密码,再返回10次商品列表页。
在有购物车的情况下,我们要买10件商品时,需要执行10次加入购物车行为,访问1次购物车,跳转1次下单页,点击1次支付按钮,输入1次支付密码。
这意味着没有购物车,我们要买10件商品,需要多执行36次操作行为,买的东西越多,操作行为的数量差异越大。
购物车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便捷,是为了减少消费者的重复操作,也是为了让购物更加省心。 【还原场景】
场景分析:购物车
通过功能的作用进行逆向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到功能被设计出来的场景,但这只是第一步,并不是结果。
有时,我们很容易将起点理解成了终点,这会导致我们的思考过早结束,难以触及更深层次的思考,产品经理,应当回避过早结束的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 “购物车”的应用场景,就可以将对功能的分析,转化成对场景的分析,场景分析也才正式开始。
原场景如下:
让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快捷,减少消费时的重复操作。
在这个场景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更加快捷”,另一个是“减少操作”,这就是需要我们进行分析的敏感词汇。这两个词汇都是建立在将“多”变为“少”的基础之上,换言之,操作次数越多的场景里,购物车的必要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更加快捷,减少操作是购物车存在的必要条件,延展出的含义则是当消费方式已经是最快捷的,已经是最少操作步骤时,购物车就失去了意义,需要购物车的场景,也就不存在了。
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对于淘宝,京东等电商老大哥而言,消费者经常买很多东西,这里就构成了“多”的场景,购物车对于这些电商大佬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
消费者买的东西越多,购物车发挥的作用越大,买十件商品就是节省了36次操作,买100件商品就是节省了360次操作,有100个人买十件商品,就会减少3600次操作,如果是有10000人买10件商品,就会减少360000次操作。
消费者的规模,消费者平均购买的商品数量决定了购物车的实际价值。
但是,对于一些新的电商产品而言,消费者买的东西并不多,当然,新电商产品用户规模也不会太大,购物车的价值就很小了。
对于一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电商产品,甚至不具备购物车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
将“多”变“少”的必要条件。 因为,购物车并不能让购买一件商品的操作步骤变得更少,也无妨让没有消费行为的电商产品更加便捷。
深度场景分析
根据对场景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购物车”并不是一个电商的标配功能,他不应该出现在1.0的版本里,他属于产品发展过程中,被“迭代”出来的一个功能。
有的电商产品拥有资源,可以在产品上线初期就能打开市场,大面积获得用户,此类型产品,并不适用这个结论。比如:一个由传统行业老板投资的电商产品,背后可能有上万家线下门店的资源,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用户,就不适用这个结论了。
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场景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消费者购买多件商品是购物车产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电商产品,并不需要实现购物车功能。同样的一位消费者,同样的一堆商品,为什么消费者愿意在淘宝一次性购买数十件商品?但在一些新的电商产品里,只会购买价格最底的一件商品?
顺带一提,“购物车”功能其实开发成本非常高,背后的逻辑包含了合并订单,拆分订单,表面的可视化页面则至少影响购物车页面,订单页面,商品详情页面。
并且,针对单个商品的消费行为,购物车不仅不能简化操作,反而会增加用户的操作成本。
单件商品的消费场景:
- 无购物车:商品详情-下单-支付
- 有购物车:商品详情-加入购物车-访问购物车-下单-支付
这里也建议新的电商团队,背后没有较大资源,无法确保短时间打开市场的情况下,将购物车放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实现,优先围绕用户的“首单”问题,思考产品设计方案,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上。
总结
场景分析法的本质,就是将对功能的分析转移成对功能应用场景进行分析,这会让我们避免过度关注功能的作用,而去思考功能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每一个功能都是有作用的,但这些作用要产生效果,或多或少都伴随着一些“必要条件”。
购物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一次性消费多件商品,当必要条件不被满足时,不仅不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反而会增加单件商品的操作步骤。
场景分析的思考步骤如下:
-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对功能提出质疑】
- 该功能的作用是什么?【还原解决方案】
- 缺少该功能,会怎么样?【还原场景】
- 以缺少该功能为前置条件,对原场景进行分析。【场景分析】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