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Create and Share
《流浪地球》天团登陆“另一颗星球”全程回顾来啦:
刘慈欣回忆原著小说差点流产
Mike隋爆出郭帆导演拍续集的最大原因
张亦驰深入解读“刚醒”的人生态度
屈菁菁卸下外骨骼,想在续集穿……
更多关于电影续作的“超前剧透”,都在这了!
自我介绍时,最后一位是橙视觉CEO,《流浪地球》视效总监丁燕来。
丁燕来:大家好,我是《流浪地球》的视效总监丁燕来。
姬少亭:大家是不是刚刚还有点疑惑,最后这位在《流浪地球》里饰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我看了10遍没有认出来?因为丁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幕后工作者。
郭帆:他饰演了“木星”。
丁燕来:戏份还挺多的。我的脸像木星吗?
姬少亭:所以说演木星之外,你还饰演了什么?
丁燕来:就是里面你们能看到的。不是这几位的,可能都有我参与。
丁燕来:这次观众对于中国特效的认同,是我内心最受感动的一个地方,也是我们能够继续做更好的电影,一个最大的一个动力,谢谢大家。
郭帆:跟燕来刚才说的很接近,我们其实特别感谢,观众能够给我们那么多的支持。也正因为我们拍了这部影片,才能够更加确切地知道我们跟好莱坞在这种类型片的差距。
所以我们接下会做更大规模的调研,总结四年来的经验教训。前面路还很长,还很艰难。感谢那么多人对我们的包容,其实观众心里特别清楚,我们的制作水准能够到什么样的层级,后边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任务要完成,要去追赶。 所以也希望这一路上能够继续支持我们,谢谢。
Mike隋:《流浪地球》是装载着一万个发动机的大石头,我作为一个演员,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电影中。因为郭帆导演,我加入了这么棒的一个团队,和幕前幕后的7000个人,为大家拍出这部电影,然后能够被观众、影迷、粉丝朋友们的喜欢,是我最大的荣幸,我在这要谢谢你们!
刘慈欣:当然我也像他们一样,我肯定会感谢所有的《流浪地球》的观众,但这里面我最想感谢的还是科幻迷群体。
我感谢的群体里也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科幻迷中的一员。
为什么要感谢科幻迷呢?首先,在这部电影出现之前的20年,小说发表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期待这部电影的诞生了,期待了20年。
而在这部电影下线以后,作为普通的观众,看过它以后的很多年,我们还会怀念这部电影,还会记忆这部电影。
所以说,这部电影对我们科幻迷,具有更深层的意义。我作为科幻迷的一员,也要感谢大家,谢谢。
因为电影的主创团队在这,导演在这,我以一个从来没有过的身份,就是以一个科幻迷的身份,也代表大家,感谢电影的主创团队,谢谢。
郭帆:亦驰,制片人不在,你代表制片人说两句吧。
张亦驰:他说他很激动,想敬大家一杯酒,会视频干一个满杯,满心满意地感谢大家对《流浪地球》的支持。
郭帆:现在亦驰代表自己说几句吧。
张亦驰:群口相声就怕乱。感谢大家,也非常感谢命运能够让我们大家相识相认,一起工作,一起开心开怀地坐在这里。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一样,面对中国科幻电影,面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面对中国新生代的年轻演员,面对中国科幻的视效,“你们选择了希望”,谢谢大家。
Mike隋:早知道你说得这么好,让你压轴了!
屈菁菁:整个过程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爱。
我真的很感谢大刘老师,首先大刘老师写了这么棒的一部作品,我们才有机会把它呈现出来。
第二,感谢的是我们导演,因为导演用他的凝聚力,凝聚了7000人,把这个作品呈现给大家。
第三,也感谢所有喜欢的《流浪地球》的人。因为《流浪地球》你们认识了我们,又反馈给我们特别多的爱,很多人微博给我发私信说,因为你的“周倩”,我们爱上了你。这也会给我很多的动力。
所以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导演能继续带领我们拍续集,把《流浪地球》的大家庭,继续壮大下去。
郭帆:刚才大刘老师特别的谦虚,也代表科幻迷感谢我们。其实我们也都是科幻迷。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感谢大刘老师,没有20年前的这部小说,也不会有今天的这部电影,也不会带给1亿人以上的快乐。所以源头在大刘老师这里。
原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什么叫中国科幻,大刘老师他给了中国科幻内核,给了中国科幻灵魂。让我们一起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大刘老师。
郭帆:诶,刚才有一个姑娘举了一个东西叫“刚醒”,是什么意思?
观众:张亦驰的粉丝。
姬少亭:为什么是刚醒呢?
张亦驰:因为我作息时间特别不规律,比如大家群里说去哪的时候,我就“刚醒”。就是“刚刚睡醒”。
姬少亭:这非常符合“宅”的特性。
张亦驰:后来我觉得这个挺好的,它代表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特别安逸。“睡到自然醒”,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奢侈的事,在《流浪地球》拍摄过程中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郭帆:给人钱了吗?(指举牌粉丝)
Mike隋:我跟大家说揭个短吧,大伙看过郭帆导演,早一些年的照片吗?
那时候体态比较的丰满,拍戏很辛苦,包括我们丁总,在拍戏前都特别的“圆润”,应该都是“刚醒”的生活状态,然后一开始拍戏,每天熬(夜),不喝水,只喝红牛。结果变得越来越瘦,导演基本上就变成男模的身材了。
包括我们电影上映一直在看票房,导演天天就刷。那时候就一直在想,怎么还没47亿?
刘慈欣:你应该去德云社啊。
Mike隋:那段时间压力大,吃的比较少,作息也不规律。现在,电影从影院下线后,郭导和丁总监终于可以享受生活。朋友们该请客的开始请客,生活又变得滋润了——同时,这两位体重也开始反弹了。
我觉得等他们体重反弹到受不了的那一刻,他们就会说“不行,得赶紧拍(《流浪地球》)2了!”
刘慈欣:虽然我以前也跟影视界合作过几年,但都是在很前期的阶段,我并不知道电影拍摄,也不知道他们工作的性质。
我发现,路演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辛苦。当时我就产生一个想法,如果说一个工作都结束了,你还这样让人无法承受,那么在真正的工作中间是什么状态?我真的觉得很恐怖。
影视拍摄的工作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种高成本、大规模的科幻片的拍摄,尤其艰苦。
郭帆:我们首映礼、路演是没有椅子的,就是站在那,我们那天从上午10点多还是11点,一直跑到晚上12点钟。
进到一个影厅,大概说十几、二十分钟不到,然后就奔向下一个影厅。就这样一天不停地跑38家。到最后都站不起来,就靠着一个地方或者原地坐在那。
当你连续飞五个城市以后,你都不知道这个城市是哪。对,然后你上台时候就会让助理提醒一下,这是什么地方。
Mike隋:同志,你好,我们这是哪?你在郑州嘞!(河南话)
姬少亭:第一次看《流浪地球》的时候,我们给导演安排了一个大刘隔壁的座位,郭帆全程没有出现。结束之后终于看到导演缓缓从最后的角落,一点一点挪出来,当时为什么躲在角落里?
郭帆:紧张,超级紧张,心里特别忐忑。
我是等整个影片已经开场大概十分钟之后,灯已经黑得死死的,才从边上溜进去的,在最后面一排找了个角落。我是在整个房间的最后面的一个角,所以那个声音也很怪。我心里特别焦急,觉得声音有问题。后来制片人安慰我说没问题,因为你在音箱下边,永远只能听到单声道。
那场放映完之后,灯都亮起来了,我仍然不太敢下去。因为我不知道大刘老师是什么样的一个看法。在大刘老师认可后,我回到休息室,站在一张海报后面,很久很久,才长出了一口气。
屈菁菁:分享在拍摄过程中挺好玩的一件事。我,还有其他四个人,是穿黑色外骨骼的,很辛苦。我是唯一的女孩,开工的时候,我体力不支累晕了。导演觉得挺心疼的,唯一一个负重的女孩晕了,挺不好意思地说“大家收了吧,今天散了,别拍了”。
第二天,我就突然发现周围的男同胞们特别关心我,问“菁菁你今天累吗?”
到了第三天还问,“菁菁,你今天累了吗?”,我心说“为什么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说这样,咱们抽签。“一三五、二四六”分一下,要是天天我一个人,导演不会信。
虽然只是一个小玩笑,但我们确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整个戏结束之后,我们像个大家庭一样。
张亦驰:刚才菁菁姐说穿外骨骼的事,我倒想起一个挺快乐的事。
因为穿红衣服的要背外骨骼机甲,然后休息的时候要吊龙门架。Mike他们在影片当中,要被炸飞好多次,奔走,然后吊威压。
我什么都不用。于是我每次到工厂看他们的表演,我都很快乐。
郭帆:我们等下一集,看他怎么说。
Mike隋:17年5月底我们提前训练体能,大家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角色。
“你叫什么呀?”“我叫亦驰”
“多大呀?”“90后。”
“在哪上学啊?”“中戏。”
“学班出身呐……”“我是导演系的。”
导演系来演戏,我心想这是关系户吧?
“难道全中国学表演系的没有比你技术宅的吗?”“我只是没考上表演系,在导演系学的还是表演。”
他头顶的光环一下就……
郭帆:你是没见到他怎么辛苦。他最后有一个月时间,基本上没怎么睡过觉,真的没怎么睡觉。他基本上是四五天不睡,昏倒,没有知觉的那种情况。把他从工位上拉出去,扔在沙发上,睡醒,然后再开始干。
包括所有特效公司的同事们也基本上处在这种状态。
丁燕来:前期大家都在工作,其实最好玩就是他们,天天看他们,我都特别开心。我刚知道是有时候收工是因为菁菁的原因,所以今天还挺想感谢她的。我们拍过30多小时,你们都没想起这招。
在最后的两三个月里面,的确过得比较惨,也经历了很多事。
有一天跟所有后期人员开会的时候,开着开着,我就不知道我在干嘛了。我好像是在反馈,突然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醒来,我在沙发上。
公司的制作师说,把我拖道沙发上的时候,我还在说着什么,一直在说。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导演一直陪伴着我们。他除了后期,还有声音、宣传的工作,经常是三四点钟就来了,他什么时候走的,我也不知道。我们在最后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其实都非常辛苦。最后因为大家的努力,让观众能够看到一个相对来说还算满意的效果。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谢谢。
郭帆:亦驰啊,你发现没。当时拍摄的时候,燕来就坐在棚里,看你们遭罪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对吧?你看过了一年之后,燕来的经历。就像刚才你说的对吧?看别人这么累那么累,之后你会碰到的。
张亦驰:我愿意,我愿意。
姬少亭:所以其实不经意之间透露了一点,下一部的走向。
郭帆:我想问大刘老师一个问题,您在20年前怎么想到的给地球装发动机这件事?有没有灵感来临的瞬间?
刘慈欣:肯定是有。但是我真的回忆不起来了,时间很早了。
我就记得当时想着要写六篇小说,都是说太阳发生灾变,六种逃离的方式。
有一点现在我挺感慨的,就是说其实《流浪地球》大家看到的,它其实就是一个长篇的梗概,它其实当时给编辑部的比现在还短,才6000多字。当时的市场情况出不了长篇。
我现在就想,当时假如真的写了一部《流浪地球》的长篇,现在的结果是什么样?能留给剧组发挥的空间就比现在要小得多,它很可能受已有内容的束缚。所以我还是很庆幸当时没写成长篇,因为改编电影,短篇比长篇要好改得多,加一些东西比去一些东西要方便的多。所以我觉得,当初这个选择还是很对的。
姬少亭:刘老师觉得自己当年把写成短篇是一个特别明智的决定,您觉得呢?
郭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学做人,大刘老师一直都是那么的谦虚,对不对?
刘慈欣:有一次小说差点流产,为什么?因为那个时间还比较早,那之前的话,我出差也就是坐火车,因为你这个级别你坐飞机是报不了的。
就在写《流浪地球》之前,第一次可以坐飞机了。上飞机以后我坐在窗户那儿,已经是黄昏了,我往外看,即便在1万米的高度上,地平线还是没有一点弧度。
当时就觉得我这个推动地球的想法十分的荒唐,这么大一个天体,这么高都看不到一点弧度,它会被推走?当时几乎就要把这个想法要放弃掉了。
可是飞机降落以后又一想,这想法还挺酷的,就又坚持把它写下去了。
郭帆:所以你看接地气的重要性。包括我们中国科幻做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落地。大刘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内核。
然后我们美学层面上也是在落地。前几天我大概想明白一件事,做电影经常会选一些剧本。选剧本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个标准,一定是一个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戏剧冲突。如果以这个为标准,你可以筛掉95%的剧本。
那一百个剧本里剩五个,这五个剧本都是好故事。在现阶段还要加一个什么呢?就是它是否有中国鲜明的本土文化属性。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讲你看这剧本你就琢磨,是不是中国人能拍,韩国人能拍,俄罗斯人也能拍,如果都能拍的话,那就不要选。我只选我们可以拍的。
中国本土文化的文化属性特征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在往后的10年或者15年的创作方向中,这可能都是第一位的。
刘慈欣:续集的话,我当然也很渴望看到中华文化,我们之前一直是在地面上看到它,在我们的土地上看它的。
我自己其实也很好奇,我希望看到中华文化如果扩散到整个星空中,它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说这也是我对《流浪地球》后续的作品一个期待。
Mike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爸是北京人,我妈是美国芝加哥的,这是真事儿。
所以我是半个中国人,半个美国人,个人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包括身份、属性、国籍都会被我给弱化。我觉得其实不太需要这个,因为在未来我们都是地球人,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
郭帆:你心还是中国的。
Mike隋:尽管未来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胸怀,但是其实大家往深了挖,还是要有一个归属感。我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我没有这份诉求,我也不敢去恳求被谁所认领。但是希望,并且我也觉得有信心在《流浪地球》这个家里头,我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希望它好好走下去。
郭帆:突然就会有闹钟的声音响起,Michael(Mike隋英文名是Michael Stephen Kai)从床上惊醒!都是一场梦,时间回到了2014年,他在《同桌的你》里面演的是Tom。
丁燕来:如果从我自己的角度上来说,我希望《流浪地球2》能够更好地在视觉上有所突破。
郭帆:全CG呗?
丁燕来:如果《流浪地球2》的时候导演还找我,我可以继续地努力去(工作),《流浪地球2》如果不选我呢,我可能就选择纯CG的方式来做。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我们在《流浪地球》后面能够有更好的创作带给大家。
Mike隋:给你举牌子的人是到时间,走了吗?
粉丝趁机向张亦驰表白。
张亦驰:我也爱你,我也爱你。(却忘了回答问题)
郭帆:作为亦驰的粉丝是多么的幸福,他心中只有粉丝。
张亦驰:我简断截说,我和大家一样,特别的期待《流浪地球2》!呃……
屈菁菁:在拍摄的时候,导演觉得对我挺过意不去的,因为他觉得我很受苦,然后他当时承诺,我说如果拍2的话,他让我穿比基尼。然后大家记得啊,到时候2上映的时候……
郭帆:菁菁,你要是觉得不冷,那你就穿。外面零下80多度。
姬少亭:是说把比基尼穿在外骨骼里面吗?
粉丝:地下城没有游泳池吗?
郭帆:好主意,好主意。
姬少亭:说不定还是温泉的呢。
屈菁菁:然后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下次咱们再聚会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人cosplay周倩。因为我觉得周倩是我们的电影里面,第一个这样硬朗的、穿很帅的外骨骼的女性的形象。
图片来源 | 未来事务管理局 屈菁菁工作室
...2019 年 4 月 18 日,WPS Office for Mac 正式发布后仅 8 个小时,就攀升至 Mac App Store 免费下载榜第一名。
这样一款由 1500 万行代码写就的 Mac 平台办公产品,是一支 17 人团队鏖战 548 天完成。在项目发起人、研发负责人陈旺的带领下,产品研发转战珠海和武汉。2019 年 1 月底举办的公司年会上,金山办公软件 CEO 葛珂将「总裁特别奖」颁给了这支团队——「Mac 团队很不容易,但是他们像编程英雄一样,最终为我们的用户带来了一款用心的产品,这是 WPS 送给所有 Mac 用户的礼物。」葛珂说。
(WPS Mac 版 |WPS)
没有行动支持与验证的初心是不可信的。三十年前的求伯君,用长达一年零四个月的孤军奋战,完成了 WPS 1.0,完成了国内办公软件从无到有再到成熟的过程。WPS Mac 版团队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所做的一切,就仿佛是重走了一遍公司创始人求伯君的长征路。
不单在 Mac 版本取得胜利,这家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再次跃进。WPS 产品和服务从中国辐射至全球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个人用户端扩展到产业互联网端,从 Windows 平台延伸到 iOS、Android 等移动平台,再延伸到 Mac 平台,截至 2018 年 6 月,WPS 已拥有 3 亿月度活跃用户。每天通过 WPS 客户端处理的文档数量超过 5 亿。WPS 云空间存储的用户文档数据量逾 9.7PB。
对于这家深耕办公领域的软件公司而言,它正迎来成立以来第四波关键战争,也是它重新找回「主场」的关键一战。这个自诞生起就挂满光环的公司,在面对微软的竞争、盗版的侵袭,一度跌至谷底,但在几代公司的管理层的坚守下,一点点将劣势升级为优势,再次迎接来自新老对手的冲击。
WPS 上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家中国软件行业的老大哥已经准备好了。不像过去母公司金山的八年上市长跑,这次 WPS 想跑得更快点,在即将到来的厮杀之前备足弹药。
这和 WPS 对自己新的产品定位有关。在葛珂眼中,「AI+云」正在重新定义这家成形时间超过 30 年的文档类产品。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 WPS 在成功进行移动化转型后,回归竞争激烈战场的原因和资本所在。
(WPS 线上文档入口 |WPS)
本质上,办公软件已经成为一个价值递进的入口。事实上,包括谷歌、今日头条、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做文档类产品也是看中了这个入口机会。而在这个领域耕耘了三十年的 WPS 事实上已经领先好几步打通了这个入口。
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是,今年 1 月 5 日最新公布的阿拉丁全网小程序榜单里,金山 WPS 旗下两款小程序双双登榜,其中服务 WPS 会员的「我的 WPS」在工具类榜单中排名第 1,且是 TOP 10 中唯一的工具类小程序。2018 年 6 月,金山 WPS 上线的第一个小程序,到 2019 年 1 月,半年时间就累积了超过 8000 万用户,远超其他同类产品。
移动时代来临,WPS 又一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产品转型。这一过程中,WPS 始终保持着技术和理念更新,并未因为赛道不是主流而放弃自己。现在,随着 AI 的迅速兴起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对于坚守初心又持续进行自我更新的 WPS 来说,重回主赛道的转机终于出现。
除了技术,WPS 现在还想用匹配的「互联网」思维迎接新一轮战争。
2019 年,金山办公软件 CEO 葛珂将迎来他加入公司的二十周年。回忆当年与这家公司结缘的契机,葛珂表示他选择 WPS 的原因主要是「被面试官打动」。面试官告诉他,金山的理想,是要让自家的软件「运行在每一台电脑上」。这位面试官叫做雷军。
葛珂见证了 WPS 的公司文化变迁与更新。「文化对于公司管理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他指出:「公司的历史越久,文化的威力就越大。但企业文化的打造,既要有坚持不变的一面,也要有主动求变、适时更新的一面。」
(虽然曾经饱受盗版「折磨」,WPS 仍然坚守在办公软件领域 |视觉中国)
这家公司在文化理念上最大的不变或许是其程序员文化。很多近距离观察过 WPS 的人认为,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WPS 的人与团队显得更单纯和朴实一些。在葛珂眼中,WPS 本质上是一家坚持产品文化、程序员文化的公司——「这种文化很简单,不讲究论资排辈,而是看谁的水平更高、做出来的产品更强,谁的话语权就更大。毕竟,工作经验的丰富或贫乏需要一定周期来观察,但写程序的水平高或低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能者上,不能者下。这便是程序员圈子里的公平游戏规则。」
无论是 CEO 葛珂,还是其他普通 WPS 员工,在接受采访时都强调,「做业务身先士卒,管团队将心比心,带下属以身作则」。无论身处团队的哪个层级,即便是 CEO,也会时刻督促自己不懈怠、不偷懒、不推卸责任。在对工作进行预评估时,还会将自己代入团队角色去思考,如果觉得连自己都做不好,就决不轻易去批评或指责基层的同事。
在 WPS 的体制下,所谓的职级和资历都不足以压服别人、获得尊敬。不管是元老级员工,还是九零后新生代,让其他人服膺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做成过什么事、赢得了哪些「战功」,也就是重实绩。这样的价值观让 WPS 内部没有什么繁冗的条条框框与奇怪的禁忌事项,也没有对年轻人的生硬限制,相反,只要有能力,只要有成绩,员工就能走得更快。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技术场景、市场环境与人才需求的嬗变,WPS 也发展并更新了一些文化元素。始终怀抱理想,像匠人那样将打磨产品、服务视为责任和乐趣。从 WPS Mac 版到 WPS 文档服务,都来自于团队自驱式的探索需求,而非公司高层基于利益、自上而下的任务配给——有理想的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地步。至于没有理想的人,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因素所动摇。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一起,才有了今天的 WPS。
对 WPS 员工来说,拥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很重要。不能因为做出了一个简单粗糙的产品模型就感到满意,这只是在通往极致的路途上迈出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另一方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时间的流驶,一次次微小的进步叠加聚变,足以填平原本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天堑。也就是说,WPS 的极致文化意味着对原始创意、步骤与过程、阶段性结果的完美主义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任务始终,并且永无止境。
企业文化往往能够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激励与磨砺作用。但正如 WPS 的例子,首先必须确保文化本身是正能量的、始于初心并不断发展优化的,其次这种文化应简单、务实、效率为先——惟有正确的文化才能让企业更快地捕捉到用户需求变化轨迹,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产品和服务层面的调整。
「过去这么多年,WPS 一直在追寻 Office 产品和服务的极致,追寻文档创建与处理的极致。在人工智能+云的时代,在万物互联+沉浸式交互的时代,这种追寻仍将继续。」葛珂说。
截至 2018 年 6 月,WPS 已拥有 3 亿月度活跃用户。每一天,用户通过 WPS 客户端处理的文档数量超过 5 亿。WPS 云空间存储的用户文档数据量逾 9.7PB。当前,WPS 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各国用户的需求,WPS 发布了 46 种语言的版本,在 200 多个国家的应用下载排行榜与口碑评分榜上排名前列。这意味着,除国内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外,WPS 已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时光回溯至 2011 年,WPS 因移动互联网而获得新生。全新诞生的 WPS 移动版契合了智能手机用户对移动办公应用「简单而强大」的心理需求,因而赢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用户的欢迎。迄今为止,WPS 移动版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00%。
2005 年,WPS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WPS 发布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版本,WPS Office 2005。这个版本经过了彻底的推翻重写,更重要的是,WPS Office 2005 的两大特性「兼容」和「免费」将日渐疏离的用户再次拉回到 WPS 的阵营中。
1995 年至 2005 年,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经验,再加上盗版横行,WPS 的事业一度从高潮滑落至低谷。期间,WPS 的竞争对手借助其国际品牌影响和市场份额优势,将自己的产品规范变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关于办公软件文档格式,不再有激烈竞争,用户也只能被动接受投入产出比未必最高、但应用却最普遍的办公解决方案。
回到原点——1988 年,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用 128 万行代码完成了 WPS 1.0。那是一款看似简陋却极具爆破力的软件,揭开了中文排版、中文办公的新时代的帷幕。到 1995 年之前,WPS 已拥有逾 3800 万用户,市场占有率达到 9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极客公园、WPS
责任编辑:卧虫
近日,《巫师》Netflix 剧集执行制片人 Lauren S hissrich 在推特宣布第一季已经正式杀青,她表示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年。她也借此机会感谢作家,演员以及所有让一切栩栩如生的工作人员,目前 Netflix 已经上架了剧集的占位页面,定档于2019年第四季度(10月~12月)开播。
而饰演杰洛特的 Henry Cavill 也在 Instagram 表示,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每位演员以及工作人员都为了这部影视作品投入了无数心血,他为剧组的所有成员感到骄傲,他还特别提到了 Jacqui 、Ailbhe 以及 Leah,他们三位投入了大量精力来让《巫师》走到现实生活中,一路上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了杰洛特的形象。
虽然《巫师》Netflix 剧集拍摄的时间比较短,但是 Netflix 表示对目前的进度十分满意,笔者也希望他们能够给游戏系列和原著的粉丝们一个满意的答卷。
Netflix 公开首个亨利·卡维尔版“白狼”片段,我只能说太帅了
...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2019 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就将在圣何塞拉开帷幕。随着 MacBook Pro、iPod touch 等硬件纷纷在近日悄然更新,根据今年 3 月份发布会的经验,此次 WWDC Keynote 的重心将依旧聚焦在软件上。除了传统的 iOS、macOS 和 watchOS 三大系统,Apple Arcade 和 Apple TV+ 等服务可能也会在本次发布会公布最新的进展。虽然新款 Mac Pro、16 英寸的 MacBook Pro、全新设计的 32GB 内存 MacBook Pro、私人物品追踪器等硬件也有所传闻,但出现的概率应该很低。
本月初,少数派曾为大家整理了将会在 WWDC 上更新的三大系统的一些爆料,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近日出现的最新报道,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完整的 WWDC 2019 前瞻。
关联阅读:
继去年发布的 iOS 12 之后,内部代号为「Yukon」的 iOS 13 仍将会把更新的重点放在增加一些实用的新特性和功能,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上,而支持 5G 和全新 AR 功能的计划将会于明年在内部代号为「Azul」的 iOS 14 上实现。
近日,外媒 9to5mac 宣称他们从熟悉苹果操作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士处获取了 iOS 13 的一些截图,并从中发现了新系统的一系列新特性。
首先,iOS 13 的暗色模式确定可以通过设置或者控制中心的按钮来全局启用。为了与新款 iPhone 的 OLED 屏幕配合,这次的暗色模式将会使用纯黑色背景,这样一来可能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开启暗色模式后,主屏上的 Dock 将会采用深色背景,这也意味着苹果也许将会推出与暗色模式相匹配的新款内置壁纸。
另一个 UI 上的变化是截屏后出现的界面,在 iOS 13 中标注工具被重新设计。如果你在 iPad 上使用这个功能,所有的标注工具被放在了一个全新设计的圆角托盘上,甚至还可以通过拖动来改变托盘的位置。
去年高通状告苹果侵犯专利,于是苹果在国行 iPhone 中修改了涉及专利纠纷的多任务动画,把上滑卡片退出的方式改为了缩放效果。虽然今年苹果和高通已经达成和解,并且在之后的系统更新中带回了上滑卡片退出的效果,但是苹果依旧打算在新系统 iOS 13 上采用全新的启动多任务处理界面的动画, 以及在多任务处理界面下关闭 app 的动画。除此之外,在主屏左侧的 widget 页面也会在 iOS 13 中得到升级,整体的视觉效果将会更加清爽。
根据 9to5mac 得到的泄漏截图,「提醒事项」将在更新后获得更强大的功能,在主界面上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侧边栏,展示四个模块:今日任务、所有任务、计划任务和旗标任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将任务分类,获得更佳的执行效率。除此之外,侧边栏还包括了一个搜索框和一个用户提醒列表的集合。
Find My 则将是 Find my Friends 和 Find my iPhone 两个应用的全新替代品,应用主界面会是一张地图,其中有一个小窗口会显示用户的家庭和朋友,而另一个标签页会显示用户本人的所有设备。
除了几乎已经板上钉钉的提醒事项和 Find My 应用更新,苹果将在 iOS 13 中对大量其他的自带应用进行升级,包括了健康、邮件、地图、家庭、Apple Books、iMessage 等 app。
「健康」应用将启用全新的主界面,可以更好地展示你当天的活动情况。在主界面中将新增一个「听力健康」的模块,可以记录你用耳机播放音乐的音量和外界环境的噪声等。同时,「月经期」模块也会加入健康应用,功能上和第三方的 Clue、Flo 和 Ovia 等相似。
「地图」应用将可以更容易地设置常去地点,像家庭和工作场所。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地图应用中为常去地点分组,并为它们附上照片。
「邮件」应用将新增静默单条回复(thread)、屏蔽特定联系人的邮件的功能,以及文件夹管理将会更加简单和智能。
「家庭」应用将会与安全摄像头有更紧密的集成,并且可以查看过往的记录。
「时钟」应用内的「就寝」功能就会集成一个全新的睡眠模式,可以让用户输入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然后通过苹果未来的睡眠追踪设备(如 Apple Watch)来更好地记录和分析用户的睡眠情况。
「Apple Books」应用将会焕然一新,通过即时更新的追踪功能和全新的奖励系统来鼓励用户更多地阅读。
iMessage 将可以和 WhatsApp 一样让用户为自己设置头像、显示名称以及对谁可见。同时,在 iMessage 中将可以发送贴纸版的动话表情(Animoji)和 拟我表情(Memoji)。
iOS 13 的系统自带键盘将加入滑动输入的功能,通过指尖在键盘区域不间断地滑动来更流畅地输入,减少误触的概率。Google 的输入法 Gboard 早已内置了这个功能,而 iOS 上的第三方输入法如 SwiftKey 也支持滑动输入。
更新到 iOS 13 后,HomePod 将可以响应多用户的语言指令,从而创造了一个多用户请求的场景模式。
字体管理在 iOS 13 中将更加强大和便捷,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必须通过安装描述文件来生效,往后将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内新的设置选项来安装和管理字体。
虽然目前分享菜单(Share Sheet)功能已经很方便,但在 iOS 13 中这个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当你在分析照片或者网页链接时,分享菜单将会呈现更合适的选项,而应用也将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提醒用户使用分享菜单功能。
之前我们无法在 iOS 的 Safari 中下载文件,而在 iOS 13 中将为 Safari 新增一个下载管理器,就像 Mac 版一样,用户之后在 iOS 设备上也可以愉快地通过 Safari 浏览器下载文件了,而通过更新的 Files 应用也可以更好地与第三方应用协作。
屏幕使用时间将为家长们新增一个控制儿童在特定时间联系或者不能联系某些人的选项,比如说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夜间联系别人而只能联系自己。
iPad 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了,但也没什么大的起色,绝大多数原因要归咎于 iOS 系统对特别适配 iPad 设备的不作为。时隔一年,iOS 13 终于又带来了一些 iPad 独占的新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底能不能提高 iPad 的生产力。
首先,iPad 的多任务处理将会有一个新的界面,同时主屏幕也将略有调整。最关键的 UI 调整,应该是同一个应用将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之前,iOS 只有 Safari 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并列的窗口,这次 iOS 13 的改动将这个特性下放给了第三方应用,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具体的实现方式和之前在 Safari 上的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次,iPad 将会有一个独占的撤销手势。以前我们只能通过摇晃设备来激活撤销的动作,非常不方便,这次 iOS 13 带来的全新手势,通过三指在屏幕上左滑来撤销或者右滑来重做。
最后,在 iOS 13 中 iPad 将会在必要时自动请求网页的桌面版,以防止有些网站默认将适配 iPhone 尺寸的网页直接等比例放大后用到 iPad 上。
虽然苹果在去年的 WWDC 就发布了 UIKit 并在 Mac 上推出了股票、语音备忘录等从 iOS 移植过来的应用,但是今年的 macOS 10.15 将真正迈出融合 iOS 的第一步。
今年,在代号为「Marzipan」的项目中,iPad 应用将会首先被移植到 macOS 上。在六月份的 WWDC 上,苹果将会给开发者提供一套 Kit。虽然开发者仍旧需要分别提交 iOS 和 macOS 版本的应用,但是新的 Kit 可以让开发者不需要重复编写应用底层的代码。
而在接下来的两年,iPhone 应用也将被移植到 macOS 上,直到开发者可以将 iPhone、iPad 和 Mac 的应用制作成一个通用的应用,不再需要分别提交到不同的应用商店,而用户在下载应用后也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平台上直接安装和使用。
继 Apple News、股票、家庭和语音备忘录之后,苹果也将逐步把自家的 iOS 应用移植到 Mac 上,包括了播客、Find My、TV、屏幕使用时间、全新的提醒事项、升级版的 Apple Books 以及 Siri 捷径。
根据 9to5mac 得到的消息,一个全新的音乐应用将从 iTunes 中剥离出去,苹果将为它制作一个单独的 Mac 应用。从泄漏图中可以看到,搜索功能移到了主界面的左侧,同时在左侧侧边栏还有 Apple Music 的各个功能和用户自己的音乐库。当然,全新的音乐应用保留了 iTunes 上的一些功能,比如设备同步等。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 3 月份发布的 Apple TV+ 服务,苹果还将把 Apple TV 应用移植到 macOS 平台。从 9to5mac 曝光的截图中可以看到,Mac 版的 Apple TV 应用主要分为了「Watch Now」、「Movies」、「TV Shows」、「Kids」和「Library」五个模块,几乎与 iOS 版的一模一样。
另外还值得期待的一个功能是外接屏幕扩展。使用过 Duet Display 或者 Luna Display 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可以将 iPad 作为 Mac 电脑的第二屏来使用。在 macOS 10.15 中,苹果将内置这个功能,让用户可以直接在 iPad 上显示 Mac 屏幕的内容、用 Apple Pencil 涂写以及接收 Mac 上的通知等。
此前,如果我们要为 Apple Watch 安装和管理应用,都只能在 iPhone 上完成所有的操作。在 watchOS 6 中,苹果将把 App Store 直接带到 Apple Watch 上,用户在手表上就可以直接浏览和下载使用应用。
同时,苹果将会把语音备忘录、动话表情(Animoji)和拟我表情(Memoji)贴纸、Apple Books(有声书部分)等自家的应用移植到 Apple Watch 上,让 iPhone 用户可以有更加无缝的使用体验。
当然,新应用也是有的,并且依旧是主打健康功能。一个 app 叫 Dose,用来提醒服药,另一个叫 Cycles,用记录经期。
Apple Watch 的复杂功能(Complications)和表盘也将会加入新的成员。首先,复杂功能将会新增有声书播放状态、助听器电量、外界噪音等选项;而表盘将会增加一个渐变表盘、至少两个 X-Large 表盘、一个叫 California 的传统表盘、一个重新设计的 Solar Analog 表盘和一个全新的 Infograph Subdial 表盘。
WWDC 既然是一场开发者大会,当然少不了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 Marzipan 项目,苹果今年将会继续在 Metal、coreML、AR、Siri 等领域发力,而对 OpenGL 和 32 位应用的支持将会越来越少。
在 iOS 12 中,Taptic Engine 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的反馈选项非常少,而在 iOS 13 中,一个新的框架将可以让开发者获得对 Taptic Engine 更多的控制权;出现在 iMessage 等自带应用中的链接预览功能,将会在今年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第三方开发者目前只能使用 NFC 读取 NDEF 格式的标签,但在 iOS 13 中将可以读取 ISO7816, FeliCa or MiFare 的标签;备忘录 for iOS 中的文档扫描功能将通过一个新的框架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之后第三方应用可以直接调用系统的文档扫描功能;新的 API 可以让第三方应用从外部设备(如相机和 SD 卡)直接捕获照片,而无需通过照片应用;iOS 上的 File Provider Extension 将来到 macOS 平台,改进 Dropbox 等第三方应用与 Finder 的集成方式。
随着服务领域的收入在苹果的营收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苹果对系统、软件、服务等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Marzipan 项目就是最好的例子,加上 Apple Arcade 和 Apple TV+ 等新服务的拓展,苹果的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其正在努力逐渐摆脱营收上对硬件的依赖。
至于今年的 WWDC 上苹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少数派也将即日启程前往美国参加 WWDC 的现场报道,更多新闻和独家报道请继续关注少数派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Exclusive: Screenshots reveal iOS 13 Dark Mode, new Reminders app, more
WWDC 2019 for developers: Siri, Marzipan and AR improvements, more
(题图来自苹果官网)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每天了解科技圈的新鲜事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装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waychane:前一段时间看到有品上架了一款来自 米物科技的无线充电鼠标垫,99 元的价格与许多常见的圆形无线充电器也差不多,就毫不犹豫地下单了。
说实话,刚拿到这款鼠标垫的时候我有点失望:鼠标垫实际的充电线圈区域大小与普通的圆形无线充电器差不多,但是由于是鼠标垫,你无法像在用圆形充电器的时候 360 度任意地把手机放上去,因为还要考虑鼠标的活动区域,你只能乖乖地对准鼠标垫上的手机轮廓,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在购买之前没有仔细了解这款产品。
说了一些购买这款鼠标垫之前要注意的事,接下来客观说一下它的优缺点。这款鼠标垫的优点比较明显:将鼠标垫和无线充电器做在一起,鼠标垫的大小也不会太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桌面空间利用率,看起来也更整齐。不过,由于这款鼠标垫的表面是黑色的仿皮革材料,比较容易脏,需要经常清理。另外,鼠标垫与插座之间的电源线也不太好进行收纳,也有些影响观感。
OscarLiu:深圳天气越来越热,喝冰咖啡也就成了我近来的爱好。公司里虽然有一整套手冲设备,但身为一个「懒癌」患者,我也不是每天都有自己动手的欲望,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方便又省事的解决方法:三顿半速溶咖啡。
作为一个自认为对咖啡有点追求的人,一开始听到「速溶」我的内心肯定是拒绝的,毕竟印象里速溶都是小时候雀巢 1 元 1 袋那种混着奶精和糖精的饮品。三顿半的这款咖啡虽然也是「速溶」,但是用了精品豆拼配来制作,也没有别的添加剂。
打开包装,倒进杯子,加入水和冰,搅拌 3 秒,一杯冰咖啡就做好了。整个喝起来的感觉和冷萃比较像,豆子的酸度会比较明显,没有一般「速溶」那种苦和涩的感觉。对于「速溶」来说,我觉得已经可以达到我的要求了。
🛒 三顿半咖啡在少数派 Pi Store 数字商城有售,现正限时特惠中:
OscarLiu:我最近刚刚把主力手机换成一加 7 Pro,想找一款能跟它搭配使用的智能手表,在研究了一阵后,最后选择买了 TicWatch C2。我之前有体验过华为和摩托罗拉的智能手表,对 Android 可穿戴设备印象不怎么好。应用少、运行卡顿……因此我这次买之前心里其实已经做好悲剧的准备了。
实际体验了将近半个月后,其实——感觉比我预期的好。国行版 TicWatch 要使用单独的 Wear OS 应用进行配对(不能使用 Google Play 的版本),然后使用出门问问自己的应用来绑定公交卡、银行卡、统计运动数据等等。
TicWatch 整个配对和连接的体验都还比较流畅,通知的推送也都很及时,我平时佩戴手表主要的用途就是接收通知,在地铁和公交上手机放在兜里不方便的时候快速地看一眼消息,Wear OS 在这方面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如果应用自身支持快速回复(比如 Slack)的话,你还可以直接在表上很方便地回信息。
总体来说,我并不推荐想要尝试 Wear OS 的用户购买国行版的 TicWatch C2,有条件的话还是考虑带有完整谷歌服务的国际版更好(不过目前国际版没办法在国内用 NFC 支付,谷歌助理对网络也有要求)。如果你只是用来看一眼通知,刷公交卡的话,我可能会更推荐像小米手环 3 NFC 版这种续航更好,价格也更便宜的产品。
老麦:明基的 MindDue 儿童灯 已经关注很久了,作为价格不菲的 WIT 系列,到底跟普通智能台灯有啥区别呢?我决定给小麦升级一下学习环境。
产品外观其实没什么好讲的,整体会比较高大,底座很重,保持稳固,灯体造型比较 Q,像个微笑的嘴巴。
另一个区别是照射的宽度,均匀覆盖整个桌面,这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小孩学习会动来动去,经常会在桌角看书,那光线就更差了,他自己根本不会考虑这点。另外,家长陪伴写作业的时候,也需要更好的光源覆盖,台灯的亮度和广度,确实是之前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