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的书📚(2019)
人总是会疲倦,但读书不会让人感到厌倦。跟往年一样,不谈理想,也不贩卖焦虑,总结一下这一年读的一些书,博客今年也没怎么更,还好看书没怎么落下,年初买了一些纸质的书,实体书上下班路上不太方便阅读,基本是阅读电子书,前前后后翻了很多书(至少 50+),看的书也比较杂,这里拿了其中的几本,聊一聊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读完都有哪些感悟,书单顺序不代表推荐程度,毕竟没有好书坏坏之分,只有书合不合自己的胃口。希望这篇读书总结对同样喜欢阅读的你也有一些收获。
《Permanent Record 永恒记录》
I did a dangerous thing for a man in my position, I decided to tell the truth
2013 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职员、NSA(国安局) 技术员、也是该书的作者斯诺登在香港向媒体透露了西方政府大规模监控项目的相关机密文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遭到美国的通缉,目前他在俄罗斯流亡已超过6年。《永恒记录》可以说是爱德华.斯诺登的自传,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他童年、少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故事,叙述他从一个爱国青年到骇客特工,再到“泄密者”的人生经历,也算是他自己完整的一份永久记录。
斯诺登出生于 1983 年,在那一年,美国国防部开始把内部互联计算机系统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军用网络(Milnet)另一个是民用网络也就是被我们熟知的互联网(Internet),而真正意义的万维网直到 1989 年才诞生,由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 李发明。出生于这个时期的斯诺登与互联网、联邦政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家庭的几个成员供职于政府或军队,与美国政府有紧密的联系,外祖父是海军上将,父亲供职于海岸警卫队,他在很小的年纪从父亲那了解并得到了一台计算机,并且迷上了互联网这个匿名世界。在他成长阶段还经历了抑郁症、父母离异等事件,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2001年发生的 “911” 事件,在书中他写道 “9 月 12 日是新时代的开始,美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坚定,爱国主义高涨,美国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更多的改变,但美国当时却选择了开战。” 当时的他毫不犹豫地支持了这个决定,这也成了他这一生最后悔的事,随后他决定入伍。
退伍后的斯诺登先后在国安局、中情局任职,在国安局工作时期,他并非真正意义的政府机构职员,为了削减开支,美国政府会将一些政府系统的服务、情报工程等外包,斯诺登通过承包商成了一名为政府效力的系统管理员,也就是我们称呼的“外包”,但其实给国安局当“外包”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期间他还需经过各种背景调查、审核,甚至包括美国情报机构的调查,他供职的公司不久后被戴尔公司收购了,他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戴尔员工,先后在美国弗吉尼亚中情局、中情局日内瓦工作站、国安局日本横田美军基地太平洋技术中心(PTC)、夏威夷国安局工作。由于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密的文件,他利用这个机会开发了一款叫“心跳”的程序,能够检索这些档案数据库,用来收集自己关注的信息,利用这个程序斯诺登逐渐获得的美国监控计划的很多机密文件。
书中披露的一些内幕:
目前来说,网络基本上属于美国,互联网虽然不是美国人发明,但网络使用方式却由美国主导,正如棒球、篮球一样,拥有极大的主场优势。大多数网络基础建设都由美国掌控,包括电缆、卫星、服务器与基地等,全球超过九成的网络流量依赖的是美国政府与美国企业研发、拥有或控制的技术,而这些企业多数位于美国。
国安局的终极目标就是将收集、制造的情报资料永远储存下来,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记忆库、一份永久的记录档案。
除了著名的 PRISM 计划(棱镜计划),其实还有一个 Upstream Collection(上游收集计划)。两者监控信息的方式不太一样,棱镜计划可以定期让微软、雅虎、谷歌、脸书、Paltalk、YouTube、Skype、AOL 及苹果收集目标资料,包括电子邮件、照片、视频聊天、网络浏览记录、搜索引擎搜寻记录,以及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上游收集计划更具侵入性,他们打造秘密监听设备,植入全球网络服务供应商的企业设施内部,可以固定从民营的网络基础设施上——例如全球网络流量的转换器与路由器、经由太空卫星和高容量海底光纤电缆,直接抓取资料。总的来说,国安局通过这两个项目来确保全球信息都可受到监视,包括存储的与传输的信息。
小布什总统在“9·11”事故后授权国安局对总统进行监控,也就是最具争议的总统监控计划(President’s Surveillance Program,PSP),据说连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美国监控名单里。
书中介绍了国安局的 XKeyscore 系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搜索引擎,你可以在上面搜索任何记录,想象这是另一种谷歌浏览器,它显示的搜索结果不是公共网络的页面,而是搜索目标的私人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私人档案等,国安局形容 XKeyscore 是最为全面性的工具,用以搜索使用者在网络上所做的每一件事。
还有一个插曲,斯诺登逃亡滞留俄罗斯机场后,还造成了总统专机被迫降检查的事,让俄罗斯当局颜面尽失。2013年 7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Evo Morales)结束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年度大会后,搭乘专机从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离开。由于莫拉莱斯曾对斯诺登的处境公开表达同情,美国怀疑斯诺登藏匿在专机里并飞往南美,于是向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与葡萄牙施压,不准飞机进入他们国家领空,最终导致专机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迫降,此专机遭到停飞、搜索,直到确认没有藏匿斯诺登才放行。这件事也令俄罗斯颜面无光,因为他们无法确保来访的国家元首能顺利回家。
总得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中文版关于中国的一些内容有删减,不想错过这部分内容的的可以去看英文原版。泄密这种事是有前车之鉴的,美国大兵拉德利·曼宁和维基解密网站的阿桑奇合作曝光大量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曼宁因泄密被判 35 年监禁(后被赦免减刑至7年),而阿桑奇被通缉后在英国的厄瓜多尔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2019 年厄瓜多尔政府取消了对阿桑奇的政治庇护,“借宿”大使馆 7 年后,走出大使馆的他已白发苍苍,英国警方随后逮捕了阿桑奇;斯诺登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是个“叛徒”,但对于民众来说,他是个英雄,他让这个庞大的全球监听系统曝光于天下,很难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并且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情况下来讲出真相。斯诺登在泄密前曾考虑将资料提供给维基解密网站,但最后还是觉得飞到香港通过媒体公布情况,为什么选择香港?因为香港确实是当时最好的选择:1.经济、交通、媒体发达;2.香港特別行政区属于中国,就这件事大陆基本上不太可能跟美国有合作,既能保护自由和异议分子,又能保证他爆料后不被拘留移交美国。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既然国安局连其他国家的总统都能监听,为什么没有觉察到系统内部人的“吹哨”呢?还是说整个事件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真的是太快了,法律及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措施已经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我的感觉是目前只要你接入了互联网,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用户隐私受保护了,各种手机软件明目张胆地收集用户信息,记录了你的衣食住行,举一些例子:搜索引擎、浏览器知道你每天的浏览喜好,打车软件记录了你的行踪,甚至家庭住址、工作地,甚至连输入法也有可能上传了你的输入内容进行分析。更可怕的是我们很难想象被盗取的这些个人信息被卖给谁,之后拿这些信息做了什么。关于隐私保护这块,信息加密软件或使用 Tor 网络可能会提供一些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所有足迹已经变成了别人用以牟利的商品。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非暴力沟通》](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3221/)
这本书读起来可能会比较枯燥,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还是没办法好好说话。我们每天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与别人沟通上,很多时候沟通的障碍或误解都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这本书应该能帮助改善这一现象。非暴力沟通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主导生活,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简单地来讲就是希望我们能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既需要坦诚、清晰地表达,也需要尊重倾听他人。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观察是指我们在沟通、聆听的时候需要学会观察环境、对方、观察上下文,尽量用观察而不是评价或批判。感受是最直接的,一句夸赞和一句批评给人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换来的可能是更积极的回应。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即清楚地告诉对方需要他们做什么?不希望他们做什么?请求应该清晰、具体的,当对方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给予反馈,如果对方没有反馈,也需要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沟通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用于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网易云音乐想必大家都用过,也是我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款应用,口碑一直都很不错。作者是网易云音乐的负责人王诗沐,即网易云音乐幕后的缔造者,本书讲他作为产品经理的成长之路。在书中他介绍了产品经理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修炼产品经理的基本功,能在执行层面做好产品工作,精通基础战术,业务能力、产品基础功应该扎实,例如打磨产品细节、如何对产品方向、功能做决策、锻炼产品思维模式等;第二阶段涉及到产品的定位、架构、顶层设计等;第三阶段也是最难的,上升到商业模式的层面了,像商业思维、洞察、战略设计这些。书中他列出了产品经理四个要诀 - “创业、求知、联想、善断”。对于我这种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来说还是学到不少东西,能够了解产品经理日常是如何分析用户行为,设计产品结构,再到打磨产品细节等。
网易云音乐的一些功能在当时来说确认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它的歌单功能,14 年的时候我把经常听的一些英文歌(10首)整理成了一个歌单,并且分享出去,没想到居然上了当天的首页推荐,收到了 2000+ 收藏,收听 10万+,哇,当时觉得挺新颖的,听歌还能这么玩,还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例如后来的私人FM、跑步FM、以及音乐+社交模式(大家快忘了这是一块听歌应用了,各种评论999+)、视频、直播、电台等,发现这款音乐软件已经超越听歌这一单纯功能,开始围绕听歌、音乐、视听内容将产品内容领域扩宽,突破音乐类产品的天花板,做强做大。可以说产品经理涉及到的能力确实挺广泛的,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行为交互、数据分析等等各方面,最好能再懂点技术,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能掌握精通其中的某一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认为优秀的产品经理跟普通的产品经理区别在于专业技能,顶尖的产品经理和优秀的产品经理的区别在于思想,就我目前的经历、遇到的一些产品来说,顶尖的产品经理就好像讲鬼故事一般,别人说的时候神乎其神,但现实生活中谁都没见到过。苏杰有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其实是嘲讽,也是对这个职业的无奈,因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本来就是伪命题,只是好的产品经理很难碰到。例如有时我就觉得我好像也可以去当产品经理,因为我基本能把握用户的需求,写需求文档,画画原型、写 prd 也应该没问题,有技术背景,跟开发、测试等技术同学沟通起来障碍应该会更小,但如果你要问我对产品未来整体思考、对这个行业的把握、针对产品用户行为探究规划产品路线、甚至制定产品战略、商业嗅觉(如何商业化变现,建立商业模式)、如何开辟一条新的业务?这些我就比较难回答了,目前我所认识的比较很多的产品经理都是停留在第一阶段(这也可能跟我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吧)。
《LE PIÈGE AMÉRICAIN 美国陷阱》
一个人最终什么都能适应,就算是看守所也是一样!
很精彩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皮耶鲁奇,是世界500强法国巨头集团阿尔斯通的高管,在美国一下飞机就被逮捕扔进了看守所,随后的一系列的事件导致他和公司整个掉入美国设置陷阱里无法脱身,阿尔斯通活生生被收购肢解,整个事件被网友称为法国版华为事件,皮耶鲁奇也是现阶段“法国版本的孟晚舟”。是一本详细揭露美国司法当局与企业联手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阿尔斯通内幕的书,很精彩地描述针对皮耶鲁奇被关押,阿尔斯通被起诉过程中美国司法部、法国政府、阿尔斯通首席执行官、欧盟交锋博弈的细节。
2013 年 4 月 14 日,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乘坐的航班降落在美国的肯尼迪国际机场,他没想到机场等候迎接他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警察,随后被关押在美国,并且被指控在印尼塔拉罕发电站项目中为了拿下项目公司向当地议员行贿,被指控涉嫌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10 余项罪名,叠加起来预计坐 125 年大牢。很显然美国司法部的最终目标肯定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以小博大,利于这一点打击肢解法国这个巨无霸企业,美国司法部下令逮捕皮耶鲁奇是在向阿尔斯通的其他高管传递信号:如果不跟我们配合,下一个进去的就是你。随后阿尔斯通的首席执行官选择跟美国人合作,跟美国司法部、通用公司合作将公司包括电力在内的四分之三的业务卖给了美国通用公司,阿尔斯通还被罚了 7.72 亿美元,皮耶鲁奇形容这是 21 世纪绝无仅有、丑恶至极的跨国收购案。再来看看法国的阿尔斯通是怎样的一个跨国企业,可以说它曾经是全球交通运输和电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先驱,业务涉及核能、水电、燃气、锅炉、电气、轨道交通等各领域,是法国本土的高度战略型企业,被誉为法国的“工业明珠”,阿尔斯通有多厉害呢?它曾负责法国境内 58 座核反应堆所有汽轮发电机的制作、维护更新工作,负责法国 75% 的电力生产设备,甚至连戴高乐航母推进汽轮机也是由阿尔斯通提供的…,阿尔斯通在法国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的通用,德国的西门子公司,通过这次操作,美国人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法国的所有核电站后续维护工作,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了解一下《反海外腐败法》这部法律,书里记录这部法律的前世今生:
1977年,水门事件东窗事发,直接导致总统尼克松下台。在调查这桩丑闻的时候,美国司法机关揭露出一个暗地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的庞大体系,涉及 400 多家美国公司。为此,美国总统卡特通过立法,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公职人员支付佣金,这就是最初版本的《反海外腐败法》。
这部法律自生效以来,就受到美国行业巨擘的质疑,而美国政府也明白,并不想真的拿它打压自己国家的的企业,如果能把它用在别的国家的竞争对手上,将会产生巨大的威力。1998年,美国国会修改法律,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将同样适用于外国公司,比如只要它用美元计价签订合同,或者通过美国的邮件服务器收发邮件,使用美国公司提供的云服务等,美国自诩为“世界警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有权追诉这些公司。真的是匪夷所思,一部本国颁布的法律竟然也在境外执行,摇身一变成了打压国外竞争对手的利器,十几年来,美国在反腐败法的伪装下,成功地瓦解了欧洲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法国的跨国公司,至2008年来,被美国罚款超过 1 亿美元的企业达到 26 家,这值得所有中国公司提高警惕,避免阿尔斯通、中兴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OKR工作法:谷歌、领英等顶级公司的高效秘籍》
我在之前工作过的公司已经稍微了解了 OKR 这一工具,当时对我来说比较新颖的,也是第一次写 OKR,比较可惜的是写之前并没仔细阅读这本书,导致 OKR 写得不尽人意,看完这本书之后也会向朋友安利尝试去使用 OKR。这本书篇幅比较小,整体来说干货还是比较多,OKR(Objective - Key Results) 是一个目标管理体系,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以目标、结果为导向,O 代表 Objective,是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目标,KR 指 Key Result, 是可衡量的关键结果。OKR 起源于英特尔公司,后来被谷歌、领英等互联网公司推广使用后,都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 OKR 来管理公司了。
OKR 带来的一些好处:
- OKR 是公司内是公开透明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个人知道公司其他人在干什么,沟通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 OKR 是在一定周期内为企业和团队设定的战略和目标,因为OKR的实施顺序是从上往下的,使得公司能够绝对聚焦朝一个方向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明确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如何来制定 OKR,撰写时的一些坑尽量避开:
- OKR 中 O 必须是明确的,可实现的,最多 5 个 O,每个 O 最多 4 个 KRs,3-5 个目标较合适,过多的目标导致工作精力的分散;
- OKR 的结果必须是可量化的;
- 个人 OKR 要与整体相匹配契合;
- OKR 不等同于绩效,如果公司将这两着挂钩,那建议使用 KPI;
- 目标设置具备挑战性(谷歌使用0-1.0分制度,0.6-0.7分恰到好处);
《硅谷之火》
我希望蒸汽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运算 - 查尔斯.巴比杰
记住上面这句话,计算器的诞生就是源于上面这个大胆的设想。这是一本讲计算机诞生历史的书,介绍计算机爱好者以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设计研发出计算机的故事。如果你想了解早期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如何设计研发的?BASIC 语言的起源,以及苹果、微软、Intel 这些公司是如何建立起来,那么可以把这本书加入到你书单里。这里主要想跟大家聊聊到底谁才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以及仙童公司“八大叛逆”背后的故事。
说到第一台计算机,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是 ENIAC(埃尼阿克),它的全程叫“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是英文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首字母的缩写。来看下当时它的一些参数:
- 诞生于 1946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
- 重 28 吨,占地 170 平,内置 18600 个电子管
- 并非二进制,而是采用十进制
- 国家项目,预算 15 万刀,结果超支 3 倍以上
- 目的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但当它研制出来的时候,二战已经结束了
- 真空管的电耗和自身的损耗都非常严重,据说当时每开一次机,费城西区电灯为之黯然失色,每 15 分钟会坏掉一只电子管。
让我们把时针再往前拨回到 1833 年,英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查尔斯.巴比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蒸汽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运算。为了让设想变成现实,他开始着手设计使用蒸汽机来辅助数字的运算,而且他的确研制出了一款声称能够自己思考的机器,还给它取名“分析机”,这台机器在进行计算时会发出巨大的响声,数字存储和输入得通过机械齿轮装置发生作用来实现,这是最早计算机的雏形。
巴比杰在蒸汽时期使用蒸汽装置来设计计算机,到了电器时代,继电器代替了制动车轮和齿轮。19世纪60年底,美国精通布尔代数学的逻辑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将符号学带进了美国,他发现流经复杂电路的开/关电流与逻辑中的真/假指是完全符合的,利用布尔代数可以模拟电器开关电路,反过来电路也可以来表示逻辑法,这样的话机型齿轮这些可以用模拟电器开关的电路装置代替(这类装置被称为开关元件或继电器),计算机的体积也会大大减少。1930 年本杰明·布拉克发明了第一台电动逻辑计算机,与此同时,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IBM 已经开始研制并出售计算设备了,这时的计算器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进行数学运算,无法进行逻辑运算,本质地说是体积巨大的计算器。在这之后 IBM 开始投入巨资研发新型机电式计算器,并与 1944 研发出 MARKI 型计算器,开发使用的是继电器。
很快继电器也被更好的选择电子管代替,电子管由爱迪生发明,是一种内胆真空的电子玻璃管,在具备某种条件下,电流才可以通过,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好的电子开关元件,衣何华州立大学的数学和物理教授约翰.阿塔纳索夫和他的学生科里福德.贝里共同设计出来一款新的计算机 ——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简称为 ABC。ABC 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开关部件不是继电器,而是转而使用电子元件。这个变化是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飞跃,理论层面上来说,相比继电器,电子元件计算机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运行的效率都要高出许多。但由于资金的短缺,两人只能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台比较简单的样机,从结构上来说,与早期的台式计算机非常接近了。
1943 年费城穆尔工程学院的约翰·莫奇莱和普里斯泊·埃克特曾提出制造 ENIAC 计算机的提议,两人在提议之后立刻动手开始建造这一计算机,后来也就有了前面的 ENIAC,也是第一台通用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啥要加个“通用”呢,ENIAC 被制造出来后团队决定去申请美国专利,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结果阿塔纳索夫那边不干了,因为在在 1941 年的时候,ABC 计算机项目停滞后,阿塔纳索夫把 ABC 的设计思想告诉了约翰·莫克利,莫克利就是 ENIAC 项目后来的负责人之一,于是 ABC 的设计思想就被用到了 ENIAC 的制造当中,阿塔纳索夫起诉ENIAC团队抄袭ABC计算机的设计、专利等,后来经过漫长的官司,1973 年法院宣布撤销了 ENIAC 的专利,判定 ENIAC 的发明只是从ABC那继承了主要设计、构建思想,第一台计算机称号及相关的专利属于 ABC。关于ABC这一部分的历史我是通过网易云音乐FM栋哥的”软件那些事儿” 中解到了更多详细信息,200期:计算机真正的发明人(1) 还介绍了背后的一些故事,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收听一下。
计算机问世之后,英国的数学家艾伦·图林曾就计算机的运算提出过一种思路:他希望人们通过编码指令与计算机交流,让计算机读懂编码,依照指令执行并完成各项任务。计算机若是能够通过指令描述来完成任务的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设备。10年后,另一位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将图林的思路变成现实,他把指令变成了计算机编程,从而计算机开始具备了通用设备的性质。
再来看仙童(Fairchild)的故事和硅谷圈的背叛文化:
在硅谷,背叛和创新一样多。苹果初创于车库,Facebook源起于校园,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公司的创业者是从成熟企业组织中“叛逃”出来的精英,例如摩尔、诺伊斯等著名的“八叛徒”,在1957年离开半导体公司后创建的仙童公司。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由于在晶体管的发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这之后他于加州Mountain View的一个水果农场创建了肖克里晶体管实验室,试图将硅晶体商业化,他选择这个位置是因为距离他母亲很近,而他的办公室就在距离今天Google所在地不到三英里的地方。在他的公司里聚焦了一个小团队来制作第一代的晶体管,其中大部分都是是从斯坦福或MIT毕业的学生,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伟大的工程师,但却不是一位称职的老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部分员工大多离职或跳槽了。肖克利是个偏执的微观管理者,而且是个种族主义者,非常容易发怒,他后来去捐精,但附加了条件,只允许精子用于通过了门萨测试(一个高智商测试)的女性使用。他对下属也极度怀疑,甚至有一次要求所有员工测谎,肖克利的八名顶尖工程师发现了他们对老板有同样的不满,极难相处,他们联系了另一家名为仙童(Fairchild)的公司,后者愿意帮助他们创建一家新公司。在这八个人告诉肖克利他们要辞职时,他的助理告诉他们,感觉就像是“被好朋友在背后捅了一刀”一样,这些背叛者后来被称为“八叛逆”,而这个过程中取得关键作用的是Arthur Rock,这个人是美国科技投资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仙童、英特尔、苹果等公司的成立都与他有关,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这位传奇。亚瑟帮这八个人找到了投资,这个人就是Sherman Fairchild,翻译过来就是谢尔曼费尔柴尔德,Fairchild中文名称仙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是意译,类似于Microsoft被翻译成微软。Sherman Fairchild 他本身就是个发明家,对技术很感兴趣,最关键的是他还很有钱,为啥?他是IBM最大的个人股东之一,他爸和Tom Watson一起创办了IBM😂。Fairchild和亚瑟、八大叛逆谈过后决定投资150万美元,这就是仙童半导体的由来,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仙童半导体的工程师离职后又去创建新的公司,前后共有一百多家,其中就包括Teledyne和英特尔。
这种背叛的频繁发生跟硅谷的公司文化和投资传统是有联系的。
与硅谷的“背叛”相对应的,是硅谷的宽容,加州法律比较倾向于支持跳槽者,不像纽约、新泽西州等地严格的执行同业竞争条款。在硅谷你周五离职了,周一就可以去新的公司上班,甚至都来不及跟朋友分享这一信息,员工辞职或者跳槽之后,可以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甚至与前雇主直接竞争。
另一方面大公司倾向于对辞职的员工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而不是“赶尽杀绝”。如果通过诉讼,大公司从“叛逃”员工身上获得的受益不会太多,却要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程序中;相反通过对“叛逃”员工进行投资,换取优先收购权或者购股权,获得的收益反而更高。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作者 Marty Cagan 曾担任eBay产品管理及产品设计高级副总裁,负责规划全球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他参与一些大公司软件和产品开发、管理的经验,很多观点理论性较强,但国内外情况还是有差异,有一些东西看看就好,放在国内并不一定实用。一些摘要:
- 探讨如何做好一款成功的产品的三个方向:人员、流程、产品;
- 产品应该基于两点:1. 深入理解用户需求 2. 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目前阶段是可行;
- 很多产品失败的原因是公司对产品经理的职责界定不清楚导致的;
- 用户在没有解出到实际产品前,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好的产品经理:对产品足够的热情(足够的热爱才会付出努力)、换位思考能力(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 、敏锐的洞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好的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就藏着公司内部,有可能是公司的分析师、程序员、也可能是产品潜在的用户;
- 苹果公司的一些的启示:
- 硬件 => 软件 => 用户体验 => 用户需求/情感需求;
《星际穿越》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我是因为电影才找到这本书的,我非常喜欢和享受观看《星际穿越》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讲述地球存亡,黑洞、虫洞、星际穿越、高维生命、时间弯曲、时间旅行、亲情的烧脑科幻大片,在我看过的所有科幻片里,它应该是 top3 的位置。这本书的作者是天体物理学巨擘基普·索恩,也是这部好莱坞大片的唯一科学顾问,这本书里蕴藏着电影背后深厚的科学知识,为了让这部电影的科学性更加准备,索恩在拍摄前制定了两个硬性条件:
- 影片的情节不能违背已经确认的对宇宙的认知,包括已成定论的物料定律;
- 对尚不明确的物料定律和对宇宙的猜想要基于科学;
为什么黑洞会吞噬一切物质?黑洞是一个光都无法逃逸的牢笼,无法看见黑洞,那么如何在电影里向观众展现黑洞?什么是潮汐力,如何利用引力弹弓来获得逃逸的加速度?为什么虫洞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球?除了我们日常使用到的x、y、z加上时间这四个维度,是否存在超越四维的第五个维度?枯萎病是否真的会导致地球的灭绝?电影中的“幽灵”引力异常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黑洞和虫洞的里面是什么?我们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关于黑洞:
1、任何东西都能掉进去,但没有东西能逃出来,包括光子,它们被锁在黑洞视界里;
2、黑洞的引力能让时间和空间弯曲;
3、很多的黑洞是在恒星死亡时自身坍陷形成的,如果牛顿的引力定律是正确的,坍缩就将持续加速,直到没有任何内部压力的恒星被高速挤压成一个点;
4、黑洞的形状、引力强度、轨道的偏转等由三个参数决定:黑洞的质量、角动量、电荷;
5、黑洞和虫洞是两码事,虫洞结构也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球体形状;
6、旋转黑洞会辐射引力波,也辐射电磁波(光子)、中微子以及可能在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其他形式的辐射;
7、依照广义相对论,球状恒星生成包围自己的黑洞视界后会继续无情地坍缩下去,直到没有体积却有无限大的密度,它在这里产生时空奇点,是时空曲率无限大、时空不再存在的区域;
建议配合他的另一本书《黑洞与时间弯曲》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XGoogler
谷歌创业邦:关于梦想、创新、勇气与坚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83032/)
本来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些谷歌的东西,但貌似并不是合适的选择。这本书讲的更多的是前谷歌员工现在的创业故事,xGoogler 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谷歌的工作经历给予了他们发现、认识和提升自己的平台,离开Google后,他们带着技术及智慧投身到中国的创业浪潮中,例如科技投资领域专家的李开复、宓群,与雷军一同创立小米的林斌,涉及机器视觉、硬件研发的格灵深瞳公司赵勇等等,一群牛逼的人的故事,但感觉没啥深度,整体来说收获较少。已将《In the Plex:Google如何思考,運作和塑造我們的生活》 加入了 2020 年的书单,进一步了解谷歌这家公司。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你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其实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是这样)
有很多的书教我们新的编程语言,指导程序员如何才能写出更好的代码,我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对代码性能不断调优,但却很少去花时间去改进、优化自己本身,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个体,我们说的“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并不只是由于他精通编码之道,这本书侧重点放在整个“人”上,那到底什么是“程序员必备的软技能”?作者从职业生涯、个人营销、健康、自学、理财等方面来阐述,在这本书里能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建议。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我们值得去思考的一些点。例如:
- 思考一下每天在做的事情?是否给你带来了收获,这是否脱离了你最开始设定的目标?
- 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印象就是写代码,但在软件开发领域,不仅仅是会写代码这么简单。我们除了跟机器打交道外,更多的是跟人相处,代码应该是写给人看的,顺带能在机器上运行。你是否经常在会上争吵,日常能很好地跟同事沟通、协作吗?你是否会换位思考问题?
- 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大多数机构、公司会存在办公室政治,作为程序员的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至少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尽管不能完全避开,但可以去了解哪些人需要避开,哪种人不要有交集。
- 关于创业问题,有没有去研究过一些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些公司创立时是一个创始人还是多个创始人?
-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去大公司还是中型企业还是小型创业公司?三者各有利弊,如何来权衡?
- 如何支配你的薪水,资产与负债,如何建立长远理财思维? 例如可以获得股息的股票或基金是资产,超过一栋你的实际需求的房子就是一笔很大的负债,开始学会理财和投资。文中作者也给出了自己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 资产:实用价值高于维护成本的东西
- 负债:成本高于带来价值的东西
- 如何成为一名健康的软件工程师,制定跑步、健康饮食计划等,并且让你的屁股离开椅子。
接着生存指南聊点自己的 2019 年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的感受,今年确实有点难,工作、生活、家庭很多方面都不尽人意,现实跟梦想完全是两码事。2018 年开始国内整体大环境确实不太好,有人说 2019 年是过去 10 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 10 年最好的一年,我持保留意见,公众号一篇《2019,中国互联网让人失望的一年》成爆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度贩卖焦虑,目前已被下架。今年同样很多公司关门倒闭,身边被裁员、主动离职的小伙伴,互联网公司集体进入“寒冬”,公司“开猿节流”,这就意味着同一份工作你要面对的竞争者更多,压力也越大,作为软件行业从业者需要更专业的技能,更优秀的职业素养,更强的学习能力,不努力肯定是要被这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行业淘汰;但自己也没有有过于担心,这不是人生中的全部,我觉得人应该处在接近舒适适度焦虑的一个中间地带,因为一直呆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才是需要保持警惕,这种环境很容易让人麻木甚至退化,有竞争有压力并不是坏事。比如遇到一些技术大牛,或跟一些很优秀的同事共事,我不会觉得因为他水平比我高太多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想他也不会因为他代码码得多好会变得傲慢,越优秀的人越谦逊。以前有时候觉得这事做到“不错”已经够了,但是当看到一些更优秀的人甚至更加努力的时候,就会发现对“不错”不应该心存侥幸,还是应该把事情做到极致,哪怕是手头正在码的几行代码。另一个感受就是软件开发真的不仅仅意味着编写高效、优雅的代码,在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外,也应该花时间在自身的成长上,例如去扩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保持生活工作的平衡、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建立一个经常交流、有价值的朋友圈等。
其它的一些书这里没有提到的,阅读过程也收获很多,例如《围城》(很经典,忘了是第几遍看了)、《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穷查理宝典》、《终身成长》、《从一到无穷大》,《半小时漫画经济学》、《三分钟漫画汽车史》等,今年也尝试开始看一些快速阅读、快速消化的内容,如漫画、FM电台节目等,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安利一波微信读书,整体来讲电子书数量、排版、阅读体验都还不错,唯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们搞的铺天盖地的各种朋友圈分享、组队、答题等活动,就不能单纯地好好做一款读书软件吗?把书籍数量、阅读体验再提升一个档次。回头看了 18 年立的 flag 要阅读更多的书,但其实 19 年的读书时长并没有增长,阅读情况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内容还是比较单一,涉及的领域也大多围绕我自身的互联网行业,希望 2020 年能有所改变吧。在写完这篇读书总结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在读的过程或者在写的过程也好,差不多快对书的一些内容没有多少记忆了,包括对书中的一些问题、现象的思考还是太少,例如我花了很多时间再去总结整本书的内容,却花了较少的时间来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这一点在之后的阅读和总结中会加以调整。当然我还是一直相信多读书是有意义的,可能短期内无法看见它带来的收益,我很享受发现一本好书,并一页一页地翻完的过程,能有收获那更好了,并且会持续把这些收获、影响分享扩散出去。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很棒的回答:“读很多书的意义并不在对内容的记忆,而在于对一个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培养,这些独立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你的生存、处事的哲学”。这部分哲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说白了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人生观是你选择如何过这一生,积极还是悲观;价值观也很重要,那些事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影响我日常对一些事物的判断和决策。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将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而日常的一些困难或打击会给人挫败感,导致一些负面情绪,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让正面的影响盖过负面的情绪。2020年 继续加油,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永远相信自己,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18 年的一些读书笔记戳这 今年看的书📚(2018)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