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创业公司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IMS李檬
年底,在互联网公司优化结构、准备过冬的声浪中,很多人不得不思考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步了。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现在有多少工作是能干一辈子的?
近期,包括京东、滴滴、ofo、科大讯飞甚至腾讯,都有不小幅度的人员调整,华为再次停止社招(同时"优化掉"部分35岁老员工),网易甚至因此陷入公关危机……
今年,包括微软、Google、Facebook等等美国公司也有20%-30%的人员变动,可能是印度公司、中国公司加入了一些新鲜血液,北美这边人员状态老化的,也会有所调整、优化。
要是你30几岁的技术水准、学习能力不如刚刚工作了三五年的工程师,哪家公司愿意给你的"资历"买单呢?
深层危机感
你可能觉得,是谁谁谁的能力增长不够,在时代的剧变中显得太过吃力!
有一位50几岁的创业者感叹:相比20年之前,每一个中国家庭的财富都是增长的,每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也快速增加----更有钱了,知道的更多了,反而更没有安全感。
这个时代,你已很难将自己嵌入一个特别稳定的组织结构(比如公司、项目团队)中,像流水线工人那样,不用想太多,看任务干活。
你必须有持续的思考力、调整力,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团队随时可能重组,应对新的机会和挑战。
……
纳西姆*塔勒布在《利益攸关》一书中讲过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独自面对市场的风险,去"躲"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用顺从、迎合来换取收入和安全感……这恰恰是这个人最大的经济危机。
你要学会主宰自己的事业方向,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 "个人崛起"的时代,公司正在退化,你工作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你自己的安排,而非公司给你安排。
你事业生涯的终点在40岁、在65岁(法定退休年龄)还是在90岁(看看张忠谋、褚时健),完全在于你的个人崛起路线图。
你的个人崛起路线图
如果你不想特别依赖一份工作,那么,你得实现个人的财务独立。
这不是要你立刻去创业。从未上过班、毕业直接创业成功的,几乎都有非同寻常的背景、资源。这不适合一般人的财务独立。
大概率来讲,在你实现个人的财务独立之前,你一定会进入一个商业组织,拓展你的视野、沉淀你的人脉、积累你的资源。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将商业组织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个体户
如果你是个体户,今天开不开工没人管你,9点开工,还是中午、下午再开工也无所谓,个体户可以随便一点。
工作室
工作室只需要承担一个公司的某个环节,比如,设计工作室,可能只需要把PPT、平面图文做好,就算完成工作了。
普通公司
国内有很多3、5个人的公司,但人脉广、连接能力强,将自己的上下游厂商、合作伙伴、消费者构成了一个不小的商圈。
平台公司
你可能不敢想象,Google服务中国、日本、韩国这么庞大一个地区搜索业务的,很长时间只配置4个工程师。WhatsApp是英语国家一款顶级通讯应用,在WhatsApp达到10亿活跃用户的时候,他们只有57位工程师,全公司只有1位产品经理。
区区这么点人,服务过亿的用户群体,稍微哪里出一点问题,就有一堆人给你发消息,吐槽铺天盖地。
全球平台公司
全球平台公司需要面对各个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监管,这就是特别复杂的专业协作了。
你要学会,在一个商业组织中积累你个人崛起的资源、本钱。
我想讲两个事业发展的窍门:
项目经理是你最好的事业导师
为什么项目经理是一个好的起点呢?
你要做好一个项目,就要协调很多人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你要突破组织层级,将各个系统、各个圈层的相关人员聚到一起,形成合力,这就特别考验影响力和领导力。
项目经理是各方人脉、各方资源的一个关键支点,OK,学会了做支点的能力,对你的事业独立绝对帮助极大。
很多时候,一两个支点人物即可撑起整个公司。
你看看,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广告公司最明显了,他们居中串联各方人脉,将一些重大事情(比如公司上市、管理重构、品牌升级等)做成,而这些公司中的核心高管,恰恰是各种关系的交合点,自然也是关键价值点。
产品经理是你财务独立的敲门砖
最近10年最炙手可热的高薪职位,就是产品经理了。
不知你想过没有,互联网公司已经有了规模庞大的工程师、程序员团队,以及战力可靠的销售部门。为什么还会有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公司可以"集群出击",摆平各种商业规则、生意套路以及技术障碍;产品经理则要"靠个人的洞察、悟性"直指人心,触碰用户需求最微妙的点点滴滴。
世界上的各种公司不计其数,但真正读懂用户的产品经理寥若星辰。
每一个产品经理都是一个创业公司,都在尝试开发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恰恰是互联网公司适应"个人崛起时代"的一种聪明做法。
如何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个人崛起时代"其实有一个重大背景----这个社会正在变得高度不确定,习以为常的传统工作安排、传统生活方式,不断远离你我。
有人可以两年之内就有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公司的任职经历,可是,在一家公司里干满5年的情况越来越少见。
况且,形势也不允许,有数据显示:5年之内,70%以上的现存公司要么倒闭,要么改头换面。
欧美学者习惯用"后工业化社会"、"风险社会"等概念描述这一现实,我看,这就是一个随机社会。
什么叫随机社会呢?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可能你明年要做的工作,是原先世界上不存在的工作。比如商业模式架构师、区块链策划编辑这类工作,之前你听过吗?
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就是"边走边看",这是一种悬空的状态,你一直好好活着,但是猜不到未来在哪里。
这种随机社会(或者风险社会),对你的未来是好事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乱世出英雄"。
诗人李白一直想要有大作为,但时运不济,总是抱怨太平盛世、人心堕落,他这种人"拔剑四顾心茫然",40几岁就去隐居了。后来发生安史之乱,李白快60岁了,反而一时来劲了,主动出来找工作。风险、不确定的时局,反而有机会刺激个人的崛起。
基于当今的时代背景,每个人都是一个创业公司,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做法,不如一招鲜吃遍天,你只需要关注流水,善用流水。
这个"流水"不是你的工资流水、销售流水,而是你的信息流、资本流和数据流:
信息流
如果你是一个专栏作家或者电视制片人,那么,你的内容输出被限制在媒体版面、电视屏幕的小小方块之中,用户什么时候看、看什么都有限制,传播面难有特别大的扩展。如果你是在微博、抖音、快手上输出内容,将没有任何空间、时间限制,完全取决于你我的随心所欲。这就是信息流,更重要是"信息流"思维,随时随地接受、输出信息,安排自己的工作。
资本流
现在做好事业的,几乎都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甚至用别人现在的钱,做自己未来的生意。
数据流
"大数据"已经不是新鲜词了,但都是大公司、大平台在免费用你我的数据赚钱。在区块链的技术背景下,游戏规则将发生改变,因为特殊的保密技术,你自己才能解密自己的(包括消费、医疗、教育、定位等等)数据,这将成为你个人的"收费资产",成为你的重要收入来源。
有投资人说:"黄河古时候经常改道,每次改道,旧的河道边上都是哀鸿遍野,大旱三年。盯地图会死,一定要盯着流水。"
这个过程有三个策略层次:
01、浅层策略:边走边看,融入信息流
滴滴崛起之初,很多人进入了网约车行业,做了滴滴司机,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但是平台出现变化以后(比如利益分成的改变),很多司机就会觉得"滴滴不是长远之计"。
传统的专栏作家、电视制片人,只是盯着任务干活,盯着行业价值,想的都是发多少篇稿子、拍多少视频、拿多少稿酬……如果你有"信息流"的思维,你的思考方式就会是怎样传播更好更快?于是各类大V、各类意见领袖,在微博、抖音上实现了快速的个人崛起。
不可否认,仍有很多自媒体人、UP主、主播依然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但是,包括IMS在内的主流平台提供了更多成熟的商业化支持,很多腰部网红、甚至小微网红,也开始进入财富变现的正轨。
02、中层策略:引入资本流,集群出击
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支持你,将你导入创业机制,那种生死时速会逼着你快速崛起。
你必须考虑要将业务的体量做得非常巨大----如果你想在北京的写字楼周边开餐厅,你可能很赚钱,而且几乎不用考虑跟广州的餐厅竞争,跟美国的餐厅竞争。
但是,你要做线上打车服务、线上外卖服务,你必须面对,这世界上不会有1000个打车或者送餐平台,最后只允许一两家活下来,你的体量不是数一数二,就活不下去。
你必须跟时间赛跑---- 投资人的钱是有成本的,他们等不了,你不仅要把公司做大,还要在哪个时间窗口内把它做大,可能只有眼前的一年半年是你的机会,错过了,那就只能面对坟场。
创业的逻辑,就是逼着你加快崛起,你没有选择,加速快跑是你的生存底线。
当然,投资人不会只提供资金,真正有价值的,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关系、渠道资源。
03、深层策略:数据流的价值
看看今天有多少人自从有了微信以后,生活的习惯就改变了;有了今日头条以后,就失去了主动寻找新闻的能力,甚至失去了判别新闻真伪的能力;有了淘宝以后,又有多少人买了一堆没用的便宜货。
平台因为有了强大的数据发掘、分析能力,几乎可以导引你钱怎么花、时间怎么配置。
但是,发掘数据流,可能不再是平台的专利了。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教授讲过一个案例:某著名的制药公司几年前以百万英镑的高价,购买了一个罕见的癌症患者的数据。制药公司之所以愿意花这么多钱,是因为该患者患有6种癌症,他的数据在世界上几乎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美国,大部分医生愿意花钱查询他们之前接触不到的病例,每一次查询支付10~15美元。那些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个人的病理数据,估计一年就可以收获1万到2万美元的信息费。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一种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一面,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价值。
区块链技术为什么是一种战略性机会?Google前任CEO施密特看得最透彻:"区块链是一项了不起的'加密成就',它能创建数字世界中不可复制的内容。"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在区块链技术的背景下,你的各种数据将成为一种"收费资产",包括你的微信记录、消费数据、医疗数据、教育数据、每天出现的地方、喜欢吃的餐厅、面容特征、步态特征,甚至是写文章用词的习惯特征等等等等,所有的数据都将不再被平台免费拿到。
那时,你只要经历丰富、活得精彩,你的数据就会更值钱。
因为你的生活方式更有研究价值,电商平台、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等,都要给这些资产付钱。只要你更会玩、更会生活,就是在赚钱,这是最有趣的个人崛起。
有投资人估计,如果一个人的人生体验足够丰富,将这些数据化以后,经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以及各个行业的数据库的加工处理,会有百万美元以上的价值。
小结
有社会学家提过一个"工作洞"理论----人被工作所累,但也不能失去工作。
工作对人而言,是一种"锚"一样的存在,它确定了人最终的走向。
当今这个智能时代,很多工作被消灭,很多工作被创生,各种不确定性加深了人们的焦虑感。
可是,工作的目的是创造各种价值,而个人创造价值的方式将有无穷多的维度。
很多小的改变,在已知的维度上,可能影响不大,但它总会绕到你身后,在一个你暂时看不见的地方,在一个你暂时没反应过来的时刻,划出那一道颠覆商业逻辑的痕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