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面到網路,全球第一個3D互動式鼠腦圖譜上線了!
- 李志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D變3D,實驗小鼠腦細胞圖譜立體化
2018年11月,在經歷 5 年的資料分析與整合後,藍腦細胞圖譜 (Blue Brain Cell Atlas) 於瑞士的神經科學研究機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誕生。這個號稱第一個提供小鼠全腦數位 3D 細胞圖譜的平台,讓神經科學相關研究人員得以查閱與下載 737 個腦區的細胞資訊(如數量、密度與 3D 位置)、神經元調控性質(興奮性、抑制性或調節性)的類別及多種神經膠細胞的組成細節,且該圖譜還維持其動態性並可持續更新。
在此之前,類似可得的數據,只有來自不同研究機構分散在特定小區域的研究,僅占不到全腦細胞的4%,此圖譜一次補足了之前缺乏的 96%,其中很多腦區細胞量化分析過去較少被碰觸,因此彌足珍貴。然而,這樣的公開資料發表,只是一個過往雲煙的科學新聞,或是一個科學進展新的里程碑呢?
翻開神經科學的教科書,提到大腦分區的內容時,常會看到大腦表面起伏曲折的腦迴及不同切開的剖面,有如著色本,塗上不同的顏色,標註著一區一區的數字或名稱。這源自德國學者布洛德曼 (Korbinian Brodmann) 在 1909 年發表的專書,根據腦組織切片染色呈現的細胞分層結構變化訂出界線,將腦區分出的 52 個區域,百年來持續被沿用著。
帕西諾 (George Paxinos) 和華森 (Charles Watson) 合著的《大鼠腦圖譜》( T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 ,曾是神經科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無論手術、打藥或埋設記錄電極前,總要來回翻閱圖譜標示的核區名稱與座標,參照用尼氏染色 (Nissl stain) 或乙醯膽鹼酯酶染色 (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 的組織切片,在腦海中想像目標的樣貌。這本書自 1982 年出版後,帕西諾等人多次修訂更新,除了紙本之外,也發行過電子版,讓讀者可以在電腦螢幕上翻閱、縮放與複製,著實便利了許多。除了大鼠之外,圖譜的物種也擴增到小鼠、恒河猴、狨猴、雞和人等版本,這一系列的腦圖譜著作,至今被引用超過 6 萬次,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瑞士神經科學研究機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花費五年時間建立的小鼠全腦數位 3D 細胞圖譜平台。截圖自:Blue Brain Cell Atlas
滑鼠一點即知,互動式圖譜新體驗
已故的微軟創辦人之一艾倫 (Paul Allen),在 2003 年贊助種子基金所成立的艾倫腦科學研究所 (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短短幾年內便建立網路版的腦圖譜,提供即時圖文雙向互動的新體驗。
當滑鼠在腦圖上移到想要查閱的區域,結構的名稱隨即出現,亦可透過腦組織層級架構的樹狀名錄點選,或從搜尋框輸入結構名稱或縮寫,找到的結構會立即顯示在圖譜上。 除此之外,可用滑鼠直覺式地縮放與拖曳,同步顯示的比例尺,切換標示圖譜或組織相片的顯示,甚至轉換不同方向的切面與不同年紀的多套圖譜,都可在一瞬之間完成。和傳統的紙本圖譜相比,互動式的網路圖譜是一大進化,這份標示超過 700 個腦區的參考圖譜,也成了日後在圖譜上增建多層資訊的骨幹。
從平面到立體;從模糊到清晰,數據累積ing…
在參考圖譜上線的同時,大量規模的原位雜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基因表現研究,以工業化式的方式在艾倫腦科學研究所進行,2006 年上線的基因表現圖譜 (Anatomic Gene Expression Atlas, AGEA) 涵蓋了超過 2000 個基因於小鼠全腦表現的分布,2009 年正式論文發表時,基因數據倍增到 4376 個,時至今日約有 2 萬個基因表現數據已完成,同時搭配 3D 立體展示的瀏覽器「Brain Explorer 2」,讓腦圖譜的展示方式邁入 3D 的里程碑。
此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另一條生產線正在海量生產「神經連結路徑」的資訊。透過腺相關病毒 (adeno-associated viral, AAV) 載體攜帶的螢光蛋白基因,微量注射到野生型 (wild-type) 小鼠不同的腦區,該腦區的投射路徑會被螢光蛋白表現的訊號標示,或透過 cre 驅動 (cre-driver) 品系的基因轉殖小鼠,以 cre-loxp 重組技術產生螢光蛋白,標示特定族群的神經路徑。
完成路徑標定的全腦以膠體包埋固定,用全自動的切片裝置平整將其剖面,並以雙光子雷射掃描顯微系統將表層影像資訊數位化,每隔 100 微米逐層切削腦片同時取得影像,大約掃描 140 張切片,累積出 750 GB 的影像數據,解析力達到 350 奈米,如此建構出特定神經路徑在腦中的投射全貌,目前已累積 2995 個神經路徑追蹤的實驗數據。
腦圖呈現三級跳,大量數據、科技進步是關鍵
傳統 2D 標示區域的參考腦圖,短短幾年內便在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經歷多次進化。 第一次的進化是「電子化」與「互動查詢」 ,整合多套不同年齡、切片方向、物種的參考圖譜於同一查詢介面,可即時切換。接著, 第二次進化是對「腦區功能的探索」 ,約 2 萬種已知的基因,先後在全腦進行大規模的基因表現調查,用全新的觀點賦予腦功能分區新的定義。 第三次再進化是加入的「神經連結路徑」 ,讓不同腦區之間協同運作的網路,有一個明確描述的藍圖。
目前,這些不同類型的資料,都已經和標準的 3D 腦模型結合,可以套疊多次路徑追蹤實驗或是多個基因表現的資料同時呈現,預覽實驗中不容易實現的狀況,並能利用遮罩選擇繪圖範圍,從任意視角選擇最佳縮放比例,視覺上呈現有如在虛擬空間中遨遊的效果。對任一位置上的基因表現或是神經路徑想要更仔細了解,還可以在滑鼠點擊之後,呼叫出高解析的原始組織切片,甚至能與標示詳細的參考圖譜並排顯示。而單機版的 3D 立體瀏覽器「Brain Explorer 2」也開始轉型為線上網頁的服務,目前 beta 版尚在建構中,相信進化完成後會帶來更先進功能的線上圖譜。
開放資源、跨域合作,研究成果持續優化中
有了橫切面與縱切面詳細標示腦區的 2D 互動式網路圖譜,有了 3D 的模型以及各種基因的表現數據,有了高解析腦區間投射的連結路徑,有了個腦區的細胞種類、數量、密度的資訊……,每隔一段時間,各種「有了」的喜訊再度成為新聞的焦點,進化中的腦圖譜便又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而這次 EPFL 所發表的藍腦細胞圖譜,分析的原始腦切片資料與基因表現的數據,正是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開放源資料。這個趨勢誠如該機構所倡議 Big science(大規模、標準化)、Team science(跨領域、跨團隊)與 Open science(非營利、開放源)的發展方向,沿著這種進化的方向,持續將多元的資訊,加注到數位化的腦圖譜架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功能更強大,資訊更多元的數位腦圖譜。
進化中的腦圖譜。(點圖放大)(上)2D圖譜,提供位置名稱與座標供查閱;(中)2D互動式圖譜,滑鼠指到的位置,名稱即時出現,並可與組織切片原始圖像同步顯示;(下)3D互動式圖譜,可套疊多層基因表現或神經路徑的資訊,任意視角與縮放顯示,並可調閱任一點的原始數據圖像與參考圖譜。圖/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 Csaba Erö et al., A Cell Atlas for the Mouse Brain, Front. Neuroinform., 2018.
-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 T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 , Academic Press, 1982.
- Seung Wook Oh et al., A mesoscale connectome of the mouse brain, Nature , Vol. 508: 207, 2014.
〈本文轉載自《科學月刊》2019年5月號〉一個在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的科普雜誌。
![](https://pansci.asia/wp-
content/uploads/2019/05/9614653331720ddacda38647c41f56cf-560x129.jpeg)
泛科學5月主題徵文:我念XX系,但我現在在做OO
不論是推甄繁星填志願,選科系時,爸爸媽媽阿姨叔叔還有隔壁鄰居總要你想想你要唸的XX系未來出路是什麼。但在這世界好快心好累的時代,我們大學修的很多學分都很難學以致用,「不務正業」、做著跟大學主修乍看沒什麼關係的工作,可能才是常態!
已經出社會的人們啊,你大學念什麼系?現在又正在做什麼?跟我們分享吧!
請告訴我們:
你是怎麼開始從事這份工作的?大學的訓練跟它有關係嗎?
日常工作內容有哪些?最常面臨的考驗是什麼?
周圍的人/家人對於工作內容有哪些誤解
對於有志從事同業的讀者們有哪些建議
徵文時間:即日起至 5/31止
稿酬細節:每篇字數範圍 1500-2000字,如蒙錄用將於投稿一周內回覆,稿酬 1000元整。
請將文章寄到:contact@pansci.asia
2019 泛科夏令營早鳥優惠開跑
帶給大家無限的歡樂和知識,大朋友、小朋友參加過都想再來的暑期活動「泛科夏令營」又來啦!
今年泛科學院同樣為您的孩子設計了符合 STEAM 精神的多元學習課程,快把握最優惠的早鳥折扣,現在就報名:http://bit.ly/2Mcg5Uy
The post 從書面到網路,全球第一個3D互動式鼠腦圖譜上線了!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