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Create and Share
根据《卫报》报道,由于担心空气污染,伦敦部分地区当局禁止在街头运营冰激淋车。
据报道,伦敦卡姆登自治市已经禁止 40 条街道上的冰激凌车运营,并立起“禁止冰激凌交易”(no ice cream trading)标识,增加执法巡逻人员,对仍在原地卖冰激凌的卖家处以罚款。禁令被严格执行。威斯敏斯特市的情况相似,预计推出交易法以阻止学校附近的冰激凌车四处游荡。
伦敦地方当局法案(The London Local Authorities Act)允许街头冰激淋车在特定区域进行 15 分钟交易,但在该日剩余时间不能返回那个地点。
禁令原因来自冰激凌车的尾气排放。冰激凌车贩卖时需一直保持发动机的开启,以便为冷却机与软冰激凌机供电,但大多数冰激凌车使用柴油发动机,排出如黑碳、二氧化氮的高含量化学物质。科学家声称这影响儿童的肺部发育,引发哮喘。
一位议会发言人解释道,在这些地区针对冰激凌车,原因不单为污染,还包括来自学校的投诉、造成交通堵塞,以及非法交易。
伦敦绿党议员 Caroline Russell 则告诉 Evening Standard,“这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他认为伦敦 4 月 8 日生效的超低排放区(ULEZ)已有成效,但为污染买单的方法还不够,“在街上游荡的车辆将在未来几年内消失”。
2019 年 4 月 8 日开始,伦敦针对改善空气质量,正式推行每天 24 小时、每周 7 天的超低排放区计划,强制要求进入该市中心区域的车辆满足 ULEZ 排放标准,不符合的必须支付每日费用才能行驶。收费标准为大多数车型(汽车、摩托车或面包车)每日支付 12.5 英镑;重型车辆收费 100 英镑,包括卡车(超过 3.5 吨)、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超过 5 吨)。从 2021 年 10 月起, ULEZ 边界将扩张,建立一个南部环形的更大区域。据《卫报》报道,3/4 伦敦人对计划表示支持。
不过低排放区的建立,意味食品服务业车主将限制进入市中心,或被迫放弃生意,比如许多冰激凌车车主,无力负担购置新车和保险费。过去近 10 年,英国的 2 万辆食品车队已减少 1/4。
一些冰激凌车商贩对变化做出回应,指责当局未经协商就执行禁令,从而影响他们的生计。经营冰激凌车 Twin Top Ice Cream 已 25 年的 Cengiz Ahmet 对《每日邮报》说,“还有什么比向公众出售冰激凌更无害、无辜且传统的行当?”另一位商家则说,“很明显人们对污染忧心忡忡,但应该存在一些替代品支持流动卖家的生计。”冰激凌车是英国文化一部分,有着如同传统英式酒吧一样的位置,如今这些小酒馆也在衰落。
有批评者对禁令的做法质疑,表示为何不鼓励冰激凌车更换清洁的发动机,还是说执行禁令的做法更加简单。部分地方议会正在参考这类意见,比如里士满与陶尔哈姆莱茨区,考虑在公园和市集中安装电源点,使冰激凌车能在营业时不再需一直开启发动机。
题图来自 Paul Trienekens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VOL.2406
插画
喜欢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听劝的,你以为我在遭受冷遇的时候,没有劝过自己吗?
9
May 2019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成事?
如何成事?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这些问题一直困惑许许多多的当代中国人。
我也有很多相似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源于中国,但给我最好帮助的,也还是中国古书和先贤。这其中,我读曾国藩的书最多、最勤、最有收获。纸的背后写满了:成事!成事!成事!
在我看来,曾国藩是成事学的千古第一人。他为师为将为相,立德立功立言,救过中国几十年,写过几千万字(不确定多少是他写的、多少是幕僚写的)。更重要的是,他做实事,在非常难做事的晚清,他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而且他写的东西都围绕着如何成事,提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法论和修炼法门。
曾国藩是很一个传统的人,传统的儒家精英。他的时代是一个读四书五经的时代,他的儒家精英意识、领导意识、使命感、救世感非常强烈,这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的时代,精英们都在变着花样“割韭菜”。
曾国藩眼中的成事,很传统,就是马三立的“三立”, 立德立功立言 。
立德,通过言传身教,公德无量,私德无亏,给他的部属、他的家人以及晚清的中国士人们树立起了一个社会精英的标本。这种精英意识,从曾国藩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五四前期。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立功,结束了太平天国,开启了洋务运动,给大清朝续命五十年。
立言,这方面他不够文艺,有点失败,没有名篇名诗流传下来。
古往今来的大成就者都是这样。立德立功立言一边做事,一边唠叨,一边修炼着三观和方法论(“德”)。生前身后,事功、文章、三观和方法论哪个更加灿烂,那就要听天由命了。孔丘是这样,司马迁是这样,苏东坡也是这样。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如何避免做一个油腻企业。
油腻,不仅是人的事,也是结构的事。政府如是,企业也如是。人到中年,容易油腻,企业发展到稳定的阶段,更容易油肱。
如何避免做一个中年油膩男,如何避免做一个油腻的企业,重点都在管理,前者管理自己,后者管理他人。
曾国藩成事的方法,简单说就是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事情。
管理自己,管好自己能做的,管好自己不能做的;管理团队,他给团队提了两个基本要求:不睡懒觉,不撒谎;管理事情,他的名言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成事,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是一句老话,“取人为善,与人为善”。这句话的意思和我们平时理解的不同。简单说就是,集取团队认定的好,把团队的每个人变得更好。
曾国藩最擅长的是,在成事的同时,也成就别人。有雄心,无私心,这一点很难。管理者应该学的是这个: 内心最深处要有一股蛮荒之力。
成事不易,修炼成一个成事的人更难。一个成事的人想成大事,还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在不朽的路上九死一生,“一将功成万骨枯”。
曾国藩早期打仗,屡战屡败,被人骂死;中期也想过退出,沧海一声笑、不问天下事,但自己已经把这么多人忽悠起来了,怎么好意思走?当时起兵的初心是不贪财不怕死,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被人骂?本来不是投机取巧的人,不是荷且自全的人,如果苟且巧退,看着被忽悠起来的人为了忠义冲锋陷阵,丢不起人啊。丢不起人,做不到,只有继续干下去,不走回头路。
他说:“魂魄犹有余羞!”这不是“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的诗意,而是任重道远、誓不返顾的决绝。前面是必然的辱骂和很可能的死亡,后面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修炼成了的成事人,还能一往无前,除了对成事方法论的谙熟、对不朽的渴望,内心最深处还得有一股蛮荒之力。这股蛮荒之力要靠基因、靠命里有,靠念这本书不行,靠念什么书都不行。
今天,知道“魂魄犹有余差”,丢不起人,几人能做到?
成事,可以让人身心自由。最近几年,“焦虑”成了一个关键词,描述我们的社会的关键词。一个亿成了小目标,三十岁就要财务自由。每个人都在想如何成功,每个梦都在想成功了后如何如何。这不正常。
正常的社会,没有那么多成功者。成功,三分力气七分运气。没有成功这个胡萝卜,人生还有何意义?
我的结论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事,做你自己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地把它做成,做好。
成事,不能让人财务自由,可以让人身心自由。身心自由的爽,是类似宗教的体验,持续做事,持续成事,持续自由,持续爽,人生就充满了意义。
我总结了一个成事公式:成事=诚x(勤+慎)。
诚的意思是不欺,诚心正意。欺骗自己多了,最终会被自己欺骗;欺骗世界多了,最终会被世界抛弃。
在不欺骗的基础上,如果还想成事:那就只能谨慎自谦,不过分涉险,不过分满足,总觉得自己的修为还没登顶,心心念念,惴惴不安;那就只能勤苦耐劳,用尽笨功夫,绝不走捷径,把其他人吹牛逼、泡妞和吹牛通泡妞的时间用来读书、行路、修行、做事。
而做事的不二法门则是: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南宋儒家两大宗师,陆九渊讲“立乎其大”,朱讲“铢积寸累”。曾国藩融合二人,“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是做事的不二法门。
如果只记曾国藩的一句话,就记“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做事情,做项目,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做管理者,要时刻看到全局,掌控到全局;做一个好的管理者,还要看到自己的局之外,更大的局,整个产业的走向,整个社会的动态,哪里是风口,那里是陷阱,哪里是未来。这都是“大处”。
但事情是一件件做的,局面是一点点突破和完成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这都是“小处”,要扎扎实实地做好。
“大处着眼”需要更多的天赋,“小处着手”不需要太多天赋,俯下身段,埋头苦干,时间长了,就会了。
“小处着手”掌握之后,再练抬头看路、“大处着眼”,效果也很好。即使练不会或者练不好,还是有“小处着手”看家护身,还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当然,成事也要高明、精明。 在成事的诸多要素中,如果排除“命”“运”等等非自身要素,“明”是第一重要的元素。
“明”字有两层意思:高明和精明。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高明和精明与现代汉语常用的词义不同。
高明是指有大局观,能跳脱具体事物、具体人物、特定时代、特定心性,看到不变的规律、问题的核心、处理的原则。能高明,能见山河之旷远、人心之顽固、世间之轮回,也就能降心抑志,窥见万事万物寂静涅的底色,也就渐渐归于平实。
如今,佞人太多,虚招太多,太多人混了太久了,更多人被晃点太久了。行胜于言,质胜于华,既是曾国藩做事的特点,也是用人的慧眼。
精明是指有精密度,调查研究获取足够详尽的信息,不想当然,多方推理、反复论证,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不拍脑袋。能事事求真、求精、求准,俯下身段,实事求是,从不“我以为”,从不走捷径,也就渐渐变得实在,也就渐渐归于平实。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明是大处着眼,精明是小处着手。做事没有真正的捷径,于高明和精明两个角度反复做实事,反复磨炼心性,就是捷径。
还有一点,真正的精英,其实都是精力上的超人。
成事有很多理论,但所有理论都有一个前提:精力旺盛,精力过人,精力持久。真正的精英都是精力上的超人,没有体力和脑力著谈什么做事和成事?不能吃苦耐劳内心强大到混蛋,奢谈什么带千军万马走过雪山和草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
心神是君,胴体是臣,如果做到累身不累心,再怎么累,也累不垮,甚至还很快乐。
曾国藩讲养生,也是大实话:少操心,少纠结,少烦恼;多走路,多健身,多运动。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我观察到的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一一 “省思虑,除烦恼” :少看手机,把平均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控制在四个小时之内,省出来的时间,读书、思考、喝酒、聊天、发呆、滚床单。
“行步常勤,筋骨常动”:一周至少集中锻炼两次,每次一个小时,约饭约在三公里以内,饭前疾走去餐厅,饭后疾走回住处。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一脑门子心眼和心思,一刻都不停止。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候的心思也可能不一样。
每个人的三观形成之后,因为基因的力量、原生家庭的影响、教育的积累,非常难被常规手段改变(洗脑等等非常规降维攻击手段除外)。
作为一个想要成事的领导者,尊重以上事实,不要妄图改变每个人的想法,不要妄图在每件事儿上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甚至不要让不同人的不同心眼和心思(特别是那些负面的心思和心眼)影响到自己。
领导者身处高位,笃定不易,不去想周围人的心眼和心思,既然想也没用,那就索性不想。把力气花在能使得出力气的地方。
难得糊涂,吃得下,睡得着,老实最安全。 绝大多数的心眼和心思会如浮云放去,绝大多数的矛盾和不祥会在置之不理的懵懂中消失。
责任编辑:张拉灯
...
"This is not a snow-capped mountain," says Your Shot photographer Hu Qing. Rather, the wind has whipped sand dunes in and around China's Pamir Mountains, feats of nature that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To capture this image at night, Hu used a long exposure of two minutes.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无猫联盟抱团取暖中
几天前,触乐来了一位新老师(你们很快就会在夜话或头条中见到他)。新老师的存在让我感到十分不安,原本,坐在办公室里"不是猫党"的老师仅仅只有一位,在他到来之后,就变成了足足两位。呜呼哀哉,猫党一统天下的伟业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
在一个"人人有猫"的办公环境里,身为养猫的"云玩家",我常常受到来自同事们的精神暴击。
可爱的猫猫一号
迷人的猫猫二号
聪慧的猫猫三号(读者朋友们可以猜猜这些可爱的猫都来自于哪些老师,一谈到猫,他们总是滔滔不绝)
像我这样,目前没有条件养猫的人,就不得不另辟蹊径,想想其他办法。
不少游戏自带养猫功能,如《怪物猎人:世界》中不仅能捏脸,还能捏猫。也有游戏干脆把"猫"作为吸引人的重点,如《猫咪后院》,但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你不能真的撸猫。
模拟猫咪的叫声容易,相信不久之后,在越来越真实的游戏画面中,猫的外形也会变得和现实中几无区别,但如何模拟出温暖的、绒乎乎的、摸上去就立刻能感受到幸福的毛皮,这看起来简直是项不可能完成的功课。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猫正踏着优雅的步伐,趾高气扬地站在我面前,大声说道:"放弃吧,渺小的人类!你们能够模仿我的声音、我的外形,却永远摸不到我的毛!不成为我的奴隶,还妄想得到喵星的恩赐,这就是人类的贪婪和懒惰吗?"
不!我一定要为云养猫的游戏玩家们寻找到活下去的道路!我将目光投向了VR领域,科学家们一定有办法!
果不其然,我发现,好几家专注于VR的工作室正在研究触觉模拟材料,一个办法是利用微型气囊充气、放气进行压力模拟。气囊藏在2毫米厚的硅胶片之中,每秒钟能够充放气数十次。每个气囊如同游戏中的单个像素点,当它们协同工作时,就为玩家创造出独特的触觉体验。另一种可行的办法是电流模拟,它是一种不到半毫米厚度的薄膜,能够根据流通的电荷收缩、弯曲,对皮肤施加压力。
气囊模拟法的装置构造图是这样的 ……总之,它能贴在皮肤上模拟出触觉就对了
假以时日,在游戏中撸猫也未必不可行嘛。
我的同事牛老师拥有一只可爱、聪慧又乖巧的猫,我十分艳羡,只不过,在一次午休吃饭时,我看到他手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爪痕与牙印,也不由得心生同情。
"被猫抓是养猫体验的一部分!"牛老师义正辞严地说。
可我的梦想,却是拥有一只不用喂食、不会生病、大小便规律、性格温顺,长得还特别可爱的猫。当然,梦想的定义,一般都是有生之年不太可能实现的事。
人类的贪婪大约永无止境,办法总会是有的。理论上来说,既然能造出机器人,自然也能造出机器猫。
不是这台机器猫啦 ……不过,给我一只蓝胖子,我当然也不反对
猫的骨骼可以使用金属制造,毛皮也可以用人造毛。可是,每只猫的性情不同、行为各异,一架空有猫的外观,只会做有限几个动作的机械并不能配得上"猫"这个伟大的称谓。
但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让我们招募几万只猫,用传感器记录下它们的行为,例如,在不同场合下的反应、对主人的习惯动作等,然后再将这些数据输入深度学习系统,训练AI如何表现得像一只真正的、高贵的、优雅的猫。AI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贝塔*猫"。
我把想法分享给了同事,不想遭到了陈老师和谭老师(你们很快就会见到他)的一致反对:"机械猫是没有灵魂的!"虽然我不知道猫的灵魂在哪,但他们的意见听起来很有道理。想象一下,"被子里长出了猫"和"被子里长出了机器猫",这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景,后者的重量足以造就一出"某阿宅家中不慎被宠物压至骨折,好心舍友送医急救"的悲伤故事。
说到这里,我也发现了,自己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多字,胡编出这许多稀奇古怪的办法,都是基于一个更为悲伤的事实---- 我根本没有猫。猫是世界的宝物,却偏偏不属于我。
某位老师的家猫隔着屏幕对我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自己从 2012 年开始接触 Mac 电脑,到现在已经有 7 年之久。虽然这对一些老 Mac 用户来说时间跨度并不算久。
不过过去的七年里,Mac 电脑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 Mac 电脑的国内软件生态也越来越好。要知道我一开始使用的那个时期,Mac 上很多软件甚至都没有中文版本。但即使如此,目前很多人对于 Mac 电脑还有着极大的使用误区,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所以,我一直想要写一篇 Mac 电脑的「新手入门」解答手册。为刚刚使用 Mac 电脑的用户提供一些帮助,能够物尽其用。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如果你了解我的写作风格,可能会知道这一定又是一篇「长篇巨制」。是的,你猜对了。所以伴随而来的一定会有人问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其实完全没有问题,我只要把这一篇文章拆分为十篇就可以了,还能有更多的阅读量。但这样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解渴」。
如果你要是日后遇到问题想查找起来,一篇就解决了肯定是最方便的。所以这篇文章最适合的莫过于 Mac 电脑的新手,你只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避免非常多的麻烦。以后也就再也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地问别人,这才是真正的节省时间。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提供一个文章基本梗概,你可以随时查找:
我们也会把这篇文章直接做成一本电子书,任何苹果用户都可以在 iBook 中阅读,并可以通过目录快速查找。
我们也把文章提到的所有网站或者是资源,提供了一个打包文档,包含本篇本章的 PDF 版本,你可以直接在我们的评论区获得。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购买 Mac 电脑,并且还在为买哪一款而犹豫,可以先看看我们之前写的《Mac 购买指南》1 。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快速对目前的 Mac 电脑型号做一个总结:
以上是笔记本,下面是台式机: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被问的问题。首先 Windows 电脑和 Mac 电脑之间的优劣不是本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各有所长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对错。
但如果你已经购买了 Mac 电脑,就请一定不要装 Windows 并长期使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Mac 电脑的售价并不低。而高昂的售价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 Mac 电脑上的 macOS 系统。非常多的专业工作者购买 Mac 的直接动力就是 macOS 的优势。
如果你选择了装双系统,就意味着你购买 Mac 电脑的很大一部分钱白白浪费。更夸张的是,Windows 系统在 Mac 电脑上的体验非常不友好。发热严重,性能孱弱,使用体验甚至不如 Mac 电脑一半价格的 Windows 电脑。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使用 Windows 系统,那我还是非常真诚地建议你选择其他品牌的 Windows 电脑。
而且,即使你以前使用 Windows 电脑,现在想要使用 macOS 上手也真的非常简单。基本上只要适应一段时间就会完全融入其中。而此时 macOS 的优势将会被完全发掘出来。
当然我知道部分用户还是会有一些特殊需求,例如网银或者是公司特殊软件之类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使用「虚拟机」的形式。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 Windows 系统做成一个软件,这样你可以在想用的时候打开一个软件就可以。
不过虽然虚拟机在应付一些轻度任务是没有问题,但如果你说想要玩一些大型只兼容 Windows 的游戏,相对会非常吃力。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装双系统,我们这里有简单的两点需要说明:
但最好我们还是希望,既然你已经选择了使用 Mac 就还是尽可能地使用 macOS,这是它值这么多钱的本质原因。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如果是正规的苹果零售店不会免费帮你装 Windows 系统。如果一家店说帮你免费装,很明显是盗版。与此同时,你要考虑一下这家店的正规性。
可能是因为很多人使用苹果设备的习惯是来自于 iPhone,所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 Mac 电脑只能从 App Store 下载软件。而不幸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Mac 电脑的 App Store 的软件丰富程度是远不如 iPhone 的 App Store 的。这就给很多人留下了这个电脑「连 XXX 软件都没有」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 Mac 它还是一个电脑,所以它也可以像 Windows 电脑一样,从网络上直接下载软件。
一般来说,如果你需要什么软件,可以到对应软件的官网上找到对应的 Mac 版本。或者是,我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软件名称 + dmg」即可。其中 .dmg 文件你可以把它当作 Windows 电脑上的 .exe 文件,是软件的安装包,一般来说它长这样:
如果你是从 Mac 的 App Store 中直接下载的软件,就如 iPhone 一样,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进行下载。不过如果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软件,一般来说 Mac 都会问一下:
在你点击「打开」以后,就会正常安装。但你可能会碰到说应用不让打开的情况,并告诉你这是不信任的开发者。这是因为对于 Mac 来说,应用分三个类别,即从应用商店下载、从网络上下载但是包含 Apple 官方认证签名的、从网络上下载没有包含 Apple 官方签名认证(可能意味着风险)。
如果是第三种,你打开的时候可能就会被阻止。不用担心,如果你确定这个软件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设置 - 安全性与隐私」中看到你刚才要打开的应用,直接点击「仍要打开」即可。
Mac 上其实有非常多好用的软件,如果你想要了解直接在「果核 Group」公众号后台中回复「软件」即可。
这也是我见过最多的误区之一。很多人买了 Mac 之后立刻要装 Windows,就是认为 macOS 没有 Office 软件。答案很清楚:
有,而且有很多选择。
首先 Office 一直在 macOS 上都有,但因为没有进入 Mac 的 App Store 而需要去微软官网下载购买,所以很多人自动理解为没有。而且 Windows 电脑盗版猖獗,而 macOS 的盗版资源相对较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好消息是,现在你已经可以从 Mac 的 App Store 直接下载 Office365 使用。当然,这肯定是付费的。但并不是只有在 macOS 上才是付费的,而是在 Windows 上也需要付费,并且价格基本一致,只是大家习惯盗版。
当然,macOS 上 Office 软件有一部分功能阉割,如果你是一些对 Office 软件功能要求很进阶,例如 Excel 的金融相关用户,实在抱歉我还是真的建议你使用 IBM 之类的 Windows 电脑。不过,大多数普通用户完全可以放心使用,Office 虽然是一款人人都有的软件,但是大多数人仅仅是使用了其中小部分功能。
其次是 WPS,它最近才刚刚在 Mac 平台正式登陆。WPS 也是日常工作最为常见的办公软件。相比较于 Office,WPS 更加亲民一些。不仅仅是价格更加友好,一些功能也更加「接地气」。目前 WPS 也已经可以直接从 Mac App Store 直接下(说到这里还真的蛮感慨的,我在一开始使用的 App Store 里空空如也)。
而且 WPS 是账号会员,一个账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登陆。例如我可以在我的 iPad Pro 上使用同一个账号,还能文档云同步。我自己相较于 Office 会更推荐 WPS 一些,毕竟是中国人做的办公软件,很多功能特性更加本地化。
最后还有 iWork 套件。这是苹果自带的办公软件,最大好处就是免费。只要你购买任何的苹果设备,都会自带这些软件。苹果的 iWork 套件最大的优点是美观易用,其实如果你的工作并不是特别需要频繁和其他人交流,或者是你的工作圈子大家都是 macOS 的话,我非常建议你使用这些软件。
这其中我想要重点说说 Keynote 这款软件。这是跟 PPT 一样的软件,但是它的美观和好用在我心里是远好于 PPT的。最为重要的,它的稳定性极高。如果你仔细留意,一些国内科技品牌的发布会基本全是 Keynote 制作。一部分是因为它们真的好看,但更重要的是真的稳定。所以如果你的 Keynote 的目的需要自己展示演讲,十分建议你尝试一下 Keynote。
虽然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大部分软件需要去对应的官网下载。但是我觉得修图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还是有必要单独说一下。
先说修图软件,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 Photoshop。有是一定的,毕竟 Mac 电脑是大部分创作者的首选就是因为稳定的专业软件环境。但 Photoshop 在国内的正版购买途径非常的繁琐,而且价格十分的高昂,远超国外。所以我这里有两个建议:
那么说到视频剪辑软件。目前来说,在 Mac 上最为主流的视频剪辑软件是 Final Cut Pro X(简称 FCPX)和 Adobe Premiere Pro(简称 PR),当然现在也有一些 DaVinci Resolve(通常称为「达芬奇」)的用户,但还是没有前两者大众化。
首先说 PR,这是一款全平台软件。也是来自大名鼎鼎的 Adobe 公司,所以获得方式和前面提到的 Photoshop 是一样的。这款软件好处是因为全平台,受众多一些,网络上学的资料也多一些。
但是劣势是我认为这款软件对于新手入门并不友好,尤其是它是你学习的第一个 Adobe 软件的话。而且,它在 macOS 上特别吃电脑的配置,还易出现问题。无论是在剪辑、渲染、输出各方面想要体验好就要求你的 Mac 配置极高。简单来说,我不是不推荐 PR,而是不推荐 Mac 上的 PR。
FCPX 是我使用的视频剪辑软件。这是一款 Mac 平台独占的视频剪辑软件。所以很多人甚至是为了这款软件而选择购买 Mac。这款软件的好处就是对于新手非常友好。各个功能都是简单直接,而且运行得十分稳定高效。
PR 上如果软件崩溃很有可能剪辑文件全部丢失从头开始,但是 FCPX 实时保存,就算崩溃也不会丢进度。所以这也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FCPX 的原因。而且 FCPX 对于 Mac 硬件的优化非常好,相比较而言即使你的电脑配置不高也可以顺利完成剪辑。这款软件的价格是 1999 元人民币。
但这款软件是买断制,一次购买终生使用(学生有优惠)。前面说的 PR 并不是免费软件,它也像 PS 一样需要收费的,而且是很高的订阅制度。只是因为大多数情况大家用盗版,所以觉得免费。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就是文件格式不兼容,所以这里各种文件名称就不介绍了。直接说解决办法,我们只要下载一款叫做 NTFS 的软件就可以。使用这款软件以后,我们就可以任意地使用一些不兼容格式的硬盘。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脑已经开始使用 USB-C 接口。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不知道其代表的含义,没有关系。你只要知道这是未来所有电子产品的接口趋势,它的优势就是一个接口可以搞定所有事情。但是毕竟是未来,所以现在还有很多接口插不进去。比如说,你的 iPhone 的 Lighting 线就插不进去。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根转接线。目前来说,最为基本的转接线就是一条 USB-A 转 USB-C 的转接线,如下图:
苹果官网即可购买。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可能需要的接口越来越多,比如想连接硬盘的同时连接外接键盘等等。所以在这里我最为推荐的是扩展坞的形式。所谓的扩展坞就是可以直接给你更多接口选择的产品。扩展坞非常多,只要按需购买即可。
这样你可以连接各种设备,包括 SD 读卡器、HDMI 连接显示器等等需求都可以满足。
很多人买了很高配置的 Mac 电脑,回去兴高采烈地打开电脑使用。不过你可能会懊恼地发现,电脑不一会就回狂转风扇,温度升高,掉电快。尤其是在一些网页中看直播的时候。这绝大部分是因为 Mac 电脑对于 Flash 的支持不友好。
要问为什么,这里面有历史渊源。因为乔布斯认为 Flash 是非常差的产品。所以我们这里的解决建议就是,更换为 HTML 的方式进行播放。目前主流的视频网站基本上都已经支持了这点。HTML的好处就是节能、节省资源。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Mac 续航优秀的原因。
当然目前很多视频网站也是有 Mac 版本的,而且由于苹果的政策严格,你会发现相比较于 Windows 版本几乎没有广告。
比如爱奇艺。
如果你是一个美剧迷或者是电影爱好者,避免不了各种资源。但是你可能会遇到各种视频资源无法打开的情况。所以我在这里推荐一款 Mac 上非常强大的影片播放软件:IINA。
这是一款几乎可以打开所有格式影片的软件,只要你能在网络上下载的基本上都能打开。而且这款软件的播放体验非常好,不占用过多的资源,保证续航。还有非常贴心的在线搜索字幕功能。一不小心下载到生肉也不需要担心。而且这款软件是完全免费的,所以你现在就可以直接搜索 IINA 下载,或者你也可以在我们的评论区直接获得网盘链接。
在解答了以上的基本疑问以后,我们可以接下来就聊一聊关于如何用好 Mac 的一些技巧。不过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强烈不建议购买 Mac 以后使用 Windows 系统,如果现在你已经这么做了,那么下面的内容也就不需要再看了。
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在使用 macOS 为前提的。
我们先从触控板和鼠标开始吧。Mac 电脑的触控板一直是 Mac 电脑的标志。这是你在所有笔记本电脑中可以使用到的最好用的触控板。所以大部分 Mac 用户很少使用鼠标,因为只要学会使用触控板就够了。
先说一个小细节,很多用户不知道近几代的 Mac 的触控其实是完全不可按压的。你在使用时感受到的按压感是通过振动来模拟的。因为模拟效果太好了,所以你完全没有发觉这实际上是无法按压的。这样的好处非常多,比如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在关机状态下你再按压,就发现完全没有反应。不要担心,这并不是坏了。
使用触控板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了解手势操作。其实,如果你刚刚了购买一个 Mac,一定要先打开设置,在设置里的触控板里,你只要花几分钟就可以搞清楚大部分的操作和设置。
首先要做的一个设置就是勾选「辅助点按」。这样一来你两根手指一起轻点就相当于「鼠标右键」。
一般来说我也会设置「轻点来点按」。这个可以节省你很多的力气,点击是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操作,每一次都要用力点按还是很累的。所以如果设置了「轻点」的话,就可以像触摸屏一样。
你可能不理解「查询与数据检测是」什么含义,其实你可以理解为手机上的「3D Touch」。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个链接,你单指用力点按以后,就可以快速浏览链接内容,而不需要打开。这个功能还可以在一些英文网页中使用,点按你不认识的单词快速查找含义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滚动和手势操作什么的,我的建议是你直接去设置里看就可以。因为设置里提供了非常直观快速的视频演示,言简意赅。花一点时间在这里,可以让你免除很多操作上的烦恼,很重要,一定要看。
对了,在 Mac 上给任何文件重命名是可以通过快速双击文件标题来修改,省去了鼠标右键的麻烦。
所以你看,你会发现 只要你习惯 Mac 上的触控板以后,基本上就不需要鼠标。
当然很多用户,尤其是重度的文案或者是一些专业用户肯定还是需要鼠标的。先说说苹果自己的鼠标 Magic Mouse。我知道一说到苹果的鼠标很多人会告诉你很不好用。他们会跟你说这个鼠标各种「反人类」等等等。
当然,我承认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我自己却很喜欢 Magic Mouse,首先要承认我真的是因为它的颜值才喜欢的。但是这款鼠标还是有着它独特的优势的。
首先它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手势操作,比如你在鼠标上使用两根手指就可以切换应用。而且网页翻页你可以像使用触摸屏一样上下滑动而不是使用滚轮。大部分情况下,对于苹果的原生应用支持特别好。例如在 FCPX 中,我很喜欢使用它直接滑动时间线等等。
不过它的确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考虑到它较贵的价格。如果你是 iMac(Pro) 用户, Magic Mouse 是送的,所以在你出掉之前,不如适应一下,也许你会喜欢它。
如果你已经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鼠标,一般来说罗技配合 Mac 的鼠标都是有比较好的口碑。
鼠标的操作也和触控板一样,在设置中就有着非常直接的演示,你现在只要打开你的设置——鼠标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快捷键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入门用户的操作。很多人一直觉得快捷键都是一些专业软件才使用的技能。但是其实很多系统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快速完成的。你要记住按键的速度肯定是比鼠标快。并且记忆快捷键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行为。只要你记住了,就永远忘不掉。后来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肌肉记忆,甚至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按键。
在 Mac 系统中,你只需要记住三个快捷键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效率,分别是:
以上的这些操作完全是有着很广的使用场景,经常遇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一下子记住所有快捷键太多,就可以先尝试记住这三个。
当然还有一个快捷键你要熟练使用,这就是「空格键」。在 Mac 系统中,空格键可以用来快速预览文件。这里的预览可以让你快速了解到文件的部分内容,不需要打开看,这个在你文件比较多的时候,例如照片较多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筛选。
其它我认为的常用快捷键总结在下面,这里有一个规律:如果你以前是 Windows 用户,那么一般情况下 Windows 的快捷键中,Ctrl 键替换成 Command 键就可以,例如在 Windows 中,全选是 Ctrl + A,那么在 Mac 中就是 Command + A。
虽然看起来这些快捷键比较多,但是只要你多次尝试几次就可以记下来。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小技巧,你可以制作一个快捷键的便签,贴在 Mac 的屏幕旁边,这样当你想要使用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眼。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就会掌握这些快捷键。
掌握快捷键,你会发现以前使用鼠标的点按操作真的慢。
接下来我们说说 Touch Bar 这件事。关于 Mac 的 Touch Bar 一直都是具有争议。但从我的使用体验和观察来看,这属于一个「非雪中送炭功能,但是锦上添花」的功能。
Touch Bar 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快捷键直观化」的功能,它的本质目的就是想要提高电脑的 fn 键区域的使用效率。
对于专业的熟练用户基本上都是使用快捷键,所以这个功能意义不大。但是如果是新手用户,用处非常大。很多需要快捷键上的功能都可以直接在 Touch Bar 上点选。
一方面在系统级别,你可以自定义一些自己常用功能直接在 Touch Bar 上显示。这样可以快速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在软件生态方面,现在支持 Touch Bar 的软件只有一些比较知名的生产力软件,包括像是微软 Office、Adobe 系列、还有苹果的全家桶。不过 Touch Bar 在某些地方真的有一些优势,比如说在 Photoshop 中的颜色选取,常用功能的选择上,可以降低很多新人门槛。
所以总体上来看,如果你是新手入门,可以多花点时间在 Touch Bar 上,你可以进一步提升一些。如果你是专业用户,那基本上继续使用快捷键就好了。
对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Touch Bar 最好用的是在一些视频网站看视频的时候用来拖进度条,比如 B 站。
对了, Touch Bar(中文叫做触控栏)是可以自定义的,不过有一点难找。在设置里没有直接的入口,这是因为它被放置在「键盘」中。在「设置 - 键盘」的右下角,你可以看到「自定触控栏」。
程序坞也是我拿到电脑以后一定会快速设置的部分。程序坞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工具架,各种各样的软件就像是一个工具。首先默认的程序坞基本上肯定是不合理,很多软件是不常用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把一些不常用的软件清除出去。然后我们可以直接再把自己常用的软件拖入到程序坞中。
程序坞其实是可以隐藏的,你可以在通用设置中勾选「自动隐藏和显示程序坞」,使用的时候只有鼠标接近隐藏区域,才会再次出现,你就可以使用。同时程序坞也是可以调整位置的。你可以选择把程序坞放在画面的左右而不是画面的底部。
在程序坞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设置,这就是「连按窗口标题以」后面你可以选择「最小化」还是「缩放」。这里我习惯于最小化,因为这样可以快速把窗口关闭。
对了这里的窗口标题就是指任何窗口的左上角附近。
我们刚刚已经说了屏幕的下半部分,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屏幕的上半部分。也就是状态栏。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所以这里把状态栏一分为二,先从左半部分开始说起。
状态栏的左边部分基本上就是「你现在窗口软件」的「菜单栏」。各种软件的基本设置都是在这里选择。比如我使用的熊掌记,文件的导出,设置编辑器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这里最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软件的基础设置都可以在这里点开对应软件名字下面「偏好设置」中设定。之所以强调是因为很多软件的教程可能会提到告诉你「偏好设置」里选择,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语言,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来到这里查找。
状态栏的右边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展示,你可以看到包括我的名字,时间信息还有快速搜索之类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正在运行的所有软件的快捷使用入口(但并不是所有软件都会有状态栏入口)。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快速使用那些不需要打开界面就可以进行操作的应用。
说到屏幕保护,本来应该不算是一个技巧。但是总是有很多人问我下面这张图的屏保是哪里来的。所以在这里也就说一下。这个屏幕保护软件叫做「Fliqlo」,是一个非常简洁的翻页钟。你可以在我们的评论区获得这款软件的下载地址以及百度网盘版本。
对了,这款软件是有 iOS 版本的,但是需要付费的。不过这么精美的作品,值得付费。
触发角这个概念你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绝对是一个很酷的小技能。所谓的触发角的设置在设置「桌面与保护程序」里。这里的触发角你可以理解为当鼠标移动到桌面的四角会触发一个「动作」,比如启动屏幕保护。所以我一般会在这里设置为左上角「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右上角「锁定屏幕」。
这样一来,我只要想不用电脑的时候直接鼠标移动到左上角就会触发 Fliqlo 这款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当我想要人离开一段时间,不想别人使用我的电脑,直接鼠标移动到屏幕的最右上角就可以直接锁定屏幕。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可以选择,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做出一个判断。
不过我觉得右上角还是有很大的误触发几率。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设置右上角。
正好再说说壁纸吧。这里最推荐也是我自己的心头好莫过于就是「动态桌面」。目前最新的系统就是 macOS 莫哈韦。其中莫哈韦就是一个沙漠的名字,所以 Mac 提供了一个莫哈韦沙漠的动态壁纸。这款壁纸最好的就是可以随着你所在地的时间变化莫哈韦沙漠的壁纸。就像下面一样:
这个壁纸一开始就是我更新系统的动力,熬夜工作的时候面对的是满天星辰,白天起床的时候是温暖的晨光,非常符合「Mac 沉浸式」的体验。
在这里主要介绍两个知识点,一个是系统级别的分屏。在 Mac 电脑中如果你想要同时使用两个软件是可以进行分屏的。而且分屏的方式也是非常简单,只要我们使用鼠标直接点击长按软件左上角的全屏按钮就可以。
然后这个时候画面的一侧就会出现其他需要分屏软件的选择,直接可以进行选择即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的确会存在一定的软件不支持。不过根据目前我使用的经验来看,大部分都是可以的。
分屏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肯定是最大化使用屏幕。当然我相信分屏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对照的效率。最常见的肯定是边查资料边写作了。
这里有一个技巧,这就是如果你使用的是 Safari 浏览器想要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的时候,可以直接尝试从浏览器中拖拽到你的文档中。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省去下载图片之后再插入的过程了。
不过如果分两个屏幕已经限制你的效率了。那么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个可以让你分屏更加直接的软件。这就是 Magnet。
在这款软件中,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任意需求进行分屏。比如说如果你想要同时开四个窗口,就可以使用这款软件。然后通过点按状态栏,但是如果你喜欢快捷也可以(后面的标注就是)。而且分屏的大小你都可以通过图标直接看到。
这款软件收费 6 元,你直接可以在 Mac 上 App Store 获得。
购买 Mac 电脑另一个隐藏的重要优势,就是如果你有其它的苹果产品会有着极其高效的体验。其实苹果生态的最大优势是设备之间的沟通。
这种沟通有很多方面,首先最基本的是设备之间是兼通的。比如苹果设备之间的文件传递非常方便。
所以这里就特别推荐使用 Airdrop,也就是隔空投送。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现在已经熟练使用隔空投送了,但是如果你现在还在使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把手机的文件传递到的 Mac 上,那你就要「反省」一下,为什么不使用隔空投送这么好用的功能。
而且很多人以为隔空投送只能用来传递照片,并不是如此。隔空投送几乎可以传递任何形式的文件。在 iPhone 中,我们可以在任何文件点击用其他应用打开,就可以看到上面的隔空投送搜索你自己的设备。
而在 Mac 上,你只要在任何你想要的文件下右键,然后看到「共享」中就有隔空投送。
所以,下次如果你想要在自己或者是别人的苹果设备之间传递文件的时候一定要试试隔空投送。文件没有大小限制,没有类型设置,而且传递的一定都是原文件。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目前最优雅的文件传递方式。
如果说是隔空投送是设备之间的沟通,那么接下来说的是设备之间的「接力」。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是很多用户很少使用的功能。但是如果你学会了,绝对是很省心的体验。
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个叫做「iCloud」的服务。很多人认为这项服务是用来存储的,但是这项功能能做的远不仅如此。对我来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
「云同步」。
就拿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写作软件 Bear 来说。这是一个全平台软件,你可以在 iPhone、iPad、Mac 下载这款软件。之后你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写作,例如我在地铁上想要写一点东西,然后马上到家。
到家以后,我想回到我的 Mac 上继续写作,这个时候你只要打开自己的 Mac 中的 Bear,你就会发现你刚刚在 iPhone 上写作的内容就已经同步过来。你可以继续写。而如果你没有这项功能,你就需要先传递文件再继续写。
目前一些主流的生产力软件都已经具备这项功能。比如在浏览器中你观看的网页,可以随时在你所有的苹果设备之间任意切换浏览。
但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招,这个大招是我自己最为常用的「接力功能」,即:
「跨设备复制粘贴」
我有多爱这个功能呢,如果你问我什么是苹果电脑的生态优势,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一项功能。
比如,你手机收到了一段信息,像是一连串数字或者是一连串文字,你想要输入到电脑上。最慢的方式就是你在电脑上一点一点对照着手机输入。如果你再机智一点,你可能会复制写来,然后粘贴给微信的文件助手。
但如果你是 Mac,那么你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手机上复制,然后直接在 Mac 上 Command +V 粘贴就可以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 iPhone 和你的 Mac 都是一个 Apple ID,不过按道理来说本应该就是这样)。
而且这个过程完全是相互的,你在 Mac 上复制,然后在手机上粘贴是一样可以实现的。
文件传递也好,跨设备粘贴也好,很多人会觉得好像都是一些小功能。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小功能可以帮你节省的时间一定会慢慢积少成多。
对了,如果你有 Apple Watch,可以在 Mac 的设置中打开「使用 Apple Watch 解锁Mac」的功能。这样,只要你戴着 Apple Watch 一靠近 Mac 的时候,就会自动解锁,不需要密码也不需要指纹。当然,因为这个功能是你本人佩戴并解锁 Apple Watch 之后才可以使用的,安全性一样是有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 Mac 电脑的入门经验。如果你能够认真读到这里,说明你至少已经花了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这两个小时绝对是值得,它可以让你更好地使用好 Mac 电脑,更重要的是让你花在 Mac 电脑上的钱更加值得。
...分享有趣的观点,了解更丰富的数字生活体验,欢迎 申请加入 少数派 Matrix 社区 ✏️
随着调查的深入,波音管理人员在 737 MAX 飞机事故上犯的错被不断挖出来。
《华尔街日报》称,一些波音工程师和经理在 2017 年就发现机鼻处的空速读取装置会发送错误数据,导致自动驾驶系统错误的认为飞机正在异常上升或下降,继而从相反的方向改变飞行姿态。使飞机在短时间内急速拉升和俯冲,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这套被称为 MCAS 的软件原本被设计用来减少事故率,现在却成了最大安全隐患。
然而根据波音的说法, 波音高层直到印尼狮航空难发生后才被告知这一问题。理由是工程师已经照流程执行了审核程序,确定这些问题不会对“对飞机安全或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中层官员也在狮航空难后知道了这些结论。 一位联邦航空局发言人说,这些官员分析了 2018 年 11 月到今年 2 月间出现的类似空速异常警报,认为不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2018 年 10 月狮子航空和 2019 年 3 月埃塞俄比亚航空的两个航班,不幸因为这一传感器失灵而坠毁,包含机组成员在内,两起事故总共造成超过 370 名乘客罹难。飞机黑匣子记录的数据显示,两架飞机都在数十秒升高上千米然后再以类似的速率降落,最终坠毁。
波音董事会成员、黑石集团高级管理董事 David Calhoun 在 2018 年首起空难后为波音辩护称, "我不后悔那个判断(不停飞), 我不认为我们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做错了。"他说。
另一位董事会成员 Larry Kellner 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董事会在狮航飞机坠毁之前从未听取过 MCAS 软件的简报,他们也不认为检查飞机上的每一个技术特征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波音的声誉岌岌可危。
《华盛顿邮报》报道,尽管在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后的几天里,波音董事会改变了对停飞的立场。,但在事故发生之初,波音首席执行官穆伦堡给特朗普总统打电话,要求他不要停飞飞机。
隔了一天 —— 在与董事会通过电话之后 —— 穆伦伯格又打电话给特朗普建议后者下达停飞令。因为波音试图抢在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可能发布指令之前下达停飞令。
“美国政府和波音长期以来有着特殊的关系,”《华盛顿邮报》说。“几十年来,美国总统一直在为波音的利益辩护。”克林顿的高级经济顾问说波音是唯一一家他可以完全支持的公司;奥巴马聘请波音董事会成员担任幕僚长和商务部长,并极力为联邦进出口银行补贴波音外销飞机辩护。
这些似乎解释了为何历来在民航安全领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空管局马首是瞻的 FAA,会在 737 MAX 停飞这件事情上如此犹豫。在中国、欧洲航空局和其它全球绝大多数空管局停飞 737 后,FAA 的禁飞令才珊珊来迟。
《纽约时报》一篇关于波音罔顾员工意见,但求尽快制造梦想客机的报道,更是加剧了公众对波音飞机安全性的质疑,并也让人倾向于认为,如果波音高层少一些官僚化,两架 737 Max 坠落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波音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公司为了加速赶工 Max 客机、追赶对手空客(Airbus),在设计上是否忽视了安全风险,比如两起坠机事故中都涉及到的防失速系统。”《纽约时报》评论道。
题图/wiki common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在上海陆家嘴中心的一楼,有一场极地自然摄影展《壮美极境——海洋公益影像巡展》,除了展出自然界的壮美,也展出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的破坏力。
展览的 60 件摄影作品大部分来自三极探索项目,还有一些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TNC)。2010 年-2018 年间,“三级探索项目”(Elysium Epic Trilogy)在南极、北极和赤道珊瑚海,用镜头记录下了自然景色和多样的生物,同时也见证了气候变化对于“三极”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北极、珊瑚海、南极和气候变化。分别展示了北极的冰山、北极熊;多贝拉伊半岛、极乐鸟湾、班达海等地的小骷髅虾、栉水母、飞鱼、角箱鲀、船蛸、珊瑚、小鲳鲹鱼(pompano)、海星等海洋生物;南极的企鹅、象海豹、贮存着冰藻的五彩冰川。而在最后一部分的“气候变化”中,摄影师捕捉到了冰山崩裂的过程、由于食物短缺导致的北极熊死亡,以及珊瑚白化现象。
观众在展览现场扫描图片下面的二维码,还可以阅读摄影师撰写的拍摄故事,或者环保启示。
《玩具》,拍摄地:赤道珊瑚海,摄影师:Jennifer Hayes 。 “这是一只可爱的角箱鲀,瞪大眼睛,望着镜头,圆鼓鼓的样子,还以为这是玩具呢。”
《舞者》,拍摄地:南极, 摄影师:Jenny Ross
展览希望唤起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更多的关注。在 4 月 25 日的分享会上,《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 David Doubilet 和 Jennifer Hayes 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他们 2009 年拍摄的澳大利亚大堡礁,以及十年后 2018 年拍摄的同一片珊瑚礁。十年间,原先五颜六色的珊瑚礁以及已经完全白化。
当海水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温度过高或者太阳强度过强时,珊瑚会将与其共生的藻类排到体外,结果就是珊瑚变成其自身的白色,并且丧失了营养的来源。尽管珊瑚种群可以从白化灾害中恢复,但也需要长达 10 年的时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如果碳排放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那么从 2035 年开始,珊瑚白化将每 10 年发生两次;2044 年后,频率将变为每年一次。
《色彩凋零》,拍摄地:赤道,摄影师:Ian Shive
北极的地表温度正以比世界其它地方快两倍的速度上升,导致的海冰减少也意味着海豹的减少,主要靠捕食海豹为生的北极熊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根据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 2016 年的一项研究预测,在未来 35 至 41 年内,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数量可能减少近三分之一。
野生动物摄影师、三极项目发起人 Michael Aw 在分享会上表示,自己看到的北极熊越来越瘦,每年到北极都能看到惨死的北极熊,“这是非常缓慢、痛苦的死亡,但是这是事实”。
《死亡》,拍摄地:北极,摄影师: Michael AW
摄影师们相信“影像”可以带来改变。《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 David 将摄影作为一种研究、教育和改变的手段,认为一张美丽的照片有助于环境保护。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有一百万个科学理由来拯救一条鲨鱼或珊瑚礁,这些都是真实的理由。但最终,是因为它们很漂亮。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摄影是让人们意识到我们的海洋是多么脆弱和至关重要的手段。”而 Michael 认为,图片的信息比讲述更为可靠和真实。当让人们见到了优雅而美丽的鲨鱼图像时,或许会重新考虑是否还要吃鱼翅。
作为摄影师,David、Jennifer 和 Michael 都将“尊重”看作与自然、动物相处的首要原则,在拍摄过程中,是人类到了动物的领地,Jennifer 在接受《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采访时表示:“在下水的时候,其实我是以一个动物的身份在水中进行拍摄的工作”,“既然我们是来参观(它们的世界)的,我们不希望出现伤害。我们只是想看看它们的行为,然后离开。”
展览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展出。目前北京站的展览已经结束,上海站的展览将持续至 5 月 15 日,在成都 IFS 的展览将于 5 月 10 日结束。
我们还与展览中的三位摄影师 David、Jennifer 和 Michael 聊了聊水下摄影、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极地拍摄的经历、以及对于“影像力量”的看法。
Q :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David: David Doubilet ,《国家地理》杂志首席摄影师,为国家地理学会拍摄并制作了 70 余套作品。1946 年出生于纽约,12 岁起开始水下摄影。
Jennifer: Jennifer Hayes ,自然历史作家和摄影师,《国家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和作家,专门研究海洋环境。与丈夫 David Doubilet 一起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了大量专题。水下工作超过 11000 小时。
Michael: Michael Aw ,野生动物摄影师、探险家和环保主义者。三极探索项目的发起人和总监。
Q:您之前采访有说到,在水下拍摄“完美”照片要比在陆地上拍摄困难得多。可以具体讲讲困难性在哪些方面吗?
David :第一个是时间,你在水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在做一个活动的采访或者场地拍摄的话,你会有一整天的时间来拍摄。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你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角度。但是对于水下摄影来讲的话,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首先我们要下潜,你在下潜的过程当中就会花掉很多时间。然后上升的过程又要花掉很多时间。所以你真正能在水下拍摄的时间,可能每次下潜也就十几或几十分钟。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第二是光线。虽然水下也有自然光,但光在水里会被吸收掉很多。所以你需要人造光源。
第三个是关于水下生物,你不能和它们说话,也不能花钱让它摆姿势,你完全没办法预期它会做什么。
然后,潜水的时候还要带着个这么大的相机。
Q:那在水下拍摄也是“决定性的瞬间”吗?即也是一个捕捉时刻的过程?
David :这就像水上摄影。你会等待那个最好的瞬间,那个决定性的瞬间。你到达那里,等待,拍一点,多拍一点,有的时候你会错过那个瞬间。你需要耐心。耐心,同时(在那个瞬间到来的时候)及时按下快门。
Q:下水之前需要做什么功课吗?
David :你每在水下一个小时,都需要差不多对应 3 个小时的准备工作。
每次水下摄影的时候,都有很多的装备要检查。要先检查潜水装备是否完备,然后要检查相机,不仅是机身、镜头,还有防水壳,以及相机电池、闪光灯电池等。但这只是测试拍摄。在正式拍摄之前,需要测试拍摄。等到正式拍摄的时候,刚才说的步骤还都要再做一遍。
哦,还有一件事,你还要坐飞机、轮船,先到那个地方去。
《庇护》,拍摄地:赤道珊瑚海,摄影师: David Doubilet。“看似平静的水面,水下实则波澜涌动。洋流带来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危险。为了避开洋流的冲击,玻璃鱼群密密麻麻的躲在珊瑚下面避险。”
Q:Jennifer,你作为一个研究生物继续研究动物学和海洋生态学的专家,博士研究重点是鲟鱼。您是从学术的角度介入摄影的吗?
Jennifer :从我们两个来看的话,(视角)是不同的。我们用同样的相机,同样的灯光,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他诗意地看待它们,我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它们。我记录(它们的)行为。他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他会感觉到光,他知道光在水中的效果。我会计算,我在脑子里用方程来计算我离那儿有多远,实际上我在做一些数学运算。
他是一个艺术家。我是一个科学家。我在寻找行为。他是诗意地看待事物。我会看、研究,我知道如何观察行为。我想用科学的方法来讲述故事,他想说的就有点不同。就我们两个来看,(拍摄视角和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David :我要补充一点,很少有人能以 Jennifer 那样的知识和方法来拍照片。
Jennifer :科学可以给你优势,你会知道动物会做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因为你研究它们,你会知道这段时间这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但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是碰巧在那个地方拍到了它们,是一个幸运的意外。
《小雪团》,拍摄地:北极,摄影师: Jennifer Hayes。“格陵兰海豹最出名的就是它们的幼崽,初生时全身覆盖白色胎毛,这也是它们最可爱的时候,白白茸茸的,好像一枚雪团。半个多月后毛色渐变为具不规则黑斑的银灰色。”
Q:那如果可以预测生物的行为,会减少拍摄的乐趣吗?
Jennifer :希望总是存在的。首先,虽然你知道得比别人多,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但在水下,其实从来不乏惊喜。你总是会获得更多的信息。每次你学到的东西都比科学已经知道的要多。你花在摄影上的时间越多,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然后对现有科学进行扩充。
这是一个循环。当你以为事情会这么发展的时候,你预期之外的事情发生了。然后你就会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行为模式,你就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在下一次下水的时候可能就会派上用场。每一次你都会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它们何时来,待多久,何时离开,雌性会做什么,雄性会做什么,捕食性动物会做什么。当你拥有更多的知识和照片,你可以讲述一个更庞大的故事。
Q:我看到 David 经常使用水上、水下一体的摄影器材。这样水上水下世界的组合,很奇妙。可以底下看到珊瑚礁,上面看到高楼。同时看到海上的海豹,海下的冰。我发现您也非常喜欢这个拍摄视角,是吗?
David : Jennifer 说这是我的标志性图像。(这种照片叫“半水”。)我喜欢这种照片,因为它把两个世界做了很好的结合,一个世界全部充满着空气的,一个世界完全在水中。而这两个世界的区隔,只是照片中间的那条分界线。这样的照片很美妙。但拍摄起来是一个挑战。拍摄“半水”照片,你需要协调水上和水下的两种景观。这两部分的介质不同,所以你需要用摄影灯把水下打亮,然后水上部分的曝光往下降,同时上下两部分的照片对焦都要对到。还有一个就是,拍摄需要用到非常大的镜头罩(dome)。(拍摄这样的照片)没有捷径。
Q:拍“半水”的照片,也是一次拍成的吗?
Jennifer :不能用 PS。那是现实。《国家地理》要求要提供原片,要 raw 格式的照片。甚至都不可以修掉图上的水滴,可以进行颜色校正和调饱和度,但是仅此而已。所以都是一次拍摄完成的。
“半水”照片。照片来自 2013 年《国家地理》杂志的 Paradise Revisited 故事,拍摄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 Kimbe Bay,来自 instagram @daviddoubilet
Q:除了在专业知识上的钻研,作为一种极地探险,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身体上的准备吗?需要像运动员一样训练自己吗?
Jennifer :我,是的。David 就相对锻炼较少。
但锻炼对这个工作还是挺有必要的。通常一次拍摄任务持续 20-30 天,在拍摄任务进行中的时候,本身强度就非常大,期间就不做锻炼。但是在两个任务之间,一些适当的练习肯定是有帮助的,去健身房锻炼耐力和呼吸。为了保护你的空气(下潜时气瓶里的空气),你要为耐力做准备。如果很胖的话,你(气瓶里的)空气会用得很快。我们希望一个标准气瓶至少能用 90 分钟。
Q:长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拍摄,您会觉得这是一份“孤独”的职业吗?
Jennifer :No!
David :No!
Jennifer :会记挂家人,但是从未感觉孤独。在任务中的时候有太多要做了,没有时间去孤独。我们两个一起工作,是一个团队,所以全天都在一起。但家里人生病的话,就会记挂,我妈妈已经 95 岁了,我总会牵挂她。但在任务中就完全不会,但你又总在拍摄任务中,下潜、备份、拍照、睡觉、起床、吃饭、备份、吃饭……
Q:我看到 David 有一些照片看起来非常危险,包括张大嘴巴对着镜头的大白鲨。有遇到过什么非常危险的时刻吗?
David :拍摄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过程。但其实最危险的不是来自海洋生物,而是来自于自己。因为在水下拍摄的时候,经常会想要多拍一张,再抓一张好照片。有时候生物改变了它们的行为,你也想在那里捕捉。但你可能氧气不够了。在深水中,减压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充裕。这时候就会变得危险。
Q:那来自动物和自然的危险,会有吗?
Jennifer :在下水的时候,其实我是以一个动物的身份在水中进行拍摄的工作。如果有动物靠近,这对拍摄来说是件好事。它可能会直接游到镜头前,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笑,这很好。当它有攻击性的时候,比如鲨鱼、鳄鱼、海豹等,你会感知到它的攻击性。比如说鲨鱼,如果它在心情比较松弛、平静的时候,它的胸鳍是平的。如果它有攻击意味的话,它会把胸鳍立起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尽快出水,这对你和动物来说,都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如果那只动物伤害了我们,他们会被杀害,因为它们伤人了。既然我们是来参观(它们的世界)的,我们不希望出现伤害。我们只是想看看它们的行为,然后离开。
David :然后,当我们和大白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会背对背。
Jennifer :当我们与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一起工作时,我们有一个策略——背靠背下水。这样我们可以得到 360 度的视角。如果水下的肉食动物太多的话,我们就会起水。
《做鬼脸》,拍摄地:北极 ,摄影师:Jennifer Hayes 。“这只怀孕的北极熊被海象所伤。她伸长了舌头,像在做鬼脸。北极熊和别的动物不同,它们是一夫多妻制,为了传宗接代雄性和雌性只是短暂的结合,它们一般在每年的 3-5 月份交配,发情期约为 3 天,妊娠期为 195-265 天,每胎通常为两只,幼崽的死亡率约为 10 至 30%,所以北极熊的繁殖很慢,一旦濒危很难挽救。”
Q:可以分享一个你们印象深刻的水下摄影经历吗?
David :我最难忘的经历当然是在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
在非洲的博茨瓦纳,那个地方其实没有人潜水的,因为大家都去非洲看动物迁徙。很少有人看非洲的水下是什么样的。所以那一次去是要带自己全套的潜水装备,脚蹼,连配重铅块都要自己带。在非洲你能看到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那一次是去拍淡水鳄,但是也看到了大象,在河里面,就从我们面前游过。还有河马、大蜘蛛、还有水蛇。
Jennifer :我们在非洲的水下和尼罗河的鳄鱼一起工作,在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那是最难忘的,危险而难忘的。
David :还有美丽的。
Jennifer :没有人在博茨瓦纳潜水,我们要飞到那里,带上我们所有的装备。大家都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我们想去看看非洲的水下是什么样。我们在那里有很多奇妙的际遇,疯狂的际遇,我们看到了鳄鱼、河马,看到大象从我们眼前游过。
Q:大象会游泳?
Jennifer :(它们)用鼻子像呼吸管一样呼吸,所以你可能看到身体已经都没到水里,但是鼻子在水上。
David :大象非常喜欢水。它们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但是到了水里后有浮力,所以到了水下变得非常开心,可以喝很多水。它们在水下打滚。它们在水下有时候会睁着眼睛。它们的皮肤有些敏感。所以在水下的时候,也会蹭河底,其实是它们清洁和洗澡的方式。那个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到了一个没有人管他的酒店游泳池一样,特别开心。
Q:博茨瓦纳之所以那么难忘,是因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吗?听你们刚才非常兴奋地描述了看到动物的心情。
Jennifer :因为在非洲看到的景象和其它地方不一样,也充满了挑战、危险。非洲是进入你的灵魂的。试想一下,当你浮出水面时,你会看到大象、长颈鹿或斑马,但你刚才还在水里和赞比西河鲶鱼一起工作。这是非常奇特的、奇妙的。在水里面还能看到河马的脚印,那个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因为河马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妈妈带着小河马的时候,当看到那个小脚印的时候,就会更加紧张。因为河马妈妈的保护欲很强,可能会攻击人。
在博茨瓦纳那条河的上游到博茨瓦纳的中间开始在修一个水坝,水坝可能会影响这一带野生动物的饮水,因为那是它们唯一的取水来源。
一头非洲象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凉水里休息。来自 instagram @jenniferhayesig (非本次展览图像)
Q:您是野生动物摄影师。动物是很难捕捉的,也具有危险性。我在网上看到的采访里,你曾说“我是唯一一个能够有这样的距离接触北极熊,并且活着回来讲这个故事”。可以以北极熊为例,讲一下怎么拍摄动物吗?
Michael :对自然动物拍摄来讲,最重要的是尊重,你要尊重你与它之间的距离。同时,不能不断推近(距离的)极限值,这个是不尊重的表现。这种情况只有当动物主动接近你的时候可以被打破。
我从与北极熊、鲸鱼、鳄鱼等的接触中幸存,我想是因为我对它们友善,就像它们对我友善一样。我会和北极熊讲话,我会和它说“很高兴见到你,请让我多拍几张你的照片吧!你可以举起我的相机,做任何你想做的”。你需要和动物说话(talk),和动物交流是有可能的。你从心里面跟它讲这个事情,它能够感受到,它也能够去了解你的善意。你可以对鲨鱼等动物,告诉它们你想要什么。它们能感觉得到,它们知道。人们不相信,但你真的可以做到。现在有海豚语者(dolphin whisper)、狗语者(dog whisper),我 100% 相信你可以和动物对话。
Q:极限值是指?
Michael :维持一个对动物来讲,它会觉得安全的距离。如果动物接近你,你站着别动,这是 ok 的。但如果这时候你跑开或者倒退,那会让情况很糟糕,它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攻击的信号。反而是保持不动,它会很好奇,绕着你看。
Q:你觉得通过摄影的方式,真的可以给大家带来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吗?因为环境保护被说得非常多,大家也都挂在嘴边。但真的能做改变的却不多。你觉得通过摄影真的可以改变什么吗?
Michael :我是相信的。我相信照片的力量,相信影像可以改变,或者带动改变。为什么?
当你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你是纯净的,你什么都还不知道。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被社会还有周围人的所影响。比如鱼翅,如果你的家人从小告诉你鱼翅是可以吃的,你会觉得吃鱼翅是 OK 的。但如果我展示给你看鲨鱼的照片,告诉你鲨鱼是非常优雅的生物,它们应该在水里自在地生活。并且展示人和鲨鱼的照片,告诉你他也没有被鲨鱼攻击、吃掉。如果一张图片不够,那就给你看两张、三张。足够多的信息累计起来,总有一天会让他相信,我想要传递的事实。
眼见为实,图片是要比讲述更可靠和真实的信息。他亲自去,他可能会更加相信这个事情。但是我们需要用这个东西,让更多人知道或者看到。
《蓝色宝石》,拍摄地:北极,摄影师: Michael AW。“ 冰山是由水、风和时间雕刻而成,有着美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结构,且变化无穷。 ”
Q:在拍摄的过程中,会带给自然一些破坏吗?
Michael :这是个好问题。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科学家在研究我们作为“入侵”的物种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但是首先,回到“尊重”的问题。当你走进野生动物领域的时候,你置身它的家园的时候,它不喜欢你,它会走的,它根本不会在那。所以我们在它们的家园的时候,要是敬畏的。当我们在海洋或者森林,无论你多么小心,我们多少会造成破坏。
假设长城每年可以接待 10 万人,然后人们看到照片都来了,如果一下子来 10 亿个人,那长城可能就塌掉了。在古巴有个公园,在 1960 年代就已经被划为国家公园了,每年只开放 1000 个名额让人来。这个就是对资源安全合理评估。如果开放 10 万个名额,就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那就选 1000 个人,不是说 1000 个人就不会破坏了,但是破坏更小。而这 1000 人拍下的图片可以展示给剩下的人看,他们产生的作品和传播的价值,有可能是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
Q:你表示“我们能给未来留下什么,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去做”。你觉得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可以做些什么?
Michael :在环保上,没人说自己什么都能做。但是每个人都能做某一些事情,每个微小的改变累计起来会变成大的改变。对我来说,我就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我特别喜欢吃培根。但我可以一周只吃一天培根。你也可以去选择电动车,选择不使用塑料,而使用陶瓷勺子。
我还特别喜欢和大家推荐,去买贵的东西,因为这样,你会好好保养它、使用更久、更频繁,生命周期更长。便宜的东西,可能很快就被扔掉了。这些都是很小的事儿,很小的选择。给你自己一个小目标,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
题图为 Jennifer Hayes 的《安抚》,拍摄地:北极;题图及文内图片如无注明,皆来自壮美极境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