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宇宙,臺灣展望宇宙之眼: 鹿林天文臺——《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 文/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文屏、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臺長 林宏欽、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技士 張光祥
鹿林天文臺位於臺灣南投縣與嘉義縣交界之鹿林前山,緊鄰玉山國家公園,是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兼具研究與教育功能。
俯瞰鹿林天文臺的全貌(Credits: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圖/三民提供
為什麼選在高山上建立鹿林天文臺?
鹿林天文臺的基本檔案
- 地理位置:東經 120°52′25″,北緯 23°28′07″
- 海拔:2,862 公尺
- 夜天光背景1:每平方角秒的視星等為 21.28 星等
- 大氣寧靜度2:星點平均視角為 1.39 角秒
- 年平均觀測時間:1,450 小時(約 180 個夜晚,以每晚 8 小時計)
此地受冬季東北季風、夏季西南氣流和颱風的影響較小;受惠於國家公園的優越環境,加上位處高山,空氣汙染和塵埃少,大氣透明度高,光害也較小;由於海拔高、大氣稀薄,所以消光較小,大氣寧靜度較好,秋冬兩季尤其適合觀測。
鹿林天文臺的開發緣起於 1990 年,由當時任職於中央大學天文所的蔡文祥教授與張光祥先生,考量臺灣各地的晴天率、海拔、後勤支援等因素,並歷經 3 年的大氣寧靜度、氣候、夜天光背景等條件調查後才選定臺址。
天文臺所使用的電力由臺電提供,玉山國家公園和中華電信的基地臺則分別提供用水和網路通訊服務。此外,天文臺內也設有自動氣象站、全天域相機以及雲量監測儀等儀器設備,可作為觀測參考。
鹿林天文臺有哪些設備?
基地內設置了數座小型可見光望遠鏡。除了有:
- 鹿林一米望遠鏡(Lulin Onemeter Telescope,簡稱LOT)
- 中美掩星計畫(Taiwanese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簡稱 TAOS)的 4 座 0.5 米自動望遠鏡
- 0.4 米超輕型望遠鏡(Super Light Telescope,簡稱 SLT40)
- 鹿林廣角望遠鏡(Lulin Widefield Telescope,簡稱 LWT)
進行天文觀測外,另有成功大學的紅色精靈3地面觀測與極低頻無線電波偵測系統(ELF)、中央大學的氣暉全天相機、土石流偵測預警系統,以及環保署的鹿林山大氣背景測站(LABS)等設備,記錄大氣、環境、太空、地震等觀測數據,為我國珍貴的高山科學基地。
鹿林天文臺配置的小型可見光望遠鏡(依口徑大小排列)
望遠鏡 | 口徑 | 種類 | 焦比4 | 運作期間
LOT | 100 cm | 卡塞格林 (Cassegrain) 反射式望遠鏡 | F/8 | 2003-
SLT76 | 76 cm | 里奇—克萊琴 (RitcheyChrétien) 反射式望遠鏡 | F/9 | 2000-2002
TAOS | 50 cm×4 | 反射式望遠鏡 | F/2 | 2005-2016
SLT40 | 40 cm | 里奇—克萊琴反射式望遠鏡 | F/8.4 | 2006-
LWT | 40 cm | 反射式望遠鏡 | F/3.8 | 2018-
L35 | 35 cm | 施密特—卡塞格林 (SchmidtCassegrain) | F/8.25 | 2012-2017
LELIS | 10 cm×3 | 攝影鏡頭 | F/1.8 | 2002-2008
鹿林一米望遠鏡(LOT):
鹿林天文臺最大的望遠鏡—LOT,同時也是目前臺灣口徑最大的通用型光學望遠鏡。
LOT 具備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指向和追蹤精度,並配備高靈敏儀器,包括專業天文相機,以取得天體影像,並測量在不同可見光波段的亮度。另外也配置低色散光譜儀及偏振儀等,藉以取得天體光譜或偏振訊息。
鹿林天文臺的一米望遠鏡(Credits: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圖/三民提供
LOT 由德國 APM 公司製作,屬於卡塞格林反射式望遠鏡,由於採用鏡後端對焦座,因此卡焦儀器限重 50 公斤。LOT 觀測目標包括太陽系天體、銀河系中的恆星、變星、星團及鄰近星系等,除了提供中央大學師生研究與教學之用,也開放國內、外學者申請使用。
某些宇宙現象有時效性,例如星球爆發、掩星等,隨著地球自轉,只有面對該天體的觀測者才能夠看到。由於臺灣位處西太平洋,向東 6 個時區內缺乏其他天文臺,因此對於會隨時間變化,需連續監測的天象,或是國際間需要位在不同經度的天文臺(或太空望遠鏡)針對特定天體聯合觀測時,鹿林天文臺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多年來,鹿林天文臺的望遠鏡積極參與此類計畫,例如:全球望遠鏡聯合觀測(Whole Earth Telescope,簡稱 WET)聯合不同時區的望遠鏡,接力監測恆星的亮度變化,以星震5手段探討恆星內部結構;全球蝎虎 BL 類星體聯合觀測(Whole Earth Blazar Telescope,簡稱 WEBT)監測活躍星系核,藉此研究黑洞與噴流的性質;年輕系外行星掩星觀測計畫(Young Exoplanet Transit Initiative,簡稱 YETI)則監測星團成員、搜尋系外行星造成的凌星事件等,均與國際天文臺建立良好合作模式,並取得優良成果。
啟用至今,鹿林天文臺的望遠鏡共發現 15 顆超新星、800 餘顆小行星,以及一顆彗星。每年通常約有十幾個研究計畫利用 LOT 執行,使用 LOT 數據發表的研究論文已超過百篇。除了研究之外,LOT 也支援大學、高中及社教機構進行觀測教學實習,另有多座小型望遠鏡提供特定課題使用。
中美掩星計畫(TAOS):
TAOS 計畫原理示意圖。圖/嵌入自中央大學天文所 中美掩星計畫簡介
天文臺原來設有 4 座 TAOS 望遠鏡,由中央研究院天文所、中央大學天文所、美國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以及韓國延世大學共同合作。每座望遠鏡的口徑 50 公分,具備 3 平方度6的超廣角視野,全年監測可能由柯伊伯帶天體造成的掩星事件,藉以估計分布在太陽系外圍的小型天體數量。
TAOS 計畫自 2005 年開始運行,累積 6 年的觀測結果一共收集超過 10 億筆恆星光度的測量數據,因為沒有偵測到任何掩星事件,提供了柯伊伯帶天體的數量上限。
第一代 TAOS 的設備已於 2016 年拆除、撤離,第二代的海王星外自動掩星普查計畫(Transneptunian Automated Occultation Survey,簡稱 TAOSII)選在墨西哥的聖彼德羅瑪蒂爾天文臺(San Pedro Mártir Observatorio)落腳,一共有 3 座口徑 1.3 米的望遠鏡。
超輕型望遠鏡(SLT):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於 1997 年獲得太空計畫室(現在的國家太空中心)補助,興建鹿林第一座天文臺 “SLT”。1999 年 SLT 完工後,內部安裝自行設計、製造的 76 公分超輕型望遠鏡(SLT76),並從 2000 年開始進行觀測,是鹿林天文臺初期最重要的觀測設備。
SLT76 於 2005 年換裝口徑 40 公分的超輕型望遠鏡(SLT40),並自 2006 年開始進行鹿林巡天計畫(Lulin Sky Survey,簡稱 LUSS),搜尋太陽系小天體。計畫進行 3 年期間共發現 800 多顆小行星,其中有 400 多顆已獲得永久編號,小行星發現數量排名世界第 47。
鹿林天文臺的 40 公分超輕型望遠鏡(Credits: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圖/三民提供
目前鹿林天文臺發現的小行星已有 100 多顆得到永久命名,名稱涵蓋臺灣的代表性人物、團體、地理、山水及原住民族等。2007 年 LUSS 首度發現彗星(C/2007 N3)與近地小行星(2007 NL1),該彗星後來被命名為 鹿林彗星 (Comet Lulin)。LUSS 計畫結束後,自 2010 年起 SLT40 投入變星、彗星的長期監測工作。
除了硬體設備,還能善用地理優勢進行觀測
鹿林天文臺的主要策略是利用小型望遠鏡的機動性,以及臺灣本身的觀測條件優勢,與其他的天文臺合作、競爭。
臺灣的地理位置緯度較低,因此可以觀測範圍較大的南半球天空;而經度方面則可以跟國際間的其他天文臺互補。對於需要長期監測或瞬變的天文現象(如超新星及伽瑪射線爆等),鹿林天文臺參與跨國合作,在全球天文觀測網和太空與地面的聯合觀測中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
比如 2006 年中央大學天文所參加夏威夷大學主導的 泛星計畫 (PanSTARRS),另外近年加入由加州理工學院主導的 茲威基瞬變探測利器 (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簡稱 ZTF),並加入 伊甸園觀測網 (Exoearth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Network,簡稱 EDEN),以搜尋鄰近太陽之 M 型恆星周圍可能位於適居區內的系外行星等,都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能藉由鹿林天文臺的設備追蹤並確認新的科學發現。
在臺灣近百年的天文發展史上,鹿林天文臺締造了多項紀錄,包括首度發現小行星、首度發現超新星、首度發現彗星、首度發現近地小行星及首度進行小行星命名。天文臺的望遠鏡口徑雖然小,但做為天文教育與基本研究工具,多年來配合規劃的課題立基,亦取得良好的成果。
註解:
- 夜天光背景:夜空背景的亮度。星等數字越大,表示亮度愈低,意即光害愈小,能夠觀測愈暗的天體。
- 大氣寧靜度:大氣擾動對星光成像的影響程度。以星點的視角表示,視角愈小表示大氣寧靜度愈好,觀測到的星像愈清晰。
- 紅色精靈:積雨雲層上方發生的放電現象,由於主要發出紅光,而且發生的時間非常短暫不易捉摸,因此被稱為紅色精靈。
- 焦比:口徑與焦距的比值。
- 星震:利用亮度變化或光譜都卜勒效應研究天體的震動,藉此瞭解無法直接觀測的恆星內部結構,其原理類似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
- 平方度:一度乘以一度的天空範圍。例如滿月的張角約半度,3 平方度相當於 10 個滿月的天空面積。
——本文摘自泛科學 2019 年 12 月選書《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2019 年 11 月,三民出版。
The post 好山好水好宇宙,臺灣展望宇宙之眼: 鹿林天文臺——《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