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Create and Share
从淘宝平台担保交易的产品,简化用户网购流程的快捷支付方式,到建立国民数字信用体系,近十年,支付宝已经渗透到个人、行业、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用支付宝交水电费、购买理财产、以芝麻信用免押金租用共享设备......然而,一项数据显示,全球有 40% 的人群还无法享受信用卡的便捷。你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对有的人来说,却可能闻所未闻。
一场公开演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起本国人力部长林瑞生的囧事。有次,林瑞生在上海买栗子,眼见旁人晃晃下手机就把食物拿走了。他不懂,以为是什么新型促销,结账时特意跟老板强调,不需要优惠,用现金全额付款就好。
林瑞生后来才知道人们是在用支付宝埋单,直言自己像个「乡巴佬」。2017 年,李显龙访华,接受新华网采访特别提到,对支付宝很感兴趣,希望向中国学习。
过去两年来,蚂蚁金服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九个国家落地了移动支付。合作方式以技术出海为主,解决他国支付产品在应用架构、扩展性、稳定性等方面难题。当地的合作公司负责本土化运营,让产品因地制宜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蚂蚁金服支持下,印度的 Paytm 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子钱包,服务超过 2.5 亿的印度人。
这便是蚂蚁金服倡导的金融「暖科技」。蚂蚁金服 CEO 对「暖科技」的定义是:「用科技创造价值、解决金融生活的实际问题。」
还有很多人没能体验到移动支付的便捷〡视觉中国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 15 亿人,因居住地偏远、没有身份证明等原因,无法享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比如存钱。
在福建一个村庄,蚂蚁金服落地首个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他们采用人脸识别协助村民远程开户,解决其无法到银行网点办理手续的困难。
前沿科技让金融产品智能化。这种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消除了地缘差异,也在模糊代际差异。享受暖科技带来的生活福利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2018 年 5 月,湖北黄冈的一则新闻引发社会热议。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九旬老人从武汉赶到湖北红安县参加社保年审。年审地的办公楼没电梯,老人被家人抬着抵达了三楼。
过去社保年审,人们需要前往自己户口所在地的人社大厅,做指纹验证,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然而,多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异地年审劳心费力。如今支付宝人脸识别认证技术上线后,老人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在手机上操作便可快捷年审。
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让人与人之间享受的福利更加平等。蚂蚁金服大安全副总经理王黎强说。「金融科技不仅是黑科技,更是暖科技。蚂蚁金服的理念是做普惠金融,蚂蚁金服所有创新与实践,都是为人们生活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实际上,蚂蚁金服的金融「暖科技」译者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展开——责任、科技和全球化。在东南亚地区输出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这是「暖科技」的全球化,让年轻人、老人,甚至残章享受普惠金融,这是蚂蚁金服暖科技的责任感。
中国约有 1300 万视障群体,其中 600 万使用智能手机。他们也是支付宝最重要的用户群体。从 2013 年开始,支付宝就成立了无障碍技术小组,通过改善支付宝的技术代码,让残障群体也能顺畅使用蚂蚁金服的产品。
享受暖科技带来的生活福利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〡站酷海洛
金融科技的「暖」,除了改善用户使用金融产品的体验,还在于为人们的金融生活保驾护航。通过技术改善保险服务、提高反欺诈手段、增强风控能力,都囊括在蚂蚁金服的「暖科技」之中。
对多数用户而言,保险是一个人人都倍感需要,但花钱购买时却犹豫不决的产品。不少人认为,保险这类金融服务的目标用户是中产阶级。只是,恰恰相反,越是普通百姓、越是小微商户,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可能性越大。
过去一年,蚂蚁金服尝试用技术改变保险的消费模式,让普通用户、小微商家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免费获得相应的保险保障。
共享单车兴起时,占道抢灯,与机动车刮擦等事故频发。然而,普通刮擦很难获得理赔。支付宝首创了每次骑行标配骑行意外险,任何人身刮擦只要有就医凭证,上传支付宝后即可获报销理赔,少则几块,多则十几块,造成死亡情况可能获得五十万赔偿。截至 2017 年底,已有超过 400 例理赔完毕,共计赔款支出近 100 万。
对普通用户和小微商家而言,重要却舍不得花钱的保险产品还有健康险。支付宝已经开始尝试将重疾险、住院医疗金、门诊险等健康险集纳,通过每笔支付、每笔首款的方式赠与用户或小微商家。这相当于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用技术和商业的方式,让普通人获得「第六险」。
此外,蚂蚁金服在安全、支付基础技术体系上也进行了诸多开放尝试。蚂蚁金服风控团队旗下产品——蚁盾向合作对象全面开放了风控云服务,以协助解决各行业面临的业务安全等风险问题。
以抵制刷单行为为例,蚁盾可以识别出机器注册的大批量」羊毛党「用户,已为电商、外卖、网约车、医院、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800 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改变了以往推广费 60% 被灰色产业瓜分的局面。一家出行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接入蚁盾后,骗取红包的虚假订单减少了 90%。
「科技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所以甄别风险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保护消费者和甄别风险是立身根本。多大程度上能够具备这个能力是衡量这个行业健康与否的关键标准。」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彭蕾说。
用技术和商业的方式,让普通人获得「第六险」〡站酷海洛
反欺诈一直时金融行业的难题,支付宝的风控技术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改进。一方面,为了让小微商户减少损失,支付宝曾宣布,如若商家的收钱码被恶意掉包导致利益受损,可获赔付。
另一方面,支付宝的反欺诈团队一直在与公安部门合作,打击黑产,尽最大努力防止用户被骗。当用户在如果在可能被诈骗的环境下付款时,会出现支付宝的风险提示,甚至强行拦截和中断付款,提示用户仔细判断确认对方身份后再操作。
如今,通过技术输出,蚂蚁金服让近 3 亿人享受手机转账、缴费、办理小额贷款、购置黄金等指尖金融服务。这些都是蚂蚁金服暖科技的点点滴滴。人们常说,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但人性有所选择。蚂蚁金服选择的「暖」科技价值观,是利用科技抹平社会鸿沟,坚持的态度是「开放合作」。
蚂蚁金服 CEO 井贤栋表示,蚂蚁金服会努力打磨自己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便对外开放一个。区块链技术、风控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三大领域已被蚂蚁金服列入技术开放计划内。
发行代币,进行 ICO,不少人一度疯狂地投机于区块链行业。2018 年 3 月,在蚂蚁金服 ATEC 科技探索大会新加坡站,蚂蚁金服 CTO 程立强调,蚂蚁金服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都是基于若干机构共同管理,是权限设计要求复杂的联盟链,没有任何一个项目与数字货币、ICO 相关。
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区块链技术,首先在公益场景试水。其帮助一群听障儿童筹集善款,运用区块链技术,让公益更加开放透明。接着,蚂蚁区块链技术开放至保险业,支持信美人寿上线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相互制保险。
在食品快消行业,一个长期困扰从业的难题是商品无法追溯源头,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假冒问题难以防范。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区块链资深总监俞本权介绍,他们的团队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进一步举例,产自新西兰、澳洲的数十种品牌奶粉,每一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这边是溯源产品的二维码,用支付宝扫描就可以查出产地、出厂日期、物流、检验等信息。此外,通过支付宝扫码,还能验证国产茅台酒的真伪。
对行业发展而言,技术开放意味着提升商家服务能力的档次,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而对用户来说,则是更便利的生活方式,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都能享受技术产生的变革。
作为一家致力于普惠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蚂蚁金服一直深耕于普惠金融领域,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为他们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服务这些客户都是依靠科技创新来完成。
中国已成为数字金融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蚂蚁金服将中国数字金融的技术与经验带到全世界。
「我相信未来通过技术和经验输出,全世界会出现很多类似于蚂蚁金服这样的企业,形成数字金融发展的共同体,这是我们的梦想和理念。」蚂蚁金服大安全副总经理王黎强说。
...一个近乎共识的结论是,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巨头争战的主题之一。从传统的 POS 机再到二维码收单,在智能手机这个矢量动力的持续推动之下,轮到了人脸识别的商业场景落地。稳扎稳打的话,这将加速无现金支付时代提早临至,也会让巨头之争变得更加清晰可循。
蚂蚁金服算是先行者之一,2014 年他们开始研发人脸识别技术,并迅速部署至支付环节。愿景简洁明确:那就是让消费者不再依赖于手机,仅凭一张脸就能完成支付和转账。
五年过去,这款被蚂蚁金服命名为「蜻蜓」的线下支付,几乎就要奠定了某种线下支付最新的想象蓝图了。他们认定,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大家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符合支付宝当初设想的合理预期。
(支付宝第二代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刷脸支付机具「蜻蜓」,定价 1999 元,相比第一代直降近 30% | 支付宝)
**
2015 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用一张银票开启了刷脸时代。虽然当时那个系统意义大于形式,只能为马云一个人服务,但 2016 年之后,支付宝开始思考如何把刷脸技术落实到商业应用之中。2017 年 11 月,支付宝联合肯德基发布了首款刷脸商业应用产品。
2018 年 12 月,支付宝推出了首款刷脸支付的硬件终端设备——蜻蜓一代,做出了第一代完全不需要手机的刷脸支付的产品,并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 80%。
「蜻蜓」在北京第一台刷脸设备落地于北京味多美中关村店。历时四个月的探索和打磨,支付宝在 4 月 18 日发布了第二代「蜻蜓」产品。
据介绍,第二代蜻蜓产品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了升级:
第一是产品升级。蜻蜓将不再是首款产品的名称,而是支付宝刷脸线下支付的产品系列。并且只要是符合支付宝技术要求的合作伙伴,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以加入到蜻蜓的产品矩阵中。
第二是服务升级。蜻蜓以前是支付服务设备,但是支付宝希望其服务于商家,帮助商家打通线上的运营阵地和店铺的数字化运营阵地。
第三是政策升级。让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一起帮着我们推广这一产品,推广这一技术,我们会对政策,对我们推广,对商业激励的措施做全面的升级。
在过去一年多以来,支付宝陆续推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具和产品。从刷脸不需要带手机,优化到刷脸无需手机号。支付宝生物识别产品部总监留招表示,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线下刷脸支付的生态「贡献了各种各样的玩法」。
不得不说,仅有刷脸技术还不够,在刷脸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商户在使用刷脸支付设备的实施成本居高不下,仅凭一己之力打通服务商、ID 系统和支付链路等一系列渠道几乎不可能,这些「痛点」无疑是刷脸技术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的绊脚石。
因此,支付宝希望把刷脸的机具变得轻巧方便,能够即时与商户已有的商业系统对接。
留招认为,一款刷脸设备如果想非常地方便集成到商户系统中,必须拥有非常好的「身材」,第二代「蜻蜓」的厚度只有初代产品的四分之一,重量只有上一代「蜻蜓」二分之一,包装体积仅占上一代蜻蜓的 20%,在寸土寸金的收银台占用面积更小,商户可以根据收银台的物理结构和技术特点完成定制化的底座接入。
人脸识别技术被认为是蜻蜓的内核。新一代「蜻蜓」对 3D 激光摄像头进行升级,在侧光、逆光等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旧能快速定位并精准地进行面部识别。
此外,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维度,「蜻蜓」升级了音频系统,将音质和音量提高了四倍以上。在顾客没有关注到收银台和蜻蜓屏幕时,也能通过声音传递商户的促销信息。
作为金融场景下的终端设备,交易的可靠性是商家的聚焦核心。「蜻蜓」作为连接 POS 机和商家运营系统的交易入口,进行了全链路的可靠性优化,譬如 POS 机和「蜻蜓」的距离更远;店铺安装和配置更灵活、更易操作;强化网络连接的可靠性,适配更多复杂环境,即便在无网情况下也能完成交易。
留招把新一代「蜻蜓」产品定义为「商家的经营助手」。很多功能在 IoT 的维度上,让收银台具备智能化、数字化的能力。
蜻蜓可以帮助商家在 IoT 智能屏幕上完成会员的一键开卡,无需填表、确认、签字等琐碎流程,在商家端做好开卡配置后,只需要三秒就能完成商家会员的快速授权和开卡。
蜻蜓还有另外一项功能,蜻蜓可以借助「刷脸识人」的能力,帮助商户完成定向营销的工作。
商业的需求有共性,也有差异。过去,蜻蜓为了实现「即插即用」的极简接入功能,损失了一些与收银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能力。留招表示,接下来支付宝会通过蜻蜓生态的开放,让一些更加复杂、更加定制化的商家需求在「蜻蜓」上展示出来。
第一种方式是与支付宝小程序类似的「蜻蜓小程序」。据了解,蜻蜓的小程序可以完全复制支付宝小程序所有的开发组件,并移植到蜻蜓小程序上,并且将包括摄像头能力、语音交互能力等 IoT 功能,添加到蜻蜓小程序中。
另一种新的定制生态被叫做「蜻蜓小指令」,其类似很多标准化的业态操作流程。为了减少重复开发,「蜻蜓小指令」的概念在小程序和原生 APP 的基础上,只需要把一些指令与蜻蜓做互动即可执行。
留招举例,如果商家需要在蜻蜓的屏幕上展示支付和优惠金额,可以通过定义好的小指令,将金额传递到界面上,「蜻蜓小指令」可以帮助商户实现定制化的界面。
相较初代产品需要在刷脸过程都要输入手机号,第二代蜻蜓无需再进行支付过程中频繁地进行手机验证,用户的支付体验和商家服务体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蜻蜓」刷脸支付识别率达 99.99%,且不允许商家获得或存储用户刷脸的照片信息,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 支付宝)
**
通常来说,硬件产品的迭代周期为六到九个月。这一次,支付宝与合作伙伴一起,在产品侧融入了几百项技术创新和专利,并且仅用时 4 个月便完成了设计、研发、调试和最终量产。支付宝 IoT 事业部总经理钟繇坦言,支付宝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在过去五年的技术耕耘中,让刷脸支付时代再彻底些。
早年间,刷脸支付曾是神秘技术的黑科技代表。它是支付方式的创新,亦是产业变革的开端。支付方式的每次创新都是商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从上世纪 50 年代,信用卡在美国诞生,再到后来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悄然盛行,两者普及速率之快,使得商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淘宝网是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创业的典范。在 2004 年上线之初,买卖双方缺乏信任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如果买家始终不相信卖家可以把钱打给他,那么电商就没办法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淘宝搞出了「担保交易」这种创新模式,以「担保中间人」的身份解决了双方线上交易的疑虑,成为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十余年来生意盎然的早期助推器。
2010 年,PC 时代让位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逐步取代功能机,用户的线上消费逐渐从电脑浏览器迁移至手机客户端。为了解决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率和支付体验的问题,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让网上交易的网银开户门槛大大降低,支付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快捷支付的普及,支付宝遂相继推出了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除了刷脸支付,还有企业尝试掌纹支付技术的落地。虽然支付方式的创新花样繁多,但钟繇认为其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切入点:
一是资金流的变化。例如担保交易和及时到账,是资金流变化和交易发生的融合问题,其帮助消费者降低支付过程当中的交易门槛,让商家能够更专注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支付媒介的变化。货币是最传统的支付媒介,当货币变成电子流的时候,需要以银行卡代表个人账户的支付媒介完成支付。正如手机移动支付对之前的专业媒介进行更迭,支付创新的过程实则是「持续脱媒」的过程。
未来,媒介在支付环节的属性会越来越弱,那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如何证明银行账户资产的个人所有权,显然,人脸是最好的媒介。钟繇表示,「持续脱媒」的支付创新指向了刷脸支付,这是支付宝五年来布局刷脸支付的主要原因。
不过,钟繇不太愿频繁地提及刷脸支付:「如果把商业场景的人脸识别,把线下的人脸识别与刷脸支付划等号,会大大低估人脸识别在商业层面产生的价值。」
他补充说,支付只是在商业过程中,单笔交易完成的成功节点,而商业活动发生于诸多场景中,「商家若要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就要更深入地了解消费人群,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店铺的经营创造了更多可能。钟繇认为:「人脸识别的出现能够让过去邻家店铺的消费体验和眼下大规模、集约化、连锁化经营的商业形态完美融合。」
特别是受到 5G 和 IoT 的时代感召,大量商户正在大步踏进或正在酝酿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以便于链接顾客、商家、供应链、物流仓储。除了银行卡作为最基本的媒介外,基于人脸识别的支付,打通了商家数字化经营的渠道,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千人千面的服务体验」。
传统商业零售并不匮乏客源,一二线城市头部的连锁型卖场和便利店品牌单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群覆盖,但是矛盾在于,顾客花一个小时到店消费,最终和商家的有效接触(结账)可能只有十秒钟左右。在如此紧绷的时间内,消费者的等候耐心有限,商家还要机械式地「安利」自家会员体系。其目的是做精准化推进和营销发券,带动并提高复购率,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极度反感。
遗憾的是,这种矛盾一直得不到稳妥的化解。恰巧,支付宝在线下推广蜻蜓的人脸识别技术时,找到了解决方案。支付宝发现,顾客使用刷脸支付的过程中,意识会本能地「专注在收银系统和数字化经营设备的充分接触」。经过测试,蜻蜓的多媒体屏和智能精准识别手段,不仅将收银效率缩减至 5 到 8 秒的时间,较人工收银提升 20% 至 50% 不等,而且会员拉新和会员发券的转化率和领取率也提升了 5 到 6 倍。
据介绍,在中国本土市场之外,「蜻蜓」还将推广至「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市场之中。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支付宝
...对于开发者来说,被苹果抢生意是件很无奈的事情。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苹果在过去一年中删除了多个屏幕时间管理应用,其中一些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 300 万。这一行为给开发者带来巨大损失,有两个团队已经向欧盟提起诉讼,认为苹果违反了反垄断法。
苹果对此的回应是:这些应用会使用户的隐私和安全性面临风险,苹果将它们下架的行为与竞争无关,这是一个安全问题。
实际上,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逼死」开发者。前不久 9to5Mac 报道的「将 iPad 作为外接显示器」功能,也被认为会导致一部分第三方应用消失。这些行为被国外媒体称为「Sherlock」,指的是苹果做自己的应用,让第三方应用「无路可走」。
Sherlock 是 Mac OS 早期的搜索功能,最早在 Mac OS 8.5 中作为 Finder 的插件推出,可以搜索文件、联系人等。后来 Sherlock 的功能扩展,可以搜索一些网页信息,比如翻译。这启发了开发者 Dan Wood,他创立了 Karelia 公司,在 2001 年推出 Watson 应用,支持更多的网页搜索,比如电影、股票、汇率等。
Benedict Evans
Watson 本来的目的是陪伴 Sherlock,没想到后来反而被 Sherlock 背叛。(唉?我到底在写什么...)
Watson 在当时售价 30 美元,由于丰富的扩展而备受欢迎,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太久。苹果在 Sherlock 3 中集成了 Watson 的大量功能,导致用户没有了使用 Watson 的动力。Karelia 公司的律师称,苹果在未经许可、无报酬、无署名的情况下复制了他们的产品。苹果则回应,这种类似 Watson 的应用本来就是在 Sherlock 2 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
Watson 在起名时就注定与 Sherlock 脱不开关系。
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Sherlock」在开发者圈子里都成了一种公认的说法,用来形容苹果推出一个类似功能,取代第三方应用的行为。比较有趣(倒霉)的是,Karelia 公司后来还推出过一个网站制作工具 Sandvox,与苹果的 iWeb 形成竞争关系,第二次被「Sherlock」。
类似遭遇的还有 F.lux,这是一个可以自动调节色温的护眼工具,支持 Windows、macOS、Linux 平台。2016 年,苹果在 iOS 9.3 中加入了「夜览」功能,能自动根据时间调整色温。2017 年夜览功能被移植到了 macOS 上,F.lux 变得不再必要。
其实,并不是每个苹果的新功能都会杀死同类的第三方应用,也有和平共处的例子。
iOS 12 中增加了强大的密码管理功能,可以将所有网站、应用的密码存储在 iCloud 中,需要填写时自动填充。在创建新账户时,还能自动生成随机的复杂密码。这些功能与 1Password、LastPass 等第三方密码管理工具类似,但苹果并没有对这些应用进行打压,反而是在后来的更新中提供了 API,使其可以利用 iOS 的自动填充密码功能。
还有另一种比较好的结果,就是被苹果收购。Workflow 是 iOS 上的工作流应用,能够将手机的多项操作一步完成,被称为「效率神器」。2017 年,Workflow 团队被苹果收购,后来产品以 Shortcuts 的形式被重新推出,还和 Siri 结合,成为 iOS 上最重要的系统功能之一。
关注极客之选公众号(GeekChoice),后台回复「快捷指令」,可获得丰富实用的捷径大全。
为什么同样是第三方应用,他们的境遇却如此不同呢?除了隐私问题之外,从 App Store 审核指南中的这个条款也可以看到苹果的评判标准:不得创建与现有 Apple 产品、界面、app 或广告主题外观相似或容易混淆的 app。至于是谁先做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App Store 审核指南:https://developer.apple.com/cn/app-store/review/guidelines/ 苹果在新功能上的跟进并不积极。iOS 11 之前(2017 年),iPhone 甚至不支持屏幕录制。有一些第三方应用利用 AirPlay 来间接实现录屏功能,当然这是不被苹果允许的,此类应用大多都惨遭下架。直到后来,苹果自己支持了屏幕录制,这类应用更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很多应用也有被苹果「Sherlock」的危险,比如通话录音、长截图、T9 拨号,一旦苹果的系统功能支持,同类的第三方应用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这种情况其实算不上是苹果「抢生意」,因为这些功能早就应该有,只是苹果暂时不支持。而系统功能支持后,体验一定会比第三方应用强,对于用户反而是好事。
苹果下架屏幕时间管理应用的行为,反对声音主要来自开发者,对用户而言可能影响没那么大,更受争议的是苹果限制那些影响了用户利益的应用。前不久 Spotify 对苹果公司提起了反垄断诉讼,争议焦点是 30% 的苹果税。Spotify 认为苹果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提高了其它第三方流媒体的价格,迫使用户选择 Apple Music。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不公平竞争,也限制了用户的自由选择。
苹果对自己的生态有着绝对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让苹果生态可以良性发展,开发者容易获利,也愿意在这里开发应用。但这掌控力也意味着强势,一旦涉及到苹果自己的利益,公平就难以实现。
对于开发者来说,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基础功能之上提供更多的延展功能,以防止被苹果「Sherlock」。
头图来源:Unsplash
编辑:Rubberso
...夜王率领着异鬼大军兵临城下,临冬城大战一触即发,《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高潮。等等...... 这个打铁的帅哥是谁?
《权力的游戏》作为一篇史诗巨著,内容丰富程度已经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时间跨度大、地图面积广、家族之间的情仇纠葛更是复杂,即使是一路追来的粉丝也不免脸盲、健忘。面对这等待已久的最终之战,我们除了守在电脑前等待更新,还可以做一些其它的事,让自己离维斯特洛大陆更近一些。
「全历史」是一个历史学习类 App,不同于简单的图文形式,它是用时空地图和关系图谱来全方位展现历史。关于全历史我们之前有过详细介绍,这次想说的是它的关系图谱功能。
《权力的游戏》中登场角色众多,各自的背景复杂,全历史的关系图谱功能可以帮你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斯特洛大陆为中心,有北境、君临、多恩等领地,分别由不同家族统领,家族之下又是联姻、仇杀。
通过这个图谱,你可以大概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方便了解剧情。
下载地址:全历史官网
**
**
随着最终季播出,铁王座的最终归属也逐渐明了,范围就聚焦在几个重要角色身上。不过没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到马丁老爷子的心思。如果你想亲自体验坐铁王座的感觉,不如来《王权:权力的游戏》中尝试一下。
游戏巧妙地用梅丽珊卓在火中看到的幻象,来让你体验不同角色坐上铁王座的经历,角色会随着情节的触发一一解锁,比如热门的瑟曦、珊莎、琼恩、提利昂、龙妈(丹妮莉丝)等。游戏将复杂的数值简化成了宗教、民生、军事、财政四种势力,操作简化成了左滑右滑,你只需要不断地做选择,保证四个势力的平衡,然后就能稳固统治,在王位上坐得更久。
体验每个角色坐上铁王座,其实就像《冰与火之歌》原著里的 POV 设定(视角人物),游戏中还有很多粉丝才懂的彩蛋,它一定会在看剧之余给你带来快乐,不要错过。
**
**
剧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然是朝圣。《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来自爱尔兰、冰岛、克罗地亚等国家,风景优美,很适合去旅行。如果你想来一次朝圣之旅,可以参考这个片场 App 中的路线。
片场背后是曾经爆火的足记团队,依然是以电影为纽带,这次它的目标受众是那些真正热爱电影、喜欢旅行的人。片场收录了上百部电影的几万个取景地,以电影为纽带,为那些跟着电影去旅行的爱好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App 中详细介绍了《权力的游戏》各季的取景地,包含剧情、距离、城市等信息。你可以跟随剧情去回忆主角走过的路,或者自己制定路线。参考剧照,来一张同角度的「摆拍」吧。
编辑:Rubberso
...以下体验文章来自极客之选内容合伙人成员@疯狂字幕君,如果你也想获得免费体验最新科技产品的机会,可以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我对智能手表一直有刻板印象,智能手表一定是与丑划等号的,不过出门问问团队推出的 TicWatch C2,改变了我的想法。
图片来自出门问问官网
出门问问是一个有着谷歌资本背景的人工智能公司,TicWatch C2 是该公司在 2 月 26 日发布的智能手表产品,这是业内屏占比非常高的一块纯圆智能手表,搭载了一块 360*360 的 1.3 英寸 AMOLED 显示屏,512 运存+4G 的内存组合,支持 IP68 游泳级防水。
图片来自出门问问官网
TicWatch C2 提供了遂空黑、星空银、玫瑰金 3 种配色,值得一提的是,玫瑰金配色是专门为女性打造的配色,表冠雕花,定制表盘,并且价格相同。我手上的这块星空银,是参加 极客之选 (微信号:GeekChoice)众测活动所得,感谢极客之选。
极简的包装设计方案似乎是所有智能设备的标配,这款智能手表也不例外,盒子正面除了 TicWatch 的 logo 之外,就是一片纯白。盒子内除了手表本体之外,还有快速入门指南和一本多国语言的使用手册。
尽管之前已经看过官网的宣传图,还是被本体惊了一下,确实是一块非常漂亮的智能表,可以与 Galaxy Watch 媲美。表壳材质采用奥氏体 316L(其实就是不锈钢),45 度角倾斜切割,意大利头层小牛皮表带,做工上乘,设计偏向实用主义。
这块表内置了不同风格的表盘,无论你是喜欢机械表还是石英表,或者喜欢同时显示当前天气和时间等信息的智能表,都可以直接长按屏幕选择设计,在 Wear OS App 内,提供了更多了表盘风格供你选择。
表盘选择
轻触屏幕或者抬腕都可以点亮屏幕,但是抬腕亮屏的反应有些迟滞,希望厂家在下个系统版本中能够优化。
很多智能机在 home 页向左滑就进入了负一屏,这一页主要显示诸如快递、待办事项、通勤时间等等信息。而 TicWatch C2 的可玩功能也都集中于屏幕滑动出现的各个页面。
当前天气信息
关注球队信息
向右滑动进入的交互页面除了有问问语音助手之外,还可以看到助手为你推荐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来定制。当地天气,根据用户设置提醒汽车限号,查看股票详情,球队比赛提醒等等。比如武磊加盟西甲后,我将西班牙设置为关注球队,助手就能及时推送球队信息。终于可以透露自己三十年老西班牙人球迷的身份了!
向左滑动进入运动监测界面,通过内置的六轴传感器和动态心率传感器给用户准确的运动信息和心率监测。TicMotion 功能可以实现对于运动的自动记录。当用户开始运动 3~5 分钟后,手表将自动识别当前运动种类,并且开始记录运动数据,完成后,TicWatch C2 也会自动生成运动报告。
手表右侧两个表冠在实际体验中使用频次较高,上方表冠按一下快速进入应用菜单,手表中内置了微信、支付宝、网易云音乐、滴滴出行、搜狗地图等主流软件,也有小问支付、小问健康、小问运动等自有软件,完全满足了智能手表日常使用场景中的各种需求。
小问健康在识别到我长时间不动之后,会主动提示走动一下,作为一个电商运营狗,表示这个功能还是挺贴心的。问问语音助手的识别率相当高,亲测使用我一乙等级的普通话和土味东北话都没有难倒它,可以向他提问诸如「明天天气如何」、「请导航去最近的加油站」、「王力宏的新专辑」(连接蓝牙耳机即可听歌)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手表还有针对女性用户推出的「小问月事」App,在首次输入个人信息后,即可了解后续生理期、排卵期分布,更好的呵护自己。不过我作为一个钢铁直男,在测试这个功能的时候,有些尴尬,还被老婆无情嘲讽!
下方表冠点击进入支付页面,绑定个人支付宝后,可以实现在手表上收付款。双击进入银行卡支付(需要出门问问 App 内绑定银行卡)。当我在吃完冒菜之后,抬腕点击表冠呼出了支付宝,老板娘立即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顿时觉得我胸前的红领巾又鲜艳了。
在出门问问 App 内,可以为手表绑定交通卡,用内置 NFC 近场通信芯片代替实体卡陪伴你的通勤路,就像上图这样。
在官方宣传中,容量 400 毫安时的 TicWatch C2 续航时间只有两天,这是我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体验一周下来,发现官方诚不欺我,果然轻度使用续航两天半,如果稍微用用问问助手,看看新闻,链接蓝牙耳机使用网易云音乐,或者要频繁点亮屏幕秀秀我的手表的话,续航时间不足两天。自打用上这块表以后,我的通勤背包中,就又多了一样设备——充电宝,万幸这块表充电速度还算可以,实测从电量 60%~90%,充电时间只需要 22 分钟。
无论怎么夸它,都还是想对续航进行无情的吐槽,毕竟一天一充的手机已经让我够烦了,结果手表也要配个充电宝才能出门么?不过抛开续航时间,这块手表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这是一块兼顾了实用主义与科技美学的智能产品。如果你想买一款满足你日常使用需求,并且对手表颜值有要求,那定价 1299 的 TicWatch C2 可以作为你的第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