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Long Live RSS
今年的 WWDC 为 iPad 带来了专属系统 iPadOS,新增了更符合 iPad 的操作逻辑、更高的权限、更好的设计。每年都在宣传自己是生产力工具却总不受人待见的 iPad,今年能不能翻身呢?
熟悉 iOS 的用户不难发现,这次更新的功能虽然不少,但还远称不上是「全新系统」,依然是在 iOS 12 的基础上做加法,没有做出伤筋动骨的改变。不过在 iPadOS 面世之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 iPad 多了 3 种使用形态,使得 iPad 的用途得到了大大的扩展。
今天咱们不谈 iPad 到底有没有生产力,先从 iPad 的使用形态入手,看看被人喊了好多年「平板已死」的 iPad 是如何仅凭借软件更新化身「变形金刚」的。
如今的 iPad 产品线已经有了 iPad、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 这么多成员,每个成员还有多个版本和型号。
可以说,iPad 发展至今的使用方式,已经经过了许多次变化。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断点在 2015 年的 iPad Pro,它标志着 iPad 由娱乐转向生产力。而在 WWDC 2019 之后,如今 iPad 的产品定位和使用方式,已经和 2015 年推出 iPad Pro 时又有了许多不同。
那么,在苹果眼中的 iPad,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在售的主力产品之一,苹果当然不希望让 iPad 抢了 iPhone 或是 Macbook 的生意,避免出现内部竞争。必然希望让这三者都保持一定的区分度。那么 iPad 就不能全盘照搬 iPhone——推出了 iPadOS。iPad 也不能取代 Macbook——需要推出有别于笔记本的功能。
那么 iPad 作为一款平板,还能提供哪些不一样的功能呢?以前,苹果的答案是「生产力」。iPad 功能上很努力,权限上也很克制,结果还是不受人待见。
而这次 WWDC 上,苹果突然开了窍一般,给出了新的答案:这是一款集生产力、游戏、绘画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屏设备。 不仅不再拘泥于生产力,原先的限制也不再提起——要鼠标便给你鼠标,要 U 盘便给你 U 盘,还有完整 Safari、文件管理、新的操作逻辑,还能连游戏手柄、作为外接屏、数位板……简直应有尽有。
这些年来,虽然 iPad 生产力的口号不受待见,但 iPad 依然是平板设备最佳的选择。
在本次 WWDC 之前,iPad 的使用形态很少——只有传统的平板形态、Apple Pencil 加持的生产力形态。
iPad 最传统的形态,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平板」:一块屏幕而已。
在传统平板模式下,iPad 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 iOS 系统。得益于 iOS 的应用生态,很多应用在早些年都会推出 HD 版,很多视频应用、大型游戏都会推出 iPad 版本。iCloud 又能将手机和平板的数据很好地同步起来。
[......]
本文为付费栏目文章,出自《Power+ 2.0》,订阅后可阅读全文。
...2013 年,距离李旸将上一个创业项目卖掉已经有半年,这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是互联网老兵,也是连续创业者,曾在 ChinaRen、搜狐网、空中网担任过高管。在放空了半年后,朋友介绍他和阳光印网的创始人张红梅认识,这个还处于早期的项目引起了他的兴趣。
现代印刷行业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时古登堡印刷术的诞生,即使数百年来设备和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这依旧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互联网的思维,能否让这一古老行业焕发新生呢?李旸的冒险主义又萌发了,近 20 年的职业生涯,他基本都是在早期就参与,这次也不例外。
足以说明他的热情的是,即使当时还未明确创业方向,他依旧选择带资合伙,而不是作为一个打工者。上一个项目他从事的是教育,对印刷业有所了解,而深入产业又能避开 BAT 的竞争,在他看来是有趣又能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
这份信心来自于他对传统印刷业落后现状的认知,他观察到当下并没有所谓的平台能将分散的客户和供应商聚合在一起。李旸有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在一个分散的市场,如果能够抓到核心价值,就能形成一定的流量汇集和商业价值。
但李旸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避开了 BAT,却重重踩进了街边图文店的「行规」里,险些崴了脚。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起初,阳光印网选择街边的图文店来做朋友,为北京的图文店提供平台服务。我们熟悉的街边图文店,除了立等可取的复印、打印业务外,也会接各种中大型印刷的活儿,然后委托给后端的工厂来赚取差价,是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互联网平台可以为他们的业务提升效率,但阳光印网却从中赚不到钱。回忆起这段往事,李旸的表情流露出「我还是太年轻了」的感觉。北京街边的图文店看起来不高端,但实际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关系圈和业务运行逻辑,电话就是他们的互联网,而论其对业务的熟悉,「他们在这个行业已经来回摩擦几十年了,甚至有时候比我们还算的清楚。」
其实倒退来看,这一模式在商业逻辑上原本就有困难。在没有阳光印网之前,产业链是这样的:
图文店吃的差价是客户到工厂间的 (P1-P2)。
而在阳光印网介入之后,吃差价的中间环节反而又多了一个,吃的是原本差价中的一部分。虽然互联网化提升了图文店的效率,但由于缺乏和他们的议价能力,尤其一部分图文店并不正规,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让阳光印网几乎赚不到收入。流量有了,工具性也不错,但收入却很少,李旸感受到了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
无奈之下,阳光印网打算直接做客户的生意。但一开始品牌缺乏名气,又没有好的案例,所以只能去谈一些小客户,比如街边的饭馆、理发厅、培训机构,曾经整个公司都出去扫街,每人每天拜访三四十家,但订单也就是几盒名片、几百张宣传页,左右不过几十块的订单。那时阳光印网拿到了第一笔融资,虽然有正向流入,也已经开始从北京向其他城市拓展,但地推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李旸发现这些小店没有「互联网思维」,他们习惯了和街边熟悉的图文店打交道,复购率低,维护起来成本也高。
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当时外卖战争刚开打,小店老板们还没被几大互联网巨头反复「教育」,阳光印网的地推人员,经常会撞上美团、饿了么的同行,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相比之下,虽然对全国地推人员的管理都十分头疼,但阳光印网地推用到的宣传材料,还在自身印刷业务范畴内,不论是成本还是效率都比其他几家更具优势。
巧合碰撞下,一个商业的联想随之产生:要不要做这些地推同行的生意?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大众点评,当时大众点评在全国 12 个城市开展地推工作,以往大众点评用于全国地推的宣传物料,有的是总部制作然后物流发往全国,有的是各地自己找人定做,无论质量、效率还是预算控制都做不好。鉴于此,阳光印网花了两三周的时间,为他们做了一套采购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大众点评在订单管理、物流追踪、交付结算上的效率都有所提升。随后,大众点评对阳光印网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然你们也在全国开展业务,那就帮我们把全国的物料都管起来。
在上海和大众点评谈完,李旸又去北京和美团谈合作,这时候饿了么也要在全国开 300 个城市。技术部门又专门为美团和饿了么定制了采购系统,很快,他们全国的物料采购业务也被阳光印网收入囊中。几家快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短时间内就成为阳光印网收入的重要来源。
李旸等一众高层这时才发现,做这些业务可覆盖全国的企业,才是阳光印网的优势所在。比如某家企业的一次大型营销活动,十天内要在全国 100 个城市陆续展开,这是图文店老板们绝对无法做到的,只有互联网化的平台才有可能。于是阳光印网开始改造系统和全国的供应链,增加适配这些企业的产品品类,来服务这些懂互联网,且有跨地域采购需求的企业。
拿下阿里巴巴就是这一战略指导下的辉煌战果。李旸回忆,以前阿里集团总部的采购部门能找到数千家供应商,但平时能紧急用上的只是一些本地的广告公司。这种模式下,把物料在杭州生产,然后发往全国,不谈效率,光物流成本就会占到总成本的 30% 以上。
李旸展示了为阿里巴巴采购部门专门开发的的采购平台,看起来就像是另一个「淘宝网」。众所周知,无论是宣传页、易拉宝还是名片等,都是非标准化的定制品,因此一般大公司的采购部门要雇佣懂行情的采购人员,而在这个采购平台上,是以标准化、透明化的方式进行采购,产品的颜色、尺寸、纸张类型,就像消费者在淘宝上可以选择类型尺码一样,随着用户的一一点击,订单价格随之变动,整体的效率也大幅提升。
据艾瑞调查发布的《2019 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 年我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到 6000 亿人民币,并预测未来 3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高达 33.6%,相比之下,目前阳光印网还只是个小玩家。
但如果和最初专注在印刷业时相比,目前阳光印网无论是经营的品类,还是企业客户的范围,都已经大大拓展了。在李旸的叙述中,这个过程是阳光印网抓住产业核心价值后,自然而然的 1 到 N。
首先是广度上,随着业务往来,平台涉及的产品品类在不断拓展。美团、饿了么在向餐厅地推时,除了传单海报,还需要纸巾盒、立牌、牙签盒等,需求给到阳光印网,李旸和同事研究后觉得并不复杂,于是建立起餐饮物料的业务线,之后为了应对企业在员工工装方面的需求,于是又逐渐建立了服装业务线。目前阳光印网有 6 大类产品,1500 个品类,50 万 SKU,都是在过去几年跟随客户需求逐渐建立的,「这些都是定制品,采购流程其实差不多,只要把全国的供应体系搭建起来,就能高效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但对有些需求,阳光印网也选择不做,比如一些只适用于个别行业、企业的定制品,或是牛奶、硬糖这样的零售产品。李旸总结他们选择产品的标准——非核心采购、定制品、覆盖率高、能在平台中产生价值。
纵度上,也更加深入产业链,从「吃差价」进化到拥有定价权。「真正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如果你对这个传统产业不了解,对产业链的上游甚至源头的细节不了解,其实你根本赚不到钱。」纸箱是阳光印网销量最大的产品之一,但标准化程度高,利润薄,原材料会占到成本的 70%。而过去几年,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为了规避风险赚取利润,阳光印网在 2018 年年底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从全球范围内为阳光印网的众多供应商带来纸张的原材料采购服务,「我们会实时去看,怎样从全球买到优质的原纸供给我的纸箱供应商,然后再供给我们的客户,整个链条都打通才能赚到钱。」
李旸谈做产业互联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客户:「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改造,要走进企业心里。」曾有一家物流企业,老板和李旸感慨,希望公司上市,只要每年有几千万的利润就可以了,而公司每年花在包装上的费用就有 3 亿,李旸算过,和阳光印网合作后,每年他们能省下近千万的成本。许多传统企业业绩增长较缓慢,如能在非核心事务采购方面做到精细化运营,那么阳光印网的价值则更为凸显,所以在将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基本拿下后,阳光印网也开始有底气去做头部传统企业的生意了。
零售企业中的居然之家、万达、银泰等,教育行业的新东方、学而思等,还有房地产企业中的融创,这些同样是业务覆盖全国的企业,在业务模式上适配阳光印网,而头部企业的标杆价值,也让他们成为阳光印网优先拿下的客户,磨合后进而可以将模式推广至行业,比如互联网教育的主要企业,已经基本被阳光印网覆盖了。
按艾瑞的推算,2021 年我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而专注非核心事务采购的阳光印网,又可以占到多少份额?经历过坎坷的李旸,格外清楚创业的艰辛:「所有的创业我觉得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自己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活着。所以你要管好你的现金流,管好你的员工人数,不要乱花钱,你要将这个要印在脑子里头。」
在过去一年里,阳光印网做了许多优化,尽量用系统替代人工。2B 创业比起 2C 创业,更是一场沉默艰辛的长跑,好在李旸预计今年收支就会平衡,今年或明年,还有机会进一步融资或者上市,当问到他如何看待未来的增长时,李旸说,公司的目标是要维持每年接近翻番的增长,因此资金的支持非常重要。告别消费互联网的「短平快」,李旸对商业价值的判定,已经习惯于放长线:「就像买森林,森林是要一辈子的事,所以(产业)考虑的更多是长期的东西,现在投资我们这样的企业,算的也是长期稳定的回报,不是吗?」
...北京时间 6 月 10 日,微软 E3 如期举办了展前发布会,除了多到数不清的游戏以外,玩家们关注的,还有下一代主机的身影,毕竟这个世代已经走到了尾声,下个世代蠢蠢欲动。此前,PS5 已经有相关消息透露,而随着微软新主机的公布,下个世代的主机竞争已经提前拉开了帷幕。
性能的提升,迫在眉睫
性能的提升,是每代主机升级最直观的变化。
微软发布会上,简单介绍了下一代主机的相关信息。Xbox 下一代的名称尚未确定,目前称之为“Project Scarlett”,这款新机将采用定制的 AMD Zen 2 架构处理器,Radeon RDNA 架构的 GPU,高带宽 GDDR6 内存,全新的固态硬盘(SSD),整机性能较 Xbox One X 提升四倍,支持光线追踪技术,支持向下兼容。
极限性能方面,“Xbox Project Scarlett”最高支持 8K 分辨率及 120fps 帧率,当然我们知道二者是不能共存的。
...
原文:微软 E3 展前发布会情报汇总 作者:烧鸭
本次的微软 E3 展前发布会正式为为 E3 揭开了大幕,带着诸多作品与一系列服务和硬件的消息,微软提前敲响了次世代主机与游戏的前哨战。
发布会在一开始,《天外世界》公布了一段新的预告,深陷殖民地阴谋的主角要在太空中探索,与不同的派系势力进行互动。 游戏将于 10 月 25 日登陆 PS4/Xbox One/PC 。本作为首日发售即可在 XGP 畅玩的游戏。
2019年5月31日,PingWest品玩举办2019科技创新者大会(Tech Innovators Conference),会上,蚂蚁金服智能科技事业群研究员李杰力向众人分享了他们在落地区块链商用一年来的阶段性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
“支付宝成立至今的15年时间里,都是在制造信任,最早用一个平台担保的形式让买卖双方构成信任进行支付,后来将芝麻信用开放出来让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而我们认为区块链这件事情,能够制造一个新的信任类型,并且还能创造新的价值。”李杰力说。
大洋彼岸苹果WWDC大会传来的一则消息让广大果粉喜大普奔——Apple Music终于加入了实时歌词展示功能。换句话说,Apple Music终于能看到滚动歌词了。
这乍一听好像并没什么稀奇的。在国内,我们的用户早就习惯了在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等流媒体平台上实时查看歌词,乃至生成歌词卡片在社交网络分享歌词。但在国外,以Apple Music和Spotify为代表的音乐流媒体,常常连用户对歌词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2008年就已经上线的Spotify直到2015年才第一次和歌词服务提供商Musixmatch合作,在电脑端推出了类似于卡拉OK式的歌词显示功能,更惨的是这项服务仅仅维持了一年就以双方合作破裂告终;2015年上线的Apple Music虽然在一年之后就有了“觉悟”,但不得不说直到今年WWDC大会前,它的歌词功能仍是相当鸡肋。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本文将介绍我使用 DEVONthink 做为稍后读工具,完成稍后读的流程;以及如何使用 AppleScript 将阅读到的内容自动整理为 Markdown 文档,以便于在博客中分享。
从 2019 年 2 月份起,我开始在我的博客中,通过「每月收藏与分享」,分享自己阅读到的有趣内容,同时也是对自己每个月阅读的内容、观看的视频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和回顾。但每次完成这样的博文,总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在 5 月份,我开始尝试使用 DEVONthink 做为自己的稍后读工具。在完成文章的阅读之外,还通过编写一个 AppleScript, 利用 DEVONthink 的强大功能,自动将要分享的文章生成为一份 Markdown 文件,稍加修改后,即可分享到博客。
对我来说,我已经将 DEVONthink 用做自己的笔记软件和文档管理工具;所以,我也很自然地开始尝试用 DEVONthink 做为自己的稍后读工具,而不是使用 Pocket、Instapaper 这样的在线服务。
对于我常用来阅读文章的 App,例如 Safari 浏览器、Fiery Feeds、奇点、Tweetbot 等,都支持通过 Share Sheet 将当前文章添加到 DEVONthink,供稍后阅读。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做为稍后读工具,DEVONthink 有哪些优缺点,推荐阅读这篇文章:Using DEVONthink as a Read-it-later Service -- The Sweet Setup
在我开始在博客中进行「每月收藏与分享」后,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能够使自己每个月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读完所有的待阅读文章,避免「稍后阅读」变成「永远不读」。
对于每篇稍后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区别:
下图是我使用 DEVONthink 阅读稍后读文章的整个流程:
经历了上面的步骤,在阅读完稍后读文章的过程中,同时也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整理,只留下了需要分享的文章。
这时候,选中所有要分享的文章,运行下面的 AppleScript,就能自动生成包含所有要分享文章的 Markdown 文档。然后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发布到博客。
# 用于从 DEVONthink 中生成我的博客中的《每周收藏与分享》文章,例如:https://blanboom.org/2019/201904/
# 参考了如下脚本:http://forum.eastgate.com/t/script-to-export-certain-devonthink-metadata-in-a-tsv-for-tinderbox-import/1105
# 用于匹配 DEVONthink 中文章的 tag,将文章放在合适的分类下,可根据实际需求修改
# 最后一个空字符串用于匹配未加 tag 的文章,不要删除
property tagList : {"好奇心", "生活", "Making", "观点", "工具", "游戏", "技术", ""}
tell *application* *id* "DNtp"
try
set theSelection to the selection
if theSelection is {} then error "请选中需要生成的文档"
set theFile to choose file name default name "每月收藏与分享.markdown"
set theMarkdown to my createMarkdown(theSelection)
set thePath to POSIX path of theFile
if thePath does not end with ".markdown" then set thePath to thePath & ".markdown"
do shell script "echo " & quoted form of theMarkdown & ">" & quoted form of thePath
hide progress indicator
on error error_message number error_number
hide progress indicator
if the error_number is not -128 then display alert "DEVONthink Pro" message error_message as *warning*
end try
end tell
on createMarkdown(theseRecords)
local these_records_before, these_records_after
local current_tag
local this_record, this_markdown, this_tags, this_name, this_URL, this_comment
tell *application* *id* "DNtp"
set this_markdown to ""
set these_records_before to {}
set these_records_after to theseRecords
repeat with current_tag in tagList
-- 下一轮循环,只处理未处理过的 record
set these_records_before to these_records_after
set these_records_after to {}
-- 设置一级标题
set current_tag to current_tag as *string*
if current_tag is equal to "" then
set this_markdown to this_markdown & "# 其他" & return & return
else
set this_markdown to this_markdown & "# " & current_tag & return & return
end if
repeat with this_record in these_records_before
set this_tags to (tags of this_record) as *string*
if (this_tags contains current_tag) or (current_tag is equal to "") then
-- 文章标题
set this_name to name of this_record as *string*
-- 为文章标题添加链接
set this_URL to URL of this_record as *string*
if this_URL begins with "http" then
set this_name to "[" & this_name & "](" & this_URL & ")"
end if
-- 为文章标题添加对应的格式
set this_markdown to this_markdown & "- **" & this_name & "**" & return & return
-- 添加注释
set this_comment to comment of this_record as *string*
if this_comment is not equal to "" then
set this_markdown to this_markdown & this_comment & return & return
end if
else
set end of these_records_after to this_record
end if
end repeat
end repeat
end tell
return this_markdown
end createMarkdown
下图就是使用这段脚本直接生成的 Markdown 文档,包含了文章标题、文章链接、批注等信息:
分享到博客后,DEVONthink 中保存的稍后读文章,就可以直接删除了。
但对我说,我不想马上删除这些文章,而是想将这些文章保存一段时间,便于后续搜索和查找。所以,我在 DEVONthink 中新建了一个名为「归档」的数据库,用于保存已阅读的文章。以后等「归档」数据库超过一定大小后,计划再写一个脚本,通过程序自动清理旧的文章。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Ulysses 作为一款 Markdown 写作工具,与大多同类产品一样,专注于高效的文字写作,但有时我们还是不得不插入一些图片、代码、数学公式等等。尤其是图片,日常使用频率高,但在 Ulysses 中进行图片处理,并不是那么的直观和友好。
但好在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或直接或曲线的方式得到解决,今天给大家整理了 6 个「在 Ulysses 中处理图片的技巧」,希望能让你的 Ulysses 更好用。
以 macOS 版为例,调整图片尺寸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编辑器中直接调整图片的尺寸,第二种是使用特殊的预览主题。
如果你图片的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你可以选择直接更改图片的属性。点击你需要调整大小的图片,在弹出的气泡中点击「+」号,就可以调出图片「大小」的属性栏了,在这里你可以设置你需要的图片高宽。在 iOS 上,方法和操作与此相同。
当我的需求只是让图片不那么大从而挤占页面排版空间时,我会选择以「Color Code」或「Rough Cut」主题导出,相比「Paper」等其他主题,这两者的图片占位会更小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主题只支持以 PDF / DOCX 格式导出。
如果你在编辑器中撰写文章时觉得应用默认的文章缩略图过大或者过小,可以通过偏好设置来调整大小。
在 macOS 上,进入「Ulysses > 偏好设置 > 一般」,在这里你可以为「图片预览」设置行数,最小为 3,最大为 16。如果您发现彩色图像会影响您的焦点,也可以取消「全色」以进行黑白预览。也可以完全关闭预览,任何时候都只用一个小标签指示图像。
在 iOS 上,进入「设置 > 查看选项 >文稿预览」,也可以设置行数。
在添加图片时,我们经常有为图片添加描述的需求,点击图片,在弹出的气泡中我们可以看到「标题/title」和「字幕/caption」属性。那么,我们到底要填哪个呢?
根据官网的介绍,这两个属性只会在导出 HTML, ePub, and WordPress 时生效:
一言以蔽之,如果想要在图片下方添加描述,你需要填写到「caption / 字幕」;如果你希望增添 HTML <img> 标签的 alt 属性,当图片无法正常显示时出现一个补充描述,则需要填写到「title / 标题」。
如果你希望使用 Ulysses 输出带有图片描述的 PDF 文档,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MilkShake羊 介绍的技巧。
关联阅读:使用 Ulysses 输出带有图片描述的 PDF 文档
如果你的图片是以 HTML 格式,而不是 Markdown 语法输入,会出现无法预览的问题。这时,你只需要在这段代码前后加上 ~~,或选择「原始源块」即可。
批量导出 Ulysses 文档中的图片也是一个需求,在 macOS 中,我们可以在导出时选择 「文本 > textbundle」,导出后右键显示「包内容」,查看文档中的所有图片,或者直接在导出的 HTML 文件包中查看。
在 iOS 中,导出时选择「HTML > 在另一个应用中打开」,使用 Documents by Readdle 同样可以生成包含全部图片的文件夹。
使用 Ulysses 中,不仅可以嵌入图像,还可以将图像附加到文本中。如果你需要引用图像,但不希望将其包含在文本本身中,这将非常有用。
如果要附加图像,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回形针图标打开附件栏,然后点击「新图片」图标。在 macOS 上,直接拖放图像;在 iOS 上,可以从设备中浏览或拍照。
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任意数量的图像附件,也可以使用此功能附加 PDF 文件。要再次删除图像附件,请单击右键并选择「删除图像」(macos),或在图像上从右向左滑动(iOS)。
除了上述技巧,在这之前,少数派也分享过不少 Ulysses 中进行图片处理的技巧,大家可以跳转查看:
以 Ulysses 为代表的 Markdown 语法软件为我们提高写作效率提供了不少便利,希望图片不会成为你在追求效率路上的绊脚石,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利用 Ulysses 这个强大的工具。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在算法推荐大行其道的今天,更多人却开始怀念曾经按时间线乖乖排好的文章列表。如果你厌倦了不够精准的智能推荐,想将重心放到阅读本身,不妨试试本文介绍的 8 款 macOS 平台上的 RSS 阅读工具,静下心享受阅读。
Reeder 向来被誉为苹果生态圈内最佳 RSS 阅读器,在近期推出 第 4 个大版本更新 后,更是补齐了诸多短板:例如支持文章列表缩略图显示、支持黑暗模式及更多主题更换、支持布局调整等。Reeder 4 的另一新特性,则是 Bionic Reading,开启后,英文单词前部分字母会加粗显示,方便快速理解,提高阅读速度。
当然,Reeder 此前版本的优势也得到了悉数保留,例如简约优雅的 UI 设计、流畅的手势滑动操作和过渡动画、包括 Inoreader、Feedly、NewsBlur 等在内的在线 RSS 服务支持等,堪称 macOS 上最能打的 RSS 阅读器。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实用与美观兼具的 RSS 阅读器,可以在 App Store 以 68 元的价格购买 Reeder 4,其同时提供了售价 30 元的 iOS 版。
关联阅读
Leaf 是一款老牌 macOS RSS 阅读器,其体积仅有 6 MB 大小,轻巧简约又不失实用性。Leaf 采用了经典的三栏式设计,订阅源、文章列表和正文一目了然,稍显遗憾的是,左侧边栏无法完全隐藏,难以获得沉浸的阅读体验。
此外,Leaf 目前仅支持 Feedly、NewsBlur、Feedbin、Feed Wrangler 几项 RSS 服务,由于我正在使用 Inoreader,只能手动导入 OPML 文件了。
如果你对外观有所不满,Leaf 还提供了紧凑、缩略、标题等列表显示样式,并支持黑暗模式及字体更换。Leaf 的另一大特点,当属独创的 Clutter-free 阅读模式,开启后,Leaf 会自动精简文章包含的题图、广告等元素,带来更「干净」的阅读版面。
如果你需要一款轻量级 RSS 阅读器,或者想避免冗余元素干扰,可以在 App Store 以 68 元的价格购买 Leaf。
关联阅读:简单、轻盈的 RSS 阅读器:Leaf for Mac
单从仍是拟物风格的图标就能看出,ReadKit 同样是一款「老字号」应用了。不过,ReadKit 的界面早已焕新,与 macOS 原生设计相仿。除了 Feedly、NewsBlur、Fever 等 RSS 服务外,ReadKit 还支持添加并浏览 Instapaper、Pocket 和 Pinboard 等稍后阅读服务,成为你的一站式阅读管理工具。
ReadKit 的另一绝技,则是智能文件夹。你可以从包括标题、内容、日期、网址、标签等在内的数种过滤器中选择自己所需,并设置匹配方式,让 ReadKit 帮助你筛选出符合的订阅内容。再加上印象笔记、邮件、Twitter、Facebook 等内置的分享服务,包揽你的整个阅读流程。
如果你正在使用 Instapaper、Pocket 等稍后阅读工具,希望在一处管理自己的所有订阅内容,可以在 App Store 以 68 元的价格购买 ReadKit,或者在官网下载 试用版本 进行体验。
News Explorer 是一款跨平台的 RSS 阅读器,支持 macOS、iOS、watchOS 乃至 tvOS,并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你的设置和阅读进度。它并不支持添加 Inoreader 等 RSS 服务,而是通过导入 OPML 文件的方式来完成同步。不过,News Explorer 却支持关联你的 Twitter 账户,比较有趣。
除了基本的三栏式布局外,News Explorer 还支持类似瀑布流的时间线展示方式,帮助你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提高阅读效率。此外,News Explorer 还内置了多种分享服务,如 Instapaper、Pocket、Safari 阅读列表等,功能齐全。
如果你希望在多设备间同步自己的阅读进度,可以在 App Store 或 官网 以 68 元的价格购买 New Explorer 的 macOS 版,应用同时包含在 Setapp 订阅中。
Cappuccino 是一款跨 macOS 和 iOS 双平台的 RSS 阅读器,来自知名的邮件客户端 Airmail 的开发商。除了那些标配特性外,它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功能,就是支持将订阅内容更新生成邮件,每天发送到你设置的邮箱,不打开应用也能了解新鲜事。你还可以为每个订阅源单独开启或关闭通知,只关注重要内容。
如果你只想获知部分重要内容更新,或者用邮箱管理订阅,可以在 App Store 以 60 元的价格购买 Cappuccino 的 macOS 版,应用同时包含在 Setapp 订阅中。
Winds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 RSS 阅读器,设计相当简约优雅。它会依据你的兴趣智能推荐可能感兴趣的订阅源,并支持利用标签、笔记和文件夹等整理阅读列表。除了手动添加订阅源外,你也可以导入 OPML 文件,从 Inoreader 等 RSS 服务中迁移至 Winds,并通过 Winds 账户在多设备间同步。
除了 RSS 外,Winds 还是一款优秀的播客应用。它支持通过 XML 文件导入已订阅的播客,让你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听一期自己喜欢的播客,了解新闻更惬意。你也可以在 Winds 精选的 RSS 和播客源中发掘新频道,拓展自己的视野。
如果你喜欢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听播客,或者是位颜控,可以在 App Store 或 官网 免费获取 Winds,应用同时提供 Windows 和 Linux 版本。
irreader 是一款由国内开发者开发的 RSS 和播客阅读器,除了基本的 OPML 导入外,它还提供了订阅源市场,收录了 600 余款精选 RSS 源,涵盖大部分常用网站。此外,irreader 还自带多种主题切换、 AdBlock 插件等。对于不支持 RSS 的网站,你还可以自定义抓取规则,手动获取更新。
irreader 的另一特点,是支持菜单栏速览功能。不用打开主界面,只需轻点菜单栏图标就能查看订阅内容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深入阅读。此外,irreader 的通知系统也十分完善,会聚合近期更新,方便了解更多动态。
如果你想快速浏览所有订阅内容,或关注不支持 RSS 订阅的网站,可以在 官网 免费获取 irreader 的 macOS 和 Windows 客户端。
NetNewsWire 诞生于 2002 年,是一款免费开源的 RSS 阅读器。其 UI 与 News Explorer 相仿,采用了中规中矩的三栏式设计。比较遗憾的是,NetNewsWire 仅支持 Feedbin 这一家略小众的 RSS 服务,想同步其它的订阅列表只能靠手动导入 OPML 文件了。
BBC 拍的前两季和 Netflix 拍的后三季《黑镜》是截然不同的两部剧。
BBC 拍摄的两季里,那些虚构的故事,直指当下生活中确切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一季第一集里,人性的阴暗面使所有人都想看到总统的丑态;第二集里,反抗精神带来了「流量」,「流量」又反过来奴役了反抗者;第三集里,数字设备让我们的「记忆力」变得太好……
Netflix 拍摄的 3、4 季要更加「未来时」一些。Netflix 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做了更多想象,也因此遭受了不少诟病。Netflix 对未来技术形态的预言太过偏激,只知贩卖肤浅而廉价的惊悚。比如第四季里被游戏吓死的试验者、被「机器狗」无尽追杀的人类……
到了第五季,Netflix 仍在试图「预言未来」。第一集 Striking Vipers 的标题就是剧中两个男主角所玩的 VR「格斗」游戏的名字。它借这一游戏,描绘了 VR 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Netflix 的《黑镜》编剧团队似乎特别喜欢 VR 这个题材,他们写的故事里,有三分之一都是围绕 VR 技术展开的。第三季第二集是 VR 恐怖游戏,第四集是 VR 天堂,第四季第一集是 VR 星际迷航,第四集是 VR Tinder 约会。Striking Vipers 再次借用了 VR 的设定。
《黑镜》描绘的 VR,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终极形态的 VR。在《黑镜》的设定下,VR 已经进化成了类似「脑机接口」的东西,玩家只要往脑袋上贴一个「豆子」,就可以进入一个 100% 真实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家成为游戏中的主角,一蹦几米高,拳头能与空气摩擦出火焰,格斗后身上的伤势会自动复原……
但这不是 Striking Vipers 故事的重点。这一集里,VR 世界的最关键功能是「性」,玩家借游戏中虚拟角色的身体,与其他玩家发生「性关系」。两个男主角丹尼和卡尔也因此发现了「欲望与快感的新大陆」,展开了整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