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众调研报告:10亿流量拥抱科技升级
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文丨猎豹用户研究中心
现在的博物馆不再是以往印象中被遗忘的冷清行业。
文创市场的成功、新兴技术应用正在全面改变博物馆与公众的连接方式。2018年我国博物馆观众达10.08亿人次,周末约会去博物馆逛一逛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新的消遣方式。
一方面观众更加期待博物馆提供更生动、更丰富的游览方式,"紫禁城上元之夜"的一票难求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新兴技术也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和价值。
但技术虽好,成本却不低,故宫的《清明上河图3.0》展览吸睛无数,光是巨幅互动长卷就需要20名画师1年半的时间一帧一帧手绘完成,人力、物力耗费巨大。
猎豹用户研究中心针对参观博物馆的人群,收集了2525份有效问卷。通过本次问卷调研,我们想要了解当前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属性,他们对博物馆有着怎样的期待,还有哪些新兴技术可以降低博物馆运营成本。
核心发现:
1.参观博物馆的主要人群年龄在18-40岁,占比接近九成,学生和职场人士为主。
满足兴趣爱好 是去博物馆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为知识而来,年轻人在朋友聚会、随便逛逛时也会选择去博物馆。
博物馆正在逐步成为年轻人的潮流社交场所 ,不仅出门聚会可以去博物馆,单身一人也愿意去博物馆消磨时间。
4. 在上述人群中, 用户最常去历史类博物馆,其次是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5. 公众已初步接受网上虚拟博物馆,但目前渗透率不高。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好处是既可以缓解博物馆待客压力,又能提高藏品传播范围,实现展品展出与展品保护两不误。
- 展物的介绍信息太少 是参观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7. 除了门票外, 观众愿意额外付费来获得信息 ,付费经验最多的分别是:雇佣导游、租赁机器人、无线讲解器等,心理预期价格区间集中在11-30元、31-50元,占比分别为22%和21.7%。
8. 除导游讲解外, 观众对机器人讲解的接受度最高 ,主要原因为机器人服务态度好,好用,科技感强。
Part.1 参观博物馆观众基础属性分析
1.1 谁喜欢去参观博物馆?
在本次定量调研的2525份有效样本中,男性占比大于女性,主要参观人群的年龄为18-40岁,主要职业类别为大学生/研究生和公司普通职员,占比分别为20.37%和18.51%。
1.2 他们喜欢和谁去博物馆?
在选择和谁一起去博物馆这一项中,和朋友或同学去博物馆这一选项最高,占比49.40%,有27.90%的人也会选择独自一人去博物馆。
从性别差异来看,陪同参观博物馆的角色类型发生了变化:女性带孩子去博物馆比男性高出11.31%。由此可见女性承担了更多带孩子来博物馆接受文化熏陶的任务。
1.3 他们为什么参观博物馆?
在参观博物馆的主要原因中,兴趣爱好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高达50.30%。"和朋友出游的一个选项"和"想出门看看"分列第三、四位,占比分别为34.10%和31.7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正在逐渐成为青年人的潮流消遣场所,不止出门聚会可以去博物馆,单身一人也愿意去博物馆消磨时间。
1.4 他们喜欢去什么样的博物馆?
从整体样本分布来看,展示古代文物的历史类展览最受欢迎,占比39.25%。
在全国范围我国博物馆共分为5种类型:综合性、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技类和其他类型,据统计综合性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占36.28%,历史类紧随其后,占比35.27%。
结合本次调研的数据来看,参观历史类博物馆的比例最高,可能也受到本身我国博物馆类型数量的影响。
还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新兴技术的网上虚拟博物馆占比20.82%,由此可见在家就能上网浏览文物的方式,已经受到初步认可,但目前渗透率不高,可以成为未来的增长点。
综上,我们可以将参观博物馆的主要人群归类为18-40岁的求学学生和职场人士,参观历史类博物馆的次数最多。他们不再视参观博物馆为政治任务,而是更多的将博物馆视为一种满足自己兴趣爱好和社交需求的场所。
Part.2 参观博物馆人群付费意愿分析
据统计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和博物馆参观人数开始高速增长,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6万个,观众达10.08亿人次。
面对正在高速发展的博物馆行业,如果可以撬动公众在线下观展的付费点,降低数字技术赋能实地展览所带来的成本,将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那么参观博物馆的人群目前对博物馆有怎样的需求?他们对于付费提升展览体验的心理预期又是怎样的呢?
2.1 参观博物馆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展品信息不完善。
在参观博物馆遇到的主要问题这一项中,我们可以发现有4项都是和展品的介绍有关系。"展示文字信息过少,学不到知识"这个问题最突出,占比44.55%。其次的问题顺序为信息全部都是文字(呈现形式单一)、网络不好、展示牌文字看不清、搜索不到展物信息、迷路等。
由此可见,展物信息不完善是参观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从此处入手改进,将大幅改善观众的参观体验。
2.2 现有方式可以初步解决展物信息不完善的问题。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现场导游讲解是首选,占比62.39%,这可能是因为博物馆作为当地的标志性景点,大概率会被规划进当地旅游团的游览路线当中,观众随团进馆,自然会选择听从导游的讲解。
2.3 观众愿意额外付费享受更优质的导览服务,心理价位集中在11-30元和31-50元。
在导览服务中,现场导游讲解的付费意愿最强烈,在该项上选择付费使用用户占比为78.34%。付费意愿最低的是App辅助讲解,但也占到了64.48%。
这其实也和本文第一段中,提到的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初衷(兴趣爱好)调研结果相吻合:观众去博物馆,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非完成学校/单位的硬性任务,所以不排斥通过付费获取更优质的导览服务。
从上图中我们还发现,用户对于机器人讲解服务的付费意愿很强烈,占比仅次于现场导游讲解。
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观众对机器人讲解的积极态度占绝大多数:他们认为机器人导览服务态度好,方便好用且有科技感,所以愿意积极尝试机器人讲解服务。
对于付费使用导览服务的心理价位,我们发现11-30元和31-50元是意愿最高的,分别占比22.0%和21.7%,观众对10元以下的超低价格反而兴趣寥寥,占比只有15.8%。
Part.3 小豹洞察
1. 如何结合新兴技术降本增效,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沉浸式游览体验,成为考验博物馆的新挑战。
举办新兴科技+沉浸式展览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寓教于乐,符合博物馆本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当下观众也对博物馆提供的新式展览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乐于尝鲜体验。
但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落地费时费力,经济压力实在不小,同时展览设计需要和博物馆的特色结合起来,不能一味的追求酷炫技术应用,需要确保履行博物馆传播知识的职能。
2. 除了特色沉浸式展览,博物馆也应该重视日常展览的体验,重点优化展品信息的展示方式。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观众体验的痛点集中在展品信息的展示方式上。现有的手机扫码、App阅读等解决方式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仍然治标不治本。即使是现场导游解说,观众也会有"不敢上前"、"担心态度不好"等隐性忧虑。
所以在日常的展览中,博物馆也可以考虑引入新兴技术(如导览机器人),从根本上解决展品信息的展示问题和其他顾虑。
3. 导览机器人等新兴科技的布局,将实现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博物馆运营软实力。
一直以来,博物馆运营者缺乏有效的大数据手段了解观众需求,常规的调研手段存在时效长、成本高等问题,无法长期坚持。而随着导览机器人的落地,运营者可以通过机器人建立用户画像,快速、高效收集实际需求,快速制定对应措施,提高博物馆游览满意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