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价值:始于用户,存于商业,终于自己
本文从公司、用户和你自己三个角度来谈谈产品的价值,enjoy~
昆哥是我的同事,工位在我隔壁,因为坐得近,平时会一起吃吃饭。
昆哥告诉我,他09年开始做产品,经历过腾讯、优酷、喜马拉雅等公司,到今年正好10年了。
一天中午跟昆哥吃鸡公煲,趁着等菜的功夫,我问昆哥,做了10年的产品后,还有什么点能够让你兴奋呢?他想了想,回答了我两个字:价值。
也许昆哥只是随口的一说,但从10年的产品老炮嘴里说出来,我对产品价值便刮目相看。于是整理了一些自己近期的想法,跟大家好好聊聊产品价值。
在产品的价值体系里,有三个角色非常重要,公司、用户和你。
一、从公司层面看产品价值
对公司来说,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产品在公司商业模式中的影响力,再具体一些,取决于估值+营收+成本。为什么是这三点,很简单,因为公司账面可用的钱,就取决于投资+营收增长- 成本节约。
先说说对估值的影响
估值是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估计价值,它并不等同于一个公司可以卖出的价格,而是代表了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看好程度。
比如:我愿意投资一笔钱给A公司,那我和公司创始人关于公司的控制权会有一个博弈的结果,这个反映在占股比例上。一般来说,10%可能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结果。
当比例确定后,我该投多少钱就取决于,我认为A公司值多少钱。比如我认为它值10亿,那我就得投1亿,比如我认为它值100万,那我投10万就可以了。
所以对创业公司来说,估值决定了它能从资本市场拿到多少钱来用于公司的运营。而对上市公司来说,估值反映在股票价格上,更是跟股东和公司创始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那产品是如何影响估值的呢?
回到那个例子,我如何判断A公司值多少钱,9个字:有故事、有产品、有数据。产品和产品背后的数据,是公司所讲故事的落地。
比如:抖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那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抖音的价值如何衡量呢?在抖音早期的获客阶段,抖音是对字节跳动的价值在于撑起了估值——快速的流量上涨、新瘾的短视频玩法、对用户注意力的掠夺。
有抖音或者没有抖音或者腾讯率先做出了抖音,对字节跳动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其次说说营收的影响
这与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关。还是以抖音为例,当它的量级和活跃度上升到一定层面之后,一定会遭遇瓶颈(毕竟人口总量和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此时如何利用现有的量级和活跃度来变现,便是抖音这款产品对于公司营收的价值。(关于商业模式的分析,大家可以参考此文)
营收层面的价值一定是可归因的。
例如:宝马汽车在朋友圈投放广告的成本,便是微信对腾讯的营收价值;斗鱼直播对粉丝的打赏抽成,便是这款产品对斗鱼这家公司的营收价值。
通过这个产品,为公司赚了多少钱,能计算的清楚,便是产品对公司的营收价值。
最后说说成本节约
这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部分,尤其是为公司提高效率的后台产品,例如IM工具和ERP系统。这类产品的产品经理在晋升或述职的时候相对来说比较吃亏,因为很难讲清楚自己的工作价值。
但实际上,正式因为有类似提效产品的存在,才能使得如今的科技公司有较少的人做到以前可能需要10倍人数还未必能做好的事情。
而对一家公司来说,每个人的工资以及五险一金都是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钱。提高了效率,也就是减少了人数,少聘用一个人,就实打实地节约了一个人力的成本。
所以此类产品的价值,在于为用这款产品的公司内部人员节约了工时,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
因为公司账面上的钱,等于投资+营收-成本,所以产品对于公司的价值,便等于估值增值+营收+成本节约。
二、从用户角度看产品的价值
产品总是给人用的,没人用的产品,做得再好,价值为零。
前面说到了产品对公司的价值,其实支撑起这一层价值的,是产品对用户的价值。 即,产品对用户有价值,才能对公司产生价值。
首先,我们得知道用户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搞清楚。
对于B端商业产品来说,用户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特定的群里,它是一种购买决策链。所以很多人在面对B端产品的时候,总是要区分两个概念: 用户和客户。
用户就是用你的产品的人,客户就是花钱购买的人,有时候这两个人群是一致的,有时候并不一致。但无论如何,B端产品服务的都是这条购买决策链。
所以,搞清楚一种购买决策在B端用户那里是如何产生的就额外重要,不同的购买决策,决定了产品面对的用户是谁——是根据使用体验付费,此刻产品面对的用户是一线使用人员,深入了解行业背景,定制化解决痛点是迭代重点。还是根据关系付费,此刻面对的用户是关键人物,打点关系就很重要了(也许并不值得倡导,但确实是存在的)
对B端工具型产品来说,用户是公司内的其他角色:运营、研发或其他部分的产品。此时产品对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他们提升了工作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对C端产品说,最大的陷阱是用户很容易沦落为报表里的数字。今天的DAU涨了,明天的DAU跌了,用户的行为,沦落为数据的变动。至于用户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想要什么,这个群体想要什么,作为产品经理的你可能依旧是迷茫的。
有一段时间增长黑客很火,几乎被所有做增长的产品经理奉为圣经。甚至有观点说,有了增长黑客,定位理论便不在适用了。
在我看来,两者并不冲突,定位理论可以让你搞懂三个问题:
- 你是谁;
- 用户是谁;
- 用户心中的你是谁。
有效的增长黑客,至少是在对这三个问题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快速试错迭代的方式,找到正确增长路径的方法。
回归到这个问题,产品对用户的价值,是在对你的用户群体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最终反映在你的报表上。
最后的最后,映射到产品对公司的价值基础上。
- DAU高了,估值涨了;
- 广告主多了,营收涨了。
三、从你的角度看产品的价值
从你的角度看产品的价值,就是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待你此刻所在的产品的价值;或是把你自己的发展当需求,去看产品的价值。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他明年毕业,秋招拿到了两个产品岗offer,问我应该如何抉择。我说,你自己有相关的分析么,我帮你参考参考。然后,他就给我发了一大堆关于这两个offer的对比,关于行业趋势,关于岗位在公司内的地位,关于老板,关于薪资。
我问了一句,你自己在这个阶段最想获得什么,他就蒙了。
纵然,行业趋势、岗位地位、老板、薪资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你了解自己此刻想要获得什么的参考项。
- 你想要毕业就挣得更多,那就选择薪资;
- 你想要学到更多,那选一个愿意教你的老板;
- 你想要在未来更值钱,那更多考虑行业;
- 你想要尽可能规避被裁掉的风险,那就选更靠近公司核心业务的岗位。
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岗位还是那个岗位,你的需求不同,它们便存在不同的价值。
在这里多说一句,所以你作出选择的依据,都是此刻的依据,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的。
- 你选择薪资,可能行业红利消失,年终奖比例大幅降低。
- 你选择老板,可能老板明天就跳槽了。
- 你选择行业,可能公司短期内要考虑活下来,部门整体裁员。
- 你选择安全,可能三年后你跳槽的时候,就不那么值钱了。
产品给你多少价值,也就给你多少风险,这是硬币的两面,从来逃不掉。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在产品给你的价值之外,为自己自生价值。这样当有一天你离开产品时,依旧有资本去决定自己能获得什么,而不是被动选择能得到什么。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是产品的价值模型呢?
我想了很久,可能有这张图描述更合适吧。
如果非要有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大概就是: 始于用户,存于商业,终于自己。
作者:大力哥呀;微信公众号:大力哥求职
本文由 @爱思考的大力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