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博士:写科技产品评测如同写影评
莫博士的评测专栏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写评测和做报道不同,记者要客观中立报道新闻,而评测人员则是在体验产品。二十多年来,每一件产品我都亲自试用。我不看那些厂商的介绍和新闻稿,我只从个人角度测试和使用。我不在乎什么客观性,只在乎公平对待每一件产品,然后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读者,告诉他们产品的不同之处。读者花钱来看我的评测,就是为了看我的观点,而不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中立性”。
郑峻/文
谈到美国科技媒体,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莫博士(Walt Mossberg)。这位留着白胡子、带着圆圆眼镜的慈祥微胖老者,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他为《华尔街日报》写“数字生活”专栏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他的评测报告有时可以显著影响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改变一家公司的股价走势。
莫博士同时是乔布斯和盖茨的好友,2007年他同时采访两人的一幕已经成为了经典。《连线》杂志将他称之为“国王缔造者”(Kingmaker),“很少有评论人可以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可以左右一个行业的成败”。《纽约客》杂志则盛赞“很少有科技专栏作家可以像莫博士那样清晰明确地写作,他的评价可以左右一款产品多年的努力”。
莫博士是中国读者对他的尊称。今年65岁的莫博士出生于美国东部罗德岛一个中产家庭,在当地的布兰德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而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新闻学硕士。1970年进入《华尔街日报》,开始了自己四十多年的媒体生涯。在与新浪科技的独家对话中,莫博士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介绍了自己试用的经典产品和接触的杰出人物,谈到了对苹果及微软产品的看法,并分享了他作为科技专栏作家的成功经验。
时政记者转写科技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莫博士在报道科技之前,曾经是美国著名的时政记者。他曾负责《华尔街日报》驻华盛顿特区的记者站,负责报道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在冷战期间跟随着数任美国国务卿走遍了苏联、中东、欧洲等世界各地。年轻时候的莫博士就性格秉直,曾因直言不讳撰文批评国务卿,而上过对方的报道黑名单。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我当初对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毫不留情,难道还会害怕批评微软或是苹果?”
1990年,已经在《华尔街日报》效力二十年的莫博士,突然决定放弃知名时政外交记者的道路,转型做当时还不被认可的科技专栏作家。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上司的质疑和同事的嘲笑。“当时我已经做了二十年的政治记者,随着政府高管满世界出访,说实话我已经有点厌倦。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冷战也宣告结束,我觉得那是一个转型的好时间。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也希望可以更好地控制出差与工作,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莫博士回忆说。
“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我也相信自己选择了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当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使用电脑,他们需要一个站在“终端用户”角度去写评测报告的科技专栏,而我对此充满激情”。1982年,莫博士购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Timex Sinclair,而后开始了自己的发烧之路。他甚至会在国务卿出访的专机上向众人介绍电脑的各种新奇之处。
1990年春季,莫博士正式成为科技专栏作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每周四的《华尔街日报》的市场版面都能看到他的《个人科技》专栏(Personal Technology),而后他还推出了数字生活(Digital Solution)以及莫博士信箱(Mossberg‘s Solution)等专栏。“个人电脑太难用了,而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莫博士对读者写下的最初的话。
“为什么不去硅谷?”面对新浪科技的这个话题,莫博士笑了起来。“好问题,我觉得科技记者需要去硅谷,他们需要报道和关注行业和技术发展。但我是给普通消费者写专栏的,我希望站在行业之外来看产品,只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行业本身。另一方面,我家也在东部,我不想离他们太远。我每年差不多都会飞去加州数次,而大部分情况是,(科技公司)都来华盛顿特区找我,因为我是《华尔街日报》的科技专栏作家”。
评测如同写影评
回顾这二十多年的评测历程,莫博士如数家珍。“这些年来,我评测了数千件产品,不仅有硬件也有软件。很荣幸,我最先体验了很多改变行业格局的产品,包括苹果的第一代iMac、iPod、iPhone以及iPad,当然还有微软的Windows 95和Office,谷歌的Android手机和Gmail,Palm推出的PDA产品Treo。这些都让我记忆尤新,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怎样选择评测产品?莫博士说:“绝大部分都是厂家直接送到华盛顿给我测评,很多人希望得到我的意见反馈。后来我不得不给科技公司们群发邮件,申明我只是评测产品,而不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我只评测那些具有创新和独特性的产品,那是消费者值得了解的产品”。“我的办公室有个小博物馆,里面珍藏了我最喜欢的产品,包括Apple II、Macintosh、Palm Treo、iPod、Kindle等产品,还有不少软件。虽然很古老,但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我个人的记忆”。
由于他的特殊地位,莫博士总能最先拿到产品,写出首发评测。他告诉新浪科技,“有的产品我会提前数月看到,例如今年6月微软发布的平板电脑Surface。而第一代iPhone我是提前数周拿到的。在乔布斯那个发布会之前,我非常有幸成为极少数几位知情者之一,当然我必须为此守口如瓶。”
莫博士的评测专栏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写评测和做报道不同,记者要客观中立报道新闻,而评测人员则是在体验产品。二十多年来,每一件产品我都亲自试用。我不看那些厂商的介绍和新闻稿,我只从个人角度测试和使用。我不在乎什么客观性,只在乎公平对待每一件产品,然后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读者,告诉他们产品的不同之处。读者花钱来看我的评测,就是为了看我的观点,而不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中立性”。
“写产品评测就像写影评一样。影评人去看电影,然后告诉观众他们对电影的感受,哪些是烂电影,哪些是好电影。影评人不该去关心票房如何。而我也是一样,我喜欢很多产品,会努力告诉读者为什么喜欢这些产品;当我不喜欢某些产品时,也要列出自己对哪些地方不满意。我会让我的读者,普通消费者知道,我觉得哪些产品很棒,哪些产品不行,产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是否要购买”。
媒体必须保持独立
由于《华尔街日报》和莫博士专栏的巨大影响,他的评测观点会直接关系到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影响到公司股价。2000年,在他评价苹果电脑Cube“这是我用过最出色的个人电脑”后,苹果股价在第二天暴涨了10%。2004年,在他盛赞网络浏览器Stilesoft之后,这款浏览器的下载量暴增了近四倍。他的观点也会迫使科技公司改变产品。2001年,在遭到莫博士猛烈抨击后,微软被迫在Windows XP中放弃了记录用户隐私的Smart Tags功能。
“信誉就是媒体人最宝贵的资产”,莫博士说。“为了做到这些 我必须保持自己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我没有持有任何公司股票,我没有拿过任何评测产品,没有收取过辛苦费,也没有让(科技公司)负担差旅。我的所有产品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也没有得到过折扣。我在一个伟大的媒体工作,我和那些科技公司没有任何金钱关系,所以我保持着独立性,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不可能买所有评测产品,那样我肯定会破产。” 他开玩笑说。
莫博士是苹果前CEO乔布斯最为信赖的媒体人。在那篇感人至深的悼文《我所知道的乔布斯》中,莫博士回忆当初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曾多次致电自己咨询建议,一连数个小时探讨未来趋势。苹果的保密文化极为苛刻,但莫博士是唯一在发布前看到并试用iPod、iPhone和iPad的媒体人。在D:AllThingsD大会创办后,极少接受采访的乔布斯连续多年(2003、2004、2005、2007以及2010年)参加大会接受莫博士的专访,只是在病重后才不得不放弃出席。
苹果给予莫博士的特殊待遇令很多同行羡慕不已,而他也在诸多评测中大力推荐苹果产品。对此,莫博士很坦然。“我从来不是果粉,也不是任何公司的粉丝。我确实写过很多关于苹果产品的正面评测,这是因为我觉得那些苹果产品真的非常出色,他们的设计、做工和体验都是我认为值得推荐给普通消费者的。另一方面我也写过不少严厉批评苹果产品的评测,包括当初的MobileMe、最近发布的苹果地图和iTunes。我得说,谷歌地图要比苹果地图好太多。”
“即便我写苹果产品评测是基本正面的,我也会指出产品的不足与缺陷,当初iPhone 4的天线问题就是如此。我会写出自己的所有感受,写出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当然对其他公司的产品也是如此。”莫博士也曾被挂上“微软黑”的标签,他同样对此无法认同,“我曾经赞赏过微软的很多产品,他们的鼠标就比苹果好很多,Windows 95是一款革命性的软件,而Windows Phone系统也让我觉得新颖独特。
盖茨乔布斯同台受访
二十多年科技媒体生涯,莫博士几乎接触了所有行业重要人物,他的远见和正直获得了所有科技行业巨头的尊重。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任谷歌CEO之后,主动上门求见莫博士,希望聆听他对未来互联网的观点。“莫博士是一个美国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施密特如此形容说。而雅虎CEO玛丽莎·梅耶(Marissa Mayer)则点出了原因所在,“莫博士的产品评测都是基于他的详细亲身试用得出的”。
莫博士对新浪科技回忆说:“2008年苹果发布MobileMe,我在评测报告中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文章发布后,乔布斯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低沉,“沃尔特,我看了你的评测,很难过你那么说,但我觉得你是对的,Mobileme确实需要重新打造,谢谢你”。之后据媒体报道,乔布斯把MobileMe团队叫到他办公室,痛斥他们“玷污了苹果的声誉”,“让我们的老朋友沃尔特感到失望”。暴怒的乔布斯随后当场撤换了MobileMe负责人。
2007年在D5大会上,莫博士与同事卡拉·斯威什(Kara Swisher)联合采访了乔布斯与盖茨,这也是两位科技传奇人物首次同台接受采访。谈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闪光时刻,莫博士也回忆到那次难忘的采访。“很多行业人士、创业者和商学院学生都认为那真的太经典了,可以说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当然,我和同事们共同打造的大会本身也让我非常自豪”。
莫博士将荣耀留给了自己背后的平台,“我们邀请到众多科技公司的CEO们,完成了一次次成功的采访。我们没有让他们做演说,也不给他们机会放PPT,只邀请他们坐下来访谈,也不会提前透露问题。我很幸运在《华尔街日报》这样伟大的媒体,有充分信任我的老板,有诸多出色的同事。我们的采访活动从来不会受到广告部门的干预,采访内容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影响而改变,这也使得我们能够邀请到如此多的重要人物,邀请到互为竞争者的公司CEO同台访问。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新闻。”
而关于那次经典的采访,雅虎前CEO杨致远评价说,"只有莫博士才能说服盖茨和乔布斯同时接受采访,因为他们觉得莫博士是同等地位的人。他对科技行业的了解让你佩服,和他交谈,你知道自己是在和一个真正睿智的人交流。”
莫博士则说,“我接触过几乎所有行业CEO们,乔布斯和盖茨都是改变了科技与世界的人物。在现在的领导者中,谷歌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非常杰出。Palm创始人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或许不是特别有名,但他带来了很多激动人心的产品。科技行业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这个领域总在迅速变化,因而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者“。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
关于苹果和乔布斯,莫博士有很多话要说。“乔布斯不仅改变了科技领域,还改变了音乐、电影、出版等其他行业,甚至通过苹果店改变了零售业的传统模式。虽然如今的扎克伯格他们也非常出色,我觉得很难再出现像乔布斯这样的人,他是与众不同的”。谈到去世一年多的老友乔布斯,莫博士语气有些沉重。“我们都不知道下一个改变行业的是谁,没人能像乔布斯那样准确预见到未来五年的情形,在iPod发布数周前,他向我展示了这款产品,我真的非常惊讶。”
“没有了乔布斯,我到不认为苹果已经失去了创造伟大产品的能力,这个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乔布斯才去世一年多,他们的产品规划还能延续好几年,他离去的真正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iPhone 5依然是无与伦比的产品,iPad也在不断改进。这些都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因而用户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苹果很难不断让用户惊喜,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同行会研究分析科技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但我并不关心股票,我也不知道苹果谷歌微软现在股价多少,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只关心产品和普通消费者”。
谈到近期离职的苹果iOS高级副总裁斯科特·福斯特尔(Scott Forstall)与微软Windows总裁斯蒂芬·辛诺夫斯基(Stephen Sinofsky),莫博士说“福斯特尔是个杰出人才,他一手打造了极其成功的iOS系统,广受消费者和开发者的好评。他的离去是苹果的损失,不过接替他工作的则是最伟大的数字产品设计师艾维,他之前设计硬件,现在又承担了软件工作。
"辛诺夫斯基则打造了成功的Office和Windows 7,把微软从Windows Vista的失败中拯救了出来,而Windows 8是微软最大的挑战和赌博。不过我认为苹果和微软有很多出色的人才,辛诺夫斯基的接替者、他的长期助手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 Green)就是其中之一,我对她未来的工作持乐观态度。这两人的离去是巨大的变化,对苹果和微软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我们需要时间才知道他们的接替者是否称职。”、
后PC时代已经到来
乔布斯所说的“后PC时代”已经到来,莫博士肯定的说。“从销量数据来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在不断增长,而传统PC却陷入停滞或者萎缩,人们在越来越频繁使用移动设备,但我也不认为传统PC会彻底消亡。iPad最大的竞争者显然是谷歌平板,或者是亚马逊的Kindle Fire,从目前来看,微软的Surface做工精良,我个人也买了一部,Surface的销量只能说温和,但也可能因为Surface只在网上或者微软零售店销售,微软没有更广的销售网络。
“我的个人手机是iPhone,但我也同时用着Android手机。平板方面,我有iPad、Kindle Fire HD、Nexus 7。再提一句,我是自掏腰包去商店买的这些产品,一点折扣都没享受过。最近几个星期我一直在用诺基亚Lumia 920,现在对它非常熟悉。Windows Phone完全不同于苹果或者谷歌,我觉得设计很不错,但他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或许缺少应用是原因之一”。
“我喜欢超极本,也买了一部,因为他们的设计和做工让我想到Macbook Air。我非常喜欢Air,现在仍然觉得这是最好的电脑。智能电视是未来的一个热门领域,也是最有可能出现革命的行业,谷歌、苹果和微软都在争夺这个市场。谷歌眼镜则是一款实验性的产品,可佩带设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会变得逐渐成熟”。
谈到中国科技界,莫博士留足了面子。“我们去年在香港举办活动,借此认识了马云等中国科技界人士。中国古代发明曾经彻底改变世界,我对这个伟大国家和人民充满敬意,相信中国科技行业未来也会改变世界,但目前我还没看到像iPhone 、Xbox、Facebook这样真正创新和革命性的产品,我期待未来中国有自己的创新产品。”
关于自己的未来,莫博士依然充满干劲:“我没有退休计划,依然对工作充满激情,热爱科技行业,我会一直工作下去。或许有人觉得科技媒体是年轻人的舞台,但我并不觉得。工作四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周都工作七天。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有心脏病,现在不是每天都全负荷工作,但我仍然坚持每天都工作几个小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而且现在网络无处不在,移动办公也大大便利了,周末我也会继续做产品评测。”
而对于科技媒体的后辈们,莫博士也分享了自己的成功心得,“你必须搞清楚你是给谁写稿,谁是你的读者,是给行业人士和IT经理们,还是给普通消费者,然后关注于此,从他们的角度去写文章。其次,你必须保持高度独立性和道德性,如果你受到免费产品或者金钱的诱惑,你的判断就会受到影响。”
相关文章:
66岁的创业者:莫博士作别《华尔街日报》和AllThingD,创办新网站Re/code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