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互联网的万亿市场,谁能代表民营航天跻身国际舞台?
站在中国首颗低轨宽带卫星即将发射的紧要关头,银河航天创始人、CEO 徐鸣和团队仍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此时此刻,卫星正在甘肃酒泉进行着最后的调试。如果这枚低轨宽带卫星不负众望,进入轨道面成功运转,中国太空互联网将完成「从零到一」的里程跨越。
在海外,Starlink 和 Oneweb 可谓繁星点点。这股风潮促使中国加紧了太空商业的创新步伐。从研制到卫星固化出厂,被指「用互联网思维做商业航天」的徐鸣试图用一种新范式,冲破航天的束缚和屏障。而资方的持续加码,令只有 1 岁的银河航天以 50 亿的估值,列居行业首位。
辞旧迎新之际,徐鸣希望银河航天的首战告捷于 2019。而严谨沉稳的他,已经把 SpaceX、Oneweb 作为参照对象。土壤不同,路径不同,对于即将到来的 2020,「晚来者」银河航天如何把国际间的差距,从千里缩至毫厘,留下的悬念值得期待。
从哈勃望远镜到太空互联网
谁都未曾料想,做了 16 年互联网的徐鸣,在 2018 年踩了一脚刹车。从猎豹移动总裁的位置离席,切换到了完全不搭噶的航天赛道。
创业之艰难,他不是没有过深切体会。尤其是创业的「中间难」,回忆起来最为痛苦。而航天属于长周期、重投入的产业。跨界之难,徐鸣也不是没有深思熟虑。
他清楚记得加入猎豹后的第三年——2011 年。当时正处于猎豹发展的关键节骨眼,一系列复杂交错的问题亟待求解。深处于那个环境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他,缓解创业苦闷情境的唯一手段,就是透过哈勃望远镜,去观察浩瀚星海。
与这台浮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巧妙结缘,为徐鸣二次创业买下了伏笔,也为他倡导的「太空互联网」概念提供了早期启蒙。总投资 25 亿美金的哈勃望远镜,给人带来宇宙奇幻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徐鸣也在不断思考这台精密仪器的核心本质。
「哈勃望远镜通过太阳能发电,利用可见光、红外等敏感器输入信息,再提供计算功能,最终把照片输出到地面」,按照徐鸣理解,哈勃望远镜相当于一座太空中的大型计算机。
若以同样的逻辑来看今天的卫星产业,就不难发现,「它不再是传统的航天卫星产业,而是太空中另一种形态的计算机行业。」而这种全新的形态,就构成了所谓的「太空互联网」,亦是徐鸣选择切入的方向。
想要诠释「太空互联网」的概念并不困难。简言之,它是由过去地面信息高速公路的二维网络升级到了三维模式。这个第三维度,就是卫星。
信关战+通信卫星+用户终端是太空互联网的构成部分
通俗来讲,通过卫星平台的通讯载荷,把基站搬到了天上。地面信关站向卫星发射信号,接收后,卫星再把信号投射到地面终端。由此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通讯网络,将带来两大利好:一是通过星座组网的方式,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解决边缘区域网络信号弱甚至无服务的情况;二是让网络的基础建设和国家的基础投入大幅度降低。
而互联网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迫切地想解决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个 10 亿用户的市场在哪?」
徐鸣给出了答案:「今天已经全球 70 亿人,其中超过 30 亿人接通了网络。而下一个 10 亿用户的市场机遇,不是在这 30 亿存量市场中,而是要把目光投射到其余 40 亿的增量市场中。」
若要解决这 40 亿人口的上网问题,「太空互联网」的市场红利期将会爆发。对于中国公司而言,传统的二维解决方案除非不计成本,否则将会是无底洞。仅中国修建 4G 网络的投入就高达 2 万亿人民币,涉及 400 万座的 4G 基站。而美国的同行们经过测算,用太空互联网的方式,有机会把整体投入降低至 1%。
**
**
民营卫星企业的太空竞速
银河航天不是单纯的卫星研制商。换句话说,造卫星不是这家民营卫星企业的商业核心,而是通过低轨宽带卫星组网星座,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徐鸣定义的银河航天,是一家通过 5G 卫星来连接全球网络基础设施的公司。
这条技术曲线预测了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路线,其中对近地轨道卫星系统的期望超越了人工智能、可解释人工智能、拟人化
徐鸣判断,近地轨道宽带卫星的风口正在形成。预计在两三年后,低柜宽带卫星产业将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高速迸发的产业规模促成商业趋于成熟。
互联网圈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管制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当管制一旦打开,必定是创业者最好的选择。」而徐鸣认为,宽带卫星领域的管制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航天技术,二是地面设施。
徐鸣指出,过去,航天是由国家的科研院所开发研制,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慢。而今天,随着政策开放,民营势力不断涌入,以商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根本,打破原有的技术框架,并把摩尔定律带进产业,起跑得越早月有利。
「2018 年我辞去猎豹移动总裁的职位来做银河航天,知道这个行业时不我待。如果再错失半年的时间,可能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徐鸣表示,银河航天在卫星的核心技术的研制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行业还需要长时间的迭代。
需要强调的是,民营企业若想参与地面设施的基建,很难迈过一个门槛,那就是必须拿到运营商的牌照。考虑到这方面尚未解锁,银河航天需要「两条腿走路」。在中国,其同政府积极合作,把宽带业务交由运营商负责;在国际市场,其采取合作或收购运营商的方式做运营。商业落地的规划大致如此。
此外,徐鸣预估,航天将可能是继汽车、钢铁、船舶、高铁、互联网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大规模工业体系。当然,民营航天未来会否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徐鸣的答案是「一定不会少」,但至少,他和队员们已经走在了路上。
时间倒退三年,徐鸣也花了很多的时间思考人工智能。「但作为一个二次创业者,要选一件事情不能拿两三年的眼光来看这个行业和产业,应该用五到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这个行业。」
国家航天局的数据表明,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徐鸣「今天为什么大家愿意投太空互联网,核心是这个赛道非常宽、非常长。不只是整个市场看好这个方向,政府也在做相应的投资。而产业的开放对于银河来讲是有巨大的商业机会的。」
航天的竞赛犹如一场马拉松,制胜关键不是起步阶段的排位,而是耐力的持久比拼。「中国的公司往往不是领先于起跑,比如智能手机我们不是领跑者,但我们能笑到最后,」长期主义者徐鸣相信:「只要一直在这个方向,最后形成的张力完全不一样。」狼性和坚韧,是徐鸣为后来居上的中国创业者找溯的归因。
**
**
中国 5G 卫星 太空首秀
截至目前,全球布局太空互联网表现最突出当属 SpaceX 旗下的 Starlink,现有估值 200 亿美金。SpaceX 已经有 120 颗卫星在轨运行(不包括第一次发射的两颗试验星发射)。就在本月,第三批次的 60 颗 Starlink 卫星将择机发射。,第四批次将会在 2020 年 1 月进行。按照其一箭 60 星的发射能力,SpaceX 计划在 2020 年的七八月份在美国实现商业运营。
而另一家商业卫星公司 OneWeb 发射了 6 颗卫星,在数量上不及 Starlink,但其发展速度还是遥遥领先于中国。到目前为止,OneWeb 累计融资达 34 亿美金,估值在 80 亿美金左右。
「整个产业由美国率先发起,我们比美国滞后大概 3 年左右,」徐鸣把银河航天放在 OneWeb 之后。用时一年半,银河航天的首颗低轨宽带卫星即将在 2019 年 12 月底,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通过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送至预定轨道。
如果说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考量一家卫星公司的整体实力,不能看单纯的技术能力,而是看卫星的具体指标。徐鸣的自信多半来自于首发星的指标,他形容「这是中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对标 OneWeb 和 Starlink 的卫星」。
银河航天首颗低轨宽带5G卫星出厂图
这颗卫星被银河航天称之为「5G 卫星」,其容量达到 10Gbps,单星质量达 200 公斤,运行轨道高度为 1200 千米,单星可覆盖 3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约 50 个上海市的面积。得益于航天通信材料的进步,使得低轨卫星的通信容量从几十兆提升至 10 个 G。这枚卫星也是目前全球最高传输速率的卫星。
对比 OneWeb 两年前提供 7.5G 的通信频率,银河航天的超越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战略决策取胜。「我们有坚实的研发团队,技术层面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作出我们不一样的技术发展路线,」徐鸣说。
另外,银河航天研制了国际上首颗 Q/V 频段低轨 5G 小卫星和首套低轨信关站。之所以选择 Q/V 频段,是期望获得更宽的通信频段,形成更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打个比方,通信频段的宽窄就相当于在公路上的两车道、四车道和八车道的对于车流量的影响。而这里面的难点在于车速越高,就越怕起伏不平的路面。同理,频率越高越要避免障碍物带来的衰减。在卫星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团队通过加工和改进 Q/V 天线和转发器等部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区别于铱星系统,银河航天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不是卫星直连手机的模式。终端用户需要连接 5G 网络设备的终端,而这台终端也是由银河研制,类似于路由器,可置于户外的铁塔,保证用户接入网络。
银河航天自研的用户终端
按照银河航天的规划,5G 卫星提供的全球网络覆盖需要 3 年,第一批星座的在轨数量为 144 颗卫星,12 个轨道面,最多采用一箭 8 星的发射方式来完成。在此之后,银河航天会增加服务密度,从 144 颗卫星升级到 800 多颗卫星,再升级到 2800 多颗卫星。
「航天事业一定要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和资产支撑,」谈及融资,徐鸣没有避讳。截至目前,银河航天已经完成了资金积累,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 资本、高榕资本、源码资本、君联资本。待卫星组网开启前,银河航天会再进行一轮融资。
关于对未来营收和回报率,徐鸣简单地算了一笔账。按照中国通信产业 2 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来算,今天在欧美卫星通信占整个通信产业的比例是 2% 到 3%,中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如果追平至欧美的发展水平,一年就会带来四五百亿的收入。
在 150 多人的团队中,银河航天研发人员的占比不断攀升。而眼下,银河航天第一要踏踏实实做技术,第二是坚定于产业方向,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往往会高估未来两三年的变化,却低估未来 10 年的发展。如果今天看银河航天,大家也许会失望,但放在更长的时间来看银河,大家应该会有很多惊喜,」徐鸣说道。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银河航天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