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Create and Share
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的《就业展望》报告估计,在其 34 个成员国中,14% 的现有工作岗位可能在未来 15 至 20 年内消失,32% 的岗位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该报告还指出澳大利亚是经合组织成员中临时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该报告,澳大利亚四分之一的工人是临时工,超过一半的临时工没有工时保证。该报告将临时工定义为每周工时最多 19 小时、最少 1 个小时的 “短期兼职工作”。除澳大利亚外,还有数个临时工比例居高的国家,包括荷兰(21%)、丹麦(15%)和瑞士(13%)。该报告称,临时工比率升高的部分原因在于国家推行特殊形式的非典型兼职合同制,这些合同要么 “兼职工时很短,要么根本没有既定的最低工时限制,例如:随叫随到的工作和无工时保证合同”。
...
2019 年,为什么还有公司能把纸盒做的 VR 卖到 79.99 美金?
几年前,当 VR 游戏最火热的时候,深圳华强北一天就能生产制造成千上万的纸盒 VR,成本甚至低到几元钱,但在如今这个 VR 已经降温,泡沫散去的时候,任天堂利用硬纸板配合 Switch 游戏机推出 Labo VR 官方售价 79.99 美元,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样做背后的底气在哪里?
去年四月,极客之选(公众号 GeekChoice)曾经评测过 Labo Robot Kit 系列,体验了用纸盒模拟的真实游戏感,但当看到 Labo VR 时,我们依然感觉到了和去年不同的地方。在这款产品背后,任天堂对于 VR 究竟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也许这一次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开箱 Labo VR 的体验和极客之选去年开箱 Labo Robot Kit 的感觉非常相似。在一箱沉重的纸盒当中,任天堂一如既往塞进了一叠厚厚的纸板、一袋包括橡皮筋、贴纸在内的辅助用品,以及一盒游戏卡,作为 Labo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想象它们在自己手上从原材料变成成品,首先会给人一种期待。当然,如何在一块只有 720P 分辨率屏幕上表现出 VR 的好玩属性,这一点也是让人好奇的。
和去年不同,今年 Labo VR 包含的不是一个游戏,而是 6 个不同游戏的合集(并且有了简体中文)。极客之选购买的豪华版套装包含 VR 眼镜、火箭筒、照相机、大象、小鸟和风 6 种,官方很贴心的给出了不同部分的组装时间,火箭筒需要 2-3 小时,其它内容则在 30-90 分钟不等,这意味着去年我们用了三个小时拼出一个机器人,今年要花上至少 2 倍时间来打造出全部的成品。
从一方面来说,这样的套装给人的感觉会更加物有所值,考虑到大多数人购买它都是为了享受手动拼装的乐趣(就像组装乐高),丰富的内容是延长快乐感的重要一环,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任天堂在 Labo 上花费了更多心思。
虽说要花费不少时间,但 Labo VR 的组装带来的乐趣是很多组装玩具无法比拟的。游戏安装之后会事无巨细告诉你每一步拼装都需要做什么,但你既可以选择按正常速度拼装,也可以拖拽进度快速操作,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能倒放,这些都是纸质说明书所不具备的好处。
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在于,官方会在你拼装到一定程度时提醒你休息一下,这样的提醒应该是考虑到小朋友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特意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可在我看来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也有让你休息眼睛的作用。
尽管游戏包含了六个内容,但第一个需要组装的其实是 VR 眼镜。这个看起来跟前几年流行的 Google Cardboard 没太大区别的纸盒是本次的主要部件,没有它就不能体验其它的各种游戏。尽管看似普通,但从官方留出的散热孔、音量调节按钮,以及内部的海绵垫都能看出制作时考虑的细致。
VR 眼镜只是整个 Labo VR 的第一步,拼装并游玩剩下的不同游戏才是本次的重点,极客之选认为照相机、火箭筒、风车以及大象这些体验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也许能勾起你的兴趣。
用纸盒做的照相机要怎样还原真实照相机的感觉?任天堂尝试通过陀螺仪来表现,在你扭转相机快门部分时,陀螺仪的反馈在游戏中呈现出相机的不同焦距,准确而且迅速,由于照相机这部分游戏内容是给深海的各种鱼拍照,因此任天堂用另一个游戏手柄充当了快门的作用。
火箭筒部分则包含了子弹上膛、扳机以及特技瞄准等部分。官方不但通过距离感应器来模拟火箭筒子弹上膛,更是通过陀螺仪来设计了一个类似《荒野大镖客》系列中的「子弹时间」技能,除了体验过程中的惊讶之外,我们不得不佩服任天堂对于游戏性的深度发掘,对了,你还可以和朋友一块玩河马火箭筒游戏,用一台主机两人玩的方式来比比谁的枪法更准。
Labo VR 的六个游戏都各自有不同的魅力,通过尽可能多的纸盒道具,它把每一个游戏的体验都尽可能为你用最适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你玩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这是它区别于市面上各种 VR 游戏的地方,也是其高明之处,官方本次还添加了很多简单的 VR 小游戏(不需要组装任何东西就能玩),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全部列举,但如此丰富的内容说明了任天堂在 VR 上的确有过深度思考,官方甚至给你提供了可以自己设计 VR 游戏的可编程项目,也足以让民间高手玩出新奇古怪的花样。
对于 Labo VR 来说,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利用其中的 VR 眼镜,你还可以游玩任天堂的《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及《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正好是 4 月 26 日开放),在简短体验了一下《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之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特点,一方面 VR 模式下游戏游玩没有任何阻碍,在个别场景下甚至会更身临其境(比如骑马和飞行),但另一方面由于分辨率较低,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头晕,这也是目前的一个问题。
Make(制作)、Play(游戏)、Discover(发现)是 Labo 上市之初就宣传的三大卖点,也让它的核心本质更接近玩具。自去年 4 月推出到今天,任天堂在 Labo 上共推出 4 套不同内容的 Labo 产品,更新速度并不慢,但到如今的 Labo VR 套装,任天堂时隔 24 年再一次拿起 VR 的创意,却在让人惊喜和感动之外,还有一丝敬佩。
说起 VR,任天堂其实资历颇深。如果你曾了解过「任天堂黑历史」,大概听说过这家公司曾经有过一款销量惨淡的游戏机 Virtual Boy,这款早在 1995 年就推出的 VR 体验设备,应该算是 VR 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却在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就立即停产,销量甚至不到百万,对于任天堂来说更是一场商业失败,留下了不小阴影。
Virtual Boy 的失败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 VR 技术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不成熟导致,抛开这一点不谈,其设计就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它首先需要固定在底座上无法四处移动,其次不支持动作感应,你只能坐在座位上把头塞进去用手柄操控,这种体验在当时看都很怪异。而最糟糕的是它的画面采用红色单色显示,不但沉浸感全无,也引发了很多人视觉疲劳。
种种缺陷叠加起来,让原本想要打造出新奇体验的任天堂吃了苦头,销量不好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一朝被蛇咬的的任天堂一直到 Switch 问世都没有再推出过 VR 相关游戏和产品,在不同场合下当被问起相关的话题总是用「技术不成熟我们没想法」等理由一笔带过,直到 2016 年相关专利被曝光,任天堂要重新拾起 VR 技术的消息才再一次出现,而到如今的 Labo VR,我们终于见到了这项专利得以实现。
20 世纪 90 年代的 VR 技术和今天相比自然无法同日而语。但看着纸盒+VR 的体验,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并不会把 Labo VR 看作是高科技产品,考虑到只有 720P 分辨率的屏幕,游戏爱好者可能也会预先放低期待。可一旦你动手尝试,就会发现任天堂在这款产品上做出了很多精妙的组合,让 VR 有了难以想象的沉浸感,但过去似乎没有厂商愿意在 VR 上这样做,事实上,大多数开发者都没有能运用好 VR 这个工具,这一点任天堂却做到了。
用吹动风车的方式模拟子弹发射,用脚踏板模拟青蛙弹跳,用纸筒转动模拟照相机变焦……这些好玩的点子通过最简单的搭配实现了独特的 VR 体验,比起单纯的 VR 头显+控制器,这样的沉浸感还要更深,也体现出任天堂一贯的「基于枯萎技术的平行思考」产品理念。
「基于枯萎技术的平行思考」是由创造出 Game&Watch、Game Boy 等畅销产品的任天堂传奇人物横井军平提出的,也是他主导了 Virtual Boy 的开发。他曾在不同场合对自己的产品做出过解读,他认为一些发展成熟甚至接近淘汰的技术存在着机会,相信下面这段话不少人都曾听说过:
「在产品开发时期,研究者总会想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制造最棒的商品。但我以为,想要研发出赚钱的商品,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商品而言不是加分而是扣分。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甚至接近淘汰的技术进行水平思考,将它应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上,反而容易制造出畅销商品。」
所以,如果看看 Labo VR,你就会发现,这不正是任天堂一直以来所贯彻的产品理念吗?纸盒+VR 这种看似廉价的搭配,早在 2014 年就已经被提出,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 Google 的 Cardboard 系列,用最简单的纸盒+手机组合,你可以浏览世界风景,也可以看 VR 电影。VR 火热的 2014 年-2016 年,在中国深圳的小作坊,一个纸盒 VR 成本或许还不到 5 元钱,在 2019 年这样的技术确实很成熟,也是再简单和便宜不过的产品,但它依然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开发出它潜在的价值,而这就是 Labo VR 的机会所在。
比如,怎样实现更沉浸的游戏体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提升画面分辨率和处理性能,但任天堂想到的是利用各种奇特的「纸质道具」,让你通过动手动脚的方式进行互动。再比如,没有大型游戏支持,怎样让内容更有乐趣?很多人或许想增加游戏故事性,但任天堂干脆把游戏做成双人互动,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加强这种乐趣。任天堂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一个至今为止都令 VR 从业者思考的问题:适合 VR 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
即便如此,想要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好玩的特性,光脑洞大还不够,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做出想要的效果才是关键。从组装成型到深度体验,你会发现细节的力量究竟有多强,无论是用纸片卡槽模拟相机的变焦,还是利用纸风车上的反光贴纸来带动游戏动作同步,Labo VR 依旧继承了 Labo 系列的精髓,通过最廉价的反光贴纸、橡皮筋和纸板,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游戏体验。
Labo VR 也从各种角度汲取了 Virtual Boy 曾经的失败。马力欧之父宫本茂曾将 Virtual Boy 的失败归结为产品的错误定位,因为人们错把 Virtual Boy 看作是任天堂游戏机的新一代继任者,造成产品期望太高,而在他看来 Virtual Boy 算是一个「有趣的玩具」并非新一代游戏机。
所以 Labo VR 今年的初次登场,大家心理就默认这个纸盒造型且需要搭配 Switch 的产品是 Switch 的附属品,它看起来是一个有趣的玩具,在预先降低期待的情况下,人们在体验后就会对它有更客观的评价。同时,Labo VR 很认真地解决了 Virtual Boy 产品当年的设计缺陷,诸如无法移动,不具有体感,画面颜色单调等核心问题都不再出现,这让 VR 游戏的体验具备了能和更多人分享的乐趣。
关于分享,任天堂对 Labo VR 做了很多尝试,如前文我们介绍的那样,Labo VR 没有给这个纸盒 VR 配备一个头部固定带,而是需要你一手拿着它,另一手进行别的操作,这看起来有点不人性化,但反而有利于玩家直接分享给其它人,在河马火箭筒以及大象你画我猜的游戏内,都能表现出这一点。
这其实也是从 Virtual Boy 失败之后得到的宝贵经验,曾为 Virtual Boy 开发过游戏的开发者杰森·普拉姆就曾说过「Virtual Boy 的反社交性质或许是这台机器面临的真正问题。」因为当年购买 Virtual Boy 的人无法带着它和朋友一起游玩,也不能像 Game Boy 那样分享给其他人,在 Labo VR 上,我们没有看到固定戴在头上的头带,无论你在玩什么,你都能很方便给朋友分享,这也延续了任天堂一直以来扩大玩家群体的策略。
Labo VR 是任天堂用 24 年时间找到的最契合自身的 VR 产品,从 Virtual Boy 以来,经过技术推进终于看到了机会的任天堂,在这款产品上用最巧妙的手法挑战了 VR 行业面临的困难,也用自己的脑洞去尝试这一领域的潜在可能,这让我们相信,基于 VR 技术,任天堂还会继续做出更多大胆有趣的尝试,令人期待。(编辑:Rubberso)
...
本月,有两部重磅影视剧走向终篇,那就是《权力的游戏》和《复仇者联盟 4》。
在刚刚进入 4 月,电视剧还没播,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很多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大结局可能带来的悲剧气氛。于是,微博上早早地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话题:你觉得这一个月,哪一个史塔克会先死?
其中的史塔克既有《权力的游戏》中史塔克家族的成员,也有复仇者联盟中我们最爱的钢铁侠托尼·史塔克。
这份敏锐的直觉不仅国内网友有,国外网友也是一样。
4 月 7 日,Imgur 用户 vegetablecheekkd36 公布了一张 PS 图像,将史塔克家族的成员和我们的“妮妮” P 到了一起。这也就是我们日后讨论处于危险中的史塔克们时最常见的那张图片。
4 月 23 日,在中国上映《复仇者联盟 4》的前一天,Twitter 用户 @weirwolves 再次借助这张照片表示,“友情提醒,这几周史塔克们很危险。”
这句话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史塔克的关心。在普遍保持着对剧情的悲观猜测下,有人戏称接下来的一周(也就是对我们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周)应该被称为史塔克保护周,大家都发自内心地为史塔克们祈祷。
比如 @frankpallotta 4 月 24 日发推:本周末祝所有的史塔克好运。随之而来的 meme 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史塔克已备战 4 月”,“史塔克们已为明日的凛冬做好准备。”
还有人经过分析,将照片里的 Arya 和 Bran 都排除了出去,最后为仅剩的两位史塔克,托尼和珊莎送上了祝福。
然而,剧本早已写好,故事早就讲完,还没观看影片的人送上的祝福并不能改变人物最后真正的命运。
所以,当周过去,已经知道其中一位史塔克命运的人们只能默默感叹:关于哪个史塔克先死的问题,已经有定论了。
看,为了怕被剧透,即使伤心还是得说得如此克制。
不剧透,成了这段时间内所有观众之间的默契——当然也有忍不住剧透而被喷成筛子的。
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又害怕剧透打扰别人于是只能各种压抑之下,意难平的朋友们只能通过 meme 找一个释放口。
所以,已经看过电影的朋友,就让我们最后伴着下面这些概括故事情节的 meme 默契一笑。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就到这里打住,关掉页面退出吧。
#Meme 是《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2018 年 9 月上线的新栏目。
“Meme” ( /miːm/ ), “ 梗 ” 、 “ 包袱 ” 、 “ 表情包 ” 的意思。我们用它来记录一些文化现象,有些事情光记录下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特斯拉 CEO 马斯克以后再不能随心所欲的在 Twitter 公开谈论有关公司财务和经营方面的话题了。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称,马斯克已经在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五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中与美国证交会达成一致,同意事关公司经营状况的推文先经法律顾问审查,然后发布。
在曼哈顿联邦法院的一份文件中披露的新协议,更详细地列出了什么样的声明必须经过审查。这些声明包括特斯拉的财务状况、拟议的或潜在的交易、生产数字、业绩预测、融资或贷款安排,以及马斯克自己在公司证券中的交易。公司董事会还可以以保护股东的利益为由,就马斯克可能讨论的其他议题寻求预先批准。
马斯克在相关文件披露数小时后,发表推文承认自己说了蠢话,并表示“完全是我的错”。
马斯克曾在数月前与美国证交会有过正面交锋。当时他在其个人 Twitter 账号宣布考虑私有化特斯拉并公布了资金来源。这桩事后被证明为闹剧的交易帮助特斯拉股票价格脱离了长达数月的底部区间,但随着进展破灭以及其糟糕的财务状况,股价又跌了回去。
美国证交会起诉马斯克涉嫌欺诈投资人。尽管马斯克答应会管住嘴,并且罚款、辞任特斯拉董事长,但今年 2 月,他再在社交网络提供了特斯拉预期的生产数字。美国证监会也因此向曼哈顿法院请求裁定马斯克藐视法院判决。本周马斯克方面提交的法律文书正是对该事件的妥协。
但眼下特斯拉和马斯克还有更棘手的事情要处理。今年前三个月,特斯拉一共交付 6.3 万辆电动车,实现 45.4 亿美元营业收入。两个数字都较去年三、四季度大幅下滑。与此同时,造车的毛利率下滑 4 个百分点,经营利润重新变成负数(-5.21 亿美元)。
财务管理和投资公司 Wedbush 证券的科技分析师 Dav Ives 在发给《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简报中说,华尔街总是基于电动车转型前景和 Model 3 稳定量产给予特斯拉长期向上的估值。但特斯拉没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在美国) ,没有精心设计的营销和分销物流,以便为客户、员工和投资者管理这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管理层和董事会没有采取足够激进的成本削减行动。Dav Ives 将特斯拉的股票评级从持有下调为中性。
还有更激进的投资人认为特斯拉是一个做空的好标的,它们通过赌特斯拉股价下跌而获利。例如 Accipiter Capital Management 创始人加布·霍夫曼对雅虎财经说,马斯克是“撒谎的魔术师”,明目张胆的宣传说得出但做不到的事情,跳票的 Semi 卡车是、一百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也是。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的创始人稍早前也曾对 CNBC 表示,特斯拉的产能可能最终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上一次马斯克遇到如此大规模的质疑还是在金融危机前后。他旗下两家公司都面临破产。他最终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约 5 亿美元贷款,并成功将特斯拉运作上市,逐步走到了今天。
题图/dmoberhaus on flickr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Nike 最近在Ins 上发布了一张女模 Annahstasia Enuke 穿着文胸露出腋毛的照片。尽管品牌主张女性保留腋毛的观点得到了不少认可,支持自然美。不过也引起了一些反对看法,感到🤢🤢🤢🤢。
汉堡王的新广告展示了一组 X 光片。受伤是因为吃汉堡导致下巴受伤,汉堡王还在旁边注明了具体名称来推广皇堡和 Stacker 系列。创意代理商是 David/圣保罗,之前汉堡王“燃烧”手机的广告也出自它手。
阿里巴巴推出新的免费商用字体 —— 阿里巴巴普惠体。 这款字体由蒙纳(Monotype)字体公司字体总监小林章负责西文字体部分的设计,汉仪字库主创设计师陶一泓负责中文部分的设计。字体通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客户端、营销场景、线下大屏幕、操作系统等。
Siri 和 Alexa “结婚”了。维也纳 6 月份举办欧洲骄傲节庆祝活动之前,维也纳旅游局和代理商 Serviceplan 以及数字工作室 Plan.net 和 Vangardist 杂志合作,对苹果和亚马逊的智能语音设备编程。两支设备不仅可以互相交谈,还举办了婚礼交换誓言。维也纳传递对 LGBTQ 群体的包容性,婚礼现场观众包括当地 LGBTQ 名人。
Xbox 最近发布了一支旅游广告片。这些地点来自 Xbox One X 效果强化游戏中精心制作的场景,展示了暴风雨前的宁静画面,包括废弃的海滩、遗失的城市和破败的街道。粉丝可以在数字中心,把场景生成明信片。创意代理商是麦肯/伦敦。
网易春风宣布品牌升级。 品牌定位“网易原创情趣用品品牌”,去掉”用品“二字,并调整了英文名“TRYFUN”,整体变得倾斜,看起来不那么呆板。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开通 Instagram 账号,并完成认证。签名是“我们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去别人不能去的地方。”第一条内容是展示办公场景,契合 Ins 流行的场景拍照方式。
抖音推出反映抖音营销价值的“品牌热Dou榜”。用户在抖音发现页的人气榜单模块向右滑动就能看到,品牌排名基于抖音指数。后者的算法综合考量视频生产量、消费量和讨论量,并经过抖音云图加权计算得出传播热度数据。目前涉及汽车、美妆和手机三个品类,后续会覆盖更多领域。
Snapchat 推出新的广告计划“Snap Select”。它和 Google Preferred 类似,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在排名前 5% 的YouTube 视频频道投放广告。Snapchat 前期会给定品牌固定比例,并确保受众的规模。未来模式是品牌给出 6 秒广告想获得的观看量,依据每千次观看(CPM)的设定价格进行支付。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Fei 写道 _"未来,如果把一个城市的路面,全都铺设上太阳能电池,那么这个城市的道路系统产生的太阳能,是否能完全支撑这个城市的交通能量需求呢?一篇发表在《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的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该研究以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波士顿作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研究计算了未来如果波士顿的路网都用光伏发电材料来替换,即使以现有技术以较低效的光伏转换效率(17%)计算,也能轻松驱动76.3万辆私家车——远超目前的波士顿私家车保有量。研究证明,来自道路系统的能源就能自给自足交通系统的能耗,不用再额外征地去建太阳能农场来补充能源啦~
该研究在计算中考虑了季节性和每日太阳高度角动态,季节性云量,周边建筑和行道树对道路的遮挡,汽车本身对道路的遮挡,日交通流量动态,周交通模式变化。但没有考虑灰尘积累和灰尘清理模式造成的光电装换效率降低,当然,也没有考虑雾霾天儿怎么办。 "_
...
4 月 10 日,OPPO 在上海发布了 Reno 系列手机。
在这条全新的产品线上,OPPO 拿出了很多创新的设计,比如目前「真·全面屏」手机中最具视觉辨识度的侧旋升降结构,在后置摄像头区域没有突起的情况下提供了可实现 10 倍混合光变的三摄设计,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在一块平整的玻璃上同时保留了光面和雾面质感……
近期,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参观了 OPPO 位于东莞长安镇的生产基地。通过亲身参观 OPPO Reno 的生产过程以及和 OPPO 工程师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了更多 Reno 细节背后的「秘密」。
OPPO 是一体化全面屏设计领域的引领者之一。
去年 6 月,OPPO 在 Find X 首创了双轨潜望结构,在 Reno 系列上,OPPO 又采用了全新的侧旋升降结构。
从外观以及内部结构上看,Reno 的侧旋升降和 Find X 的双轨潜望有明显的区别,不过相同的是,这两种都是「无人区」中的设计方案,之前都没有在其它手机上出现过,实现的挑战性都很大。
Reno 的侧旋升降结构除了前置摄像头,还包括前置柔光灯、听筒、后置闪光灯等多个部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侧旋结构会在 0.8 秒的时间里旋转 11 度,呈现出一块非对称的扇形区域。
上面分别是 OPPO Reno 在关闭和打开侧旋结构的细节图,大家注意侧旋结构和中框的衔接的位置。
可以看到,无论是关闭还是打开侧旋结构,侧旋结构外框的边缘和手机中框边缘始终是紧密衔接,完全没有出现凹槽或凸起。
要实现这种效果其实很不容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旋转轴心放在 Reno 侧旋区域的右侧边缘,旋转之后,侧旋区域的边框会凹陷到手机中框内,影响美观。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OPPO 尝试把旋转轴心移到了外面,也就是侧旋结构和手机中框相交的位置,这样侧旋结构的边框不会凹陷进来了,但轴心位置又难免会出现一个凸起,还是影响美观。
之后,又经过了好几个版本的迭代,OPPO 设计出了一种用横轴、竖轴的「双轴虚拟」结构,最终才实现 OPPO Reno 现在这个全过程无凹槽无凸起的侧旋升降结构。
解决好了侧旋升降结构的旋转设计,下面就是如何推动这块区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机身宝贵的内部空间,OPPO 向马达供应商为 Reno 定制了一颗 U 形步进马达,动力通过齿轮箱传输到螺纹丝杆,推动连杆结构实现了侧旋机械组件的自动升降。
此外,Reno 定制的这个步进马达还具有很强的推力,即便是把手机倒立过来,Reno 的马达依旧可以把侧旋结构正常升起来。
在用户的长期使用中,更强的推力理论上会让 Reno 的侧旋升降结构具备更高得可靠性。
在保证了空间利用以及可靠性之后,Reno 的机械结构还有一个重点优化的地方——降噪。
声音是机械升降结构无法避免的问题,轻柔的声音可以带来一些「高级感」,不过太大的话就成了烦人的噪音了。在 Reno 的机械结构里,OPPO 做了一系列的优化,比如塑胶齿轮加不锈钢外壳带来的双层壳体隔音设计,同时,使用耐低温的润滑脂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实现降噪。
此外,为了让升降过程更自然,OPPO 还为 Reno 的升降设计了一个减速阶段。上图是 Reno 在升降过程时的马达转速变化,可以看到,在升降过程中,马达在刚开始会匀速提升到每秒 100 转,收尾时,马达会先降到每秒 10 转,然后再逐渐停止。
Reno 侧旋升降结构背后值得关注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为了提升侧旋结构内部空间利用率定制的前置摄像头模组、意外跌落时可以更好保护电机的弹簧滑块设计、手机自由落体时的自动收回机制、可承受 30 万次折叠的 R 板、多达 18 个步骤的侧旋升降结构装配流程。
在解决这些复杂琐碎的细节之后,OPPO Reno 最终才得以完成了这个功能完整、体验自然、寿命标准超过 20 万次的侧旋升降结构。
除了侧旋升降结构,Reno 10 倍变焦版的「全焦段」相机是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点。
Reno 10 倍变焦版采用了三颗后置摄像头,分别是等效 16mm 的超广角头(800 万像素、F2.2)、高像素主摄(4800 万像素 IMX586 传感器、F1.7、光学防抖)和等效 160mm 光学焦距的潜望式长焦头(1300 万像素、F3.0、棱镜光学防抖)。三颗摄像头通过「接棒式」设计,为 Reno 10 倍变焦版实现了等效 16mm-160mm 的「全焦段」覆盖。
对消费者来说,Reno 10 倍变焦版可以有效拓展拍照的场景,拍到那些原本手机无法拍到的远距离对象。对 OPPO 的硬件工程师来说,这套方案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是如何把这套三摄模组在不突机身的情况下「塞」进内部空间有限的手机中,这里我们重点说两个特别的地方。
Reno 10 倍变焦版的三颗镜头都支持自动对焦(不少手机的超广角是没有自动对焦的),为了降低空间占用,OPPO 做了一个共马达设计,让超广角和广角头共用一个马达(对焦还是翻开进行,不影响),可以节省 2.95mm 的空间。
在潜望式长焦头部分,OPPO 也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设计,官方的说法叫做 D-Cut。
大家如果折腾过可更换镜头相机的话,应该知道,相机的 CMOS 都是方形的,不过镜头的镜片都是圆形的,镜头在覆盖 CMOS 区域之外会有一定的冗余,手机也是如此。
在 Reno 10 倍变焦版上,OPPO 为了降低潜望镜长焦的镜头厚度,使用了两个非对称注塑成型工艺的「D-cut」光学镜片,相当于在原本的圆形镜片上平行切割掉了上下的「冗余」区域,从而在不影响镜头光学品质的前提下,将潜望式模组的厚度降到了 5.75 毫米。
在进行整机堆叠时,OPPO 将 Reno 10 倍变焦版的模组设计成了 L 形,在保证摄像头外观上居中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纵向空间的占用,从而为主板下方的电池留下尽可能多的空间。
此外,为了避免升降马达对相机 OIS 组件造成的磁干扰,OPPO 还通过结构优化(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 U 形马达),让升降马达和三摄模组之间保留了 4.75 毫米的安全距离。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还参观了 OPPO 的 QE 实验室。
在新机的样品到量产阶段以及量产之后,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手机被送到这里进行可靠性测试,被通过各种方式「虐待」。
具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滚筒跌落测试(相当于手机在 1m 高度随机跌落 300 次)、重复跌落测(在 10cm 高度对手机的正反侧面进行跌落,每台手机共 4.8 万次)、按键点击测试(用 1KG 的力点击手机侧键 10 万次)。
正面微跌测试(10cm、20000 次)
侧面微跌测试(10cm、2000 次 x 4 个侧面)
石头摩擦测试(2小时)
桌面摩擦测试(500 次)
扭曲测试(扭矩大小为 2.0N•m,共扭曲 1000 次)
6595 测试(65℃ 高温, 95% 湿度环境下开机放置 7 天)
-15 度测试(-15℃ 低温环境下开机放置 7 天)
在这些常规项目的基础上,针对 Reno 的侧旋升降结构,OPPO 还额外加了几个特别的项目,包括打开侧旋结构的情况下 1 m 高度下不同角度跌落、结构镜头泡水测试、10g 铁屑上下摇动 1 分钟、在灰尘箱 10 万次老化测试。
升降测试
灰尘箱 10 万次老化
比如在下面这张图中,Reno 正在进行淋雨测试。经过 10 分钟多个角度的淋雨(雨量对应的是中雨级别),Reno 依旧需要保持正常工作,这意味着用户在日常使用 Reno 时不至于因为不小心沾上一点水就导致手机损坏。
10 分钟淋雨测试(模拟中雨场景)
在同质化严重的智能手机市场,想做出足够的差异化并不容易。
在 Reno 系列上的 10 倍混合光学变焦、侧旋升降结构等差异化技术背后,是 OPPO 在设计、工艺、品控等方面全方位的「打磨」。这些创新赋予了 Reno 系列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手机行业的创新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对于 OPPO 来说,这个过程也是对其自身能力的全面整合和提高。有了 Reno 系列的经验,我们有理由对 OPPO 接下来的产品再增加几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