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到边,企业如何探索5G应用新路径
宽带汇2019
随着万物智联的实现,大量数据产生的源头由传统的中心化向分散数据源变革,数据处理的范式也将随之演进,云计算+边缘计算、云边协同成为计算领域的新范式。
在宽带汇·2019 5G高峰论坛中,「5G Talk: From Cloud to Edge」圆桌对话由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担任主持人,汇集云边协同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方,为大家带来行业不同角度的思考,包括提供基础架构的海光信息;提供系统架构的联想控股;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的亚信和VMware;以及制定行业标准的GSMA。各位嘉宾就5G技术演进、5G应用创新、5G行业变革,以及边缘计算、边缘云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以下是现场精彩对谈实录。
观点精选
5G大部分商业模式还没有确定,未来还面临很多技术挑战,无论是安全还是低时延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这正是充满着最好投资机会的时刻。因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家,需要企业不断地努力推动市场的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机会。——宽带资本 田溯宁
初步判断5G行业应用真正的发展,即5G网络发展成熟的特征mMTC和uRLLC,预计在2022年以后才会大规模应用。目前各大运营商在行业应用方面都围绕着标杆体系展开,这也说明行业还处在打造“样板间”时代,成规模发展还有待时日。——亚信科技 高念书
边缘的数据中心和传统的云计算中心在需求上和架构上有很多差异,边缘数据中心会面临各种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会对基础的元器件到整个硬件平台厂商都提出新要求,这里会产生很多创新的空间和机会。——海光信息 唐志敏
运营商不可避免地要做企业服务转型,这个转型不仅对运营商来讲非常重要,也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能够让5G赋能千行百业,让其成为真正的新型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核心问题。——GSMA 刘鸿
5G产业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业界很大的困扰和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今年的情况很像3G刚开始的时候,业界那时也很迷茫。一直到苹果3G手机面市,才迎来了3G时代的爆点。5G的爆点在哪里,只有通过不停尝试,跟各个行业结合、碰撞,才能够找到。——联想集团 陈江海
边缘计算的场景非常长尾、碎片化,未来可能会是一个系统、软件、计算和大规模分布式运营结合的领域,挑战会很多。等这部分解决方案就绪之后,我们设想的5G所有东西就会准备就绪。——VMware 殷剑
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经整理
从左至右:宽带资本董事长 田溯宁、亚信科技CEO 高念书、海光总裁 唐志敏、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 刘鸿、联想云网融合事业部战略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陈江海、VMware Staff Solution Architect首席架构师 殷剑
田溯宁:本次圆桌论坛围绕两个话题展开:第一,请各位讲讲对5G应用的认识,关于5G如何能够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发展与变革的思考;第二,一起谈谈现在比较热门的边缘计算或者边缘云概念,会不会又是一场大的结构性的变革。
01.
对5G应用的认识
亚信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亚信科技CEO 高念书
高念书:感谢田总的邀请,亚信科技作为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参与了许多运营商应对5G网络的系统升级与改造业务,接触了许多5G时代的软件和应用层面的技术与创新。
到目前为止,5G业务宣传最多的是eMBB的to C业务,如高清视频、云游戏、VR/AR等等,而在行业应用方面谈论最多的还是千行百业的标杆应用。之所以现在谈标杆应用就是因为大规模应用还未成型,大家都在探讨自身加入5G行业应用中的可能性。因此,各大运营商在行业应用方面都围绕着标杆体系展开,这也说明行业还处在打造“样板间”的时代,成规模发展还有待时日。
另外,大家谈得比较多的5G应用,无论是国内还是走得比较快的韩国,大多还停留在eMBB阶段。我们接触的案例都是关于如何通过5G技术在港口以及远程机器人等等应用的场景,所有的案例都停留在eMBB阶段。
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5G的第二阶段标准(Release 16)要到明年一季度发布;以及各行业本身的特征要改变比较难,即便通讯网络的技术条件已具备,行业本身传统的生产、业务流程和传统的技术,如何与新的5G网络环境适应还需要探索;另外,2021年之前5G的切片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我初步判断5G行业应用真正的发展,即5G网络发展成熟的特征mMTC和uRLLC预计在2022年以后才会大规模应用。
田溯宁:之前的嘉宾也都提到,芯片的成本和性能也是5G技术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六年前中科曙光牵头成立了海光信息这家国产x86芯片制造企业,宽带资本也参与了海光信息的早期投资,现在请海光信息的唐总谈谈芯片对于5G技术的影响以及他对5G技术演进的看法。
海光信息:服务器芯片创新企业
海光信息总裁 唐志敏
唐志敏:谢谢田总的邀请,海光确实像田总说的那样,我们还是以做国产x86兼容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为主的创新企业。现在装有海光CPU芯片的服务器也已批量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中国移动的集采招标名录。最近“双十一”阿里使用的装有海光芯片的服务器也经受住了海量流量的冲击。由此看来,海光的服务器芯片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广阔。5G技术的到来也给未来海光的其他产品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总体来看,万物互联将实现人与人、机器与机器、设备与设备等的互联互通,为行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也给计算机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所有通讯网络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计算平台的革新变化:比如最早基本上没有网络、没有通讯技术的时代,对应计算机的主机时代;再后来有了网络,计算机进入PC时代;刚才也有嘉宾讲到CS时代,计算机的网络已经具备了,才会有Client- Server的架构;到了网络大发展以后,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以云为基础的时代;现在5G被提出,未来会有更多设备接入到网络里来,在这样的网络技术条件下,计算平台和计算模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比如非常大的云计算中心和前沿的边缘计算中心,都是新的发展方向。
但边缘的数据中心和传统的云计算中心肯定在需求上和架构上有很多差异。边缘数据中心会面临各种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比如说物联网。物联网本身运营模式是碎片化的,各种不同的边缘数据中心为物联网提供计算需要面对不同的应用、软件和部署条件,不同于普通的云计算中心,这里会产生很多创新空间和机会。
另外,边缘数据中心的工作环境跟云计算中心不同。云计算中心的环境都比较完善,比如机房、空调和供电等等条件都比较优化,但在边缘的数据中心,除了需要满足商用计算环境的要求以外,还要满足行业本身对工作环境的工业级要求。因此,这要求我们的芯片的工作范围不一样了,比如对功耗会提出新的需求。从基础的元器件到整个硬件平台厂商,边缘计算都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可能将来这里也会产生很多的创新和创业机会。
田溯宁:谢谢志敏。接下来是刘鸿,我估计在座很多金融界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GSMA。GSMA是我们通讯行业这些年影响力最大的非营利性组织,最早起源于欧洲GSM标准的制定。GSMA通过这些年与运营商的交流,已经将巴塞罗那展览会变成了行业的风向标。刘鸿作为GSMA中国区技术总经理,对今天的话题有很多非常独特的观点,请他跟大家分享一下。
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
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 刘鸿
刘 鸿:谢谢田总,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正确的时间到一个正确的地点,和一群正确的人探讨一些正确的问题。这个正确的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就是5G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GSMA做过一个调查,我们估算到2025年,运营商在企业服务领域能获得的利益大概是6200亿美元,这个数字换算一下,相当于是现在运营商收入的62%。2025年,大多数的运营商平均企业业务收入占比会占它全收入的40%左右。
因为传统的商业化业务被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限制,我们现在看到已经商用的5G网络,ARPU值最多实现10%到20%的提升,但是5G的网络建设成本远不止10%到20%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运营商不可避免地要做企业服务的转型,这个转型不仅仅对运营商来讲非常重要,对于千行百业来讲也是他们数字化转型很关键的点。
如何能够让5G赋能千行百业,让其成为现在很多国家说的新型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在中国讨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2019年底2020年之交我们马上就会迎来中国5G SA(独立组网)商用。
我当年做标准化的时候,推5G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5G灵活性做很大的提升,提升之后运营商就能更好地用5G网络支持企业业务。不管我们提的网络切片还是边缘计算,还是SDN网络架构都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设计出来的。
GSMA发现中国在SA标准的制定、产品的开发以及测试验证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也就是说,明年SA上线的时候中国可以领跑全球5G。举个例子,由中国电信牵头,GSMA在做的Powered by SA报告,现在收到的主要案例都来自中国公司。预计明年我们在巴塞罗那发布这两个报告和研究成果,正式揭开SA大幕,这将是中国5G走向世界的时间点。
今天这个场合特别好,不单单有传统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制造商和终端厂家一起来进行行业讨论,我们还有很多的企业客户,有企业信息化的公司,网络安全领域的公司以及很多创业公司和资本界的朋友都在场,大家聚集起来探讨这个重要的话题。5G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在我看来有很多的点可以谈,今天我会重点讲边缘计算和安全。
田溯宁:谢谢刘鸿,联想大家知道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在PC这个时代二十多年走到第一位,现在联想也在做重大转型,就是要进入5G的领域,请江海谈一谈联想在5G方面的思考。
联想集团:云网融合事业部
联想云网融合事业部战略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陈江海
陈江海:谢谢田总,我是来自联想集团的陈江海。大家一想到联想想的更多的是PC、服务器,这个是大家熟悉的联想。我来自联想集团云网融合事业部,我们这个部门总共成立了一年的时间,就在昨天我们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了联想未来通信的公司作为联想5G业务的总部。所以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一个成立了一天的创业公司。
联想传统上是PC和服务器供应商,PC和服务器都是开放架构,因此首先联想做5G网络也坚决保持做开放架构。刚才黄院长给大家谈了很多O-RAN,我们联想也在做O- RAN;同时,5G不光是网络要开放,运营也要开放。过去通信网络从1G到4G的时代,运营商都是主要围绕商业用户开展业务,到了5G时代,商业用户可以为运营商带来的业务增长和利润都有限,但5G网络的建设投入成本是巨大的,因此运营商要走出通信行业,引入更多的行业伙伴共同服务企业用户。
联想过去不属于通信行业,又因为传统业务积累了许多行业企业客户,因此联想有能力做5G网络。在联想看来,5G网络必须要跟行业结合,也要跟AI,跟大数据、包括跟区块链相结合。目前联想希望帮客户围绕5G提供服务,包括金融、电力等行业在内的客户都非常欢迎。
5G网络的应用开发,有点像早些年的互联网,吸引了很多人气,有很多用户,尤其是像谷歌当年,但盈利模式一直是业界很大的困扰和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截至目前,5G应用的爆点还没有出现。
但是否我们就应该很悲观呢?我觉得也不是。反过来看,今年的情况很像3G刚开始的时候,3G标准是2002年R5标准发布时建立的,当时大家对3G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说视频电话是它的杀手应用,可是到今天也没有几个人真的用视频电话,其实业界那时候也是很迷茫的。一直到苹果3G手机面市,才迎来3G时代的爆点。
大家如果看统计数据就能发现,从2002年WCDMA的标准确定,到2007年3G用户增长得并不多,而从2008年到2010年,用户量变成指数性增长,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被点爆了。
我相信5G也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说实话不知道到底它的爆点在哪里,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点,有时候必须得翻过一座山才能看见山背后的风景,所以我们其实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努力爬山,不停尝试,跟各个行业结合,跟各个行业碰撞,相信一定有一天我们能够找到5G时代的爆点。
田溯宁:谢谢江海。我下面请殷剑分享一下VMware怎么看5G和未来的企业计算。
VMware:软件和服务供应商
VMware Staff Solution Architect首席架构师 殷剑
殷 剑:谢谢田总的邀请,今天我代表VMware中国团队在5G话题下做一个分享。
VMware是一家硅谷基因很浓的公司,公司开始于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从做虚拟化技术逐渐演变成一个产品,虚拟化后来成为了一项基石性的技术,这十年云计算技术都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发展的。2012年VMware又从斯坦福收购了Nicira,进入软件定义网络(SDN)领域,现在VMware是全球SDN领域排名第一的供应商,因此我认为我们还算懂网络。
电信网络在5G之前完全是一个专业领域或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VMware在两三年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TEC部门尝试将通讯与云找到结合点。VMware在做云这件事情上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们没有真正的去运行任何一朵云,但是我们提供了云的平台软件给到大量的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云技术。
我觉得目前5G的热度远远超出了5G字面的意思,我们认为5G可能会把很多东西连接在一起成为下一代的平台,各种行业在平台上合作或者把平台加在一起变成新的平台。虽然目前4G到5G演进能看到对消费者来讲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对运营商和供应商来讲,这件事情反而是“练内功”的时候。不能以以前的方式来做5G,去满足现在5G的需求。在eMBB场景下,我们如何能更高效地运营一个更大的网络,如何挣到钱,怎样更有效,都是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VMware最近又收购了一家斯坦福的公司Uhana,它的创始人是O-RAN的Co- Chair之一。这家公司很简单的出发点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在5G时代究竟应该怎么用,5G时代需不需要软件化虚拟化的技术;Uhana用三个深度神经网络解决eMBB场景下预测端到端的视频和交互质量的问题,并且如果检测质量不可靠,就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优化和控制它。
VMware想在这个点出发探索5G环境下的网络控制平面是否可以借鉴SDN的思路,用过去的规则、编程的方式解决网络控制的问题;但是由于5G网络下大规模的数据量级问题过去的规则无法处理,因此我们希望由深度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规模量级的问题。这是一个VMware在5G领域应用的尝试。
02.
对边缘计算的理解
田溯宁:为什么我说这次的话题要谈Cloud到Edge呢?因为近二十多年无论从投资界还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计算架构每次变化都创造了大量新的企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从早期的互联网开始,先把Web变成CS。过去几年云又变成了新的架构,最近很多人包括运营商、IT公司、公有云服务商都在谈edge,今天就想听听大家对于edge的理解,认为他是大的结构性变化还是公有云的一部分?
整个硅谷最主要的创新就是主机时代被开放成工作站,进入到了PC时代,这个开放系统创造了之后三十年伟大的优秀企业家;刚才黄院长谈到开放的电信,如果电信运营商被开放,以及私有5G部署开放,可能是数字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想简单听听你们的观念, 再谈谈你们对边缘的看法。
高念书:谈5G都讲三个场景,5G对4G而言也有三个技术革新,一个是Massive MIMO天线,第二个是SA切片,第三个是边缘计算,这是5G的三大技术特征。所以大家为什么都谈边缘,我觉得是因为这个技术会带来更多的行业应用场景和更好的行业应用体验。
5G时代商业消费者侧的获利变难。当3G用户迁移到4G以后,ARPU要提升15%到20%,运营商获利了,有更大的动力把4G网络建好。但就5G网络部署而言,以韩国市场为例,用户DOU有接近2.6倍的增长,但ARPU提升有限,而网络投资大幅上升导致运营商利润下滑。
边缘计算是5G的三大技术特征之一。提到边缘计算至少有三个层面的东西能说:边缘网络、边缘云和边缘应用,三者缺一不可。边缘网络更多的是运营商要解决的问题,边缘网络到底怎么跟云融合和互动,这个成熟需要有阶段,建边缘网肯定要等切片技术比较成熟以后用虚拟的5G网络满足边缘网,同时把它的特征进行开放。
目前切片没成熟时也有两种替代网络形态,一个用5G的虚拟网作为一个边缘网络;或者自建一个轻量的核心网,兼容4G和5G做一个边缘网;也可以是企业专网,三种形态都是可能的。
边缘云的选择我认为这里面难度和挑战比较大,主要是牵扯到成本的问题。边缘云就是过去的核心云拓展到边缘,但边缘的边界划在哪?答案会非常不一样。比如给三百五十个地市各建一个边缘云,或者到县区建边缘云,或者是在园区里头建边缘云等等。边缘云的层级划在哪,跟成本结构都是有关的。
现阶段所有的建设都是一种规划,未来应用在哪大家还在找,因此会牵扯到边缘应用。边缘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增长,有的是说我提供的是通用应用,有的时候是局部的应用,如在特定的区域里面就要做边缘云。另外,如果用户体验有不同要求,边缘应用的建设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对企业应用的要求很高,有的可能只有带宽的要求,还有一些用户只有时延的要求,这都要匹配不同的边缘云的方案。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因素:第一,是网和云如何做协同。因为你如果要把网络完成的事推到边缘上来,网络用户的控制面UPF,网元下沉到边缘这层,就带来很多管控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做隔离?要不要把网络控制的参数跟云做一些共享,减少路由的时间?是否可以把位置的信息通过网络测开放给边缘层?牵扯到网和云高度的协同,如果做不好云就没有灵活性,但网开放给云的安全防护措施有难度。网络安全管控很清晰,但是云端如何管控有难度,因此网和云协同非常重要。
另外,成本的管控也很重要。对应用来说就是要定位好用户体验、参数和指标,要很清晰地确定是要带宽、时延还是数据安全性。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边缘安全管控,因为把网源特征下沉到边缘层时安全防护登记是不同的。如果数据不经过核心网,原来核心网有集中管控,现在没有核心网之后,日志留存、浏览网站的不良信息等,在边缘测的拦截和管控如何实现都需要规划。
还有刚才讲的中心云和核心云,一旦到边缘后,机房条件如电力、智能设备、值班人员等等这些运营管控都需要有比较提前的规划,不然无法控制成本上升。另外,到底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提供边缘云的服务也需要考虑,是用过去的IDC租机柜,还是基于云的管控方式,或者按照订阅的方式?商业模式还是跟应用相关,所有的建设跟应用要贴着走,如果没有应用静态的商业模式大家也投入不起。
总结来说,我认为几个关键的要素有网和边缘云的协同融合、边缘云的界限划在哪,建在哪层、安全管控以及商业模式。
田溯宁:志敏,你的边缘服务器很多,边缘芯片是不是已经开始做研发了?
唐志敏:现在开始在做了,因为现在我们也看到随着5G和边缘计算的兴起,边缘计算概念出现得比5G还早,但5G才使得边缘计算爆发出来。
我们自己现在也在研发面向新的边缘计算的应用,针对边缘计算的需求我们自己也有部署,如果是大的云储平台核心的数量比较多,三十二核,更多的是用在大的云计算。
但是边缘计算可能有它的要求,像有些地方无人职守,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条件没那么好,我们现在也在开发范围更高的,能满足工业级要求的产品。同样为了减少故障情况,在有些边缘计算的场合,芯片本身不应该利用风扇散热,用散热器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风扇。这样的话相对功耗会比较低,同时芯片计算能力还不能太差,有一些类似的特殊的要求,现在我们的八核的芯片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云数据中心的很多业务在不断发展,比如现在大量终端和传感器信息处理可能会在边缘完成,然后再将过滤过的数据上到云储存当中去。这样的话边缘这块的芯片产品的量对边缘计算产品量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主要的硬件厂商重点关注的领域。
田溯宁:我们时间关系,后三位简单讲讲你们的看法。
刘鸿:周日我参加同学聚会,他们都问5G的问题,问得最多的还是5G能对他们的企业做什么事情。我说做游戏的可以关注一下GSMA CLOUD XR Forum,关注如何将终端设备需要的计算能力放到边缘,使得AR、VR设备本身便宜了,而且性能更好了;做企业信息化的,那你可以看看企业边缘云。GSMA做了一个调查,所有的计算当中企业边缘云是重要性最高的应用,同时也是上市时间最早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实机会;对那些做安全的企业来讲,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需要为边缘云提出,UPF设备放到企业端之后,对于原先的核心网的trust model已经造成了改变,原来我们核心网的网元之间会有进行隔离的考虑。
现在我们谈论各种各样边缘计算对企业业务来讲都是非常重要和核心的特性。但为什么边缘计算还没有爆发起来,我们有分析几个原因:
目前运营商在承担边缘计算主要的成本,但是主要的收益不一定是运营商的。有可能是云服务提供商的,有可能是其他的参与方,像IT集成商等,现在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怎么样可以将运营商在边缘计算中的收入跟价值匹配起来,这样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提出可控专网的理念,希望由运营商替企业去建造和运行维护企业的一张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制化的进行建设。比如企业希望他的网络能够抗高温、抗震,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符合不同辐射的指标要求。运营商可以根据他的需求替他规划,建设这张网络并帮他运行维护和升级,这样的网络类似企业专线,会有很大的议价空间,就会产生新的计费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这个专网由于无法隔离的特性也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为在工作中,企业用户往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5G网络够不够安全。
陈江海:联想在边缘服务器这块其实已经有好几款产品了。在边缘计算这块,大家讨论的焦点都在从云到边,但实际上还有一个焦点是从端到边,原来运行在端的应用可以往边上走。
5G里面uRLLC的应用里面自动驾驶是最重要的一个场景。一辆家用车十万二十万,如果把它变成自动驾驶,变成八十万、九十万,到底有几个人会买呢?我多出六七十万的钱可能雇个专车司机都够了。但是,如果结合边缘计算把一部分的算力移到边上,那我可能在端这块(汽车就是端)不会那么重,可能我的成本就会降下来,我可能只需要加个十万就能够实现一个L4的自动驾驶。实际上从端到边也是一个挺重要的点。
第二,谈到5G和边缘计算,应该说5G带来了一个新的接入侧时延变得特别短,结果导致它的核心网侧和Internet侧变成了一个瓶颈,所以我们才会谈到说5G和边缘计算是一个强结合,因为当接入侧的时间只有一毫秒,网络侧时间如果变成一百毫秒,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讨论边缘计算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想,哪些应用是可以下沉到边上,真正能够利用5G的特性,尤其是低时延的特性。下沉之后刚刚也谈到了,也会带来很多别的问题,比如说安全和运营。运营商原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建网,未来非常可能的是运营商也像集成商一样给别人建网,也会帮别人运营,商业模式可以有想象力。边这块的应用还是要看它到底能带来什么。
第三,边缘计算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我们讨论的跟5G结合的是狭义的边缘计算。广义的定义是只要计算力放在边缘(包括雾计算)都算边缘计算。在云计算来之前,所有的计算都是边缘计算。云计算解决了成本问题,也就是算力和存储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边缘计算未来面临的也是成本问题,在如何解决边缘计算成本这件事上,将来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冒出来,包括像联想我们把边缘计算和O- RAN基站是放在一起的,因为这样的话使它的成本有另外一个应用可以分摊,使它的成本能够降下来。
殷 剑: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这里面简单的逻辑和关键点。逻辑就是我这个边缘地方要不要计算?从运营商角度来看,网络是有边缘点的,这个地方基本上没有太多计算,但5G的场景面临的延时是最直接的有了边缘计算会做得更好的场景;另外,有了边缘计算,有的流量不需要穿透整个核心网,是优化的场景。运营商比较擅长做网络,但是计算、存储和应用,并不是运营商非常熟悉的场景,所以边缘计算由谁来做?运营商来做吗?这个地方会有一些问题。
我们的思考是最好将几个领域放在一起,比如能不能由运营商做网络,其他人提供计算的节点。从架构上来讲,结合起来会更好一些。运营商单独自己做边缘可能缺做计算的经验,缺做大规模分布式云运营的经验,大规模分布式云的运营经验即使对公有云运营商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分布式云的规模将远超过将来公有云的规模。
还有一块就是应用,大量的碎片化应用会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场景非常长尾、碎片化,那么是否需要一个计算跟应用之间的平台,我们需要将整个软件行业的一些新的技术引入到这里,未来边缘计算会是一个系统、软件、计算和大规模分布式运营结合的领域,挑战会很多。等这部分解决方案就绪以后,我们设想的5G所有东西就会准备就绪了。
田溯宁:谢谢各位,很好的分享,我们谈到很多5G未来的场景,也谈到了边缘计算结构性的变化,大部分谈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确定,未来我们还面临很多技术挑战,无论是安全还是低时延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正是充满着最好投资机会的时刻。因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家,需要企业不断地努力推动市场的转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机会。希望讨论之后各个企业能够互相进行交流,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企业家能够共同努力,把这些挑战变成新的企业成长点。谢谢各位!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