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Create and Share
老王,你在干啥?大白天的闭着眼睛,偷懒呢?
这叫「冥想」,为了帮助我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冥想?我看你是在空想!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自己的习惯,虽然经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但是真真确确地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生活幸福感或者工作专注度。这些习惯,通过塑造一种仪式感,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或者感同身受,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了一种「理想的状态」。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在写作前点上香薰蜡烛,然后在手边放一杯红酒,打开最喜欢的歌单作为背景音;有些人喜欢在下班回家后,冲一个舒服的热水澡,然后敷上面膜开始玩消消乐游戏;有些人喜欢在周末和家人去教堂做礼拜,除了可以提醒自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能促进与家人之间的交流。
那么,本期的「和派聊聊」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养成了哪些会产生仪式感的习惯,让你在那一刻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幸福或者工作特别专注。我们将从中选择一位幸运读者获得价值 50 元的京东礼品卡一份。
2018 年, NOMO 一夜爆红,成为继 Gudak Cam 和 HUJI Cam 后,又一个在手机摄影界掀起怀旧复古风潮的相机 app。如今,NOMO 依旧火热,HUJI 和 Gudak 表现稳定,而最近在胶片相机 app 圈,也冒出了像 FIMO 这样的新面孔,那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款新人 app 吧。
NOMO 的拟物设计我非常喜欢,从图标、按钮到机身上的划痕都非常细致,像这台 XWide 甚至将「原机镜头会遮住一部分取景器」都还原了出来。
而打开 FIMO 可以看到,界面布局与 NOMO 类似,由取景框、快门、切换前后置、闪光灯、相册 / 暗房等部分组成,取景框虽然不支持放大取景,但其大小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模拟相机逼仄的平均水平。屏幕中央的的裂像对焦指示圈,虽然不能真正检验是否合焦,但也可以作为构图的参考。
不同的是,NOMO 采用了更换相机的玩法,而 FIMO 的模式是更换胶卷。出道至今,NOMO 已经推出了十余款相机,如果说订阅 NOMO 像是「坐拥多款相机」,那么 FIMO 给我的感觉是「一台相机 + 一堆胶卷」。点击胶卷,你甚至可以看到负片,当然,点进去还是正常的照片。
拍摄效果依然是经典的「随机漏光+边框+日期+调色」形式,胶卷的名称和 FIMO 的 logo 会出现在边框上,无法通过修改设置去除。
NOMO 的交互一直是业界典范,以最早推出的 INS W 为例,摁下快门后,画面不会立即出现,而是慢慢从白色相纸中显影;如果你等不及,还可以像现实中甩相纸一样摇晃手机,加速显影,令人不禁感叹「Wow, awesome」。
而 FIMO 在这方面也不乏细节:打开和关闭机背时,提供了轻微的震动反馈;由竖排转为横拍时,机身上的参数也会随之转向,便于确认;在胶卷介绍页面,胶卷甚至会随着手机陀螺仪转动。
FIMO 为每一款胶卷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基本参数、生产商、生产年份、推荐场景及相应的样片,便于胶片摄影新手了解这些经典胶卷。但对于胶卷品类不熟悉的用户,可能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才能在拍摄时迅速找到想要的胶卷。
目前 FIMO 提供了 7 款胶卷:
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尝试用不同的胶片来创作。
长图拼接:FIMO 自带了长图拼接功能,你可以将用同一卷胶片拍摄的照片有选择性地进行拼接。
暗房式相册:与大部分竞品 App 的相册不同,FIMO 引入了暗房的概念,在暗房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胶卷拍出的照片,当然,也可以点击胶卷负片查看单个胶卷的作品。
「如何尽可能地在手机上还原出现实中胶片相机的操作感」是这类 App 的共同追求。售价 ¥6 的 Gudak 把使用胶片相机的「仪式感」还原到了极致,每卷胶卷可以拍摄 24 张照片,且用完后需要在 1 小时后充电 / 重拍,3 天后才可以查看照片。
FIMO 也在一些环节上放弃了效率,如更换胶卷和进入设置页面时,都需要打开胶片通道。但为了避免太高的拍摄成本给用户带来困扰,虽然在机身上记录了当前地拍摄张数,但这只是单纯的模拟,并没有严格遵循「每卷 36 张,拍完才能冲洗」的规则。
遗憾的是,FIMO 暂不支持导入照片和双重曝光,开发者表示下个即将到来的版本将解决这些痛点。这不难理解,毕竟 NOMO 刚推出时也只有两台相机。
我真正担忧的是,采用更换胶卷来获取不同体验的形式,本质上与滤镜更换无异。事实上既然是模拟滤镜,那么根据拍出的照片和扫描仪预设,理论上其实是可以反推出参数的,用 VSCO 等 app 就可以模拟得很逼真。NOMO 在不断推出新相机,用创意玩法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增加老用户黏性,那么,固定画幅、单一机身的 FIMO 该如何在相对饱和的胶片 App 市场杀出重围呢?
我有幸联系到了 FIMO 的开发者,在被问到「打算如何杀出重围?」时,他们这样回复:
没有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只是单纯地想把手机上模拟相机这件事做到极致,NOMO 的拟物界面、 Filmborn 的黑白质感、Hipstamatic 的胶卷都是十分优秀的亮点…… 可能是我们一直没有心目中的那双滑板鞋,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做一个。
目前, FIMO 共推出了 7 卷胶卷,除 HK 200(可试用 3 张)需 ¥6 内购解锁外,均可免费使用。如果你只是需要一款好用的拍照 app,又痴迷于胶卷的质感,那么 FIMO 完全足够。如果 FIMO 日后能在玩法上下功夫,我想,让它成为手机里唯一一款胶片相机也未尝不可。
毕竟,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相机可选择,而是用好手头唯一一台「相机」。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FIMO。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你的邮箱中,有没有收到过类似的邮件?乍一看,这封邮件好像是专门为你而发的,邮件标题里写着你的名字,内容中写了你的大学、专业等等个性化信息。但仔细一想,你又肯定知道,这种类型的邮件,绝无可能是对方专门为了你而撰写的,肯定是批量群发的。
如果你的岗位是互联网运营,那么你对这样的邮件肯定不陌生。通过邮箱触达用户时,加上这些个性化的内容,显然用户会更愿意点开和了解。一般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这样的邮件往往会有研发的参与,能够帮助你自动批量生成个性化的邮件。不过,如果你只是想自己试试手,其实完全无须研发的介入,通过 Word 也可以做到。而且,通过本文你会发现,除了生成这样的邮件之外,它还有不少应用的场景。
在 Word 中,许多人最陌生的选项卡可能就是「邮件」了。的确,如果不熟悉 Word 的话,切换到这个选项卡,一半多的按钮都是不可点击的状态,唯一能点的几个按钮,点击后又会跳出来一堆不明所以的子选项。
但其实,这个功能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固定模板来批量生成动态内容。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回过头去看看文章开头的那封邮件,这个概括有三个核心定义: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看,这种模板固定、内容动态的,不一定只能是这种邮件。没错,这可能是 Word 中从命名上来看,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功能了。「邮件合并」并不仅仅只能生成邮件,相反,只要这个文件符合模板固定、内容动态的条件,它都可以用其来生成。例如,像工牌、标签、准考证、工资条、邀请函等等,都符合这个特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具体案例,来尝试第一次使用邮件合并,了解它的基础功能。
比如说,公司年末评选出了需要表彰的员工,为了给员工更多的荣誉感,现在需要制作一批奖状。假设现在共有超过 50 名员工获奖,如何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快速地批量生成所有奖状呢?可以看到,和前面邮件的案例很像,每一张奖状中,在变化的动态内容有:公司分区、员工姓名、工号、所获荣誉这四个变量。
苹果今天正式向媒体发出邀请函,确认今年 6 月 3 日在圣何塞的 McEnery 会议中心举办 WWDC 大会。邀请函采用了霓虹灯手绘风格,和 3 月份时申请门票上的设计元素不同,这一次邀请函上的主角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独角兽。初步猜测本次 WWDC 将会出现 Mac Pro 的相关信息,同时 Project Marzipan 也会有最新的进展公布。少数派也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届时会在现场为大家报道关于大会的最新消息。
除了向媒体发出 WWDC 邀请函,苹果也在今天 更新 了 WWDC 应用,在更新的应用中用户可以在设置部分更改应用的图标颜色,同时应用还加入了 WWDC 主题的 iMessages 贴纸;会议议程部分,新的项目议题目前使用占位符代替,6 月 3 日后会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来源
文件加密工具或许并不常用,但一个方便好用的工具能你最需要的时候派上用途,尤其是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手边有这样的工具能解决不少麻烦。
下载地址见文末
说到文件加密,貌似很多人都觉得离自己比较遥远,可你也许也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
有时候手机、笔记本电脑丢失,上面保存的有自己的各种密码、私人邮件和敏感信息;有时候,一台电脑可能会有家庭成员共用,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那些小秘密;或者有时候,想要给人发送一些重要文件,可是担心发送中会被盗取、被拦截。
我知道,这些情况不总是发生,但信息时代,数据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重要。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就需要一个好用的加密工具支持,今天极客之选(公众号 GeekChoice)要介绍的就是来自著名开发商 MacPaw 开发的文件加密工具 Encrypto。
对于喜欢听歌的人来说,看着自己的歌单灰掉是件很无奈的事情。由于音乐版权分割的问题,你并不能在一个平台听到所有歌曲。即使是买了多家会员的「土豪」用户,搜索歌曲时也只能切换平台一个一个搜,这样的用户体验并不好。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几款全平台搜歌神器,让你快速找到想听的歌曲。
Listen 1 是一个聚合了多家音乐库的播放器,包括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它有 Windows、macOS、Linux 等多个版本,你可以在这里搜索到多个平台的音乐。
Listen 1 支持歌词显示,可以建立自己的歌单,或者将其它平台的歌单添加到这里。在首页,Listen 1 还推荐了多个音乐平台的热门歌单,直接点击就能播放。
下载地址:https://listen1.github.io/listen1/
如果你的需求只是想快速找到想听的歌曲,那么这个 Chrome 扩展一定适合你。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在浏览器上就能直接搜索歌曲、然后播放。它也具备简单的收藏功能,想快速听歌,这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下载地址: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search-to-play-the-song/anfmgjkkbagjfdejhbjdiapgkbhpigpm
发条是讯飞推出的一个「AI 音乐助手」,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语音搜歌。点击按钮说出歌名,系统会自动跳转到对应的音乐平台,你可以手动调整几个平台的优先级,结果会更加准确。
发条简单粗暴地利用网页端进行播放,这样也规避了版权问题。你依然可以收藏喜欢的音乐,自定义歌单。打开悬浮窗的话,可以在任意界面语音搜歌,效率更高。
下载地址:https://www.wandoujia.com/mip/apps/com.guowan.clockwork
iPhone 用户利用捷径也能进行全平台搜歌,不过过程比较繁琐。输入歌名后,你需要手动选择音乐库,然后才能找到歌曲,进行播放。它的好处是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只利用捷径就能完成。不过播放体验并不好,无法查看歌词,建立歌单。
下载地址:https://www.icloud.com/shortcuts/730d5095f49a4468b92181445fe58b48
(作者 Kat,来自捷径社区)
App Store 还有一个叫 Songlink 的付费软件,它的作用是聚合搜索。输入歌名,搜索出结果,点击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播放器中。它可以节省你搜索歌曲的时间,拥有多个平台会员的「土豪」用户可以考虑。
下载地址:https://itunes.apple.com/cn/app/songlink/id1341416046?mt=8
音乐版权的问题短时间之内解决不了,不过你可以用这些工具来更快速地找到想听的歌曲。当然,如果想下载、听高品质音乐,那就需要购买会员了。你可以依据各平台所拥有的音乐版权,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手。
关注极客之选公众号(GeekChoice),后台回复「音乐」,可以获得全部下载链接。
...从 PC 世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曾经彻夜研究只为购买最厉害的配件来组装一台性能超强的台式机的经历,似乎离大多数人越来越远了。对于打游戏非常菜的我自己来说,一台「台式机」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并不在于「能否带得动古墓丽影」,而是「是否足够安静」、「安装是否足够方便」以及「后期升级空间大不大」等等。
Intel NUC,全称叫做「Next Unit of Computing」,即「下一世代的计算单元」。NUC 本身是一台小巧的「准台式机」,内部集成有 CPU、主板和必要的 I/O 接口,加上自己购买的内存和硬盘,就成为一台完整可用的 PC 了。最近我涉及到一些在 macOS 平台无法进行的项目,因此我购入了 Intel NUC 这台「迷你台式机」。很难想象,这台体型似乎并没有比我键盘大多少的 PC,里面藏有这么强悍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