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步骤,完成3D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
3D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多维度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展示,受到了企业和管理者的欢迎。但相关的业务一部分产品经理可能还比较陌生,如何完成3D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几点经验,供大家一同参考和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过于庞大,以至于我们需要新的模式去处理才能高效实现数据最大化利用。
在To B市场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政、企单位已经不再满足于二维的数据可视化,追求效果更好的3D数据可视化去打造“数字孪生”的虚实动态结合。而3D数据可视化则也能够在更多维度去管理、展示数据,让管理者直观去认知数据,实现更有效的决策管理。
图1 3D大数据可视化(来源腾讯云RayData)
刚接触3D数据可视化的产品经理可能会一头雾水,偏向于UI侧的3D大屏场景该如何设计呢?以下是个人在项目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01 明确需求
因为3D数据可视化对一般甲方用户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会出现用户无法准确表达出功能需求,加上我们对其业务领域陌生的情况,这就增加了我们需求分析的难度。
简单来说,我们先来问自己四个问题:
- 用户想要做什么?
- 做这个产品目的是什么?
- 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 最后是我们如何去做?
“搞清楚用户想要做什么”我们要去了解用户行业背景及其业务场景。比如用户需求就是“开发一款高校3D数据可视化大屏”,在产品经理眼里,这句话可能算不上需求,因为没有准确表达某个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沟通,是哪些业务场景下的3D数据可视化,如教务、财务、安防、学生行为分析等;是学校层级还是学院,班级层级的。通过进一步沟通,假使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为XX班级开发一款全班学生成绩3D数据可视化”,这样我们就得一个大致需求。
“做产品目的是什么”即搞清楚用户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目的可能有如下两点:
- 发掘业务数据价值,通过精准数据可视化实现辅助决策、科学管理,实战性较强等;
- 用来汇报演示,体现单位业绩、发展情况,注重3D效果展示等。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其一是满足单位业务数据分析的“生理需求”,需要数据可视化的结果要求非常准确;而其二已经上升到单位“自我价值、能力”的展现,只是通过已有数据来展示单位的实力等,不需过多精准的业务数据展示,这一细微的需求感受可能会影响到产品功能点的优先级。
还是上面的例子,“为XX班级开发一款全班学生成绩3D数据可视化”是为了对每个学生成绩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者改善教学方式;还是为了将本班学生总体以及优秀成绩以炫酷的3D效果对外展示呢?
在效果表达上,注重业务的数据可视化,3D模型比较写实,可能效果上不够炫酷,但能够切实反应实际情况达到业务数据实时准确展示;而注重效果呢,可能3D模型比较抽象,但数据也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图2 与用户明确需求
02 获取数据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不断挖掘之后,我们得到了更详细的需求文档,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就要考虑“怎么去做”。我们要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切忌直接将用户需求堆叠到产品,最后开发出来惨不忍睹。那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数据可视化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其次将哪些数据进行可视化;然后这些数据以什么方式接入系统;最后,以什么3D模型展示实时数据,图表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做数据分析。所以处理数据的步骤可以分为收集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
图3 处理数据流程
我们根据业务场景向用户收集相关数据,此时拿到的可能是一个无序、无规律甚至格式不同的数据集合。在收集数据的同时,根据需求初步判断是否符合业务场景,如拿到的是学生成绩包含体育成绩、竞赛成绩、专业课成绩等,若只做专业课可视化的情况下,这样就可以摒弃其他没有意义的数据。
然后根据MECE原则按照对数据进行细分业务场景归类,这样我们得到的是一个有规律、杂而不乱的数据集。当数据有规律可循时,方便我们进行数据筛选,进一步筛选哪些数据放在3D模型中展示合适,哪些作为平面图表展示更为合理。
最后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为数据在3D场景中展示做基础。
03 构造场景
1. 结构设计
在数据得到合理筛选之后,此时就可以来构造一个3D场景。这个3D场景可以从概念上分为3D场景与2D场景,“场景”一词不易于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PhotoShop中的“图层”概念,即3D图层和2D图层。
- 3D场景是一个基于x,y,z坐标系建立的3D模型与数据结合的场景,也就是说在3D场景以模型为主,所有单元都具有高度,承担着实时数据动态呈现、虚实结合动态交互的责任。模型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如根据GIS、BIM系统做出的模型,此外还有各种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数据接入等;
- 2D场景是基于x,y坐标系建立的平面图形图表场景,通常用来展示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及预测为主。3D模型场景中通常接入的是模型本身和其他实时数据,不能够直观展示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因此2D场景主要承担着专业数据分析的责任。
图4 3D与2D场景介绍
2. 模型设计
3D场景中主要是模型与数据结合的设计,如在“为XX班级开发一款全班学生成绩3D数据可视化”项目中,我们可以在原型中设计一个3D教室的模型草图,每个书桌模型/人体模型代替学生个体。
将学生个体的成绩信息与每个模型对应,当我们点击模型时,在3D场景中弹出该生信息等;甚至是呈现人体动态模型,实时展示该生身体状况及预警(前提是有物联网设备检测并传输数据)这就实现了简单的3D数据可视化。
可以从模型中获取的信息如下:
- 动态成绩排名:假设排名规则为“左上角座位的同学排名为班级第一,依次往下,‘S’型顺序排名。”,学生的排名通过模型直观展示出来所在位置
- 学生个人成绩:点击3D模型时,弹出学生个人成绩信息
- 成绩动态变化:从在3D场景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时间轴,来实现拖动观察学生成绩排名的变化。
- ……
图5 3D场景白模草图
图6 3D场景常用交互操作
3. 2D场景设计(图表设计)
图表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上文中提到:
2D场景是基于x,y坐标系建立的平面图形图表场景,通常用来展示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及预测为主。3D模型场景中通常接入的是模型本身和其他实时数据,不能够直观展示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因此2D场景主要承担着专业数据分析的责任。
关于图表的设计,像AntV、ECharts等数据可视化图表组件已经给出专业的设计规范,结合业务数据设计出符合场景可视化图表。在设计图表之前,最关键的是数据分析,这将决定展示出来的数据是否专业合理。
图7 3D白模场景+2D图表原型图
04 总结
在大屏设计过程中,还有其他更多细节没有赘述。3D数据可视化大屏产品设计比较特殊,因为技术实现、业务场景不同,可能导致设计思路的不同。我的整体设计思路为:
- 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用户想要得到的产品形态及功能;
- 其次是获取基础数据,分析场景所需数据,筛选出合理数据;
- 最后是构造场景,结合已有数据,对模型和图表设计,实现3D数据可视化。
图8 设计思路
《数据之美》这本书这样去阐述数据可视化: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追求数据本身;我们感兴趣的是数据的真正含义。这个微小的区别,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需求要求系统能够处理个人数据流,高效准确地处理这些数据,把这些信息通过易于理解且有用的方式分发给非专业人员
这也正是我们在设计3D数据可视化应该所遵守的一点。
作者:Shawn(微信公众号:一只弹吉他的程序猿),一个正在学习成长中的数据可视化产品经理。
本文由 @Shaw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