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的配角光环与主角困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猫影文娱”(ID:maoyingtv),作者 申敏 Amy Wang,36氪经授权发布。
前两天,#陈萍萍是个狼人#的话题被刷上了热搜。陈萍萍,何许人也?
他是热播剧《庆余年》里运筹帷幄的监察院院长,面相寡淡的吴刚因精准拿捏角色再次引发热议。
这边厢,《庆余年》里汇聚了陈道明、吴刚、刘桦、李建义、海一天等众戏骨。那边厢,《鹤唳华亭》里张志坚、王劲松、黄志忠等老戏骨云集。他们戏份虽不多,但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年底几部对打擂台、声势浩大的古装剧促成了这场配角出彩的亨嘉之会,令观众大饱眼福。
追溯到今年初,何冰、倪大红等老戏骨们摇身一变、成为主角,贡献了《芝麻胡同》《都挺好》等口碑佳作。
可若要说老戏骨在寒冬中逆势上扬、迎来春天,恐怕还为时尚早。
老戏骨的荧屏众生相
资历颇深的老戏骨们,都在艺术长河里徜徉多年,艺德与人品兼备,有的还被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的殊荣。他们的每次荧屏亮相,都带来一场视听享受。
老戏骨们以配角身份高频出现在各类题材影视作品中,承担着反衬主角人设和推动剧情发展的故事催化剂等功用。 次要人物里有了他们的存在,使得人物图谱散发出光彩,人物关系网编织得更加盘根错节。
戏剧张力大的刑侦剧给了老戏骨充足的空间大展拳脚,剧集紧张烧脑的基调与老戏骨炉火纯青的演技完美融合。正邪对立的猫鼠游戏,老戏骨分饰两派,凸显人物弧光,尤为精彩。
《破冰行动》里正义凛然的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和城府极深的“冰毒教父”林耀东的较量,实则是扮演者吴刚与王劲松高手过招般的切磋对决,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
古装权谋剧,则因厚重底色需要老戏骨们充当“黄金绿叶”来压场。
《鹤唳华亭》里由点及面蔓延开的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宛如一本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代人物图谱,其中老戏骨功不可没。铁面谏言的卢尚书乃“大儒”,善于诡辩的李柏舟是“谗臣”,背负家族枷锁的顾逢恩为“贵族”。
而同样为古装题材,剧作的迥异风格会决定演员不同的表演方向。
偏轻喜剧的《庆余年》,老戏骨们集体摆脱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时常猝不及防玩起冷幽默。角色与演员之间巨大的反差萌,助力他们组团出圈。
都市家庭剧,是老戏骨的主战场——毕竟剧中主角父母的角色类型与Ta们的实际状态较为相符。充满烟火气的角色用生活化的方式演绎,对老戏骨而言信手拈来。
《都挺好》里自私自利、面对家庭矛盾只会逃避的“苏大强”,《我的前半生》里把嫁得好的女儿当做长期饭票的“薛甄珠”——倪大红和许娣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经过艺术加工被塑造到极致的父母,剑指滋生于中国土壤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揭开亲子关系的伤疤,发人深省。
这三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老戏骨们不再兜兜转转演配角,而是开始挑大梁演主角,并且跳脱了前几年流行的“大叔萝莉恋”套路。 今年几部口碑不俗的正剧都出现了老戏骨的身影。年代剧《老酒馆》的男女主角为陈宝国、秦海璐,历史战争剧《河山》的男女主角是王新军、秦海璐,历史剧《外交风云》的男主角为唐国强。
再往前看,《人民的名义》里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白志迪、李建义、高亚麟的阵容占据了演艺界老戏骨的半壁江山。
另外,《白鹿原》集齐了张嘉译、何冰、刘佩琦,《正阳门下小女人》由蒋雯丽搭档倪大红,《情满四合院》有何冰、海一天,法治剧《阳光下的法庭》集结了颜丙燕、何冰、王志飞。
这些 由戏骨担纲主演的剧,通常为年代、历史、政治几大类。 角色也大都带有镜像意义 ——既体现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也折射时代与国家的发展变迁。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遥相呼应,彰显家国情怀的主题。
这类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类型化角色,拥有纯熟演技的老戏骨驾驭起来,游刃有余。
有时候,一些老戏骨当主角的戏,收效比当配角的戏还好,这说明剧作品质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杀手锏,而非演员。
但要认清的是,无论老戏骨演的是配角还是主角,都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再次印证了剧集反响如何取决于质量。不要以为老戏骨就是保障收视和口碑的万能灵药。
配角or主角,谁在替老戏骨做决定?
在娱乐圈处于被动位置的演员话语权有限,对影视作品和角色的选择权也不多。老戏骨尤甚。他们对找上门的每次表演机会,都格外珍惜,但也爱惜羽毛,宁缺毋滥。
换句话说,究竟演配角还是主角,自主权不完全在老戏骨手里。每部影视剧背后都有不同的操盘手在默默操控着。
老戏骨出演配角,主要由于市场原因和制作发行原因。
目前观剧群体以年轻受众为主,扎堆的年轻演员和一部分坚挺的中生代演员主演的影视作品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留给适合老戏骨的剧与角色的空间都不多。比如濮存昕曾说自己无戏可接,只能演话剧。
摆在眼前的年龄也是一大问题,老戏骨们的体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高强度的剧组工作对他们是一大体能考验。主演一部剧还行,若是连着拍几部,恐怕会有些吃不消。这也是导致老戏骨们配角剧产量高、主角剧产量较低的原因。
另外,这几年盛行流量+老戏骨的演员配置,年轻演员主演的剧需要老戏骨做配角保驾护航,而且还能为影视剧镀金。
老戏骨做配角的片酬低、却是极好的营销噱头,性价比高,怎么看都是笔划算的买卖。有了老戏骨坐镇,片方发行更有底气,给平台方也吃下一颗定心丸。
而敬业的老戏骨,是年轻演员的榜样,可以营造演员在剧组的良好风气,利于影视创作,为剧作品质再上一层保险。
老戏骨们“翻身”做主角,主要得益于特殊时间节点下应运而生的献礼热潮。
从这三年老戏骨担纲主演的剧的题材和角色类型,可以看出些门道。年代、历史、政治,是主旋律献礼剧的主要类别。而老戏骨饰演的角色,也都承担着“讴歌党、讴歌人民”的重任,符合当下影视创作主流方向。
老戏骨并没有迎来春天
一边,是“流量即原罪”的锚定效应难以扭转。另一边,是老戏骨迎来春天的论调甚嚣尘上。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
按理说,姜是老的辣。但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老戏骨这个头衔却成了双刃剑。优势在于不缺配角机会,劣势在于适合自己的主角机会寥寥。
时下,老戏骨似乎正陷入配角光环与主角困境的矛盾状态。
这些演技TOP级的资深演员们往往受到权威奖项的垂青,而且也能享受“新晋顶流”一夜爆红的待遇。
不过与年轻演员被爆款剧带红的情况不同, 老戏骨的爆红,是演员与品质剧的双向赋能、反哺而成的 ——因为老戏骨主演的剧,初期并不具备吸引粉丝关注的特质,要出圈只能靠口碑的发酵传播。
《都挺好》里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人民的名义》里吴刚饰演的达康书记,莫不如是。
老戏骨的出圈,通常凭借在微博上如病毒式传播的反差萌表情包和B站上的鬼畜视频,网友戏谑性的狂欢打造了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特殊产物。
当然,这背后不乏有营销好手在把薪助火。但能引爆网络且影响力持续扩散的根源,还是老戏骨们用精湛演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二次创作素材。
老戏骨搭上流量的快车,变身老年流量。
《人民的名义》众主演组成“汉东boys”网红男团,倪大红以豹纹衣、大金链的酷潮装扮登上时尚杂志,广告代言也接踵而至。乍一看,老戏骨们玩转流量,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知乎上有个名为“如果老戏骨们都走流量路线会什么样?”的帖子,网友脑补出了由陈宝国、陈道明、张国立、葛优四人组成的亚洲第一男团TFmans ,而且还想好了热搜话题和饭圈互撕的理由。
可见基于互联网进阶的饭圈文化,消解了老戏骨与年轻人之间的鸿沟,老戏骨们正进入主流视野。
然而,一切看似对老戏骨向好的信号,却隐藏着残酷的现实,为他们的主角困境埋下伏笔。
老戏骨的爆红具有时效性,在剧集口碑发酵高点达到顶峰。但由于老戏骨与饭圈生态绝缘,粉丝黏性不强,作品收官后无法继续收割粉丝红利,导致长尾效应断裂,略有上涨的商业价值也难以维持。
这也是制片方为何不愿意“趁热打铁”,为老戏骨再打造一部主角戏的原因之一。所以,即便老戏骨在主演了爆款剧后,依旧可能会面临主角机会少的窘境。
另外,老戏骨主演的剧新媒体版权费较低,一般单集价格不到10万。虽说老戏骨爆红身价上调后的片酬也不算高,一部剧的台网累加版权费足以覆盖制作成本,但对以盈利为主目标的片方,吸引力仍旧不够——因为不是每部老戏骨主演的剧都能成为爆款。
一些由老戏骨担任主角、被列入官方献礼片单的剧作为“硬指标”,会被平台方采购。可就算解决了网络端的发行问题,有时也会因缺乏话题点营销造势,导致老戏骨主演的剧热度平平。
如此看来,相比主角困境,老戏骨当配角的光环反而更大,只需当好点缀即可。不过要防止陷入角色同质化和脸谱化的窠臼,在同类角色中演出差异性,才是真本事。
当然,角色没有大小之分,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用心诠释才对得起演员的名号。
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不同群体审美体系和精神需求更迭时,艺术作品形态应该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雕琢出多样性角色,给老戏骨提供施展才艺的更广阔天空。让他们身体力行把表演智慧传承给下一代,点亮演艺界的希望之光。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