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二手校服,成了非洲人民的抢手货
本文来自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题图来自:Unsplash
进口二手服装,虽然满足了本国消费者的服饰需求,却与发展本土纺织工业背道而驰,甚至扼杀了本土纺织业。
当你把旧衣服扔进小区回收箱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这些衣服很可能会远渡重洋,穿在黑皮肤的非洲人民身上,尽管他们并不认识衣服上的中文字。
拥有全球近1/6人口量的非洲,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成衣进口地。
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埃及、南非除外),普通老百姓穿在身上的衣服,大多是二手服装市场淘来的。
从贫民到中产白领,一同汇聚于二手市场,购买二手衣服是非常普遍的消费方式。
来自中国的二手校服,是非洲人民的最爱。
- 崛起的非洲二手服装市场
英国一家海外发展研究所统计,早在2010年,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三个国家,从欧美进口的二手衣物就已经达到了30万吨,总价值1.32亿美元。
欧美等服装严重过剩的国家,催生了一条成熟的二手服装产业链。
2016年,全球二手服装跨境贸易达到40亿美元,其中70%的二手服装来自欧洲与北美,这些服装大部分流向了非洲。
(世界主要二手服装出口国)
近年来,中国某些企业也成为非洲二手服装市场的受益者。
经过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二手服装出口日渐发端,入局非洲大市场是不可放过的赚钱机会。
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二手衣服出口量在全球二手服装贸易中迅速攀升。
2017年,我国出口海外的废旧衣物达到248200多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3.94%。广东居于榜首,达到70289.3吨,浙江、上海、江苏紧随其后。其中,超过60%的二手服装最终出口到了非洲。
(2013-2017年我国二手衣物出口统计)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也没有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纷纷开启了线上旧衣回收计划。
2018年,阿里旗下的闲鱼,无缝加入捣腾二手服装的队伍中。截止2018年年底,闲鱼回收衣物共计8438吨,约4000万件。其中45%的衣服,进入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 非洲人民为什么爱穿二手衣服?
在非洲大地上,韵达快递、蓝翔技校的制服成为抢手货。中国学校的二手校服,凭借过硬的质量,尤其受欢迎。
(成都七中的校服被贩卖到非洲)
非洲人民为什么爱穿二手衣服?
一个字,穷。
非洲54个国家中,有46个国家独立的历史不超过60年,独立后的非洲开始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历程。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在非洲落地生根,非洲民众亟需区别于传统冗繁服饰的,更通勤的衣服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非洲传统服饰不便于劳作,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想要消费款式新、质量好的服饰,当然得花钱。
非洲大部分国家的人均GDP少于5000美元,也就是说,个人每天创造的产出甚至不足15美元。而新衣价格昂贵,消费不起。
(2018年,非洲GDP总量前十的国家)
相对来说,二手服装价格对非洲人民则友好得多。
《经济学人》资料显示,一件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二手衬衫售价为5000卢旺达法郎(约合5.82美元,37元人民币),价格只有一件本土全新普通衬衫的1/10。
(在非洲简陋的二手服装交易市场,人气十足)
即便是当地的中产阶层,也会行迹于二手服装市场,选购心仪的衣服。
- 二手服装与本土纺织业之争
欧美、中国等纺织业发达的国家源源不断地出口旧衣服,而非洲则依赖进口二手服饰满足生活和消费需求。
看起来是各取所需,你情我愿,皆大欢喜。然而,非洲各国在是否进口二手服装上,纠结不已,左右摇摆。
原因很简单,政治上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希望在经济上实现独立。这又要求建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就包括本土纺织工业。
进口二手服装,虽然满足了本国消费者的服饰需求,却与发展本土纺织工业背道而驰,甚至扼杀了本土纺织业。
1980年以前,肯尼亚有50万纺织工人,而如今,肯尼亚仅存2万多名纺织工人。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一家制衣厂,上世纪90年代有1100名纺织工人,如今不但没有扩大规模,工人也减少了一半。
该厂一名负责人无奈地说:
当一件旧T恤以一瓶水的价格出售,真的很难去竞争。
(非洲大部分纺织服装工厂,以生产制服为主要业务来源)
二手服装冲击本地纺织业,导致本地服饰生产成本高,售卖的价格也偏高,最终又扩大了二手服饰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多伦多大学经济分析与政策副教授高斯·佛雷瑟认为,大量进口二手货才是非洲经济疲软的罪魁祸首。
非洲各国的领导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出台关税政策,试图扭转局面。
在振兴本土经济、自强自立和挽回国家尊严等动机的驱使下,早在2015年,东非共同体国家(EAC)包括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布隆迪在内,就决议用三年时间逐步淘汰总价值2.74亿美元的二手服装市场。
从2016年开始,卢旺达对二手服装加征关税,从每公斤0.2美元上调至2.5美元,最终目的是逐步取消二手服装进口。
2017年6月,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曾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打造和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
东非共同体国家集体上调关税,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因为美国每年要向非洲出口价值近10亿美元的二手服装行业。
2016年,卢旺达与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对进口二手服装提高关税,马上引起了美国的贸易制裁和威胁。
美方认为这一举动影响到了本国数万个就业岗位,威胁这四国在2018年5月28日前取消关税措施,否则将暂停其出口美国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免税准入。
(有关美非二手服装贸易争端的报道)
最终,东非共同体中,只有卢旺达一国坚持了下来,其他国家纷纷向美国倒戈。
(关于卢旺达拒绝取消进口二手衣服关税的报道)
东非各国纷纷妥协,除了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还因为本国二手服装市场的庞大产业链。
二手服装生意早已成为了一些非洲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也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产业。比如,肯尼亚全国至少有100万劳动人口从事着与二手服装相关的工作。
一旦大幅提高关税或禁止二手服装进口,将会造成严重的失业潮,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禁还是不禁,确实是两难的选择。
- 中国的机会来了
两难之间,非洲各国也在寻求新的调和之法。
近些年,非洲各国政府积极通过各类优惠和奖励政策,吸引外资服装企业入驻,曲线发展本国纺织工业。凭借廉价劳动力和纺织原料产地优势,卓有成效。
H&M、Tesco和Primark已经开始入驻埃塞俄比亚,因为该国没有最低月薪限制,不熟练的工人月薪仅仅是35到40美元,劳动力成本极低。
卢旺达的中国C&H服装厂,以培训该国服装劳动力而大受欢迎,并在非洲迅速站稳了脚跟。
(繁忙的C&H服装厂车间从最初招聘200名当地人、手把手教缝纫机使用,到如今拥有21条生产线和1500名熟练工人)
非洲国家非常欢迎中国纺织制造企业投资,以期推动本国服装产业发展。
2019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上,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局、雇主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当地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向行业同仁们展示了马达加斯加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全面的配套服务措施,以及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企业建立合作的强烈愿望。
当前,我国服装制造业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同时面临着原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逐年攀升的困境。
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非洲有市场、有人力,不失为一条新出路。
有没有要去非洲发财的,一起啊。
本文来自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