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Long Live RSS
在 5 月 15 日《黑镜》第 5 季的首张剧照和首支中字预告片亮相之后,5 月 21 日,Netflix 带来《黑镜》第 5 季的单集预告——每集 1 条预告,一次看 3 条。看内容也基本都是聚焦在现代科技带来的问题上。
第 1 集预告:
第 2 集预告:
第 3 集预告:
同时这 3 集分别的名字也都出来了,分别是安德鲁·斯科特主演的《Smithereens》(碎片)、麦莉·塞勒斯主演的《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瑞秋、杰克和小艾希莉),以及庞·克莱门捷夫、安东尼·麦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主演的《Striking Vipers》(致命毒蛇)。剧集将于 6 月 5 日在 Netflix 独家上线。
...
导语:今天下午传出消息称,由宫崎骏自编自导、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千与千寻》将引进内地院线,将于6月21日正式上映。
今天下午,根据豆瓣显示,吉卜力工作室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正式确定将于6月21日登陆内地院线。豆瓣官方页面截图如下:
今天下午,微博上传出消息称,由动画大师宫崎骏负责执导以及剧本、吉卜力工作室负责制作的经典动画电影作品《千与千寻》即将被正式引进内地院线。官方放出的首张简体中文海报如下:
作为日本影史票房冠军,《千与千寻》可谓是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看过的一部经典动画电影,也是全球唯一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以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动画电影。截至今日,《千与千寻》依然以308亿日元(约19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稳居日本影史票房冠军宝座。
此番被奉为经典的《千与千寻》正式引进内地院线,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再次进入电影院重温当年的感动与美好呢?
【更新】《千与千寻》将于6月21日登陆内地院线,喜欢的朋友请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通过礼品卡、好友共享家庭订阅和信用卡支付连续订阅了快三年的 Spotify,我对这个流媒体音乐服务的认知依然就像 MacStories 创始人在 I Made You a Mixtape 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和 Spotify 相比,其他流媒体音乐服务都太「中规中矩」了。
而 Spotify 不同,从大名鼎鼎的「每周发现(Discover Weekly)」到「新歌雷达(Release Radar)」「乐海遗珠(The Ones That Got Away)」甚至是围绕某一首特定歌曲的「音乐电台(Radio)」,Spotify 鼓励用户去「发现」,去探索自己音乐口味的边界,为脑海中最熟悉的那段旋律寻找不一样的回声。
串起这段发现之旅的,正是那一份又一份的歌单(Playlist)。恰逢最近 Windows 平台上出现了一款体验极为出色的第三方 Spotify 客户端,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Spotify 歌单的使用技巧。
文章开头提到的 Windows 平台第三方 Spotify 客户端名叫 Xpotify,在最近的《Netflix、Spotify、豆瓣 FM…… 10 款第三方桌面客户端让这些服务更好用》一文中我们其实已有简单介绍。
老王,你在干啥?大白天的闭着眼睛,偷懒呢?
这叫「冥想」,为了帮助我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冥想?我看你是在空想!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自己的习惯,虽然经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但是真真确确地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生活幸福感或者工作专注度。这些习惯,通过塑造一种仪式感,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或者感同身受,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了一种「理想的状态」。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在写作前点上香薰蜡烛,然后在手边放一杯红酒,打开最喜欢的歌单作为背景音;有些人喜欢在下班回家后,冲一个舒服的热水澡,然后敷上面膜开始玩消消乐游戏;有些人喜欢在周末和家人去教堂做礼拜,除了可以提醒自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能促进与家人之间的交流。
那么,本期的「和派聊聊」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养成了哪些会产生仪式感的习惯,让你在那一刻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幸福或者工作特别专注。我们将从中选择一位幸运读者获得价值 50 元的京东礼品卡一份。
2018 年, NOMO 一夜爆红,成为继 Gudak Cam 和 HUJI Cam 后,又一个在手机摄影界掀起怀旧复古风潮的相机 app。如今,NOMO 依旧火热,HUJI 和 Gudak 表现稳定,而最近在胶片相机 app 圈,也冒出了像 FIMO 这样的新面孔,那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款新人 app 吧。
NOMO 的拟物设计我非常喜欢,从图标、按钮到机身上的划痕都非常细致,像这台 XWide 甚至将「原机镜头会遮住一部分取景器」都还原了出来。
而打开 FIMO 可以看到,界面布局与 NOMO 类似,由取景框、快门、切换前后置、闪光灯、相册 / 暗房等部分组成,取景框虽然不支持放大取景,但其大小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模拟相机逼仄的平均水平。屏幕中央的的裂像对焦指示圈,虽然不能真正检验是否合焦,但也可以作为构图的参考。
不同的是,NOMO 采用了更换相机的玩法,而 FIMO 的模式是更换胶卷。出道至今,NOMO 已经推出了十余款相机,如果说订阅 NOMO 像是「坐拥多款相机」,那么 FIMO 给我的感觉是「一台相机 + 一堆胶卷」。点击胶卷,你甚至可以看到负片,当然,点进去还是正常的照片。
拍摄效果依然是经典的「随机漏光+边框+日期+调色」形式,胶卷的名称和 FIMO 的 logo 会出现在边框上,无法通过修改设置去除。
NOMO 的交互一直是业界典范,以最早推出的 INS W 为例,摁下快门后,画面不会立即出现,而是慢慢从白色相纸中显影;如果你等不及,还可以像现实中甩相纸一样摇晃手机,加速显影,令人不禁感叹「Wow, awesome」。
而 FIMO 在这方面也不乏细节:打开和关闭机背时,提供了轻微的震动反馈;由竖排转为横拍时,机身上的参数也会随之转向,便于确认;在胶卷介绍页面,胶卷甚至会随着手机陀螺仪转动。
FIMO 为每一款胶卷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基本参数、生产商、生产年份、推荐场景及相应的样片,便于胶片摄影新手了解这些经典胶卷。但对于胶卷品类不熟悉的用户,可能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才能在拍摄时迅速找到想要的胶卷。
目前 FIMO 提供了 7 款胶卷:
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尝试用不同的胶片来创作。
长图拼接:FIMO 自带了长图拼接功能,你可以将用同一卷胶片拍摄的照片有选择性地进行拼接。
暗房式相册:与大部分竞品 App 的相册不同,FIMO 引入了暗房的概念,在暗房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胶卷拍出的照片,当然,也可以点击胶卷负片查看单个胶卷的作品。
「如何尽可能地在手机上还原出现实中胶片相机的操作感」是这类 App 的共同追求。售价 ¥6 的 Gudak 把使用胶片相机的「仪式感」还原到了极致,每卷胶卷可以拍摄 24 张照片,且用完后需要在 1 小时后充电 / 重拍,3 天后才可以查看照片。
FIMO 也在一些环节上放弃了效率,如更换胶卷和进入设置页面时,都需要打开胶片通道。但为了避免太高的拍摄成本给用户带来困扰,虽然在机身上记录了当前地拍摄张数,但这只是单纯的模拟,并没有严格遵循「每卷 36 张,拍完才能冲洗」的规则。
遗憾的是,FIMO 暂不支持导入照片和双重曝光,开发者表示下个即将到来的版本将解决这些痛点。这不难理解,毕竟 NOMO 刚推出时也只有两台相机。
我真正担忧的是,采用更换胶卷来获取不同体验的形式,本质上与滤镜更换无异。事实上既然是模拟滤镜,那么根据拍出的照片和扫描仪预设,理论上其实是可以反推出参数的,用 VSCO 等 app 就可以模拟得很逼真。NOMO 在不断推出新相机,用创意玩法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增加老用户黏性,那么,固定画幅、单一机身的 FIMO 该如何在相对饱和的胶片 App 市场杀出重围呢?
我有幸联系到了 FIMO 的开发者,在被问到「打算如何杀出重围?」时,他们这样回复:
没有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只是单纯地想把手机上模拟相机这件事做到极致,NOMO 的拟物界面、 Filmborn 的黑白质感、Hipstamatic 的胶卷都是十分优秀的亮点…… 可能是我们一直没有心目中的那双滑板鞋,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做一个。
目前, FIMO 共推出了 7 卷胶卷,除 HK 200(可试用 3 张)需 ¥6 内购解锁外,均可免费使用。如果你只是需要一款好用的拍照 app,又痴迷于胶卷的质感,那么 FIMO 完全足够。如果 FIMO 日后能在玩法上下功夫,我想,让它成为手机里唯一一款胶片相机也未尝不可。
毕竟,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相机可选择,而是用好手头唯一一台「相机」。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 FIMO。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你的邮箱中,有没有收到过类似的邮件?乍一看,这封邮件好像是专门为你而发的,邮件标题里写着你的名字,内容中写了你的大学、专业等等个性化信息。但仔细一想,你又肯定知道,这种类型的邮件,绝无可能是对方专门为了你而撰写的,肯定是批量群发的。
如果你的岗位是互联网运营,那么你对这样的邮件肯定不陌生。通过邮箱触达用户时,加上这些个性化的内容,显然用户会更愿意点开和了解。一般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这样的邮件往往会有研发的参与,能够帮助你自动批量生成个性化的邮件。不过,如果你只是想自己试试手,其实完全无须研发的介入,通过 Word 也可以做到。而且,通过本文你会发现,除了生成这样的邮件之外,它还有不少应用的场景。
在 Word 中,许多人最陌生的选项卡可能就是「邮件」了。的确,如果不熟悉 Word 的话,切换到这个选项卡,一半多的按钮都是不可点击的状态,唯一能点的几个按钮,点击后又会跳出来一堆不明所以的子选项。
但其实,这个功能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固定模板来批量生成动态内容。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回过头去看看文章开头的那封邮件,这个概括有三个核心定义: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看,这种模板固定、内容动态的,不一定只能是这种邮件。没错,这可能是 Word 中从命名上来看,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功能了。「邮件合并」并不仅仅只能生成邮件,相反,只要这个文件符合模板固定、内容动态的条件,它都可以用其来生成。例如,像工牌、标签、准考证、工资条、邀请函等等,都符合这个特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具体案例,来尝试第一次使用邮件合并,了解它的基础功能。
比如说,公司年末评选出了需要表彰的员工,为了给员工更多的荣誉感,现在需要制作一批奖状。假设现在共有超过 50 名员工获奖,如何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快速地批量生成所有奖状呢?可以看到,和前面邮件的案例很像,每一张奖状中,在变化的动态内容有:公司分区、员工姓名、工号、所获荣誉这四个变量。
苹果今天正式向媒体发出邀请函,确认今年 6 月 3 日在圣何塞的 McEnery 会议中心举办 WWDC 大会。邀请函采用了霓虹灯手绘风格,和 3 月份时申请门票上的设计元素不同,这一次邀请函上的主角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独角兽。初步猜测本次 WWDC 将会出现 Mac Pro 的相关信息,同时 Project Marzipan 也会有最新的进展公布。少数派也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届时会在现场为大家报道关于大会的最新消息。
除了向媒体发出 WWDC 邀请函,苹果也在今天 更新 了 WWDC 应用,在更新的应用中用户可以在设置部分更改应用的图标颜色,同时应用还加入了 WWDC 主题的 iMessages 贴纸;会议议程部分,新的项目议题目前使用占位符代替,6 月 3 日后会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