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为什么很多外国小说读起来会觉得晦涩难懂?
为什么很多外国小说读起来会觉得晦涩难懂?
为什么很多外国小说读起来会觉得晦涩难懂?
就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常见中译本为例,这书的一开头就很让我们发懵:
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
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
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
我一定得把你要!”
--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
原文是:
Then wear the gold hat, if that will move her;
If you can bounce high, bounce for her too,
Till she cry "Lover, gold-hatted, high-bouncing lover,
I must have you!"
--THOMAS PARKE D'INVILLIERS
这个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是小说作者处女作《人间天堂》中的一个角色,一般中国读者没有读过,而且对《人间天堂》的故事背景——20世纪初的美国相当陌生,第一页就给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接下来是常被引用的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再是两大段议论。如果我们正年轻,多半要忍受不了,觉得啰里啰嗦,拗口,不知所云。好不容易熬过去议论的部分,故事开篇了,可障碍物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
我家三代以来都是这个中西部城市家道殷实的头面人物。姓卡罗威(Carraways)的也可算是个世家,据家里传说我们是布克娄奇公爵(Dukes of Buccleuch,苏格兰贵族)的后裔,但是我们家系的实际创始人却是我祖父的哥哥。他在一八五一年来到这里,买了个替身去参加南北战争,开始做起五金批发生意,也就是我父东今天还在经营的买卖。
我从未见过这位伯祖父,但是据说我长得像他,特别有挂在父亲办公室里的那幅铁板面孔的画像为证。我在一九一五年从纽黑文(New Haven,耶鲁大学所在地)毕业,刚好比我父亲晚四分之一个世纪,不久以后我就参加了那个称之为世界大战的延迟的条顿民族大迁徙(delayed Teutonic migration)、我在反攻中感到其乐无穷,回来以后就觉得百无聊赖了。中西部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而倒像是宇宙的荒凉的边缘——于是我决定到东部去学债券生意。我所认识的人个个都是做债券生意的,因此我认为它多养活一个单身汉总不成问题。我的叔伯姑姨们商量了一番,他们怦然是在为我挑选一家预备学校(prep- school,为富家子弟办的私立寄宿学校),最后才说:“呃……那就……这样吧。”面容都很严肃而犹疑。父亲答应为我提供一年的费用,然后又几经耽搁我才在一九二二年春天到东部去,自以为是一去不返的了。
切合实际的办法是在城里找一套房寄宿,但那时已是温暖的季节,而我又是刚刚离开了一个有宽阔的草坪和宜人的树木的地方,因此办公室里一个年轻人提议我们俩到近郊合租一所房子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个很妙的主意。他找到了房子,那是一座风雨剥蚀的木板平房,月租八十美元,可是在最后一分钟公司把他调到华盛顿去了,我也就只好一个人搬到郊外去住。我有一条狗——至少在它跑掉以前我养了它几天——一辆旧道吉汽车和一个芬兰女佣人,她替我收拾床铺,烧早饭,在电炉上一面做饭,一面嘴里咕哝着芬兰的格言。
头几天我感到孤单,直到一天早上有个人,比我更是新来乍到的,在路上拦住了我。
“到西卵村(West Egg village)去怎么走啊?”他无可奈何地问我。
我告诉了他。我再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我不再感到孤单了。我成了领路人、开拓者、一个原始的移民(original settler)。他无意之中授予了我这一带地方的荣誉市民权。
眼看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得那么快,我就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
有那么多书要读,这是一点,同时从清新宜人的空气中也有那么多营养要汲取。我买了十来本有关银行业、信贷和投资证券的书籍,一本本红色烫金封皮的书立在书架上,好像造币厂新铸的钱币一样,准备揭示迈达斯(Midas,希腊神话中的国王,曾求神赐予点金术)、摩根(Morgan,美国财阀)和米赛纳斯(maecenas,古罗马大财主)的秘诀。除此之外,我还有雄心要读许多别的书。我在大学的时候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有一年我给《耶鲁新闻》写过一连串一本正经而又平淡无奇的社论——现在我准备把诸如此类的东西重新纳入我的生活,重新成为“通才”,也就是那种最浅薄的专家。这并不只是一个俏皮的警句——光从一个窗口去观察人生究竟要成功得多。
这么多我们不熟悉乃至毫无概念的地名、地理方位、品牌、机构名称、典故。 这种文学作品可不会废话连篇,文中提到的苏格兰姓氏、来新大陆的年份、南北战争,都传递了信息。 后面的从纽黑文毕业、上预备学校,计划未来从事债券生意等等,一样饱含时代的、社会阶层的许多内容。
月租80美金的木房子、道吉汽车、芬兰女佣、芬兰格言、《耶鲁新闻》 这种生活细节更多地给我们陌生的感觉,没有什么具体概念,难以激发我们对过往时代的好奇心,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过往; 西卵村这种地名简直匪夷所思;美国三十年代的中西部、东部有何不同,都是何种气象?完全不知道。
把一战形容为“延迟的条顿民族大迁徙”;“原始移民”这样的比喻;“荣誉市民权”、“造币厂新铸的钱币”这奇怪的表述;还有迈达斯、摩根、米塞纳斯,对西方人而言这些可能是常识、常见的比喻,对我们而言,觉得作者在卖弄、掉书袋。 比喻本来应当让我们更明白,可这种比喻让我们更糊涂。
就这本书而言,对比原文来看中译本,我觉得译文已经做得很好了。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前提下, 理解外国小说面临的障碍,远远不止译文词不达意这一项啊。
责任编辑:梅头脑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