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不需要那么多解释
最近我看完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士兵的一生》(之前也推荐过)。众所周知,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西线盟军的最高指挥官,士兵们亲切地叫他“艾克”,战后又通过竞选当上美国总统并连任。在这本书中,除了大量有关战争的篇幅,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段同样让我印象深刻。
艾森豪威尔出生在贫苦之家,他的父亲戴维每天辛勤工作,只能挣得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脾气也不算太好。有一次,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艾达请戴维帮忙搬一个箱子,被戴维视为奇耻大辱,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女人指使。过了会儿,艾达换了副无奈的口气说:“戴维,如果你不来帮我,我想我实在没办法搬动这个箱子了”。结果,戴维欣然前来。
艾森豪威尔小的时候,有一次去舅舅家玩遇到一只大鹅。艾森豪威尔被大鹅吓得不轻,哭着去找舅舅帮忙。但是,舅舅没有来帮他出气,只是给了他一根棍子。靠着这根棍子,艾森豪威尔终于战胜了那只鹅。
这类片段还有很多,加在一起就解释了为什么“艾森豪威尔出身贫寒,却没有贫寒之家孩子的自卑,没有对权力和富贵的倾慕,反而有健康的自尊,以及对平等的尊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艾森豪威尔的妻子玛米出身富贵之家,从小家里任何事情都有佣人使唤,但艾森豪威尔直到结婚之后很久还亲自下厨做饭,这并不是什么“爱的供养”,而是艾森豪威尔认为“就应当如此”,当然玛米也学会了自己动手,一直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我不由得想起,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当丁克的理由:世界这么复杂,我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没活明白呢,怎么敢承担为人父母的重担呢?如果有个什么也不懂的人一天到晚问我这为什么,那个为什么,科学的问题还好一点,其它问题要怎么回答,想都不敢想。可是万一回答不好,把他带歪了怎么办?
许多年过去了,这段话我一直记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每一个真正选择当父母的人,难道真的解决这些问题了吗?他们真的能给孩子那么多解释,让孩子信服吗?扪心自问,世界这么复杂,哪个父母又敢拍胸脯说“我已经想好了”呢?如果不敢拍胸脯,面对社交媒体上条件反射式的指责“没想好你干嘛生呢”,即便自己不是当事人,也没有理直气壮的答案吧。
后来我逐渐发现,尤其是读完这本艾森豪威尔的传记之后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没有那么难。人生这条路上的许多事情,不是靠解释也不是靠思辨来解决的,而是靠的示范、模仿、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为什么碰壁了不要放弃,而要另想办法?因为母亲在生活中就是这么做的。为什么要积攒实力再和对手谈判?因为舅舅没有出面直接帮他对付那只鹅,而是给了他一根棍子。在面对出身更高贵的妻子时,他的心里几乎没有自卑、没有不平衡,因为有他母亲的亲身示范,艾森豪威尔家的孩子们都能坦然面对贫穷,并且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回忆我的成长历程,似乎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
我小时候就看到母亲在家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学些英语,成为业务骨干,之后经常去全国各种学习班做培训,让我明白有知识是可以有机会到处出差四处见识,并且受人尊敬的,所以我似乎从没想过“读书有什么用”。我小时候也经常看到我的父亲在家修理各种机械、电器,虽然不一定是反应最快的,但只要动手时小心谨慎,再加上查阅资料,以及反复思考,许多东西经过他的手都“起死回生”,所以在我的意识里,东西一定要爱惜,如果坏了不要轻易丢掉,找到原因一定能修好。
我也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周末晚上看到舅舅在家认真做数学题,虽然他是工人出身,而且当时工作已经不错了,但还是不满足,所以我从来也没有觉得,人在哪个年纪就应该放弃学习,即便是“看书- 做题”这种最“经典”的学习方式,和任何年纪都没有任何冲突……
因此对我来说,读书有没有用,东西要不要爱惜,年纪大了是不是就学不动了……这些问题似乎从来就不可能有其他答案,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思辨。某种程度上说,这和艾森豪威尔的经历是一样的,或者说,世界各地的父母和家庭,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我曾经写过自己小时候学手风琴的经历,因为毫无乐趣,也找不到理由,所以痛苦不堪。等到成年之后因缘巧合,才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现在我坚持做到的是,哪怕工作再忙,每天也花至少十分钟弹琴,有条件的时候尽量和孩子一起玩。让我欣慰的是,他总是笑眯眯地跟我说:“我长大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每天弹琴”,起码在这一点上,看来以后我不再需要费力去解释了。
故而,“向孩子解释人生和世界”这个问题,大概永远没有尽头,永远没有人能拍胸脯说“我准备好了”。但没有完全的解释能力,并不意味着没有资格成为父母,因为这个世界并也不是解释出来的——许多时候,它分明就是演示出来的。所以,要想成为称职的父母,不妨先从成为称职的自己开始。
P.S. 当然,单纯靠解释、演示未必足够,家长的训导也很重要。艾森豪威尔早年在家乡有位恋人叫格拉迪斯·哈丁,让他痴迷。但是,格拉迪斯大概还有其他想法,所以一直没有给艾森豪威尔明确的态度。
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后,艾森豪威尔在圣安东尼奥邂逅了出身富人家庭的玛米·杜徳小姐。玛米虽然情窦初开,但凭直觉很快掌握了与异性交往的办法,她巧妙周旋于艾森豪威尔与其他追求者之间,并且相当享受。玛米的父亲约翰·杜徳虽然并不特别中意艾森豪威尔,但训斥女儿不许胡闹:要么立即放弃这种轻浮的举动,一心一意对待“那个陆军男孩”,要么让对方放弃。
结果,玛米成了艾森豪威尔的终生伴侣——虽然两人出身迥然不同。另一方面,格拉迪斯知道艾森豪威尔和玛米订婚之后,匆匆选择嫁给一名追求者以表示“报复”,结果自己一辈子过得并不如意。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