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控银杏:古典型VC的克制与突围
今年7月,超硬刀具供应商沃尔德作为首批企业登陆科创板,上市后两周涨超400%,一度成为科创板龙头股。作为沃尔德的首轮机构投资人,清控银杏自2011年A轮入局,已经陪伴其长达八年。
这是任何普通意义上的VC都难以坚守的时间跨度,但在清控银杏的投资组合中却并不鲜见——中文在线1999年从清华科技园起家,到2015年拆VIE回国上市,清控银杏15年内三次加码;2010年数码视讯登陆创业板,清控银杏作为其首轮投资人已陪跑9年,最初投资的50万元也翻了百倍;同样的长陪伴、高回报还存在于海兰信、兆易创新,其中兆易创新持有期12年,光一个案子的现金回报就高达10亿元。
如果按照时间线划分,清控银杏前后经历了三次迭代——1999-2006年孵化器时期,捕捉到了中文在线、数码视讯、兆易创新、海兰信等优质项目;2006-2015年启迪创投时期,围绕高科技在先进制造领域敲出了沃尔德、德鑫物联、翔丰华、汉邦高科四枚铆钉,在智能硬件领域投出了E人E本;2015年清控银杏成立,除了在已有优势的硬科技赛道,将凯木金、得一微电子、睿科微电子收入囊中,还在企业服务赛道捕捉了天眼查、e签宝、知呱呱这三个细分行业龙头,与此同时,不断拓展边界,在消费赛道挖掘出了优萃生物,后者目前已经被多家主流美元基金看中。
对一家成立20年、核心团队长期稳定、穿越了至少四轮周期的风投机构而言,清控银杏对周期、风口、概念都不陌生。但不同于惯于追赶风口、舞弄高级概念的部分同行,清控银杏始终保持着某种程度的钝感力,克制、稳重、不慌不忙。这些体现在其选择LP、赛道、项目中的谨慎作风,或许会被人诟病过于保守,但若寻求基金长青的秘诀,激进或保守孰是孰非,恐怕没有一家基金能给出确切答复。
一个更准确的形容,或许是“古典型VC”。不管是愈发清晰的边界,还是更为牢固的合伙人制度,清控银杏越来越明确自己的主战场:坚持早期科技领域的长期价值投资。
对投资机构来说,因时而变、抓住浪潮是一种难得,而保持克制、吃掉属于自己的那块肉则是另一种难得。
克制的秘密
秉持着“宁可错过,不愿投错”的原则,清控银杏在投资节奏、阶段上都保持着相对克制——成立至今一共投184个项目,平均每年出手不到10次,80%项目都在A轮或之前入局。即便2016年拿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45亿元投标,盘子扩大3倍后,清控银杏也没有像许多VC同行一样漫天撒网,而是维持着相同的频率,将更高的单笔投资额精准地敲入不同赛道,并对脱颖而出的选手追加后续投资。
实际上,直到2016年之前,清控银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盘子控制在20亿元上下,这源于基金内部对资金属性的严格把控。“太短的钱不要,参与管理的钱不要。”清控银杏合伙人程鹏告诉36氪,早年投中兆易创新、数码视讯带来10年百倍估值跃升的成功经历,让清控银杏深信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也在选择LP时有了更明确的倾向。
对比人民币基金动辄“5+2”、“3+2”的行业现状,清控银杏的基金存续期常年维持在“7+2”以上。2006年,由于早年投出大量好案子的经历,团队在组建启迪创投时,接到了很多机构抛来的橄榄枝,有的出钱,但要求参与管理,有的不参与管理,但要求五年内退出。最终,这些限制有余、耐心不足的钱被一一拒绝,更具包容性的中关村和海淀区政府成了主要出资人。
在不缺乏聪明人,时刻追求速度的股权投资行业,清控银杏罕见地保持着某种钝感力。成立至今,它拒绝了几乎所有与“花哨”沾边的玩法。2015年IPO紧急关闸重创市场,大量风投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开始学习房地产基金玩起了“名股实债”,这其中尤以风险偏好较低的国资机构为甚。而清控银杏始终坚持传统股权投资,并未涉入其中。今年,国务院发文禁止“名股实债”作为项目资本金,为这一现象画下了句号。除此之外,许多红极一时而后又被证明是资本泡沫的风口,诸如O2O、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清控银杏也都避开了踩雷。
不可否认,清控银杏之所以保持二十年长青,每一阶段都能投出代表性项目,甚至在多家顶级VC、PE竞标中以第一名成绩中标中小企业基金,很大程度都要归功于这种朴素的投资风格,而这已深植清控银杏的基因。
1999年,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罗茁受命筹建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彼时,国内风险投资还处于蛮荒期,唯一可参照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兴起于70年代的风险投资,已经在美国催生出一批如红杉、凯鹏华盈的主流VC,不管是平权的合伙人制度,还是对科技投资的长期押注,都给了罗茁关于成熟VC的最初想象。
更现实的情况是,2009年创业板开闸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项目都缺乏退出渠道,更没有当下VC普遍依赖的隔轮接盘者。熬到IPO,是基金的唯一选择。巧妙的是,多次长期陪伴带来超额回报的经历,不断强化了这种朴素的价值观,让其成为一种正循环贯彻了清控银杏始末。
一个更明显的参照物或许是Benchmark,它是“克制”一词在风险投资业的最佳验证。成立于1995年的Benchmark,投资组合涵盖了从eBay、Twitter、Instagram到Uber硅谷20年几乎所有伟大企业。单只基金规模维持在5亿美元以内,常年5-6人,一年出手10次上下。与之相对的,是基金带给出资人的高额回报,2015年前在管的8只基金,现金回报高达226亿美元。
不论是大而全的红杉,还是小而美的Benchmark,都是合伙人制度的坚定拥趸者。成立24年来,Benchmark常年只有5-6位合伙人,所有合伙人冲在一线,对项目负责,基金讲究决策权和利益的绝对平分,这促使每位合伙人必须以更高的效率和敏锐度捕捉那1%的项目。
与Benchmark类似,清控银杏是合伙人制度的推崇者。在中国VC/PE圈,真正奉行合伙人制度的基金极少,能干的年轻人快速晋升到合伙人位置后,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出走,然后不断重复这个故事。
与之相反,清控银杏的团队十分稳定。四位创始合伙人罗茁、薛军、雷霖、吕大龙自孵化器时期开始已共事20年,伴随基金迭代,后期又晋升了三位年轻合伙人,包括2005、2006年毕业就加入的程鹏和赵宇,以及2011年为启迪创投广州基金引入的合伙人朱继满。
程鹏告诉36氪,“合伙人”在清控银杏不仅是一个称号,更代表着对应的权力和责任。
凡是被清控银杏投资的项目,都会配备一位合伙人,从项目立项、尽调、上会,再到投后的关键决策都由该合伙人直接出面。这种合伙人级别的全程陪伴并不多见,行业更普遍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环节设置不同部门,尽调、投决、投后都由不同人完成,合伙人只在投决环节露面,更多基金则完全没有投后,投完即止。
具体到合伙人,好处是权责、利益分明,坏处是受限于合伙人数量和精力,基金能覆盖的项目数始终有限。这是一场质与量的取舍,而清控银杏选择了前者——不依靠项目数取胜,把有限精力分给少数项目,确保存量项目跑出来的概率。
程鹏算过一笔账,目前基金在管项目143个,7名合伙人平均每人管理20个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这个数字已接近团队的极限,未来大概率将维持这一水平。为此,清控银杏严控基金规模,最大程度减少同时处于投资期的基金数量,主线基金投资期也从不重叠。
与合伙人责任制相对应的是分层决策制。所有项目都需要五名投委中至少三名同意才能通过,单笔投资金额或累计投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就需要至少四名甚至全部投委同意才能通过。依靠这种漏斗式的决策机制,清控银杏可以最大概率降低踩错的风险,正如其贯彻始终的原则——“宁愿错过,不要踩错”。
早期科技投资
即使在讨论克制的艺术之后,我们依然需要承认的一点是:绝对克制的机构是不存在的。即便Benchmark也曾在投资eBay获得超额回报后尝试过全球化,甚至还募集了一只大规模的基金,直到事后证明这只基金为历史业绩最差,Benchmark才坚定走上小而美的路线。
边界是在不断探索中明确的,无论阶段、规模还是赛道。而让一家基金保持长青的秘诀更大概率不是变或不变,而是在变化的时势中清楚自己的边界,并保证边界内的足够手感。
清控银杏深知这一点。孵化器时期,背靠清华科技园,清控银杏收割了一批清华系优质项目——中文在线、数码视讯、海兰信、兆易创新,这些后来带来丰厚回报的案子,创始人都是清华出身。这是属于精英创业的VC草莽时代,而清华无疑是优质项目的高发区。某些时候,罗茁甚至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2000年,他以孵化器的房租优惠换取了中文在线2%股份。
这一时期,不管是人、钱还是项目,清控银杏都具备浓烈的“清华”气质——基金合伙人、创业者是清华校友,钱是清华科技园委托其管理,用于投资园区内的科技企业。截至目前,清华系创始人依然占据整个基金盘子的50%以上。
清华校友不仅为其带来了第一桶金,更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FA的角色。罗茁从来不用FA,因为光校友推荐,就足以在源头处拢住足够多的优质项目。比如三年前投资的上海奇弦,就是一位清华校友推荐。
清华自带的理工、技术气息直接影响了基金的投资偏好。“我们投to B的基因更强。”程鹏表示,对比更强调感觉的to C投资,在大体系中寻找优化机会的to B赛道更加有迹可循。过去,按照“真实世界数字化”的原则,清控银杏在人工智能赛道投出的思必驰、海鑫科金,在企业服务领域投出的天眼查、知呱呱,都是这一顶层逻辑在不同行业的单点投放。
一个显见的案例是e签宝。因为看好企业签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清控银杏自上而下找到了电子签名赛道里面的e签宝、法大大、上上签。一番Cold Call叠加上门调研之后,团队发现只有e签宝去国家商密委做了涉密企业的认定,而另外两家都是纯互联网企业的操作,看重流量和模式,对合规风险重视不够。于是毅然投资了e签宝,并在一年后再次跟投。
事后证明,包括阿里、百威、海康威视、华夏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之所以选择e签宝,就是其行业资质更深、合规风险更低。“做电子签名一定会涉及密码使用,要和关键信息打交道,这必然会受到政府管束,不可能单靠互联网模式跑通。”程鹏说。
清控银杏入股e签宝之后,电子签名行业迎来了一波小热潮,法大大、上上签紧随其后发布了融资消息。今年10月,e签宝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较清控银杏入局时翻了2.75倍,成为行业龙头。
依此逻辑,清控银杏2017年还在企服赛道捕捉到了另一只独角兽——天眼查。彼时,天眼查的百度指数已经数倍于同行公司,但相较这点,清控银杏更看重其对数据合规性的把控。在同行纷纷使用其他方法弥补工商数据的不足时,只有天眼查严格按照公开合规信息更新数据库。这是罗茁看到第一眼就觉得不能放过的好项目,创始人柳超最初只想要8000万,清控银杏投资团队觉得不够,直接给了他1个亿。
对看好的项目,清控银杏从不吝啬,从入局开始就保持一个“善意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不干涉、不催促,在创业者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帮助。比如e签宝在拿到蚂蚁金服投资之前,接近两年没有任何融资,投资人和团队都承受了相当的压力,而清控银杏顶住了压力,始终与团队站在一起,坚决支持团队做出的决策。后来蚂蚁金服的钱一进来,e签宝很快重夺势头。
很多时候,清控银杏对被投的赋能还体现在政府资源的对接上。12月初,第四届清控(南通)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清控银杏的被投企业“莱特兄弟”就与苏通产业园现场达成了合作。
科技的主航道之外,清控银杏做过多次边界探索——生物医疗领域投资了天为时代,最终以30多倍的收益卖给了QUAGEN,这成为团队第一个退出项目;消费领域投资了优萃生物,目前已经做到四、五个亿的营业额,被红杉等主流美元基金关注;文创赛道投资了青青树、麒麟网,团队还因此登上了清科集团文化创意投资Top10的榜单。
而某些时候,及时回撤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08年,游戏行业很热,团队陆续看过一些页游和手游,对比投资硬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专业,纯工科出身的团队对游戏缺乏天然的敏感和热情,所以投资效果差强人意,所以这些投资被总结为一次失败的探索。
成功的尝试会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比如医疗和消费,与基金的科技主赛道形成对冲和支撑;失败的尝试会让基金更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把有限的盘子放在更值得的项目上,这是清控银杏正在做的事情。
启迪创投时期单个项目只能开一枪,即使项目仍有可见倍数的增长空间,也无力追投,而现在,拿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后,团队有了更多子弹,开始更多地在成长期加码。2017年投资的安扬激光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家做超快激光器的公司虽然是后入者,但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医疗领域进展迅速,清控银杏也因此先后两次追投。
“A轮肯定是第一入口,但对于一些好项目,我们也有能力追投下一轮。”罗茁告诉36氪。
在快速变化的一级市场,人们听惯了速度、狼性和孤注一掷,认为稳扎稳打、日拱一卒的故事不够性感。对慢性子的清控银杏来说,成功穿越20年周期的结果,已经论证了“沙里淘金”的真实和可信,这将会是一种常态,伴随其走过下一个20年。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