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ature 1: store datasets on IPFS/Filecoin for fast share/retrieve by add link in article. Example article 1: 100GiB+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set( Under CC-BY-NC-SA 4.0 license)
🔥 New feature 2: store articles on IPFS/Filecoin to avoid 404. Example article: Trust (The article will be stored in Filecoin network when the author decides to do so)
🔥 New feature 3: Rewards creators and sharers with Filecoin & Likecoin. Example article: Trust (You can send author/sharer Filecoin if you like)
Long Live RSS
首先,例行说明:本文的目标对象以及可能从文中受益的潜在读者应该为已经具有完整个人体系的群体。我会在文中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使用实例,尽管因为连带是基于语境的需要,文中不能完整阐释整个个人体系的建立逻辑,但涉及防崩溃机制的逻辑我将尽力条分缕析地说明,使每一位阅读本文的对象都能够有所启发而获得自适应的调整方法。
一个判定自己有没有个人体系的方法就是看看自己知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平时会不会经常忘记做某件事情或别人交代的工作能不能及时完成。个人体系就是按时按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方式和能⼒。这个判断不在乎记录的手段和工具,有的人能力足够强只需纸笔也能做好规划,有的人任务繁冗需要借助 GTD 工具才能统筹生活。
我要讲的是体系一旦建立,在受到微扰和强压的情况下,应该怎么调整任务体系才能保持生活规律一致,体系不至于突然停转而致使全身心都必须完全投入到补救后果的下场。写作本文的灵感来源附在文末参考链接中,并在此对热心分享经验的作者表示感谢。
我们先说说大家通常建立个人体系的思路,两个方向。
我们且把这种方法称为目录法。列目录的方法,通常用于目标已知的情况。如果大家看书有这种习惯,拿到一本新书时先看目录和序言,就会发现一般不消十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书的思路和概要、作者写作的原因和理解内容的逻辑,甚至有时作者会给出阅读指导,比如某些章节可以给能力较强的读者补充使用而不需照单全收。
应用到大型策划案的例子,比如开办一场大型汇报演出,需要分为场务、财务和宣传等各方面工作,类别之下再细分,比如宣传分为设计海报和宣传单,联系广告合作等,最后策划人再把任务分散到各个负责人处由负责人对自己的任务补充和完成。可以发现,它们要求策划人对这个目标实施掌握较多信息和经验,目标明确是这个方法的关键,而且目标和任务之间的关系也要明确。比如完成海报和宣传单设计并完成了广告投放等就意味着宣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线性的1 。
那么,目录法的适用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能并非对自己要实现的目标都有明确的实施步骤,尽管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拆解。目标:把大象放进冰箱。任务一:打开冰箱;任务二:把大象放入;任务三:把冰箱门关上。
然而仔细检查你的人生目标,是否所有处于个人体系中的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划?假设目标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真的拆解成可实现的步骤序列?有很多目标,他们具有实现的价值,但是具体实现的步骤需要收集很多信息、吸取许多经验才能够拆解2 。
其次,我们还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一点出现的频率或许比第一点还要高。举个例子3 ,中小学假期是孩子们最轻松的时光,在经历了几次逍遥过头导致放假尾巴通宵写完一两个月作业的痛苦折磨后,我就会在假期开头先计划好这个假期怎么写完作业,用小学除法平均分配,然后每天按量完成页数。但是实际操作情况是,我每天写个两三页就觉得烦死人了,然后想想反正还有这么多天假期才结束我明天多写几页今天先去玩再说。
你不能拿个人体系要求一个孩子严格执行,但是看看在非假期时间我们完成每日作业的质量有多高就知道,如果孩子们真的能合理地每日按量完成是能够实现最终目标的。(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不贴近生活,想想看你的任务列表里有没有堆积着你觉得明天空闲时间再完成的任务,或者你的阅读清单中囤有多少数字标记?)如果是由教师布置的作业,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他们对于孩子每日能完成的作业量具有合理的估计。反观这些鲁莽地使用小学除法的孩子们,他们单纯觉得只要完成了今天的,也完成明天的,再过三十天就一定能完成,这种想法显然忽略了执行者的行动力、毅力和体系的灵活性4 。
我们且把这种方法称为金鱼法,金鱼法就是无论想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把它放进收件箱,而不考虑它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而设置的(尽管并不只适用于金鱼人5 )。实际上,由于我们时而需要全情投入而忘乎所以,我们不得不将凡人琐事移交其他系统处理,而注意力的转移导致我们有时只得到一个悬而未决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任务。使用金鱼法的情况并不唯一,除了灵光一现以外,有的时候还取决于外部条件。比如老板突然发送一份文件让你审核完以后下班前提交给他,通常情况下这件事情就会强行跻身进入我们的个人体系内。是的,它会成为我们防崩溃机制的需要提防的其中一份子。
从下至上的方法用来收集可以做得面面俱到,实现大脑清空,但整理起来并不容易。最普遍的做法是像垃圾分类一样把它们投到已有的箱子里,不同的是我们或许需要建立一个新项目来装这个分类下的所有事项。有趣的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归类,所以我们常常见到诸如「琐事」、「其他」等模糊不清的类别。
金鱼法的特点就在于它出现情况突然。我们再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主体的灵光一现(且称灵感),另一类是外部条件提供的临时任务(且称临时任务)。灵感通常会被个人体系收集起来,集中到特定情况下统一处理,比如分类标号打标签填充细节确定截止日期或是作废;而临时任务通常会被立即执行,或提高至第一优先级在截止日期前优先执行。灵感有很大比例会被抛弃和浪费,我们且不考虑它对体系的影响6 ;临时任务则不然,它们像是粗鲁的巨人强行闯进个人体系中,我们将在下一小节继续说明。
就像我们建立知识脑图的时候,知识点和知识块的组合存在一定的逻辑方式,体系的结构也存在很多种,但最普遍的(就我观察到的情况而言)结构是模块。如果把一天清醒的 16 小时当作一个面积固定的方框,我们每一项目就像是往方框中放入小方块,我们的管理就像是处理一个简单的贴瓷砖问题。我们把时间和面积等比例对换,就能发现只用填方块的方法困难点在于:
方块的大小并不一致,所花时间有的项目长有的项目短;
方块和它周围的方块之间存在联系,比如当我完成今日的阅读计划以后我可能写一份读书报告并总结到日记中,阅读任务和总结日记之间就是顺承关系了;
方块之间只有一种组织结构就是并列。联想这个小故事,一个瓶子如果只装水则无法装下其他成分,但是如果先装大石头再装沙子再装水,就能够容纳下更多种类的东西。如果我们想要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更多项目,而不是全身心投入到单一项目中7 ,方块间的关系就需要从并列修改成嵌套或者其它方式;
一个正常的个人体系绝不会是单一项目的,项目总是体系的组分。
然而,我们也总不能把瓶子装满。一旦瓶子装满,遇到临时任务的时候,就不得不把原来的大石头拿出来,再把半路杀出的新任务放进去。通常来说,优先级低的任务会被取代,但是它们有可能由于体系不具有灵活性而不断被取代导致最后成为紧急任务或不得不失去行动效力。
接下来我们再观察体系的执行情况。
个人对于任务处理的优先级不同,处理任务的精力分配也不一样。如果长时间处理高注意度的任务,大脑状态会从兴奋转为疲倦8 。对于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精力的阈值也不一样,即使能够同样以最快速度地进入状态(也就是达到精力的阈值),持续工作的时间也不一样。
检视也是维持个人管理体系持续运转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我们通常都是在遇到系统卡顿或停转的时候才触发的检视机制,我们常常没有勇气去面对检视之后的结果,并最终导致对检视行为的抵触。检视除了包括检查任务和项目的完成情况,还应该包括对精力持续时长和工作效率的评估。
根据以上产生漏洞的不同归因,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作为个人体系的兜底,使得体系不会总是因为外部刺激或强压而崩溃,导致重新设计一个新的体系。
在目录法中,我们发现一旦我们对自己的执行力和持续力没有清楚的认知,我们容易陷入意识骗局,认为今天的任务可以暂时迁移到之后的某一天执行。解决方案首先需要我们了解执行能力。借助时间统计工具例如 Toggl 来评估自己分配在不同事项中的时间比例,利用 Life Cycle 记录位置分布以实现半自动化统计精力分配,利用屏幕使用时间统计得到有效利用的时间,利用 个人精力记录模版 来观察每日精力的分布。在获得工具输出的报表之后再进行个人精力的评估,分析精力变化动态,例如高峰常出现在工作开始半小时后,而低谷常出现在饭后或空腹期等等。
总之,无论使用何种工具,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再根据精力状况分配任务,比如审核、草拟、计算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调整到高精力时间段,而背诵、摘录或总结等低精力任务可以放在精神难以集中的时间段完成,具体分配当然取决于个人。如果读者有兴趣,我可以在以后仔细说明如何通过这些工具记录实现评估和调整,另外也可以转到文末的参考链接 1 中9 。
「幕后」栏目三年多来,我们采访了几十位开发者,去了解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思考,感受创造时的灵光。但遗憾的是,不同性格的开发者之间,还没有机会对同一个话题各抒己见,去碰撞思想的火花。
从产品的角度看,同一类别的产品,因为开发者思考的出发点不同,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最终造就了产品的质感。但对于使用者的我们来说,很难从成品中感受到开发过程中的选择。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工具间的差异,同时又能了解背后的产品哲学,我们特地做了幕后特别版——圆桌对谈。
第一期,我们邀请了 Things、Sorted 和 OmniFocus 这三家从产品到文化各具特色的开发者,一起探讨关于任务管理的五个问题。从如何开始任务管理,到如何通过任务管理真正提升效率。
不论你是刚刚接触「任务管理」这个概念,还是已经对它已经捻熟于心,希望都能对你的任务管理实践有所启发。
注:如果你还不太了解这三家团队和他们的产品,可以先阅读往期幕后。
也许你没听过任务管理这个概念,或者不赞同 GTD (Getting Thing Done)之类的方法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任务管理这件事你每天都在做。
不论是在笔记本上把事情罗列出来,还是写在便签上贴在电脑屏幕上,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然后让自己明白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个过程就算作任务管理。
既然拿张纸笔就能完成,为什么我们需要在手机上专门安装一款任务管理工具呢?对开发者来说,要如何说服用户开始尝试他们的应用呢?
OmniFocus 从「聚焦」这个词出发。产品经理 David Messent 解释说:
每个人的生活会非常复杂,会出现许多长长的清单。但是在 OmniFocus 里,你可以列出一张唯一的清单,那张唯一的列表会同时参考所有列表,让你追踪来自不同项目列表中的任务,查看不同地方的数据,并且还可以过滤和排序其中的内容。
一切的出发点在于,帮助你准确地追踪你所需要做的事,然后决定你当下需要完成什么事。
无论外观如何变化,任务管理工具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任务记下来,放进列表。
OmniFocus 中的「预测」、「项目」这些界面,就对应着一份列表。当这份列表变得越来越长,OmniFocus 就能发挥作用,通过过滤排序,将你想看到的任务挑出来。
各位好,本周我们从各个平台为大家挑选了 4 款值得一玩的新游戏,希望它们能伴你度过愉快的一周。
移动平台 / 冒险、角色扮演、多人合作 / 中文
万众期待的《Sky 光·遇》终于在本周上线了。游戏延续了陈星汉在《风之旅人》等游戏中的禅意思想,在游戏玩法和设计风格上也都可以看到《风之旅人》的影子。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名旅人,在不同的场景中经历冒险,最终抵达充满危险的暴风眼。
《Sky 光·遇》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出色的画面。无论是云野中的重重云海,还是霞谷中的落日余晖,游戏做到了「每一帧都是壁纸」。对于画面党而言,你可以借助游戏中自带的拍照功能来拍出高画质的截图。
游戏没有固定玩法,玩家拥有极高的自由度。你可以做一个旅行家,欣赏美丽的风景;亦或是做一名探索者,细心探索地图的每个角落,拯救更多的先祖之灵。在游戏过程中,你还会遇到其他玩家,他们都会以灰色的人物出现,只有当你们共同举起蜡烛,才能看到对方的模样。
虽然游戏只有七张地图(其中暴风眼暂未开放),但每一张地图中都有大量值得探索的要素,值得一玩再玩。此外,在游戏中与好友一起牵手飞行,一起滑雪竞速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Sky 光·遇》,你也可以在 官网 预约 Android 版。游戏支持中文。
移动平台 / 解谜 / 英文
Olimdal 是一款解谜游戏。你将扮演一位马虎的小巫师,因为不小心释放了魔法书上的魔法,导致周围的物品会跟随你移动。你要通过解开不同房间内的谜题,最终抵达图书馆才能找到破除魔法的途径。
游戏在操作上将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分置在两侧,初上手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游戏的目的是让角色穿过阻碍达到魔法阵,从而传送到下一个房间。但你会遇到许多挡路的物品,你需要灵活利用场景中的道具来阻挡这些物品,从而造出一条道路。
游戏的画面及配乐也极具神秘感。无论是昏黄的灯光、室内的摆设,还是略带诡谲的配乐,都能让你仿佛置身魔法世界。游戏在谜题设计上也多是考究之处,有些谜题看似简单,实则却是「一步错,步步错」的难题。
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 Olimdal,售价 18 元,游戏暂无中文。
移动平台 / 多人对战 / 英文
在通勤、等人时,一款快节奏的游戏是我们消磨碎片时间的好选择,Mini PVP 就是一款 2 分钟一局的多人对战游戏。游戏玩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选择一个角色,然后与其他 3 位玩家进行一场爽快的多人大混战。
游戏画面虽然是像素风,但游戏在光效上做得非常好。无论是爆炸还是光影,都能够给人带来极佳的视觉体验。游戏富有动感的配乐也足以让玩家的肾上腺素在激烈的战斗中飙升。
你需要在 2 分钟内击败尽可能多的对手,获得更高的分数。由于地图上充满了弹射器,因此你需要灵活操作,才能在保证走位的同时精确地瞄准。地图上会散落着各种武器、补给,在子弹耗尽后,你需要更换武器才能继续攻击。
作为一款网络游戏,一直无法匹配到玩家是最致命的一点,在 Mini PVP 中你则无需担心这一点。即使你暂时无法匹配到玩家,游戏也会为你分配机器人对手,确保你能在短时间内开始游戏。此外,你也可以创建一个私人战局,与好友一起决斗。在实际体验中,尽管游戏提示了高网络延迟,但对游戏并没有太大影响。
你可以在 App Store 购买 Mini PVP,售价 25 元,游戏暂无中文。
PC、Nintendo Switch / 射击、动作、平台跳跃 / 中文
玩《我的朋友佩德罗》,就像是在拍一场动作电影。只是这位男主角,不仅四肢清奇宛若《人类:一败涂地》,而且身边还跟着一根神神叨叨的香蕉。
虽然摇杆瞄准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这款横板射击游戏反而是意料之外的简单 —— 当然,我指的是普通难度。主角的一招一式,可以说深得大片精髓:芭蕾舞式原地转体闪避,可以蹬敌人的蹬墙跳,以及与《马克思佩恩》式子弹时间更配的后空翻双枪射击,看上去酷炫,玩起来也流畅爽快。
除了动作要素,每个关卡还有着一系列可以加以利用的道具。能压死敌人的汽油桶不算什么,能一脚踢飞脑袋的篮球见过吗?会反射子弹的平底锅呢?......这些元素的组合排列,令每关都有着不同的屠版方式,即胡闹又乐呵。
和大部分独立作品一样,游戏本身的流程不长(而且这作品的开发「团队」只有一个人),但游戏有着一个联网记分榜系统,要想打出更好的分数,就必须要在高难度下维持连杀奖励。
这意味着,虽然一般玩家也可以全程爽玩,但如果要追求高分,就得从每个关卡的敌人安排入手,研究各种道具和物理碰撞的威力,做出真正「猛如虎」的操作。
所以,一开始你可能以为自己在拍动作片,但看了一些大神的录像后,才发现其实是在拍喜剧片......
Switch 玩家可以在 eShop 购买《我的朋友佩德罗》,售价 19.99 美金,自带中文;也可以在 Steam 上购买 PC 版,目前特价促销仅需 59 元。
解密类益智游戏《人类一败涂地》(Human: Fall Flat)于近日正式上架了移动端版本。这是一款物理益智游戏,玩家操纵名为鲍勃的可自定义人类,利用自己柔软的身体操控各种道具,来到达通关的目的,由于其魔性滑稽的表现,受到了不少玩家的喜爱。该作目前已经上架 App Store 与 Google Play,售价 $4.99。
国内版本交由心动网络发行,官方 表示 由于配合政策原因,相关审批流程较慢,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征求玩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和调整移植版本。国内版本新增了社交功能,支持好友列表与聊天,相比原版的 P2P 方式联网,国内版游戏将支持官方服务器。
6 月 26 日凌晨 1 点,Steam 正式开启了 2019 年夏日特卖活动,除了游戏打折,本次推出的活动为「Steam汽车大奖赛」,简单来说就是玩家在选择车队之后,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进行加速,更快的冲向终点,前三名车队中的随机选出的成员将有机会免费获得愿望单中的游戏。
你可以点击 这里 查看官方说明,如果你觉得官方写的实在让人难以搞懂,你还可以看看 SteamCN 的这篇图解。当然,毕竟打折还是买游戏要紧,活动什么的其实无所谓,这部分你可以参考 这篇 简单的折扣整理。
《英雄联盟》官方宣布,自走棋模式「云顶之弈」国服将于预计将于 6 月 28 日开启测试预约,7 月 8 日开始测试。而在此前,来自巨鸟多多的《多多自走棋》以及来自 V 社的《刀塔霸业》也分别上线了不同平台,而线上卡牌游戏《三国杀》也在近日宣布将推出自走棋模式。
(本期「新游派」由 @Tp 、@Kenny MacCormick、@一只索狗 联合撰写)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好玩的游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关于便签纸,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它几乎快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
1978 年的一天,3M 公司的员工费兰在教堂唱诗班中唱歌。当他从一本赞美诗中取出书签时,突发灵感,发明了便签纸。
3M 为这种一端涂有黏胶,用后轻轻一撕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便签纸申请注册了商标 post-it(报事贴)。很快,这种简单实用的小纸片风靡了世界,人们把它们用在各种需要随时记录简单的内容的场合。
对于这个贡献,在印象笔记和 Evernote 中都有一个向 3M 致敬的地方:当你用印象笔记或者 Evernote 拍摄便签的时候,它会在图片的下方自动添加上一个 Post-it 的水印。
与 Evernote 分家以后,印象笔记推出了不少中国区的独有的功能。这些功能有不少都是小而美的东西。桌面便签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9 年 3 月 21 日,Windows 上平台上带便签功能的印象笔记 beta 版上线,很快在 6 天后的 27 日,带便签功能的印象笔记正式版上线。在密集更新的背后,能够感受到印象笔记在与 Evernote 分拆之后的不断发力,以及他们在成为首屏应用上的努力。
线上、线下,桌面便签与纸质便签形成了一个整体。在 PC 上,有便签 + 笔记,在纸质文档上,有扫描宝以及对便签纸的优化。从这上面看,便签补全了一个链条。然而这些与我们其实关系其实并不大,
作为用户最关心的关键问题其实是 —— 象厂出品的便签是否好用。
在 Win 10 系统中,当按下快捷键 Win+W
的时候,就会自动调用出 Win 10 系统自带的便签出来。那么象厂出品的便签凭什么能够超越系统自带的便签,成为我的心头好呢?
这里有一张象厂便签与 win10 自带的便签的对比图。
明面上的功能差别通过这张图片就可以简单地对比出来。很简单的一道送分题,数数 icon 就可以了。
然而这并不是关键的问题点。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问题在于 Win 10 自带便签的内容是与 OneNote 独立的,内部的壁垒并未打通,无法将存储在二者中的知识轻松地进行整合。
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印象笔记的桌面便签有这样 2 个特性,非常值得你一试。
可以通过快捷键 Alt+Shift+N
快速地新建出一个便签出来。相比较于 Windows 平台上印象笔记的体验,桌面便签的启动响应速度着实是很快的(当然前提是印象笔记主程序是打开的)。
除了通过自定义的快捷键来打开,也可以点击工具栏上上的大象 logo 新建一个便签。在很多时候,只想新建一条笔记而不想打开印象笔记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利用桌面便签快速地新建一条笔记。尤其对于那些没有装固态硬盘的小伙伴,这也不失为一种折中之道。
桌面便签的功能都在集中上部,除了截屏的 icon 稍显陌生之外,其他的都是常见的 icon,所以几乎没有适应的成本。
Ctrl+C
,然后在桌面便签这里 Ctrl+V
就 OK 了。印象笔记的桌面便签是与印象笔记互连互通的,这其实是我最满意的一点。
便签的第一行自动成为笔记的标题,便签整体作为一条笔记的内容出现。当你在便签中做了修改之后,会自动同步到笔记中;反之亦然。这种联动意味着便签中的知识不是一些「死知识」,它可以在印象笔记中被搜索到,它可以被检索到,可以利用起来。
(先不碎碎念印象笔记的清单了,后面再聊)通常遇到想看的书的时候,我会把书名记在一条笔记里面,形成一个图书的愿望清单。6.18 的时候,就开始了剁手的一天。在这条愿望清单的笔记上右键,选择「设为桌面便签」,这样一个便签就 pin 在桌面上了。
稍微挪动调整一下位置,左边浏览器,右边是便签,接下来就是开心愉快的买买买了。照单采购,买一本,「✔」一本,再用不用小本子了。
6.18 并未走远。不知道今年的 6.18,你是否把你想要的东西都买全了。如果遗漏,有遗憾,可以参考这个办法列一下,在双十一的时候进行平仓。划重点,这里提到了怎样将笔记转化为桌面便签,通过在笔记上右键,然后选择「设为桌面便签」。
明天就是周六了。这几天的天气还不错,上午的天气还是挺凉爽的。非常适合带着孩子去海边玩。夜深人静的时候,趁着孩子睡着了,抓紧时间计划一下明天带孩子出去玩的行程。纸巾、湿巾、水杯、墨镜、太阳帽、防晒衣、水桶、铲子,一个都不能少。把这些出行的物品敲在便签。第二天一早,打开手机,打开印象笔记,对照着昨天列的物品挨个勾选。一个都不会落下。
每当谈起工作,总会想起生产力这三个字。而这其中,四象限、九宫格这样的一些工具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工具。其实印象笔记的便签的也可以化身为这样的时间管理工具。
以四象限为例,根据重要、紧急的程度,将相应的事项填写在便签之中,具体事项一目了然。借助于桌面便签,做好时间管理。同样的思路,其实可以将便签横排,组成一组看板,串成一个工作流。可以借助于看板的形式对自己日常的工作进行管理。
对我而言,文章的草稿本是我常用到的便签的功能。最近在构思的一篇关于印象笔记清单的文章。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在桌面上先新建一个便签,把它当作这片文章的灵感收集器。遇到合适观点、比较契合的的素材我都放在上面。文字部分自然是粘贴上去;图片的话可以用便签自带的截屏,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复制粘贴大法。
在这些素材收集的差不多之后,打开印象笔记,「奋笔疾书」,草稿本也就摇身一变开始成为一篇正式的文章。 将便签打造成为我们 PC 桌面上的灵感收集器,然后再对收集来的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进而构建成我们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它和 iOS 上印象笔记的剪贴板有相似之处。
就像纸质的便签一样,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的玩法却很多样。用心去琢磨,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玩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今天凌晨,苹果正式推送了 iOS 13、iPadOS 和 macOS Catalina 的公测版(Public Beta),现在用户可以通过注册参与「Apple Beta 版软件计划」来体验最新版系统。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 macOS Catalina 的新特性,同时提供了升降级系统的方法。
注:任何测试版系统都会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并存在应用适配问题,因此不建议大家贸然尝鲜。如果想体验最新功能,升级前请务必做好备份。
1. 备份你的 Mac:你可以选择需求将重要数据拷贝到移动硬盘,但更推荐 使用 Time Machine 对Mac 进行全面备份。
2. 登录 Apple Beta 版计划官网,在「注册您的设备中」选择 macOS;
3. 在「注册您的 Mac」中点击「下载 macOS Public Beta 版访问实用工具」;
4. 打开刚刚下载的 macOSPublicBetaAccessUtility.dmg
文件,双击 macOSPublicBetaAccessUtility.pkg
文件,按照提示安装描述文件;
5. 安装完成后,系统偏好设置设置会自动打开,并开始检查更新,检查更新后系统会自动下载 macOS Catalina Public Beta 版系统;
6. 下载完成后会自动开启系统升级界面,根据提示安装即可。
历史悠久的 iTunes 软件终于在 macOS Catalina 上宣告退休,在新系统中被拆分为音乐、播客和 Apple TV 三个软件,其中音乐和播客应用界面设计相似,功能上和 iOS 版区别不大。此外 macOS 上的播客支持 Handoff 功能,可以接续播放 iOS 设备上正在播放的节目。
而此前 iTunes 中管理 iOS 设备的功能则被挪到了 Finder 中,你的 iOS 设备连上电脑后,你可以在 Finder 的右侧边栏找到并管理设备。
随着 iOS 13 中相册和提醒事项应用的大改版,macOS 上的这两个应用都做了对应调整。相册中的默认展示的照片也会经过筛选,并采用瀑布流的形式展示,视频会在瀑布流中自动播放。
提醒事项也使用全新设计,在功能上和 iOS 13 保持一致,不仅界面更加现代化,任务管理上也比以前更智能。
macOS Catalina 中新加入的 Sidecar 功能,可以把你的 iPad 变身为 Mac 的第二屏来使用。
把 iPad 升级至 iPadOS 以后,并且 Mac 和 iPad 都处于同一无线网络下,Mac 菜单栏的「屏幕镜像」按钮中,就会显示出可供使用的 iPad。作为第二屏幕的 iPad 上,会额外显示键盘修饰键和触控栏 Touch Bar。
iPad 作为 Mac 的第二屏幕时支持交互输入,Magic Mouse 可以在 iPad 上使用,Apple Pencil 也还可作为输入设备进行绘图、手写等操作,不过该功能需要应用适配支持,否则 Apple Pencil 只能将充当鼠标指针功能。SideCar 也同样支持 iPadOS 中的 Multi-Touch 手势,三指左右滑动可以撤销和反撤销,三指捏放实现复制粘贴操作
iOS 12 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现在来到了 macOS Catalina。macOS 版的屏幕使用时间可以让 Mac 用户管理在 Mac 上消耗的时间。和 iOS 版一样,macOS 版的屏幕使用时间允许用户设置应用使用、网页浏览等活动的时长限额,并通过 iCloud 在各个设备间加密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macOS 版的屏幕使用时间还有「多一分钟」功能,它允许用户在应用时间限额结束时,再多使用一分钟时间来保存文稿或退出游戏。
macOS Catalina 在隐私保护上也下了很多工夫,新系统中软件必须经过你的授权才可以访问桌面、文档和外接磁盘的文件,如果有软件想要记录你的键盘活动,或是截屏录屏,macOS 都会及时提醒你。
全新的「查找」(Find My)功能来自于 iOS 版「查找我的 iPhone」和「查找我的朋友」应用的移植。尽管看起来「查找」应用没有特别之处,但它实际大有玄机,不管是 iOS 设备还是 Mac 设备,在离线时也可以通过蓝牙传回设备位置信息。
Apple 是如何实现的呢?原来现在离线设备可以借助附近其他人的在线设备,将位置信息加密匿名上传,因此理论上来说今后你丢失设备后,找回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如果在升级 macOS Catalina 之前你已经通过 Time Machine 备份过电脑,现在就可以轻松恢复到升级前到系统状态。
1. 将存放有 Time Machine 备份的磁盘连上电脑;
2. 重启 Mac,开机时同时按住 command+R 键,进入恢复模式;
3. 点击「macOS 实用工具」,选择「从 Time Machine 备份进行恢复」;
4. 选择 Time Machine 磁盘作为恢复来源,并选择升级 macOS Catalina 前的最后一次备份;
5. 选择电脑内置磁盘(通常名为 Macintosh HD)作为恢复盘,点击「继续」完成恢复;
6. 恢复完成后电脑会重新启动,此时电脑降级为 macOS Mojave 正式版。
如果没有 Time Machine 备份,或是想趁此机会清理一下 Mac 磁盘,则可以通过制作 U 盘安装盘的办法重装系统。
1. 将 Mac 上的重要文件备份在云端或移动硬盘中;
2. 准备一个 8GB 或更大容量的 U 盘,在制作系统安装盘的过程中将对 U 盘进行格式化,请确保 U 盘内没有重要数据;
3. 将 U 盘插入 Mac,打开磁盘工具,选中 U 盘,选择「抹掉」选项,将将 U 盘重命名为 Untitled 并抹掉;
4. 在 Mac App Store 搜索「macOS Mojave」并下载,下载完成后会安装程序会自动打开,此时按 command+Q 键关闭程序;
5. 打开「终端」,在软件内输入代码,并按回车确认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Mojav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Mojave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Mojave.app --nointeraction
6. 输入管理员密码,按回车确认;
7. 等待命令运行完成并显示「Done.」,此时系统启动盘制作完毕;
8. 重启你的 Mac,听到开机启动音之后按下 option 键,在磁盘选择界面选择 U 盘启动,按回车确认;
9. 此时系统会进入「macOS 实用工具」,先选择「磁盘工具」准备格式化硬盘;
10. 在「磁盘工具」中选择内置硬盘,点击「抹掉」选项将硬盘格式化
11. 格式化完成后退出磁盘工具,选择「安装 macOS」,将系统安装在你的内置硬盘上;
12. 根据提示进行操作,等待安装完成。
macOS Catalina 将会在今年秋季发布正式版,少数派也会持续关注新版 macOS 的变化。新系统还有哪些功能吸引你?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关联阅读:
(@ElijahLee 对本文亦有贡献)
> 下载 少数派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 macOS 实用技巧 💻
题图来自东方IC,撰文:猪九诫,出品:百略网(ID:wwwbailve)
2014年,在《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前,游族网络便率先签下了影视改编权,当时面对重重质疑,游族影业CEO孔二狗表示:“中国几十年、上百年出来的这么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一定要中国人自己来拍,要毁也要毁在我们中国人手里。”
原以为是破釜沉舟的豪言,没想到却一语成谶,此后《三体》电影一再难产,最终胎死腹中,游族影业成了三体粉丝心中难以抚平的痛。
时隔五年过去,《三体》电影凉了,但是游族影业又开启了三体宇宙的下一步战略,开始进行《三体》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制作,有了电影的失败经验后,这一次《三体》影视化的梦想能够成真吗?
一、命途多舛的《三体》
江湖传闻,早在2009年,导演张番番就用10万块钱拿下了《三体》的改编权,后来2014年版权又被游族影业买入,电影正式立项开拍。
但是当时不管是导演张番番还是投资人孔二狗,肯定都想不到《三体》会获得雨果奖,并且在国内能够掀起一股《三体》热。
2015年3月18日,电影《三体》在小兴安岭开拍,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斗,这一部号称全中国最难拍的科幻巨著成功杀青,实拍部分完成所有拍摄。
...