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好事,难也不难
我总记得好些年前一次参加公司职级晋升考评的经历。注意,这不是晋升自己的职级,而是我去为员工申报职级晋升,并参与综合评审。
当时公司不大,一百多人的规模,整天都在忙业务。所以,虽然管理正规化是大家的期望,但管理过公司的人都知道,建立制度化、正规化的管理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对处在这个阶段的公司来说,“管理正规化”更多只是形式,比如职级晋升,主要是管理层一起把把关,不要出现明显的争议。
在晋升考评会议上,我列举了IT团队应当晋升的人员名单。得益于IT团队成员的努力付出,之前的准备工作也还算充分,名单上的人员晋升看起来都十拿九稳。
不过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全公司的晋升名单都过完一遍之后,大佬们觉得此次晋升的人数多了点,晋升还是应当让大家珍惜机会,不要变成“阳光普照”。所以需要再次审阅名单,筛出一些“不合适”的候选人。
于是整个评审变成了零和博弈,气氛悄然变得微妙起来。虽然表面上没有撕破脸皮,隐隐却有了几分“刺刀见红”的味道。毕竟这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场合,大家都想为自己团队争取利益,都不希望回去尴尬面对自己的团队。
果不其然,虽然我之前已经和其它团队的负责人私下沟通过,还是有一位申报晋升的工程师遭遇了逆转。虽然他工作尽职尽责,也很有追求,但会场有人提出,他“沟通不主动不积极,交流效率低”,所以“综合能力不够”……
这话确实让我吃了一惊。开发岗本来就偏“后台”,不会有太多机会抛头露面,加上程序员本来也偏内向,认识他的人不多,所以也没有什么肯定意见来制衡“沟通问题”。在这方面,做开发的天然比不过做业务的,毕竟,业绩数字在那里,“一俊遮百丑”的优势很大。
所以,在宣布“听取大家意见”之后,会场沉默了半分钟之久。我深刻记得当时的感受,又气又急,又无可奈何。
正在我准备放弃,准备回去和团队做沟通的时候,有人说话了。我一看,事情越发诡异,原来说话的这位是平时没有太多交道的做业务的同事;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外国人。那么,他会说什么呢?
他的中文还不太好,只能听,说得不太流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表达意见(大意如下):
我觉得,虽然公司有统一的制度,但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程序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能专心写程序,保证系统正确、稳定运行,而不能像要求客服、销售那样,要求他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现在没有更多人提意见,就说明大家和这个人沟通没有明显的问题。如果我们过于强调沟通能力而不让他晋级,这是发出了不正确的信号……
如果一定要用“过山车”来形容心情,这个时候是再合适不过了。之前我是又气又急又无可奈何——虽然这位外国同事说的道理我也清楚,但在那种场合,由我来说的份量绝对要大打折扣。而外人尤其是外国同事讲出来,份量就截然不同。果然,这次晋级评议就此顺利通过。
话说回来,本来这位外国同事的话也合情合理。会后我和一些参会的同事聊起过这事,不少人都说:其实我们当时也觉得那样指责是不公平的,就是不方便说……
出于好奇,我也去问了那位外国同事,“你为什么会站出来说话呢?”。他回答说:
我觉得不公平。虽然我不是程序员,但我了解程序员是什么样的人,怎样能让他们工作开心,工作开心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如果他本职工作做得称职,而且工作时间不长,要晋升的职位本来也不高,在沟通问题上为难他,这是不对的。
我觉得不公平,我必须直接告诉大家。
这几句话让我感觉非常复杂。一方面,我很感谢他能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也很羡慕他能按照自己认定的标准来表达;另一方面,我又能体会到会场其他同事“欲言又止”的尴尬和无奈。
但是扪心自问,我感到挺惭愧。我们也会在生活和工作中看到许多事情,但许多时候似乎不敢直截了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明确觉得不对,也“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说出来,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考虑到现实情况,这种顾虑当然情有可原——“说了、做了也没用,反而可能引火上身”。
我更惭愧的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好事”,许多人也想“做好事”,但具体做的大多是捐个款、帮个忙之类“毫无风险、有完全安全感”的好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好事”就是不应当有风险的。于是许多时候“好人”就与力量和勇气无缘,就成了“懦弱”乃至“犬儒”的代名词。
后来看了些心理学的书,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惭愧了。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失调”,简单说头脑和行为不匹配,明知道这么做是对的但没有做,或者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但做了,“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别扭,结果要么干脆选择麻木,要么给自己找点理由来安慰,总之是要摆脱“失调”。而认知失调,正是我惭愧的原因。我们从小受教育要“做好事”,要“见义勇为”,结果一点小风险都让我们为难,最终“好事”退缩到完全没有危险的角落,用“说了、做了也没用”来安慰自己。然而,内心始终觉得别扭,觉得不舒服。
再往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看法越来越坚定了,我们必须尽量做到“知行一致”。而且,许多时候事情未必“说了没用”或者“做了没用”,最终结果的好坏并不是预先注定,或许就取决于有没有人去做。而且许多时候,这样的“好事”就是要冒一点风险的。但是如果连一点风险都不愿意承担,所做的“好事”其实非常有限。如果去做了,最后往往发现“风险”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只是内心把它夸张了。
有次我在银行排队等叫号,而前面的人在胡搅蛮缠。后面排队的人虽然心有不满,但大家都不出声,充其量是私下议论“这人真不像话”,或者考虑拍照在微信群抱怨。以前我也觉得“不要惹事”,但我仔细想想其实没那么多顾虑。于是我尝试大声地告诉他,有事情必须按规定办,闹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我们后面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结果大家纷纷响应,事情很快解决了。
有次我在看电影,前面一对小年轻始终在毫无顾忌地说话,影响了后排人观看。我只听见旁边的人在不停地啧啧、叹气,似乎希望前面的人“知趣”,但毫无效果。于是我直接拍了拍前面的两位观众的座椅后背,正色告诉他们:“希望你们能声音小一点,不然我们后排的听不太清楚”。他们也很容易就接受了意见,整场电影相安无事。
前几天,我乘地铁上班,高峰期有一个出站刀闸关闭了,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躬身修理,旁边的出站乘客排起了队。旁边有位典型程序员打扮的乘客骂了一句:“操,傻X,上班高峰期修什么修。” 照我看,这抱怨来得毫无理由,根本不知道前因后果,也非常不尊重人家的劳动,那名工作人员应当也听见了,准备发作。虽然旁边的人都是一脸冷漠,但我还是开口了:“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家未必是故意现在修的”。结果那位程序员看了我一眼,不管是不是接受,起码不说话了,而工作人员神色也变得正常起来。
我知道,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不难”也“不危险”,但现实中愿意这么做的人其实不多。充其量,大家都是拍个照、拍个视频,回去发个微博或者朋友圈,抱怨两句。但是许多时候这种抱怨只有安慰效应,因为除非关于公权力机关或者名人,除非被媒体关注到,否则充其量是制造了一些谈资,谈来谈去无非是抱怨时代和体制,或者期待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这些答案或许有用,但回路太漫长,效率低的可怕。我始终相信,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正常、健康的有机体,在小问题刚出现的时候,就应当出现制衡的力量。我也始终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彻底的一意孤行,外界有反馈,他的言行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改变,于是许多矛盾就可以尽早消除。而这些制衡的力量,这些反馈,许多时候就来自我们“做点好事”的勇气,哪怕只需要一点点小小的勇气。
最近重庆公交车坠江的悲剧,似乎已经调查清楚了来龙去脉。有许多人在指责车上其它乘客,眼见司机和乘客起冲突,却不敢上前制止。我却觉得,这种指责有点想当然。首先司机和乘客打架的时间很短,未必人人的反应都有那么迅速;其次,大家看看近期网络上爆出的“占座门”等各种事件,镜头往往端得很稳,镜头里与违法违规者对峙的却只有两方对峙,旁边不少人不是微笑围观,就是表情淡漠,没人愿意出来多说一句话。在这种普遍环境下,指责公交车上的人没有及时干预,实在是勉为其难。
而按照我的经验,往往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就好办了。我这么说,当然不是想当然。我可以负责任说,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好些次了,基本都会站出来说话。只要第一个人出来说话,其他人附和就容易了许多,继而就会形成一股公众的压力,让“闹事者”知道自己胡搅蛮缠面对的不只是体制,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赞同自己的行为,然后多半就会收敛下去。
当然,这么做也有几点要注意。第一如果对方看着不是善茬,比如五大三粗、蛮横写在脸上那种,或者三五个人一伙,如果力量对比悬殊,还是得多掂量下。第二要以平息事态为目的,如果激化矛盾,不但事与愿违,还很可能把自己搭进去。第三自己不要太瘦弱了,《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写过,因为预言经济危机,有人扬言要追杀他,他没有接受“雇保镖”的建议,而是健身让自己变结实,结果后来有好几个人说“我从没见过这么魁梧的知识分子”,他也一直平安无事。
最后,回到开始说的程序员晋升的故事。
在职级晋升过去之后,有一次吃饭闲聊的时间,我不经意地和这位程序员聊起这件事,本意是想模糊告诉他,其实有素不相识的人,默默帮了他一把。他的反应挺出乎我的意料:“即便那个人不出来说话,本来也应当按规矩办事呀”。
但是转念一想,这恰恰是我们鼓起勇气挺身而出“做点好事”的理由。一方面,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自己知行一致,而不是为了增加其他人的良心负担。另一方面,许多时候为了维持我们以为的“正常”,也恰恰需要其他人勇敢的付出。
勇敢做点好事,也难,也不难。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